APP下载

提高幼雏鸡成活率的饲养操作标准

2017-09-06魏攀鹏冯栋梁刘朝普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4期
关键词:饲养成活率提高

魏攀鹏 冯栋梁 刘朝普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导向的不断深入,不少外出务工人员以及大学毕业生选择了返乡创业养鸡。然而,雏鸡前期的幼雏鸡难养、死亡率较高让不少养殖户不敢轻易涉足。本文针对此现象提出了一些提高幼雏鸡成活率的饲养操作标准,以期为提高养鸡业的经济效益提供科学参考。

关键词 幼雏鸡;成活率;提高;饲养;操作标准

中图分类号 S831.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4-0258-01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with the national policy-oriented deepening of “public entrepreneurship,peoples innovation”,many migrant workers and college graduates choose to return home breeding chicken. However,the early chicks are difficult to breed,the mortality rates are high,so many farmers can not easily be involved.In this paper,for this phenomenon some feeding operating standards of raising the survival rates of young chicks were put forward,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improving the economic benefits of chicken industry.

Key words young chicken;survival rate;improving;feeding;operating standards

幼雛鸡是指从出壳至6周龄的小鸡[1]。由于幼雏鸡具有雏鸡体温调节机能差、生长发育迅速、代谢旺盛、消化器官容积小、消化能力弱、抗病力差、敏感性强、群居性强、胆小、初期易脱水的生理特点,导致对前期雏鸡饲养较困难、雏鸡死亡率较高而损失大。因此,提高雏鸡前期饲养成活率对养鸡户获取良好的经济效益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 选好鸡苗

养鸡户进苗时,应该选择具有以下特征且整体质量合格率达到99.7%以上的鸡苗:精神活泼、眼睛大而有神;双腿站立有力,运动自如;绒毛均整干净,双翼紧贴两侧;脐部吸收、愈合良好,脐部干结血块的直径<2 mm;腹部柔软有弹性;发育良好,无盲眼、跛脚、畸形。应该淘汰扭头、歪嘴、瞎眼、断翅、多腿、精神不振、两脚站立不稳、脚干腹胀、绒毛稀缺污乱松散、脐部收缩不良有大块血块的鸡苗。

2 加强饲养

雏鸡出壳后,为满足生长迅速所需的营养物质,应选择富含高能量、高蛋白的全价配合饲料饲喂幼雏鸡。同时,让雏鸡自由采食,保证幼雏鸡能获得足够的营养,满足其快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另外,雏鸡出壳后24 h可失水8%,48 h可失水15%,当失水>15%时,很快便会出现脱水症状[2]。因此,雏鸡出壳12 h后至1周龄内应及时供给充足的洁净的25 ℃温开水。为了促进雏鸡肠胃内胎粪的排出,初次饮水中可以加入0.01%高锰酸钾;也可以根据雏鸡对能量、抗菌的需要在水中加入适量的葡萄糖、VC和抗菌药,最好控制在 1~2 h内饮完。1周龄后便可以直接喂饮清洁的自来水[3-4]。

3 精心管理

3.1 注意通风换气

幼雏鸡在呼吸、排泄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气体与雏鸡舍内的温湿度、垫料互相作用后极易产生氨气、硫化氢等有害气体。应每天定时对雏鸡舍通风换气,保证雏鸡舍内有新鲜的空气,通常以人进入鸡舍后无异常气味感为宜。除此之外,养鸡户更应该作为一名合格的雏鸡舍内有害气体浓度的检测者。检测者进入鸡舍后,若闻到有氨气气味但不刺眼、不刺鼻,其浓度为10~15 mg/kg;当感觉刺鼻流泪时,其浓度为25~35 mg/kg;当感觉到呼吸困难、睁不开眼、流泪不止、其浓度可达到45~65 mg/kg[5]。

