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杨译《儒林外史》为例看审美心理与习语翻译

2017-09-06曾素英

文学教育 2017年9期
关键词:审美心理儒林外史英译

内容摘要:翻译是一种跨民族,跨地域,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考虑译入语民族的审美心理差异,适当调整语句结构以达到较好的审美结果。从杨氏夫妇如何处理《儒林外史》中最常见的重复结构和四字结构出发,讨论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审美心理 汉语习语 英译

审美心理学是研究和阐释人类在审美过程中心理活动规律的心理学分支。所谓审美主要是指美感的产生和体验,而心理活动则指人的知、情、意。因此审美心理学也可以说是一门研究和阐释人们美感的产生和体验中的知、情、意的活动过程,以及个性倾向规律的学科。审美心理学也是美学与心理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审美心理是民族文化心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言文化方面主要表现为对节奏韵律,词汇选择,句型结构,修辞技巧,篇章布局乃至文学作品中任务语言,形象刻画,心理描述等方面的接受或排斥,认可或否定,爱好或拒绝,欣赏或反对的心理趋向。把审美心理学应用到翻译研究中,不仅能给翻译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并且对深化语言翻译理论又积极的作用。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又是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任何文化都必然表现为一定的语言表达方式。汉语和英语分属两个不同的语系,不但在语音系统,语言词汇,语法结构,修辞手法等方面各有特点,在谴词造句和篇章布局等方面也各有规律。语言表达形式上的这些不同的特点和规律,都是由于不同的思维形式所决定的,然而更深层的原因则是由不同的审美心理所决定的,因此不同的审美心理必定又影响着语言表达形式。

翻译是一种跨民族,跨地域,跨文化的交际活动,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审美标准,在翻译过程中譯者必须考虑入语民族的审美心理差异,适当调整语句结构以达到较好的审美结果。本文拟就汉语中最常见的重复结构和四字结构,讨论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

一.重复结构

“汉语的重复作为一种修辞手段有两种作用。一是为了强调,重复表达一个意思,或增添修饰语,加强语义。二是为了便于词语搭配,或平衡节奏,增加可读性。”[1]前者称为语义性重复,后者称为修辞性重复。这些具有重复语义的词语或橘子,可有效地增强语势,强化语义,提高表达效果。

英语中的Repetition(反复)也是一种极其常见的修辞格,用以强调某种事物的意义,形成优美的节奏。[2]但从总体上说,英语是一种忌重复的语言,主张“言贵简洁”;为了强调有时也使用重复手段,单一般不重复原词,多用代词复指以使行文简练。

汉语喜欢重复,英语崇尚简洁,这是汉英民族审美心理差异所形成的不同审美标准,翻译时对于汉语的重复词语或重复结构必须有所删削省略,以使译文适应读者的审美心理,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

汉语中为了讲究句子的平衡,气势或音韵节奏,还常连续使用两组结构相似,语义相同的平行结构,英译时也往往只需要译出其中一组词义。如:

此时鲁小姐卸了浓装,换几件雅淡衣服,遽公孙巨幕汐看,真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吴敬梓:《儒林外史》)

By this time Miss Lu had changed out of her ceremonial dress into an ordinary gown, and then Zhu looked at her closely, he saw that her beauty would put the flowers to shame.

句中“沉鱼落雁之容”和“闭月羞花之貌”都是形容女性之美,这种对仗的修辞形式既有结构对称,增强语势之小,读起来还具有音韵之美,英译时却只需译出其主要语义即可。

余大先生道:“我传我家的去,你川你家的去。”

“Ill go to tell my kinsmen. You tell yours.”

句中“我家的”英译成“my kinsmen”,而“你家的”就译成了“yours”此处使用名词性物主代词,充分表达了原意,言简意赅,表达到位。这是因为英语有相应的名词性物主代词,无须用形容词性物主代词加名词,这也体现了英语这门语言简洁明了,不喜重复。所以翻译时,要牢记英汉语言的差异,从而译文更流畅,更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赵氏号天大哭,哭了又骂,骂了又哭,足足闹了一夜。

Calling upon Heaven, the widow wept and stormed. She made a scene that lasted all night.原文“哭”“骂”轮换出现,重复几次,译文只用了两个词“wept ”and “stormed”却准确地译处赵氏那种哭天抢地,横蛮泼辣的形象。

陈和尚自此以后,无妻一身轻,有肉万事足。

After that, as a bachelor, Chen Siruan had plenty of meat.

此处的重复结构“无妻一身轻,有肉万事足”被译成“as a bachelor, Chen had plenty of meat.”这样一个介词短语作状语,整个句子浑然一体,这体现了汉语是一门意合的语言,结构松散;英语是一门形合的语言,结构紧凑。如果逐字逐句译出,译文必显得累赘,臃肿,拖沓,不符合英语的表达习惯。[3]

二.四字结构

汉民族历来有求偶对称的审美心理,崇尚对称工整所造就的形式美。中国古代四方形的城廓,北京的四合院民居,故宫,庙宇中的四方形大殿等,无不透视着“对称工整”的审美构思。《周易.系辞上》记述:“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也许是汉民族求偶对称的心理渊源。汉语成语大多采用私自结构,在古诗赋中也采用四字句的行文格式,此外还有大量的按固定格式形成的“四字格”,由于他们读起来铿锵悦耳,连用排比起来,颇有行云流水或势如破竹之感,对人们的日常表达和文学语言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故四字结构在汉语中是非常常见的语言现象。现举数例:

萧云仙将五百人合在一处,喊声大震,把那几百个番子,犹如砍瓜切菜,尽数都砍死了,旗帜器械,得了无数。(吴敬梓:《儒林外史》)

Then he marshalled his men in one force, and bellowing with rage they mowed down those few hundred tribesmen as easily as you slice melons, capturing innumerable banners and weapons.

