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书评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模式及实践策略

2017-09-06张蕾

新世纪图书馆 2017年8期
关键词:阅读推广图书馆

张蕾

摘 要 论文在探讨微书评的含义、特征、发展的基础上,指出微书评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意义,将微书评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模式归纳为四大类:大赛模式、团队模式、专栏模式、建库模式,结合现状阐述了四种应用模式的实践,提出微书评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实践策略。

关键词 微书评 图书馆 阅读推广

分类号 G252.1

DOI 10.16810/j.cnki.1672-514X.2017.08.009

The Application Mode and Practical Strategy of Micro Book Review in Librarys Reading Promotion

Zhang Lei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meaning,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of micro book reviews discussion,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significance of micro book review in librarys reading promotion, and divides the application mode of micro book review into four categories: contest mode, team mode, column mode and database construction mode.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it expounds the practice of four application modes, and proposes practical strategy of micro book review in librarys reading promotion.

Keywords Micro book review. Library. Reading promotion.

數字媒介迅猛发展,据2016年4月公布的“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64.0%,较2014年的58.1%上升了5.9个百分点[1]。数字化阅读环境下,大众的阅读崇尚简短、快速,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微”元素成为时尚,为顺应数字阅读时代的发展,图书馆的阅读推广也必然引入更多的“微”元素。微书评短小精悍、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独特的思想性,同时又具备书评的信息导向功能,成为目前图书馆阅读推广的热门方式之一。

1 微书评概述

1.1 微书评含义与特征

广义的微书评是指篇幅短小的书评,狭义的微书评是以微博为平台的一种新型“微文体”,字数限定在140字以内[2]。与传统书评相比而言,微书评继承了传统书评的描述功能、解释功能、评价功能,又具备了传统书评没有的特征与功能:(1)微书评短小精悍;(2)微书评的语言随意,具有较强的草根性;(3)微书评可以图文并茂,甚至可以嵌入超链接、视频等;(4)微书评的撰写即时性强,不存在发行周期。这些特征使得微书评更能与读者产生思想的碰撞,促进阅读分享。

1.2 微书评的发展

我国的微书评起步于2010年举行的“首届微书评大赛”,之后微博网站掀起微书评大赛热潮,其中,2011年8月启动的“书香羊城——微博微书评大赛”较有影响力,大赛共举行两届,仅第一届的微博书评作品就达到12万余件[3]。在社会媒体掀起的微书评活动浪潮下,图书馆的微书评活动也逐渐火热起来,尤其是每年的世界读书日期间,微书评活动成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的生力军。如果说各种微书评大赛是让大众参与撰写微书评,掀起全民阅读的热潮,那么微书评专栏则是通过刊载微书评让读者与读者之间得以交流,产生思想的共鸣。较早的微书评专栏是2010年《北京晨报》推出的名家悦读微书评栏目,之后《武汉晚报》《湖北日报》《深圳商报》《杭州日报》《南方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开设了微书评专栏。可见,微书评大赛和微书评专栏是微书评发展的主要阵地也是其发展的两大动力。

2 微书评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意义

微书评自身的特征决定了微书评工作引入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1) 微书评篇幅短小,一般通过微信、微博、网页等数字媒体进行阅读,符合大众化的阅读需求。通过微书评作品,将值得推荐的优秀图书呈现给读者,引领读者健康阅读,提升读者阅读的深度和广度,将读者逐步拉回到图书馆。(2) 微书评是微博发展的产物,一条微博可以在网上实现多次的转发、评论,吸引无数人的眼球,引起无数人激辩和思想的碰撞,使其成为热门话题。一则微书评同样可以起到如此的效应,通过转载、群发、分享等网络行为,使该微书评所推荐的图书成为热门读物,激发读者阅读的主动性。(3) 图书每年的海量出版,使得读者无所适从,选择太多变成没得选择,微书评是书评的一种,它具备了信息导航、指导阅读的作用,可以成为大众的淘书指南。而且微书评包含了创作者对图书的理解,使得这一淘书指南变得有思想、有温度,能引导读者更深入地阅读。

