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改其“乐”

2017-09-06刘雨矽

人民音乐 2017年8期
关键词:上海音乐学院叶先生中央音乐学院

17年4月29日,由上海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主办,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人民音乐》协办的“纪念叶纯之先生学术研讨会”在上海音乐学院召开。此次会议特邀国内及港澳知名学者、专家、媒体人士和叶纯之先生的故乡亲友,共同追思叶纯之先生的生平事迹、教学风范,以此缅怀这位音乐界传奇人物波澜起伏的一生。

在开幕式致词中,上海音乐学院党委书记、院长林在勇指出,今年适逢上音建校90周年,从1927年萧友梅、蔡元培先生创办国立音专至今,中国音乐教育历经了九十多年内涵式与外延式发展,一切都在向新的局面努力更新。本次研讨会作为时间历程上重要的截点,恰似90周年校庆系列的开篇前奏,以此追缅历史,开拓未来。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杨燕迪教授同时也指出,今年是叶纯之先生逝世20周年,纪念的意义不仅在于叶纯之先生造诣精深的学科素养,其治学精神代表着上音的优秀传统,更应深思的是应如何在新的环境中熔铸信念与精神传承。

随后,由叶纯之先生哲嗣,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作曲家叶小钢饱含深情地回顾了父亲的人生轨迹,并对父亲孜孜不倦、严谨治学的高尚品质之于当下的意义做了详细阐发;亲友代表、作曲家、上海音乐学院陈钢教授也讲述了自己与叶先生历时数十年的情谊,几代人之间的故事;同事代表、香港音樂评论家周凡夫先生追忆了叶先生最后十年与其在香港共事的时光;家乡南雄代表、南雄市政协副主席袁元桃先生代表广东南雄市委市政府题词——“德艺双馨,徐徐生辉,心系苍生,笔书乾坤”,嘉赞叶先生作为杰出乡贤的高情远致、德厚流光。

在叶纯之先生著作首发式致辞上,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洛秦教授介绍了即将出版的叶先生的著作《音乐美学导论》及译著《结构听觉——音乐中调性的贯串性》《20世纪和声研究》(上下册)、《20世纪作曲技术》。这些关于作曲技术理论的译著,现如今仍是作曲理论界的重要书籍。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编辑部主任余原代表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社长张伯瑜的发言中,相继介绍了经由叶小钢教授整理,收录了叶先生1981—1997年撰写的音乐评论文章近三百篇,在经过半年左右时间的精心打磨,业已面世的《叶纯之音乐评论集》(上下册)。从文章中可窥见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内地及港澳地区的音乐创作、音乐表演以及音乐生活,具有较高的学术、人文以及历史价值,也让人们又熟知了叶先生的另一个身份——音乐评论家。这些珍贵的作品文集、译作及评论集的出版,不仅是对老一辈音乐理论家学术成果的梳理,更为学者们打开了全新的研究视域,为今后关于叶先生音乐美学等理论研究提供了基础,并对当今音乐评论工作起到了重要的师范作用,让后学们能够身临其境地去走近和了解这位近现代音乐史上的“神秘人物”。

集体合影后,在上海音乐学院小音乐厅举行了“叶纯之先生作品小型音乐会”{1},重温了身为作曲家的叶纯之先生于20世纪50年代左右创作的艺术歌曲及80年代创作的器乐作品,在旧时光不加花饰的声态里结束了上午的研讨会。

一、“乐”之所在

作为我国著名的音乐学家、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上音”音研所的资深研究员,叶纯之先生打破学科壁垒和专业局限,在音乐研究的诸多领域均有重大建树,其更是一位在音乐界少有的精通多门外语的学者。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副所长汤琼教授在《叶纯之史料梳理及思考》的发言中,就从音乐创作(交响乐、歌剧、民乐合奏、舞剧、话剧配乐、声乐、音乐剧、电影音乐、团体操音乐)、文字著述(美学、音乐评论、译文译著、作曲技术)、音乐教育(1979年调入上海音乐学院任教,1987年担任香港音乐专科学校校长)、音乐活动以及业余爱好(摄影)等领域出发,多角度地向与会人员呈现了一部关于叶纯之先生的学术生活影像志。

因有幸直接受教于叶纯之先生,澳门理工学院的莫健儿副教授分享了在香港音乐专科学校跟随叶先生学习作曲的点滴。结合个人深切体会,他认为在教学方面,叶先生很懂得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叶老师曾说:“作为一个中国人,应该对自己民族的音乐要有认识,亦需要尝试为中国乐器谱写新作品。”正是缘于叶先生的谆谆教诲,在现代音乐创作中有效地结合中西乐器便成为他至今创作的主要风格。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系主任赵维平教授的陈述中也忆起青年时代就读上音时,对叶先生教学时的学术热情深刻印象。同时,杨燕迪教授也感叹无论是在配器课上讲述对声部缜密思考的安排抑或是当年用信息论解释音乐美学基础理论学说,均体现了叶先生知识结构之广、学术造诣之深。

值得一提的是,丁旭东博士在《有关音乐美学教材建设现状》的主旨发言中提及,因叶纯之先生的行文言近旨远、通俗易懂,近年来,其著作《音乐美学十讲》始终位居“最受欢迎书籍排行榜”首位。而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研究所副所长宋瑾教授的《走出音乐形式与内容关系的探微——叶纯之音乐美学思想探微》的发言,便是通过对《音乐美学十讲》一书鞭辟入里的分析,揭示了叶先生学术思想的前瞻性。上海音乐学院韩锺恩教授的《叶纯之先生的学术思想和教学实践》补充了其相关著作《音乐美学十讲》与《音乐美学导论》的写作发表出版详情,并认为这是当代中国人独立撰写的第一本有关音乐美学问题的系统著述,具有学科性质的奠基、开拓、引领意义。尤其,当我们在三十多年之后讨论具规模成系统的音乐美学理论研究与教学教材问题的时候,更应该把它看作是一个有利于、有助于未来发展的历史依托。

