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游业对经济贡献的研究方法评析

2017-09-06程珊珊白帆

对外经贸 2017年7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评析旅游业

程珊珊+白帆

[摘 要]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作用一直都是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在梳理总结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后发现,研究者主要使用五种研究方法:旅游乘数法、投入产出分析法、旅游卫星账户法、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法和计量经济方法。从研究方法角度出发,简要回顾相关理论成果并以此为基础对五种研究方法进行评析,提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选择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旅游业;经济增长;评析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07-0066-03

一、引言

随着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旅游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我国也把旅游业提升到战略性支柱型产业的高度,但是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如何、以何种方式影响经济增长、影响的行业类型众说纷纭,学术界至今没有定论,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研究方法不同。不同的研究方法有不同的侧重点,功能也不尽相同。因此,本文从研究方法着手,对近几十年来国内外有关旅游业对经济影响的相关文献和成果进行梳理,归纳总结其研究方法并对其进行简单评析。

纵观国内外有关旅游业对经济贡献作用的研究,定性研究寥寥无几,由于定性研究的结果无法验证,也欠缺严谨性,因此多数学者偏好定量研究,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旅游乘数法、旅游卫星账户法(TSA)、投入产出分析法、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和计量经济方法,本文仅评析国内外相关的定量研究方法。

二、旅游业对经济影响的研究方法述评

(一)旅游乘数法

旅游乘数是早期研究旅游业对经济增长主要方法,是指旅游業支出对旅游目的地经济影响的程度,基本框架由B.H.A rcher提出,国外学者使用较多。旅游活动可看作一种需求和消费的现象,旅游乘数则体现了最终需求变化的初始效应与该变化的总体效应两者间的关系,它涉及面较广,有旅游产出乘数、旅游居民收入乘数、旅游就业乘数等[1]。由于数据收集困难,研究方法不易操作,国内外学者们仅计算旅游活动的社会核算矩阵(SAM)或投入产出(I/O)乘数,如Johnson等计算出了香港、夏威夷和多米加的旅游收入乘数[2],左冰研究并得出了中国旅游产出乘数和就业乘数[3],张艳基于乘数理论的思想研究旅游业对青岛市的经济影响[4],但至今很少有研究者采用基于SAM的定量研究方法。

(二)投入产出法(I/O)

美国经济学家Wassily Leontief最先提出投入产出法,这是一种研究经济体系中各部分之间投入与产出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其综合性很强,包含的因素最全面,可反映社会生产各部门间相互“帮助”和制约的复杂关系,因其清楚地掌握了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所产生的旅游消费的组成结构,所以可以准确有效地预测评价旅游业造成的经济影响,国外学者Ham ston在研究美国怀俄明州西南部地区的旅游产业时率先使用了此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在我国旅游经济研究中历史悠久,是我国在早期研究中使用的分析方法,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在学者们的不断完善下,已经走向成熟。我国的研究者在使用投入产出法时往往基于产业关联理论计算旅游产业的关联带动效应,此分析方法的优势也正体现于此,如李江帆、李冠霖等以广东为例,研究了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结果发现广东省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关联性较强[5]。

虽然投入产出法被广泛应用,国内外研究成果也颇多,但是这种方法也并不是完美无缺的。一方面,由于投入产出法对数据的要求比较高,数据只有经过“沉淀”5年左右才可以使用,不能满足有些研究的需要,也无法将现实经济条件的变化考虑在内,这种带有时间滞后性的产业关联特征需要引起注意;另一方面,投入产出法自身存在的问题使有些研究对投入产出表理解不到位,如仅将旅行社业、酒店业或风景区等纳入旅游业贡献的测算指标中,结果不能得到正确的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但无益于相关成果的补充完善,还会误导后来的研究者。如在计算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时,乔玮[6]以上海为例,通过计算旅游消费产生的产出增长的乘数效应得到结果,乘数效应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企业服务业、化学工业、商业、饮食业、旅客运输业;而在周文丽的研究中,城乡居民国内旅游消费对经济的贡献从高到低排列依次是旅游业、住宿餐饮业、交通仓储和邮政业、金融保险业、服务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7]。两位学者的研究结果存在显著差异,除了研究对象和数据选取的原因外,对旅游投入产出表的理解不一致也是原因之一。

(三)旅游卫星账户法(TSA)