3 微书评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模式及实践

微书评大赛和微书评专栏是目前微书评应用的常见模式,除此之外,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还可以采取其他的模式进行微书评工作。王华志[4]将微书评应用模式分为:大赛模式、微博模式、微信模式、团队模式、共享模式;封丽[5]将图书馆开展微书评工作的模式分为:微博模式、网站模式、竞赛模式、建库模式。根据上述理论总结和实践经验,笔者将微书评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模式归纳为四大类:大赛模式、团队模式、专栏模式、建库模式。

3.1 大赛模式

大赛模式是目前微书评工作最常见的模式,通过多种渠道征集微书评作品,对作品进行评奖,鼓励读者阅读,并通过呈现微书评作品促进读者与读者之间分享阅读心得,激发读者的阅读热情。一次圆满的大赛,需要从主题设定、作品征集、作品评审、活动宣传等多个方面精心策划。

3.1.1 主题设定

主题设定往往反应出微书评活动中要求的阅读范围,可以是任意图书、馆藏图书或是指定专题、指定书目。有些大赛提供了较多指定书目,例如南京邮电大学举行的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外教社·共读”微书评大赛,为配合活动,南京邮电大学在仙林校区图书馆二楼大厅设立了“外教社·共读”微书评大赛专用书架[6]。又例如,武汉大学图书馆的“荆楚风流——‘汉派作家文学作品微书评大赛”并设计了“书香荆楚——‘汉派作家作品展” [7]。将专题图书推荐和微书评大赛相融合,不仅主题鲜明,而且具有较强的阅读指引。有些大赛的指定书目相对较少,例如温州图书馆的“全城共读十本书”微书评活动,对精选的十本图书进行重点推荐,让读者对十本图书进行深入解读[8]。

为促进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甚至可以在微书评活动中穿插一些创意理念设计,或者通过活动对图书馆的其他服务进行营销。上述温州图书馆的“全城共读十本书”活动中,读者除了通过图书漂流等途径获取推荐的纸质图书外,还可以通过图书馆的数字服务轻松获取电子书 [8],借此推广温州图书馆的移动阅读APP。有些图书馆的微书评大赛,甚至将下载并注册“移动图书馆APP”作为参赛的先决条件,通过微书评活动助推移动阅读的推廣,是一种捆绑式的服务营销手段,如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的“i·悦读”微书评大赛活动[9] 。

3.1.2 作品征集

一般而言,作品征集要求,不外乎字数、内容、参与方式等。广义上而言的微书评只要符合篇幅短小即可,并没有强制要求在140字以内。笔者上网浏览发现,各个图书馆的微书评大赛对字数的要求不尽相同,有些图书馆严格要求在140字以内,有些则要求不少于100字,还有限制在500字以内的、800-1000字的。河海大学图书馆更有创意地推出了“一句话的魅力——微书评大赛”[10],毕竟有时感触的点就一句话,大篇幅的征文方式就抹杀了读者将这句话与其他读者分享的机会。此外,微书评的特点决定了其参与方式的多样性,包括微博、微信、电子邮箱、留言板、纸质投稿等。

3.1.3 作品评审

微书评通过短小的篇幅传达读者阅读的感受,起到图书推荐的作用,但微书评的草根性特点,也给微书评的权威性大打折扣,微书评中加入了撰写人较强的主观感受,一旦撰写人存在误读,必然会影响读者对图书思想的理解,这是微书评在应用中值得关注的地方。微书评活动中的评审环节就是对微书评作品的一次去粗取精的筛选过程,是图书馆阅读推广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作品评审将优秀的微书评呈现出来供读者享读。作品评审可以是专家评审,也可以是专家评审和大众评审相结合。例如武汉大学2014年的微书评大赛的获奖作品就是根据微博平台上微书评作品的评论数、转发数和评审人员意见相结合评选出的[7]。

3.1.4 活动宣传

微书评活动助力图书馆阅读推广离不开宣传,宣传的平台可以多样化:微博、微信、图书馆网站、图书馆移动阅读终端、海报、其他新闻媒体等,宣传时间包括赛前宣传和赛后宣传,通过多途径、全方位的宣传将微书评活动推向高潮。

3.2 团队模式

相对于微书评大赛这种激发大众阅读热情、大浪淘沙式地筛选作品的阅读推广模式,团队模式则侧重于微书评创作团队的组建和图书馆微书评阅读推广意识的培养,具有一定的持续性。微书评的创作团队可以是由图书馆馆员或专家组成,也可以是由馆员或专家培训指导的普通读者组成。

