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浩文翻译研究
2017-09-06曾小峰
曾小峰
内容摘要:随着西方世界渴望更进一步了解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而中国文学则是一面反映行进中的中国的镜子。Howard Goldblatt(葛浩文)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翻译第一人,他的翻译思想与实践非常值得一探究竟。葛浩文的翻译观深深影响了他的翻译实践,并创造出了独具一格的葛式译文小说。
关键词:文学翻译 葛浩文 改写论
一.引言
自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西方主流媒体终于目光投入到中国现当代文学上,重新审视中国文学,而在西方研究中国文学的路上,一位举足轻重的人物则让人无法忽视---他便是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自从奠定了他在汉学界地位的代表作《萧红评传》问世后,葛浩文几乎垄断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的英译,近50部作品出自他之手,囊括了中国两岸三地各个时代杰出作家的经典作品,其中不少作品蜚声海外并获得过国际上各种大奖,无怪美国著名文学评论家John Updike调侃道:“中国现当代文學翻译几乎变成了葛浩文的自留地”。这一系列的奖项无不证明了葛浩文的精湛技艺和作品的有口皆碑,他是如何拥有这样的口碑的呢?本文试图探究葛浩文的核心翻译思想,以及他是如何将这一思想贯彻到翻译实践中。
二.葛浩文的改写翻译理论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Andre Lefever将对“改写”,“refraction”的研究融入到翻译研究中。他认为翻译不仅是一种对原语文本的改写,也是一种文化改写或文化操控。“翻译当然是一种对原语文本的改写。所以不论意愿如何,改写都反映了某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和诗学,并且这种操控会在一个特定的社会以某种特定方式发生。”(Lefever,1992:32)
尽管如此,葛浩文依旧保持着译者应有的尊严和对翻译的喜爱,“我热爱这个事业,热爱中文,热爱英文写作…换言之,我译故我在。”(ibid:1)他认为改写或创造,忠实与背叛是好翻译不可或缺的两大标准和要素。他进一步指出“据我经验来看,大部分的作者们至少都能容忍男男女女们将其作品改写为另一种语言—因为这绝对是翻译的本质。”(ibid:1)
三.葛浩文的改写翻译理论对翻译实践的影响
葛浩文对翻译实质的看法深深影响了其翻译策略,因为他将读者接受性置于首位。而英美读者更喜欢归化的译本,更强调译者的隐身,这便意味着成功的翻译应该看起来不是翻译或有外国语的痕迹,所有这些使得葛浩文不得不对原语文本进行改写和背叛。不论是对小说标题的改译,还是对一些复杂、冗长的小说内容和结构的调整和删减,亦或是对一些涉及到政治、宗教等敏感词的替换等,葛浩文基本都采取意译为主,直译为辅的翻译策略。
(一)改写小说标题
葛浩文对近50部小说的标题都或多或少进行了改写,根据其侧重点,翻译可以分为三类,标题的改写反映了叙事角度的转变,反映了潜在文化内涵的外显和补充了文化背景知识。
1.标题的改写反映了叙事角度的转变
如《杀夫》的英文版名称改为The Butchers Wife and Other Stories,《师傅越来越幽默》则改为Shifu, Youll Do Anything for a Laugh,《饥饿的女儿》改为Daughter of the Rive。
这三本小说的标题的改写都体现了叙事主体的转变,以《杀夫》,为例。《杀夫》讲述的是一个漂亮女人因为难以忍受其屠夫丈夫对其的虐待,最后奋起杀夫的悲剧,体现了妇女在传统男权社会的弱势地位和悲剧角色。原标题是一个动作的叙述,强调杀这个动作和杀的对象,而新标题则替换成屠夫的妻子和其他故事,从一个暴力行为转变成对屠夫的妻子的描述,这一转变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好奇心,屠夫的妻子到底发生了什么也更有悬疑,而不是一目了然就将赤裸裸的结局摆在读者面前。
2.标题改写外显了隐藏的文化内涵
另外一些小说则反映了中国某个特定历史时期人们的生活,且原标题未将潜藏的文化内涵反映出来,而这些小说标题的改译则外显了其隐藏的文化内涵。例如将《孽子》改译为Crystal Boys,《贞女》改译为Virgin Windows,《香港三部曲》改译为City of the Queen,《青衣》改译为Moon Opera,《玉米》改译为Three Sisters,《河岸》改译为The Boat to Redemption等。若不进行改译,没有中国文化背景的西方读者容易一头雾水,也难以第一时间吸引他们的注意。