“砍瓜切菜”在漢语中形容操刀利落爽快,非常容易,而被译成“slice melons”而非“slice melons and cut cabbages”,这是因为汉语喜欢用四字结构,里面不免重复;英语却不一样,更注重语言的简练。实际上,前者已经能准确地传达原文的意思,后者明显累赘多余。这样的译文,不仅准确译出原文的意思,也是符合西方读者的审美和接受心理的。

看了一会回来,垂头丧气,向虞华轩抱怨道:“我上了你的当!到底识个皮里膜外的账,有甚么意思!”

He came back presently, quite crest-fallen.

“Youve done me a bad turn!”He said to Yoo.”…..but we are not on a familiar footing like that. This isnt half so much fun.”

“垂头丧气”意为“耷拉着脑袋,失去之气。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对应的译文“crest-fallen”,译者此处做了形象转换,把汉语中一典型的表达“失意沮丧”的形象---耷拉着脑袋,移植到英语中去,而非意译“disappointed and depressed”,原文的四字结构,译文一个单词就表达了意思。这就给目标读者留有期待视野,他们就能积极地想象和理解,从而丰富他们已有的经验,扩大视野,同时,也让中国文化更好地传达到世界各地。[4]

….他却爱才如命,遇着这些人来,留着吃酒吃饭,说也有,笑也有。

Ge Kuan prized talent so much that when such visitors called he would feast them ,and there would be talk and laughter.

此句两个四字结构“爱才如命”和“吃酒吃饭”对应的译文都有变通和省略,使得译文更自然流畅,符合英语语言习惯,如果逐字翻译,反而生硬不堪,不伦不类。由此可见,译者是在深刻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深谙两国语言文化差别,才能驾驭这种文学翻译。

三.小结

汉语的行文风格,四字为一顿,读起来节奏鲜明,顿挫抑扬,实现了汉语语句优美的韵律。可见,这种四字一顿的行文格式,源远流长为人们所喜闻乐见.东西方存在不同的文化审美心理:汉语中四字结构连用的行文风格,形式整齐悦目,音调抑扬顿挫,语气连贯自然,语义贴切准确;而西方读者却认为辞藻堆砌,华而不实,颇有故弄玄虚之感,因为他们的审美心理崇尚行文结构的简洁美。因此,翻译时必须考虑西方读者的这种审美心理,对原文四字结构的语义进行提炼概括,或归并删除语义相近的词语,或对行文结构进行必要的调整,以使译文简洁明了而又通顺达意。[5]如:

江岸上彩楼林立,彩灯高悬,旌旗飘摇,呈现出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千姿百态的各式彩龙在江面上游弋,舒展着优美的身姿,有的摇头摆尾,风采奕奕;有的喷火吐水,威风八面。(何志范:《乐山龙舟会多姿多彩》)[6]

High-rise buildings ornamented with colored lanterns and bright banners stand out along the river banks. On the river itself, gaily decorated dragon-shaped boats await their challenge, displaying their individual charms to their hearts content. One boat wags its head and tail; another spits fire and sprays water.

原文辞藻华丽,文采奕奕,描述生动,场面壮观;但若照原文直译,则原文的结构和过多的修饰语会使译文累赘冗余,令人生厌,很可能产生适得其反的效果。译者充分考虑了西方读者的审美情趣,灵活处理了中英文在行文习惯上的差异,调整句子长度并删去了“呈现一派喜气洋洋的节日场面”,“风采奕奕”,“八面威风”等词句,通过“gaily decorated”和“displaying their individual charms to their hearts content”,以简洁明快的语句,表达原文中龙舟赛场壮观热烈的气氛和千姿百态的龙舟风采。

参考文献

[1]王志奎:《大学汉英翻译教程》,山东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第94页。

[2]徐立三:《汉英修辞比较于翻译》,商务印书馆,1985年12月,第114页。

[3]Snell-Hornby, Mary.Translation Studies----An Integrated Approach[M]. Shanghai: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2001:43.

[4]Iser,Wolfgang.The Act of Reading: A Theory of Aesthetic Response[M].Baltimore and London: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78.

[5]André Lefevere.Translation,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s Education Press,2004:87.

[6]包惠南,包昂:《中国文化与汉英翻译》,外文出版社,2004年1月,第38页。

基金项目:CSQ13056,中央高校专项“从接受理论看杨译《儒林外史》的习语翻译”;QSQ15006,2015年度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项目,基于接受理论的杨译《儒林外史》习语英译研究。

(作者介绍:曾素英,中南民族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主要研究:英汉语言对比,翻译理论与实践)

猜你喜欢

审美心理儒林外史英译
顺应论视域下“中华老字号”企业简介英译的翻译策略
翻译目的论下江苏菜系英译研究
单宝塔诗
解读设计中的儿童审美心理
《儒林外史》中的家庭伦理理想论析
儿童剧《马兰花》的艺术审美魅力
从《儒林外史》来看明清科举制度
观众学视阈下的国产公路电影
1980—1983年电影中的审美体验
《儒林外史》中“土仪”一词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