在2014年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面向全国高校征集“阅读推广活动优秀案例”的活动中,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展的“微书评活动”荣获二等奖。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的微书评阅读推广就是采用的团队模式,图书馆老师指导读书协会和勤工助学学生阅读馆藏图书后撰写微书评,将甄选出来的优秀书评以及该馆馆藏信息发布在专栏供全校学生分享[11]。这一推广案例就是通过馆员指导普通读者来完成的,相对于馆员或专家的创作团队,这样的团队模式更具有阅读推广的意义,一方面通过对部分读者的指导阅读和写作训练,激发了该读者群体的阅读热情,另一方面这种模式对馆员自身的阅读、写作等素质提出了很高要求,培养了馆员微书评推广的意识。

结合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微书评团队模式的图书馆阅读推广离不开这样几个要素:团队、创作过程、作品呈现。没有作品的呈现微书评的创作也就失去了阅读分享的价值。

3.3 专栏模式

微书评大赛模式和团队模式的工作重点在微书评的收集过程,而专栏模式则侧重于将微书评呈现给读者,通过定期的微书评推送,为读者提供阅读指引,实现图书馆与读者的互动。微书评专栏模式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途径,发布微书评及被点评图书的相关信息,读者可以在阅读微书评作品后发表自己的感受或者评价,进行网页跟帖、微博微信转发等网络行为,也可以通过虚拟对话窗口或群聊功能,实现读者与馆员、读者与读者之间的交流。图书馆在定期推送微书评的同时,可以结合需要开展虚拟的微书评活动,例如虚拟沙龙等。目前,微书评专栏主要在社会媒体中较为常见,图书馆的微书评专栏模式较少,值得推广的案例是上海图书馆微信公众平台的“微阅读”,该专栏每周按不同主题推荐7本经典读物并为每本图书配上微书评,读者可以根据微书评选择自己偏向的读物,点击“阅读”按钮就可以实现全文阅读[12]。

3.4 建库模式

无论是大赛模式、团队模式还是专栏模式,微书评在图书馆阅读推广领域都掀起了不小的波澜,但是也存在很多缺憾:(1) 各个图书馆都是独自为阵,很少形成微书评的联合;(2) 每次活动后的作品在展示一段时间后也逐渐沉寂,当读者需要的时候根本无从查找;(3) 微书评活动与馆藏并没有真正实现无缝对接。从目前来看,建库模式还只是个设想,但可以解决微书评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存在的上述缺憾,通过联合多家图书馆或社会媒介,收集微书评作品,建设微书评数据库,提供查询、检索和下载功能,并与馆藏OPAC实现对接,扩大馆藏图书推荐的范围,真正实现微书评资源的共建共享。

4 微书评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实践策略

在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中无论采用哪种模式的微书评活动,都离不开精心的创意和策划。

4.1 微书评工作的定位

有些图书馆为了搞活动而活动,没有明确的目的和意义,微书评在阅读推广中的作用无从体现。因此,一次微书评阅读推广项目首先要确定对象、目的、预期效果,根据需要实现的要素对微书评工作进行定位:采用的模式、读者群体、推荐书目的范围、工作平台等。在整个过程中,重点把握几个原则:(1) 推薦书目不宜太宽泛,过于宽泛的书目就会失去阅读指引的作用,在推荐上可以选取节日或专题来进行,关键是主题鲜明又能引起读者的关注;(2) 采用能吸引读者参与的方式,以减少读者时间和金钱成本为基准,如果耗费读者太多的精力和金钱,读者容易失去耐心。

4.2 阅读推广团队建设

在图书馆内部组建一支微书评阅读推广的专业团队,培养团队的微书评工作意识和微书评撰写能力。该团队必须熟悉图书馆业务知识,了解读者阅读需求,具备面向读者进行阅读推广的素质和能力,同时还要充当以下角色:(1) 项目牵头,组织策划者;(2) 指导老师,对读者进行微书评写作的培训和指导,激发有表达阅读心得欲望却无从下笔的读者;(3) 评审员,对微书评进行筛选,将优秀的微书评呈现出来;(4) 协调员,负责联系学者、专家等微书评评审人员或其他合作部门。