旅游卫星账户(TSA)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旅游业社会经济贡献的工具,也是目前在生活中广泛运用并被学者们普遍认可的一种研究方法,它把旅游业从其他行业中剥离出来进行单独核算,通过构建旅游产业的经济账户来体现旅游业发展水平和对经济贡献率,具有实用性的TSA由 Lapierre和Hayes在1994年创建,对旅游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种量化分析便于对各国各地区的旅游业进行比较分析,也便于与其他经济部门进行比较。世界旅游组织在20世纪90年代率先采用旅游卫星账户来研究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投入产出法存在的一些弊端让我国一些学者开始积极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来测量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他们借鉴国外的优秀研究方法和理论,在20世纪90年代末尝试引进旅游卫星账户。刘迎辉等对旅游卫星账户和投入产出法的假设基础、理论视角等进行比较[8],试图探索将两种方法合二为一的新方法。还以2008年的陕西省为例,运用TSA分析方法,计量陕西省旅游业的直接经济贡献、旅游就业等多项指标,指出TSA虽然有明显的优势,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9]。和投入产出分析法一样,旅游卫星账户法同样也有时滞性,它采用的是之前的数据,反映的是过去的某个时间段旅游业对某一地区或国家的经济贡献率,不能使用它来预测未来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另外,相比投入产出法和旅游乘数法,在使用TSA时,其相关概念和理论是界定清晰的,但是在实际操作中却不可能完全按照设想的来做,比如旅游固定资本形成、出境旅游的境内消费统计、旅游业务费用等从理论角度来说是应该纳入旅游卫星账户的编制中,但是收集这些数据需要付出高昂的成本,任务十分艰巨。还有,旅游卫星账户法测量的是旅游业的直接经济影响,主要是通过旅游消费而引发或导致的旅游活动产生的国民人均收入、就业等,这种单纯的计算方法忽略了由旅游需求产生的间接影响,不利于使用TSA法对旅游的经济贡献进行全面分析,使用范围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四)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

CGE模型由Walras的一般均衡理论发展而来,世界上第一个CGE模型的提出者是Johansen,作为政策分析的有力工具,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比较成熟,在经济学领域被学者们广泛使用,但是在旅游研究领域还没有推广开来,认可度和使用度较低。

在实际应用中建立旅游的一般可计算均衡模型必须有完整的国民核算体系作为基础,因此一些拥有TSA、SAM的国家和地区该模型应用得比较广泛,如美国、澳大利亚等,Woollett在研究昆士兰时构建的CGE模型的主要数据来源就是SAM。国内目前使用SAM作为数据来源的成果较少,黎洁和韩飞[10]在研究江苏省入境旅游需求变化对地区经济影响时构建了一个省级双区域静态CGE模型,依据江苏省2002年旅游活动的社会核算矩阵。国外使用CGE模型进行旅游的经济贡献研究的成果较为丰富,具体案例有Pathomdanai Ponjan和Nipawan Thirawat为了减轻2011年旅游业和经济发展给泰国带来的负面影响,以旅游税减免政策为研究对象,提出了一种中等规模的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TRAVELTHAI模型[11];Peter B Dixon等使用季度CGE模型来模拟美国的假想H1N1流行病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流行病高发的季度,对经济有严重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通过国际旅游和休闲活动体现出来[12];这和国内学者宋涛和牛亚菲整理分析的CGE在国外旅游经济影响的研究结果是一致的[13]。

相对于投入产出法和旅游卫星账户法的静态分析属性,一般均衡模型的双重属性明显更有优势,它不仅可以发现部门间的关系,还可以揭示投入随产出的价格变动以及宏观经济政策的变化而导致的结果,这种动态的分析模型捕捉到了旅游经济活动的复杂性,CGE模型雄厚的微观经济基础理论也使其与三种方法有明显差别。国内研究者郑玉歆和樊明太在文章中提到CGE模型的可取之处,如理论基础严谨、综合性强大、框架应用灵活等[14]。CGE模型的优点以及在国内旅游经济研究中的空白状态已经引起学者的重视,国内学者开始尝试使用这种方法来丰富旅游经济领域的理论成果。袁宇杰在分析国内旅游经济现状的基础上,选择CGE模型作为分析工具,研究讨论了旅游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15];左冰等使用CGE模型对2000—2005年中国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效应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其经济影响[16]。从目前国内学者对CGE模型的使用情况可以看出,这一研究方法的前景比较乐观,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由于CGE模型需要大量的数据作为支撑,这就需要高昂的资金成本,这和旅游乘数法、投入产出法、旅游卫星账户有异曲同工之处,在实际应用时很多方面不好把握。

