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看病怎样与医生高效沟通
2017-09-06OK妈
OK妈
跑医院是为了给孩子治好病,耗费些时间也就算了,可往往结果却让爸妈们倍感郁闷。怀着一颗虔诚的心坐到医生面前,却被三言两语地敷衍,要么被医生问得语塞,要么说了一大通医生当没听见,心里窝火又不敢得罪;另一方面,很多儿科医生私下里也是一肚子苦水。
其实还是沟通方式出了问题。和医生沟通要讲求技巧。
提供照片和视频,看病铁定高效
医生要完成一次诊断,必须要有基础的信息才可以进行分析判断。所以看医生前一定要收集好所有和孩子病情相关的资料。
*基础信息
孩子的年龄、身高、体重这三项基础数据要深刻地记在心里,医生一问就迅速回答上来,这也会让医生觉得你是有备而来,也为后面的沟通打下基础。因为这三项数据会决定开药量,也会给医生判断病情提供相应参考。还有,如果在看病之前已经在家给孩子吃过药了,一定要把药物的名称、服用时间记录下来给到医生。
*病程的简单记录和梳理
爸妈始终是孩子整个患病期间的责任人,在发现孩子有病情时,需要马上回忆一下最近24小时内发生过什么情况。
比如发烧就诊,爸妈需要记录并向医生提供这些信息:
首次发现孩子发热是什么時候;热度持续了多久;发热期间有何症状,如胃口下降、呕吐、精神不好等。总之,病情是动态的,医生收集到越完整的信息,越有利于做出准确的分析。
*照片、视频
从问诊角度来说,“说和听”是相对低效的,有时候连手带脚比划一分钟,还不如一张图片或一个记录病况的小视频,医生看一下就明白了。
例如:孩子高热惊厥,爸妈对医生说:我家孩子抽搐了。医生问:什么样程度的抽搐,抽了多久?
面对医生的术语和表述爸妈不知如何回答,开始含糊描述:嗯,抽了一会儿,时间还好,不是特别长,就是整个人都发抖.。
医生说:就是发抖吗?有没有其他情况?
爸妈说:就是抽搐,很可怕。
这时,如果把孩子发生抽搐时的视频给到医生看就会相当明了。
再例如,看咳嗽这样的病。
孩子在看病的短短几分钟里不一定会咳,而如果平时妈妈把咳嗽的声音录下来给医生听,医生就很容易听声音就判断出炎症所处呼吸道的位置。
*选对科室不绕圈子
看医生首先得挂号选科室。
*发热,感冒、咳嗽、流涕:内科。
*异物卡喉:如果影响到呼吸了,急诊;没有造成呼吸困难的,耳鼻喉科。
*从床上跌落:如果有鼻部、口部等五官的内部流血,或者头部着地有鼓包,看急诊;如果有皮外伤及皮外流血,看外科;情况不明显孩子精神正常可以不用着急去医院,在家保持观察三天。
*腹泻、便秘:肠道门诊。通常需要化验粪便。顺便说一下,现在的检测手段比较好,不需取便化验,医生在孩子肛门口刮一下即可采样,不需要在家里收集好孩子的便样带去医院哦。
*湿疹、皮肤瘙痒起疹等皮肤问题:皮肤科。虽然我们知道皮肤问题是体内的因素,但仍然需要先从皮肤科来入手。
*大运动发展滞后:发育行为科。例如孩子超过8个月还不会翻身、1岁半以后不会走路等一些大运动发展滞后,可以去发育行为科与医生沟通,也可能需要做一些相关的检查。
*关于急诊:急诊并非是只有夜间非工作时间才运行的,白天也有急诊。急诊和门诊的区别在于急诊是处理紧急、突出状况的,例如严重外伤、休克、异物卡喉阻碍呼吸等对生命构成威胁的,无论是白天还是夜晚都应该及时送到急诊。
只讲事实不讲主观,少带情绪、保持冷静
很多时候带孩子看病爸妈的内心都是相当焦虑的,特别是排了那么久的队,恨不得啥都和医生说。但过大的信息量反而不能让医生接收到有效信息。
面对医生的时候,只讲事实不讲主观,少带情绪、保持冷静。
看病既是为了得到治疗,也是希望得到答疑,例如“为何孩子会肺部感染”,“往后应该怎么避免”,“这次开的药吃了就能好吗”。但是请记住,一定不要像机关枪似地疯狂向医生扫射。
很多病症需要结合多种情况来看,尤其是病因复杂的病,就拿大家最熟悉的湿疹来说,如果一定要问医生“什么原因让我家孩子得的湿疹”,医生只能无耐告诉你“很多原因”。
首先,与其问一个大的问题,不如问一个具化的小问题。
以看湿疹为例,如“激素药膏可否控制孩子的湿疹”,“是否可以不用药而通过护理来缓解”。而如果是发热等病症类的,通常医生会在先听肺部、检查扁桃体等后,再决定是否要验血。在做初步检查时只可以问问医生:“肺部音有异常吗”“扁桃体有发炎吗”一类的问题,医生就可以给你明确的答复。而更多的病因问题,还是留着验血单出来再问吧。
其次,在描述病情时尽量客观,只描述事实。
虽然看着病痛中的孩子,妈妈们往往容易情绪不稳定,然后见到医生就有如见到救命之人一般,把自己的担心、焦虑、怀疑点一股脑儿倾吐出来,但是这些都是无效信息。
再次,不要用自己的分析去影响和建议医生。
虽然很多妈妈平时看些资料,在看病前也做了些知识准备,但无论如何比起医生都是业余的,一定不要去挑战医生、和医生进行辩论,那只会失去听到医生说话的机会。如果觉得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与自己设想有差异,可以说出自己的顾虑点,以及在问诊过程中没有提出的信息。
妈妈的玻璃心比孩子的病痛还可怕
有一位妈妈带孩子去看病时,看到孩子痛得大哭,自己居然哭得比孩子还厉害。当时医生说了句,“孩子痛不可怕,你哭才可怕。”
孩子在接受治疗时最需要爸妈的鼓励和回应。如果孩子看到妈妈也在哭,他就更认为这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有了这样的信号,疼痛只会加倍。而如果妈妈给予的是不停地鼓励、分散孩子的注意力等正向引导,孩子可以很快地走出不愉快。
想要看病快还有这些小技巧
1.预约挂号。网上基本都可以提前预约。
2.避开高峰期。一般来说,周一、上午9~10点、下午2~3点都是高峰期,所以避开这几个点去医院也少浪费些在人山人海里等待的时间。
3.选用自动柜员机挂号和付费。医院排队是个苦差事,不过现在有很多医院都已经设了自动柜机用以缓解排队流量。
4.带些零食和玩具去医院。给医生检查之前最好让孩子吃饱,免得孩子检查过程中由于饥饿而哭吵。此外尽量给孩子穿宽松的、有扣子的衣服,以方便医生的检查,在孩子接受检查有抵抗情绪时,可以拿出小玩具来分散他的注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