4.3 加强交流与合作

无论是馆员微书评、专家微书评还是读者微书评,单个图书馆的微书评创作能力和作品资源都是有限的,为实现资源共享,拓展微书评阅读推广工作的思路,有必要加强图书馆与图书馆之间以及图书馆与其他组织的多渠道、多方位的交流与合作。同一类型、或同一区域的图书馆可以形成微书评阅读推广的联盟,交流工作经验、共同推动某一项微书评活动、共享微书评资源;公共图书馆可以整合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也可以联合社会媒介加大推广的力度;而高校图书馆也可以在校园内部加强与学生处、团委、院系等行政管理部门的合作,发动更大的力量激发读者的参与。

4.4 引入营销策略

图书馆阅读推广工作的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将市场营销策略引入阅读推广中,可以让工作事半功倍。例如上文所说的西南交通大学图书馆的“i·悦读”微书评大赛活动,将微书评大赛与“移动图书馆APP”的捆绑营销。又例如温州图书馆微书评大赛在活动前后多途径的宣传,为微书评工作造势,促使参与度的提升,提高了读者对微书评的认知。结合这些微书评阅读推广的案例,我们不难发现捆绑营销策略和广告营销策略是相对常见的营销策略,而且比较容易实施,值得借鉴。

4.5 构建评估指标

微书评阅读推广工作之初,策划组织者对工作的效果进行了预设,在项目进行中以及项目完成后,这个预设的效果是否实现,需要一些指标来进行评价,以纠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改进项目中不理想的环节和程序,并完善今后的微书评阅读推广工作,通过工作实施、评估、反馈、改进、完善才真正完成一次微书评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应用。因此,构建评估指标能让微书评工作锦上添花。在评估指标设置上要落到阅读推广的本质上来,即:吸引读者、提高馆藏利用率。指标可以包括:参与微书评活动的活跃程度、推荐书目的借阅量是否有提升、微书评作品的关注度、与单纯的图书推荐的效果对比等等。

综上所述,微书评迎合了大众化阅读的需求,图书馆将其引入阅读推广中,探寻适合本馆的应用模式,竭尽所能地挖掘微书评的信息导航、指导阅读的作用,能激发读者阅读热情,提升读者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推动全民阅读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第十三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公布[EB/OL].[2016-06-12].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4/19/c_128907616.htm.

[2]王珍珍.浅析微书评发展的特征及问题[J]. 新闻研究导刊,2015(13):197.

[3]书香羊城微书评大赛揭晓获奖者称不再孤独阅读[EB/OL].[2016-06-12].http://news.dayoo.com/news/201112/09/85080_20884815.htm.

[4]王华志.基于微书评的高校图书馆经典阅读推广模式探析[J]. 河南图书馆学刊,2015(7):41-42,49.

[5]封丽.图书馆微书评工作在数字阅读时代的模式探讨[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0) :113-116.

[6]江苏省高校大学生“外教社·共读”微书评大赛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EB/OL].[2016-06-13]. http://news.njupt.edu.cn/s/222/t/1100/c6/cd/info50893.htm.

[7]荆楚风流:“汉派作家”文学作品微书评大赛 [EB/OL].

[2016-06-20].http://www.lib.whu.edu.cn/reading_festival/2014/BookReview.html.

[8]温州市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助推“全城共读十本书”

[EB/OL].[2016-06-20].http://www.wzlib.cn/hdbd/201504/t20150422_190703.htm.

[9]“i·悦读”微书评大赛活动[EB/OL].[2016-06-20].

http://www.lib.swjtu.edu.cn/ArticleContent.aspx?ID=1606.

[10]河海大学2015年“读书月”活动隆重开幕[EB/OL].[2016-06-20].http://lib.hhu.edu.cn/news/show-388.html.

[11]薛宏珍.服务营销组合策略在阅读推广中的实践与探索:以广西科技大学图书馆“微书评”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16(3):83-89.

[12]市民数字阅读网站“微阅读”频道上海图书馆[EB/OL].[2016-06-24].http://xhsmb.com/20150925/news_18_2.htm.

猜你喜欢

阅读推广图书馆
图书馆
气味图书馆
欢迎到图书馆做客
未成年时期阅读推广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案例分析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研究
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实践探讨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