《青衣》讲述的是一个唱《嫦娥奔月》的女子的故事,围绕着角色—嫦娥的选取、演唱、练习和表演的历程,女主角本身的性格和命运在某种程度上也呼应了人们对嫦娥的想象,所以葛浩文直接将标题改为月亮剧,不但隐射了女主的命运,而且标题一出立马夺人眼球、充满神秘色彩。《香港三部曲》通过一个单身女子跌宕起伏的人生讲述了香港从一个殖民地到回归祖国几十年间的风风雨雨。香港经历了清政府的统治,英国女皇的殖民并最终回归祖国、实现了自治,这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呼应黄德云的人生轨迹,从一个18岁被卖到香港做小姐的苦命女子到最后成功挤入香港上流社会的成功女性。因此,女王之城的英文名既印证了香港几十年间的风云变幻,也更容易唤起欧美读者对那段历史的回忆和想象。
(二)重排结构甚至重写结局
为了满足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和符合英美文学中的叙事方式,葛浩文会大量的调整文本结构,如《丰乳肥臀》和《手机》,有时甚至要求作者重新编写故事结局,如《天堂蒜蓉之歌》,这些都大大地改变的原语文本的面貌,某种程度上也违背了作者的初衷。
《丰乳肥臀》讲述了二十世纪上半页一个家族的风雨同舟的故事,书中共有七大部分,共计63章,其中文版最后还有额外的七章介绍每一个孩子的父亲的故事。译者为了读者阅读的流畅性和叙事的连贯性,将第七部分调至第二部分,首先便将孩子们的父亲分别时谁一一道清,读者便能更清楚地掌握故事的脉络和人物间的关系。endprint
(三)敏感词替换
葛浩文亦拥有自己的政治倾向和观点也影响到他的翻译,特别是在一些设计政治、历史的小说中,他会不自觉的替换掉一些敏感词。他的反战主义者和和和平主义者的身份也使他有意去避免一些敏感的政治问题或政治,并无意中将自己的政治理解置于翻译中。
《狼图腾》一书中有一句“你们汉人就是从骨子里怕狼”(姜戎,2006:69),他译为“A fear of Wolves is in your Chinese Bones”(Goldblatt,2008:219),替換了其中的敏感词。
译文中将汉人翻译为Chinese,替换了概念,引起了姜戎很大的意见,因为中国人眼中的汉人和中国人是两个不同的观点,汉人只是中国人中的一份子。但葛浩文解释说在美国人眼里,西藏人便只是西藏人,汉人就是中国人,其实这反映了一种潜在的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可否认,葛浩文身为美国的政治观点也影响了其思考方式和对一些敏感词的处理。
(四)删减
葛浩文曾比较东西方读者的阅读习惯,认为西方读者不像中国读者那样抱起一本本厚厚的巨著便能开始阅读,他们没有那样的耐心,更希望读到的是故事,所以为了满足读者的可接受性和流畅阅读的需求,葛浩文会将一些不可译的文化因素、不相关的情节、心理描写、作家对政治历史的评论等都删除,使结构更紧凑。比如《香港三部曲》原作503页而译作只有302页,《丰乳肥臀》原作620页而译作只有302页,阿来的新作《格萨尔王》在出版社的要求下删除了近2/3的内容。
四.结语
总之,在改写理论的影响下,葛浩文在三十年间的翻译实践中逐渐摸索、总结出一套独特的改写翻译理论。这一理论反过来又极大地影响了他的翻译实践,从翻译策略、技巧的选择到内容的取舍和结构的调整,甚至细微到一些敏感词汇的替换等,这些都是对原语文本的改写和对作者本意和初衷的背叛,更进一步验证了他的翻译观,即翻译的本质是改写与背叛。
而他的译作在国际上获得的一系列奖项都证明了这一观念的实用性和广泛性。葛浩文当之无愧是中国现当代文学的首席翻译家,他对中国文学的翻译,出版以及海外传播功不可没,希望今后能看到他更多的作品。
参考文献
[1]Goldblatt,Howard. 2002." The WritingLife."The Washington Post. 2002-3-28
[2]Jiang, R. 2008. Wolf Totem. Marshall Cavendish.
[3]Lingenfelter,Andrea.2012."Howard Goldblatt on how the Navy Saved His Life、and Why Literary Translation Matters[OL] Full Tilt.2012-10-11.
[4]黄友义.2010.汉学家和中国文学的翻译──中外文化沟通的桥梁[J]中国翻译.(6):55-56
[5]姜戎.2004.狼图腾[C].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
(作者单位:广东培正学院外国语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