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孩子参与家庭建设,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2017-09-06黄琦

祝你幸福·最家长 2017年8期
关键词:责任感儿子家庭

黄琦

儿子刚上初中不久,单位领导找我谈话,希望我能负责一个较大部门的工作。平心而论,我是喜欢这部分业务工作的,而且自认为也能胜任。现在回想起来,这是一个关键的平台,是我职业生涯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但当时可没想到这些,只是想如果接受这项工作,繁忙程度可要增加好几倍,而且要几个校区、几个城市来往穿梭,怕是会大大影响对孩子的照顾以及对其学习的监督和辅导,他必须学会自立、自理、自觉。

儿子能够做到吗?

实际上通过小学五年的引导,儿子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以及日常生活情趣等都是非常健康的,基本的自理能力也是有的。我大致可以判断从他进入初中开始逐渐“放手”应该没有问题,但是我还是决定通过这件事提高他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自觉性,让他意识到他的行为准则、学习习惯和自理能力等并不仅仅关乎自己,而是对于自己的家庭也很重要。

于是我思考成熟之后,在某天晚上与儿子进行了一次征求意见式的交谈。我阐述的主要观点是,“我是你的妈妈,对你的健康成长负有责任。同时我也是职业人,妈妈自己也要发展和成长。但是人生不同时期有不同的重点,如果我的成长会严重影响到你的成长的话,我可以调整节奏,目前这个阶段以保证你的成长为第一要务”;“一个家庭中每个人都是健康的,生活才是健康的;一个家庭的每一个人都努力,生活才能越来越好”;“在人的成长过程中,机遇是非常重要的,我想抓住这次机遇,但是你必须帮助我,我需要你的帮助”。

这次谈话是我精心准备的,我考虑要突出这么几点:一是要平等,把儿子当作家庭建设的重要成员,而且要肯定他的能力和作用,使他顿生荣誉感和责任感;二是绝不能以悲情角色出现,什么“为了你,牺牲了我自己”,“自从有了你,我的事业就被耽误了”等等,类似的话都不可以讲,因为这样会使孩子有一种负罪感,会认为自己是多余的、累赘的,会影响孩子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三是要引导孩子自己对事情做出判断,自己做出承诺,自己去兑现。

谈话在这三个原则下顺利进行。我慢慢地讲,儿子认真地听,听明白了也理解了,最后,他像一个男子汉一样对我说:“你说,让我怎么帮你?”我殷切地说:“你要自觉地完成自己的学习任务,保证学习成绩稳定,同时要学会生活基本自理。”他胸有成竹地说:“就这个呀,没问题,完全可以做到!”我顺势说:“你可要说到做到啊,那我就去给我的领导复命,接受任务了?”他肯定地说:“去吧,我说到做到。”

后来,儿子果然说到做到了。

之后的时间,在保持了学习的自觉性和成绩稳定性的同时,他还学会了做一些简单饭菜,以防我和他爸爸都不能及时下班时他也不至于饿肚子。

有些人认为事业和家庭不能兼顾,自己发展了事业、成就了自我,就必然要以牺牲家庭生活、牺牲孩子的教育为代价。然后,往往又会出于对孩子、对家庭的愧疚,以给孩子丰富的物质享受来弥补对其精神滋养的亏欠,从而放纵孩子的骄横跋扈和不劳而获,有些甚至导致自己以权谋私、贪污腐败。

从一些腐败官员的“反省书”中可以发现,这甚至成了许多官员腐败堕落的“经典路线”。世人在感叹这些“拼爹”孩子的“坑爹”行为时,有没有想过肯定是孩子坑了爹,还是爹先坑了孩子?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教育理念问题,他们没把孩子当做家庭的建设者,而是把孩子自然设定成家庭建设的旁观者、建设成果的接受者和别人劳动成果的获得者,没有让孩子认识到自己也是家庭的一分子,也肩负着参与家庭建设和家庭活动的责任义务,孩子当然就没有建设和参与的主动性,没有艰苦的付出过程,因此也就很难对自己的所获所得有足够的认识并加以珍惜。

家庭建设和家庭活动有大有小,让孩子力所能及地参与并不难。因此而占用孩子的学习时间,是很多家长所担心的,只要家长对这一问题认识到位,从思想上真正把孩子作为家庭建设的一分子,那么孩子就會自然而然地参与。

例如参与家务劳动,有些家长为了激励孩子做家务,动辄就和金钱挂钩,什么洗一次碗给10元、扫一次地给5元等等。要知道孩子不是你家雇佣的小工,用这种方式不但培养不出孩子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的品质,更培养不出孩子的家庭责任感。如果家长以上述理念,把这些日常家务活动以义务的方式自然交代给孩子,效果会更好。

家长有时间可以与孩子一起干,一方面是很好的亲子活动;另一方面也能亲手给孩子传授家务劳动技能,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劳动的习惯,认识到了自己的责任,同时还提高了劳动能力。

再比如,让孩子参与讨论家庭旅游计划的优化问题,承担家庭来客的接待,省下部分零花钱共同为家庭购置物品等等,都可以在日常生活过程中自然而然地进行。对家庭活动的参与,既能增强孩子的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又是其以后步入社会、参与社会活动的前期模拟培训。

要让孩子作为“家庭共同体”的一员参与决策,一起付出、共同努力,建设美好家庭,打造幸福生活。孩子在参与决策的过程中可以学会负责和担当,参与决策还会增强孩子的认同感和责任感,同时家庭大事与孩子商量,也能够提升他的成就感和家庭地位感,避免产生“这事与我无关”“事事与我无关”的游离感。不善营小家,何以顾大家,又何以谋国家。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让孩子有社会责任感,必先培养其家庭责任感。

猜你喜欢

责任感儿子家庭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打儿子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家庭“煮”夫
谁的儿子笨
你养的好儿子
恋练有词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