(五)计量经济学方法

在研究旅游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国内外很多学者也会采用计量方法,先是构建一个计量经济模型,然后采用约翰森协整关系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方差分解和脉冲响应函数等方法进行定量研究,比如赵磊[17]等建立了VAR模型,采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等方法来研究国内旅游消费和经济增长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学者越来越青睐采用空间计量方法,李秋雨和刘继生以2000—2012年中国大陆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对国内和入境旅游业、经济增长等变量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计算其莫兰指数[18];李航飞和高维忠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回归分析等方法研究了广东省旅游业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其中经济发展水平是重要差异之一[19];赵磊和方成通过构建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PSTR),验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关系[20]。计量经济模型的建立严格,因而得到的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度也大大提升,但其变量设置较为复杂,数据不易处理,這也是学者们在使用这一方法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三、结论

旅游乘数法、投入产出法、旅游卫星账户法、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和计量方法是目前国内外学术界研究旅游业对经济贡献时使用较为广泛的五种方法,这五种方法各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之处。投入产出法比旅游乘数法的综合性强,分析的因素也较为全面,但是具有时滞性,对数据的要求过高;旅游卫星账户在学术界和现实中认可度和使用率最高,但是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CGE模型的动态分析特点弥补了旅游乘数法、I/O法和TSA法的缺陷;使用计量经济模型得出的结论的准确度大大提高,但是同样面临应用等方面的问题。

今后在研究旅游业对经济的贡献中要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尽快完善数据统计。二是要选择与我国国情相符的研究方法。由于我国与其他国家的国情不同,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新颖的研究方法并非就是最好的,选择适用的模型和方法,研究结果才更准确。三是加大对新引进的CGE模型法研究的力度。

[参考文献]

[1]黎洁,连传鹏.基于投入产出表和社会核算矩阵的2002年江苏旅游成熟的比较研究 [J].旅游学刊,2009,3(24)30-35.

[2]Johnson, R.L, Moore, E. Tourism Impact Estimation [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1993,20:279-288.

[3]左冰.中国旅游产出乘数及就业乘数的初步测算[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2(12):30-38.

[4]张艳.乘数理念下研究旅游发展对青岛市的经济贡献[J].中国商贸,2013:115-116.

[5]李江帆,李冠霖,江波.旅游业的产业关联和产业波及分析:以广东为例[J].旅游学刊,2001,16(3):19-25.

[6]乔玮.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旅游对上海经济的影响[J].经济地理,2006,26(S): 63-66.

[7]周文丽.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旅游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1,30(3):79-83.

[8]刘迎辉,郝索.TSA与I/O法评价旅游经济效应的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10,25(10): 18-22.

[9]刘迎辉.基于旅游卫星账户的旅游经济效应实证分析——以2008年陕西省为例 [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192-197.

[10]黎洁,韩飞.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CGE)的江苏入境旅游需求变化对地区经济的影响分析[J].旅游学刊,2009,24(12):23-30.

[11]Pathomdanai Ponjan,Nipawan Thirawat.Impacts of Thailands Tourism Tax Cut: A CGE Analysis[J].Annals of Tourism Research,2016(61):45-62.

[12]Peter B Dixon,Bumsoo Lee,Todd Muehlenbeck,etl.Effects on the U.S. of an H1N1 Epidemic: Analysis with a Quarterly CGE Model[J].Journal of Homeland Security and Emergency Management,2011,Vol.7(1).

[13]宋涛,牛亚菲.国外基于CGE模型的旅游经济影响评价研究[J].旅游学刊,2008,10(23):23-29.

[14]郑玉歆,樊明太.中国CGE模型及政策分析[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9: 2.

[15]袁宇杰.旅游CGE系統开发及应用[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0.

[16]左冰,保继刚.国债旅游基础设施投资效应:基于CGE模型的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0,(4):123-128.

[17]赵磊,全华.中国国内旅游消费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J].经济问题,2011,(4):32-38.

[18]李秋雨,刘继生.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中国旅游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研究[C].2015年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专业委员会研讨会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2015.

[19]李航飞,高维忠.基于空间计量分析的广东省旅游业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探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29(1):71-75.

[20]赵磊,方成.旅游业与经济增长的非线性门槛效应——基于面板A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J].旅游学刊,2017,32(4):20-33.

(责任编辑:郭丽春)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评析旅游业
恰巧而妙 情切致美——张名河词作评析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评析复数创新题
食品安全公共管理制度的缺失与完善评析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
旅游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