另外,中央音乐学院梁茂春教授根据叶纯之先生的两部民族器乐作品手稿,在发言《〈辛弃〉和〈禅〉说开去——纪念叶纯之先生》中阐述了叶先生在作曲创作中对现代民乐作品的一系列实验和探索。中央音乐学院副研究员项筱刚的《叶纯之与香港国语时代曲》,对叶先生创作轨迹中的一个重要阶段——“50年代香港时期”的历史贡献做了适当的充实与完善。四川音乐学院教师、西南音乐研究中心专职研究员刘力博士以及上海音乐学院刘照陆教授、刘灏副教授则围绕大管与钢琴作品《止观》,分别从作品内部结构、表演美学等方面进行了一度与二度的创作分析。

还有代表们从各自研究领域出发进行主旨发言,如中央音乐学院蒲方教授以研读叶纯之先生的一篇文章《再论中国风格——从“中西杯”比赛谈起》,就“中国风格”提出了相关思考;香港教育大学文化与创意艺术学系助理教授、香港音乐专科学校校董苏明村论述了叶纯之先生在香港音乐专科学校任校长时,将课程系统化,并成立民乐系,开设中国音乐、乐器、音乐美学等课程的独到之处。武汉音乐学院汪申申教授与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蔡乔中教授也分别从学术观念和学科角度对音乐美学的感性美、音乐美学的逻辑给予了简要概述。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甫白阶前,又绿窗外。叶纯之先生数年来孜孜不倦、笔耕不辍将毕生精力献给音乐事业。在音乐美学、音乐创作、音乐教育、音乐评论等领域都硕果累累,他坚持了那个年代的音乐信仰,这是伏久时的砥砺淬炼,是其心之所向,亦是音樂之所在,“乐”之所在。

二、“乐”之境界

毋庸置疑,叶纯之先生是中国音乐界最具传奇色彩的人物。论及先生的学术成就,学界普遍已达成共识。《人民音乐》主编金兆钧和顾问张弦老师相继谈道,在上世纪80年代,叶先生任人民音乐出版社编委之一时曾开设过“音乐美学专栏”,当时正值“新音乐”兴起,叶先生谈论的问题都很及时,其学贯中西的理论高度,厚古而不薄今。从美学角度而言,在那个年代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同为编委的原副主编于庆新老师谈及与叶先生一起共事时称也正是由于叶先生作曲四大件的功底,其撰写的文章才既不脱离音乐本体,又言之有物,既不局限技术层面,又提升人文理论。两者相互融合、补充,进而达到了既见树木,又见森林的学术思想境界。

“传奇、磨难、谦和、务实”,是上海音乐学院钱亦平教授在发言中对叶纯之先生的评价。其扎实的做派,求真务实的风格,有教无类的治学精神永远值得后人敬仰。

《音乐周报》记者徐丽梅从媒体人的角度出发,希望此种音乐精神的传扬能够在各大院校、研究机构以及媒体上落到实处。而相比叶纯之先生所处的动乱年代,需要反思的是在当下良好教学条件下,更应对自身所热爱的专业保持热忱坚持与始终如一。上海音乐学院王瑞副院长在最后的发言中对叶纯之先生的学术贡献、著作、成果作了总结,并称纪念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传承,传承的终旨在于更好的创新与发展,培养综合素质高,技术多元化的新一代。

孔子在《论语·雍也》中曾言:“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跌宕沉浮的历史进程中,叶先生历经艰辛、磨难,但都未曾改变内心的音乐信仰,也不曾改变他自有的快乐。自始至终,乐在“乐”中,自得其乐。正如韩锺恩教授在最后的发言中谈到:“在叶先生身上所体现的悲欣交集,欣的成分还是多于悲的。”

“处于逆境而不灰心丧气,丧失自信;稍见顺利而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2}。这是叶先生在上世纪80年代《给叶小钢的一封信》中写的一段话。无论是大型民乐作品《禅》中的“思”“惑”“悟”,还是《止观》里的“心无妄想,则自而朗然无所不照”,都是其内在哲思境界的真实写照。发乎省思,曲如其人,平易近人。可变的有许多,不变的只有内心“乐”之境界。

{1} 叶纯之先生作品小型音乐会节目单,艺术歌曲:1.《我爱他》(1952);2.《有一位姑娘》(1953);3.《只要有一天》(1953年初稿、1991年10月修订);4.《杭州西湖》(时间待考证);5.《哑子背疯》(1950)。大管与钢琴《止观》(1986)。

{2} 叶纯之《给叶小钢的一封信》,《人民音乐》1986年第4期。

刘雨矽 上海音乐学院2016级博士研究生

(责任编辑 荣英涛)

猜你喜欢

上海音乐学院叶先生中央音乐学院
上海音乐学院来我校考察交流并举行战略合作签约仪式
以《进步日报》看中央音乐学院初创历史原貌
中央音乐学院2020年新年音乐会
中央音乐学院·延安“10·15”艺术节
透明独木舟
《走近音乐的世界》系列之三 中央音乐学院副院长告诉你 艺术让人学会感受幸福
赌一个未来
赌一个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