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莲产业品牌建设探析

2017-09-06陈泽宇张云程立军唐庆强

海峡科技与产业 2017年7期
关键词: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深加工

陈泽宇+张云+程立军+唐庆强

摘 要:本文描述了地理标志产品建莲的品牌建设现状,从产品质量、深加工程度、品牌创建意识三方面剖析了品牌建设可能存在的困境,并提出了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加大精深加工力度、延伸产业链以及发展产业集群四个建议,旨在为建莲品牌建设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建莲;品牌建设;深加工;产业集群

0 引言

建莲,作为我国三大名莲之一,种植历史悠久,品种优良,花可观赏,籽、藕可食,现已成为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的支柱产业,年种植面积约5万亩,年产干莲籽3,600多吨、产值约4亿元[1]。同时,作为三明地区大宗出口创汇的特色农产品,2016年莲子出口量约540吨、货值665万美元,主要销往美国、日本、中国香港等国家及地区。自2017年始,我国将每年5月10日设为“中国品牌日”,这为建莲产业品牌建设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有助于提升建莲的市场竞争力。

1 建莲产业品牌建设现状

1.1 品牌建设持续推进

建宁1995年被授予“中国建莲之乡”,上世纪90年代后就开始关注建莲品牌建设,经过多年发展产品质量和认可度逐步提升,先后获得全国“名优特农产品”、福建省“名牌农产品”、原产地认证标志产品、有机认证产品等[2],2006年被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三大莲中最早获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3]。

1.2地方政府高度重视

地方政府从资金、政策等方位扶持建莲特色产业发展,引导制定国家和地方技术标准,不断出台利好政策,扶持龙头企业发展,引导形成“百亩点、千亩片、万亩带”的建莲种植布局,打造优质品牌创建核心区域,发展新品种选育基地,推动实行标准化生产。

1.3 龙头企业带动效应较强

建宁县现有莲产品生产加工企业或专业合作社50余家[2],其中不乏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龙头企业,如福建闽江源绿田实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4]推行产供销及生态一体化发展,先后获得“全国绿色食品示范企业”、“福建省建莲精深加工制品生产标杆企业”等荣誉,创建“绿田”、“闽江源MINJAYO”等多个自主品牌,拥有“一种速冻鲜莲的加工方法”、“一种莲子清喉保健饮料的生产方法”在内的自主核心技术13项等,为树立建莲产业整体形象及提升品牌竞争力起到了引领作用。

2 建莲产业品牌建设面临困境

2.1 质量优质化有待提高

建莲种植以莲农散种为主,田间管理标准不统一,且莲农多数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对产品质量认识不足,存在以次充好、“搭便车”的侥幸心理。在加工环节,企业收购的原料来源广而杂,因原料质量把关不严格或储存不当,可能引起的农残、黄曲霉毒素超标等质量问题,且无法有效追溯,对品牌和口碑造成了负面影响,产供销的脱节成为制约产品质量提升的瓶颈。

2.2 精深加工程度较低

当前建莲加工企业以中小型规模为主,普遍呈现原料质量参差不齐、技术改造投入不足、生产效率偏低、人力成本较高、产出品种单一、管理人才缺乏、发展后劲不足的局面,企业参与市场竞争阻力较大,难以实现转型升级。二是产品生产以初加工穿心莲为主,工业转化率低,虽然已开发莲子饮料、莲子粉等具较高价值产品,但对于莲藕、荷葉及莲蓬等副产品不能充分加以利用,经济效益低。

2.3 品牌创建意识较为薄弱

种植户和加工企业数量多,但自立门户甚至相互竞争,尚未形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格局,市场竞争力和风险防御能力弱[5],产业集群效应不显著,加上固有的传统生产经营理念相对保守,满足于以风险小、成本低的贴牌获取短期利益,品牌创建积极性不高。同时,品牌宣传力度不足,文化与产业发展结合不够深入,产品较难借力文化形成较好的品牌优势。