3.2 保持适宜的温度

雏鸡对温度的要求是随生长而逐渐下降的[3]。刚出壳的雏鸡全身覆满绒毛,体温调节能力低,育雏温度过高、过低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特别是低温,更易引起雏鸡患病死亡。因此,应该依据季节等育雏舍内、外环境温度的变化灵活地给雏鸡提供适宜的温度。一般情况下,第1周龄,育雏舍温应该控制在33~35 ℃之间,以后每周降低2 ℃,直到雏鸡能自行调节以适应常温且雏鸡群能够分布均匀为止。育雏舍的温度应该平稳,不能忽高忽低。雏鸡保温可以用地炉或者暖风炉,而部分养鸡户在添置设备上不愿投入,造成育雏舍保温设施简陋以致不能满足雏鸡对温度的正常生理需要,达不到预期的雏鸡保温效果,严重影响了雏鸡的生长发育,引起雏鸡因怕冷而不愿采食、打堆压死。

3.3 保持适当的湿度

一般10日龄以内,湿度可以控制在60%~65%之间,10日龄以后控制在50%~55%[4]之间。出壳后1~3日龄的雏鸡对湿度的要求非常严格,如果此阶段湿度控制过高、过低,极易引起对应的黄曲霉菌病、脱水症状。

3.4 控制合理的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应随季节、饲养品种、鸡舍类型等灵活调整。一般来说,第1周龄、第2周龄、第3周龄、第4周龄、第5周龄、第6周龄的饲养密度分别为70、50、35、25、18、12只/m2。部分养鸡户盲目加大饲养密度,鸡舍内鸡只过于拥挤,常引起鸡只发育不良、啄肛啄羽、死亡率大幅上升。

3.5 保持鸡舍安静

人员的频繁走动、突如其来的声响、强光刺激、突然停电、猫狗等动物的窜入,都会造成雏鸡惊慌,引起应激而大堆挤压、绝食,甚至导致猝死。因此,应该尽量减少鸡群的应激。

3.6 加强看护

为避免老鼠、野猫和其他动物对雏鸡造成伤害,饲养雏鸡时应加强看护,应堵好育雏舍的老鼠洞,并且在窗户上加装铁丝网。

4 防治疾病

4.1 搞好环境卫生,防止外来疫病传入

在进鸡苗前应对育雏室、育雏用具进行彻底消毒,特别要清除粘附在鸡舍地面、墙上的粪便。进鸡苗后,应定期消毒,经常清洗饮水器、料槽桶。对病鸡、死鸡必须深埋。如无重大疫情病死的幼雏鸡只,应至少深埋在地面1 m以下。严禁随地乱扔病鸡、死鸡。雏鸡舍谢绝参观,外来人员、车辆不得进入鸡舍。

4.2 建立有效的免疫程序

适时做好马立克、新城疫、传染性支气管炎、传染性法氏囊病、鸡白痢杆菌病、球虫病等疾病的免疫和预防。

4.3 科学用药

部分养鸡户不按照药品说明书上的要求长期在饲料或饮水中添加药物,并且随意加大用药剂量,导致鸡群药物中毒、雏鸡大批死亡。因此,应因病施药,正确掌握用药剂量和方法。

5 结语

综上所述,要提高幼雏鸡饲养的成活率,选好鸡苗是前提,加强营养是基础,精心管理是关键,做好疾病综合防治是保证。

6 参考文献

[1] 王礼安.浅谈提高幼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四川畜牧兽医,2009(3):45-46.

[2] 幸奠权.怎样提高春季雏鸡饲养的成活率[J].农村养殖技术,2007(7):14.

[3] 福岛忠,安捷.雏鸡的饲养管理[J].饲料与畜牧,1990(3):35-40.

[4] 蓝远喜.浅谈提高雏鸡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南方农业,2010(3):30-31.

[5] 王永强.鸡舍内氨气的产生、危害、控制及检测方法[J].现代畜牧兽医,2005(4):11-12.endprint

猜你喜欢

饲养成活率提高
不同栽植模式对花椒成活率的影响
浅谈奶牛的饲养管理技术
对奶牛饲养兽医防疫的分析
提高干旱区造林成活率的理论与实践
种鹅高产高效养殖技术
提高幼儿教育质量的策略研究
让作文互评提高能力
漫谈初中作文教学
TCP植物蒸腾抑制剂
不同扦插处理对爬地柏成活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