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影响力培养模式探究

2017-09-06沈骊刘莉涂莹亮王少龙

科教导刊 2017年21期
关键词:大学生党员影响力培养模式

沈骊 刘莉 涂莹亮 王少龙

摘 要 新形势下加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培养,提升该群体的影响力与示范性是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中心工作。因此,首先需要厘清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概念、特征和构成,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具体对策,从而构建大学生党员影响力培养模式,真正让大学生党员发挥应有的作用。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影响力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7.07.031

Research on the Cultivation Mode of College Party Members' Influence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HEN Li, LIU Li, TU Yingliang, WANG Shaolo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Electric Power, Shanghai 200090)

Abstract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strengthening the education and training of Party members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enhancing their influence and demonstration are the central tasks facing the Party Construc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erefore, the first need to clarify concepts,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e of the party members of college students, in order to put forward concrete countermeasures to strengthen the influence of Party members of college students, so as to construct the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fluence training mode, make student party members play a rol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 party members; influence; training mode

大学生党员是大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党的新鲜血液,是党新生骨干力量的重要来源。大学生党员只有从政治、学习、工作和生活等方面发挥好先锋模范作用,才能在同学中树立起大学生党员的良好形象,影响并团结广大同学共同进步,以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因此,构建符合时代要求、适应学生发展的影响力培养模式,是高校学生党建的重要工作。

但是,目前在大学生党员中普遍存在影响力较弱的现象,因此我们首先需要厘清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概念、特征和构成,找到影响力日益薄弱的原因,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加强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具体对策。

1 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概念

影响力是指人与人交往过程中,改变他人思想和行动的能力。一般来说,影响力主要分为权力性影响和非权力性影响。权力性影响力一般是通过外推力的方式发挥其作用,是由法律、职位、习惯和武力等因素构成的,因此它对人的影响带有强迫性和不可抗拒性。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因为主要的身份还是学生,即便是作为学生组织干部或作为教师选拔的助手等领导职务也很少会被认为具有这种类型的影响力。

与权力性影响力相反的被称为非权力性影响力,一般是通过自然性的方式发挥其作用,它主要来源于大学生党员自身的人格魅力,是基于学生党员个人的品格、才能、知识、情感因素而产生的先锋模范作用,因此能比权力性影响力发挥更深远、更持久的作用。因此,高校在进行大学生党员影响力培养上主要着重于非权力性影响力上。

影响力天然带有着征服的意味,它表明了一种采取各种劝说、说服甚至是强迫的行动来影响他人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倾向。但是大学生党员与其他同学有着共同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情感,因此这种影响是和谐自然的,其他同学自觉而主动地接受党员同学感染,无形中被征服。而一旦受到影响,其效果是持久的、广泛的,并且能夠在实践中逐渐加深和巩固。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力的效果更多地取决于学生党员个人的素质,这样就有了影响力的高低,学生党员综合素质高影响力就大,反之就小。既然如此,影响力就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如果大学生党员能够不断提升自我,增强人格魅力,积极投身到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中去,那么其影响力就会更强。

2 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现状

通过大学生党员日常表现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党员能够在政治、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发挥出榜样作用,对周围同学有着积极的影响,带动大家一起进步。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大学生党员中存在部分同学服务意识不强、态度信念不坚定、组织纪律较差,妨碍了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发挥,距离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有一定的差距。

这一现状的造成既有外部环境的因素,当然也有党员自身的因素。从外部环境来看,我们目前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攻坚阶段,国内外都面临着新形势。经济全球化使得西方思潮在我国不断渗透和传播,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风气也带入了我们校园之中,对大学生党员也产生了一定程度的腐蚀作用,严重的甚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产生了冲突。同时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调整,对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影响,从而造成个别党员政治敏锐性不强、党性修养不足。

除此之外,大学生党员自身和高校党员培养也或多或少存在一些疏漏。例如,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性意识欠缺,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在党建工作和党员培养中,没有把大学生党员当成主体来看待,更多的是听指示、做任务,导致没有与大学生党员影响力发挥相匹配的外部机制;另一方面是大学生党员自己没有树立主人翁的意识,没有积极地参与党员活动,没有踊跃地出谋划策,而是把自己放在了被领导的位置,自然而然也就发挥不出很好的影响力了。此外,习近平总书记说过,“打铁还需自身硬”,而我们学生党员自身先进性不够,对不良风气不加以制止,对弱势群体不加以帮助,自然得不到其他同学的崇敬和信服,也就谈不上示范性和影响力了。最后,当然还有高校对于学生党员管理的不足,主要的一点是在于对大学生党员的培养和考评,很多高校都非常看重党员发展入党前的表现,但是有时却忽视了成为党员之后的培养,在民主评议、民主考核上缺乏量化、科学的指标,对学生党员的监督管理弱化也会导致影响力发挥不足。endprint