3 建莲产业品牌建设建议

3.1 加强建莲产业全面质量管理

质量是品牌建设的关键,一是组建规模化专业合作社,整合零散的资源,提高莲农地位,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有效衔接各个环节,确保产品有标准、有标识、可追溯;二是发挥示范标杆效应,以市场消费为导向,扶持核心示范种植区、龙头企业发展,以点带面实现质量全面提升;三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开展培训、聘请专家现场指导以及选派能手赴外地观摩学习等方式多管齐下提高人员素质;四是加强自检自控,关注安全风险点,从种植到销售、从管理者到种植者实现全过程、全员质量管理。

3.2 加大建莲产业深精加工

深精加工有助于提升品牌附加值,一是政府加大扶持,多环节给以农户、企业或专业合作社资金、税收、技术等支持,引导企业引进先进的生产线,淘汰落后产能,以精加工促效益[6];二是鼓励企业转变产业结构,充分利用莲其他可食用部分如莲藕、荷叶、莲房等,开发或优化较高附加值系列建莲产品,产学研结合提高莲籽加工深度和工业转化率,如福建闽江源开发新产品荷叶凉茶,以较低成本创造大价值;三是开发建莲系列休闲即食产品,打破传统只用于煲汤等的食用方法,开发即开即食且易携带的预包装产品如莲籽膨化食品、调味即食莲子等[7],拓展消费群体。

3.3延伸建莲产品产业链

一是发展综合经济效益体,推进“莲+鱼”“莲+泥鳅”等立体种植养殖模式,发展“农业+旅游观光”,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收益;二是健全莲文化营销策略,深入挖掘建莲历史和地理标志品牌内涵,将文化元素融入包装、品牌设计中,推出系列高附加值莲产品,办好展销会、观荷节[8]等活动,同时将品牌冠以其他区域优势产品,提升整体影响力;三是拓展销路,扩大出口,主动联系检验检疫部门了解出口意向国家的贸易要求,规避贸易壁垒,促进产品走出国门。

3.4 打造特色区域产业集群

以产业集群为载体创建区域品牌[9],一是扶植大中规模的本土龙头企业,在资金、人才、文化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带动本土经济发展,如“老干妈”带动当地辣椒种植、油脂等行业发展;二是建立、健全建莲产品区域组织如协会,聚集产业主体走纵向一体化协作道路,实现资源、信息、物流和服务共享,提升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优势,优势互补壮大产业,做大优势产业,实现合作共赢。

4 结语

品牌化能促进品质标准化、标识统一化,推动产品向高端、终端升级。建莲作为地方特色农产品之一,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相信通过政府的重视、质量的提升、精深加工程度的推进、产业链延伸和产业集群形成,多措并举促进建莲产业和产品端供给侧转型升级,打造独具特色的建莲品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廖培发.依托产业优势强化建宁标准化建设[J].福建质量技术监督,2016 (6): 26-27.

[2] 陈木兰,范新单,魏英辉.建宁县建莲产业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J].福建农业科技,2015(6):67-69.

[3] 刘励洁.建宁县建莲产业优势分析及发展对策[D].湖南: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13.

[4] 闽江源绿田.关于绿田[EB/OL].http://www.lutian-cn.com/inexcn.asp?action=zjag.

[5] 金子云,张小春,周肇人,等.建德市发展莲子产业的思考[J].杭州农业科技,2005(5):28-29.

[6] 胡德风.潜江市莲籽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经济与科技,2013,24(6):60-61,132.

[7] 何建军,陈学玲,关健,等.湖北莲籽产业可持续发展建议[J].长江蔬菜,2013(12):70-71.

[8] 陈小芳,李军龙.莲文化挖掘与莲产品的文化营销——以建莲为例[J]. 中国商界,2008(4):154,155.

[9] 黎雅萍.农业产业集群与农产品区域品牌竞争力提升策略[J]. 农家致富顾问,2016(12):155.

猜你喜欢

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深加工
桃果深加工及其副产物综合利用研究进展
基于产业集群导向下中小型企业工业产品创新设计模式再造
新常态下蚌埠市玻璃产业集群发展探究
新常态下都匀毛尖品牌建设问题浅析
唯品会的品牌塑造研究
安徽省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
湖北省大冶市食品饮品产业集群效应分析
我国有机食品深加工有待拓展
浙江丰利超细辊压磨成非矿深加工设备首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