3 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培养

基于以上讨论,尤其是大学生党员影响力不足的原因,我们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培养模式并开展实践,主要围绕三个方面展开:

3.1 培养党员主体意识

既然大学生党员的主体意识存在欠缺,那我们就有必要针对性地培养党员主体意识。主要也是围绕两个方面来开展:一方面是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主体作用,在党员培养中让学生党员们有更多展现身手的机会,让学生党员实际参与到党内事务和党的管理活动中去,例如鼓励学生党支部书记参加“微党课”比赛,鼓励学生支部成员策划开展多样的组织生活,鼓励学生党员培养和考察入党积极分子等,通过这些实际工作锻炼培养学生党员的工作能力,也增强了他们的原则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更好地发挥他们的主动性与创造性。

另一方面是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学习,让他们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从而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身份。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有关具体要求,以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为重点,通过制定学生党支部理论学习安排、充实指导性读书目录,以“主讲主问”、交流研讨等方式引导学生党支部认真学习理论知识;通过组织党员撰写读书笔记、交流读书体会等方式,并充分利用学校既有的学习培训载体和主题讲座、报告会等资源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组成部分,通过学习使学生党员对党的事业自觉认同、自觉参与并自觉奋斗,对自身作为党员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有更清醒的认识。

3.2 提供发展锻炼平台

影响力不是空洞抽象的,不论是影响者还是被影响者都是在实践中逐渐产生作用的,这需要一定的过程和环境。这就意味着,高校进行大学生党员影响力培养时需要为他们提供发展锻炼的平台,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党员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同时也为学生党员影响他人提供渠道和环境,因为只有与其他同学接触过程中,学生党员凭借其优异成绩和模范作用才能逐渐得到接受和认可。

那么如何实现“发展一个党员,带动一批学生”这样的效果呢?这就要求高校努力开辟新的途径、创造新的载体、搭建新的平台,例如“服务先锋”行动计划,这一计划主要包括先锋班级责任岗、先锋社区示范窗、先锋学习加油站和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四个维度,健全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长效机制,深入推进学生党员志愿服务活动开展。

所谓“先锋班级责任岗”是建立学生党员联系制度,划分横向联系与纵向联系相结合的党员责任区,并签订相应的责任书,实现全范围覆盖、全方位关心;“先锋社区示范窗”则是加强楼宇阵地建设,实行党员寝室挂牌制度,定期展示优秀学生党员风采,引领普通学生成长成才;“先锋学习加油站”更偏重学业方面,要求学生党员双轮并进,既要在自己的专业学习、素质拓展、科研创新等方面创先争优,始终走在学生群体的前列,也要在“朋輩教育”中发挥作用,建立健全长效助学互助机制;“学生党员志愿服务”偏重于服务和实践,让学生党员参与到以“改革发展与服务”、“关爱师生与服务”,“社会民生与服务”为主题的活动中去,帮助他人,奉献社会。

3.3 完善评价考核体系

正如前文所说,妨碍学生党员影响力发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对于学生党员的监督管理不够,这就要求高校在党建工作中加强对学生党员的表现观察,建立并健全完善的评价考核体系,将班级述职测评、群众民主评议、支部考核鉴定等多种方式结合起来,促使学生党员不断进步,从而增强群体影响力。此外,在学生党员中推行“先锋印记”,实施学生党员目标管理制度,不论是理论学习还是志愿实践都有据可依。

新形势下大学生党员影响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是一个漫长而持久的过程,这就要求高校在学生党建工作中进行持之以恒的培养,创新方式方法,不断增强培养和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让学生党员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扩大群体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张红君.高校学生党员影响力的现状与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6).

[2] 章迪薇.高校学生党员非权力性影响力培养机制探究[J].科技信息,2010(11).

[3] 丁勇,陈诗,杨绍辉,程小放.高校学生党员党性及其影响力的研究[J].学理论,2011(5).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学生党员影响力培养模式
My Hobby
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问题的研究
新媒体平台下增强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实效性的研究
提高大学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的方法探析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你凭什么影响别人
2015中国最具影响力10位商界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