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报国寺钱币交流会见闻

2017-09-06金鉴

北京纪事 2017年9期
关键词:要价泰和摊主

金鉴

前几天,我到宣武医院看病后顺便到报国寺溜达,才知寺内西院顾亭林祠有钱币交换活动。自从报国寺整顿,地摊进殿堂后,生意清淡,门可罗雀。想起当年报国寺偌大的四进院落摩肩接踵、人声鼎沸,几无插针之地,那才是古都该有的文化市场的样子。

好在报国寺以前打下了全国各种交易会的底子,如纸制品交易会、钱币交易会等,文化基础深厚,一直吸引着收藏爱好者。来到西院,摊位已占满三个院落。我对纸制品感兴趣,但财力有限,因此对钱币几乎不敢碰,但如遇到价格合理且不贵的,兴许也能买上一两块。

太平天国功勋牌

一摊位上有块“钟形”青铜牌,两面都有突出于器表的文字,我蹲下身来仔细地观看。摊主是位健谈的年轻人,见我看此牌,便主动为我介绍:一面上端有“太平”,另一面上端有“天国”字样。“太平”字样这面的右边刻有“天朝元勋李统下”,左边刻有“功勋”,下有“曾小年”字样。在“太平”的下面还有阴刻“阁东”,再下“阳平路会”字样。“天国”这面右边是“天王诏令,天下官”,左边是“秋毫莫犯,归顺良民”。左右两边的中间部分纵行阴刻“锺五美堂”字样。

除了这块钟形青铜牌外,还有一圆形青铜币。一面有自右向左“太平天国圣库”字样,另一面有“十斤”突出钱面的字,在字的上面打阴刻“57”字样,“十斤”下面有阴刻“俱”字。摊主告诉我,这两块青铜物件是花万元购得的,他之所以肯花大价钱是因为这两件物件上的文字是太平天國的遗物。钟形青铜牌他卖1.5万元,“太平天国圣库”没问他价格。他还告诉我,这件“钟形青铜牌”所售他者说,是挖沙子的人挖出来的,具体什么地方挖沙我却没问。

从两件写有太平天国文字的牌子看青铜锈色老重,不像后人刻意仿造,我因不懂也没有更深地了解,问摊主可否照张照片,摊主同意拍摄。我这张照片也许可以为研究太平天国运动有关人员鉴别真伪及价值提供帮助。

民国“袁大头”

第一进院落有好几个摊位售卖“袁大头”,大都在千块左右。我问摊主普通的“袁大头”多少钱一块,告诉我180~200元之间。想起琉璃厂北京钱币商店开业时(1989年),那时开卷的原光“袁大头”标价40元一块,近30年长了5倍。当然,现在原光的“袁大头”也不会是200元,价肯定还会高些。

民国仿齐四字刀

见到一把齐国四字刀,要价500元,这让我非常吃惊。我想看看实物,摊主从一个透明盒子里拿出来,我仔细观看,锈色精湛,一点看不出破绽。按照钱币的知识,山东齐刀起码也得几万元,为何仅售500元?摊主见我愕然,对我说这是民国仿造的。这也是笔者不敢贸然进入钱币市场的客观原因之一,眼力不行,且赝品迭出,造假几无分辨。后来与一位有齐刀的摊主交流,真正的齐刀价位,他说该是一字一万元,外加刀币本身1.5万元,就是该刀价。倘若是七字刀,是专门制作的纪念刀,数量极少,价位该在几十万。

身价不菲的安阳布

安阳布应该是布币里最普通的币种了。有的钱币商店把安阳布、平阳布、宅阳布放在一起出售,叫“三阳布”。因为安阳布的发行量最大,现在品相好的非千元不卖。我在一摊位上见到这种币七八块,全拿一千一件,不让单挑。关于安阳布是哪里铸造的有多种说法,也难怪,全国各省叫安阳的地方多了去了。

金质淳化钱

金质淳化钱,过去我曾看到资料说是山西有座寺庙出土了几十枚,背面左右有两尊佛像,这次见到真的了(据说还有一种是青铜铸钱)。虽然钱直径也就2厘米左右,金灿灿的币在阳光下闪烁着耀眼的光彩。一般比较贵重的钱都被放在透明的有机玻璃盒里,这样便于观看又弄不坏钱币。我问摊主这枚钱的价格,他说在4万元左右。他的摊位上还有好几枚价在几万元的钱币,真是开了眼,民间藏宝啊!

一枚有残“梁充五二当锊”

一摊位上有一枚“梁充五二当锊”单面平首桥足布(此钱同安阳布一样也是钱币中量较大者),只是下面两足部分断后被接,从表面上不细看还真看不出来。摊主说是原茬对接粘上的,几乎看不出来,要价1500元。我仔细地看了看,包浆倒是对,这价格还真不好说。此钱在布币中也属数量多的种类,否则即便是有残的价位也不会便宜。

一枚“泰和重宝”

我在一人手中见到两串大钱,价位都在150元一枚,经砍价挑了一枚“泰和重宝”大钱,它是金代章宗(女真人)的钱,章宗是金代中兴时的帝王。金章宗自幼喜欢汉文化,包括他的军队都要求读汉文化经典,可见金章宗时文化之中兴。他的这枚篆书“泰和重宝”我很早就喜欢,只是一直没有下决心拥有它,这次算是将其落袋为安了。泰和重宝钱,在我国钱币中可谓独树一帜,真真是艺术之美。金代在完颜亮时以北京为大都,开始北京的都城建设的,西山的八大水院、香山都与金章宗有着密切的关系。一代明君对社会的影响是相当大的,他在位20年间,有“明昌”“承安”“泰和”三个年号,其中“泰和”年号用了8年,可见“泰和重宝”钱,铸造不会太多。如此精美的“泰和重宝”钱文书写极其规范且精美。综观中国古钱币,宋徽宗赵佶用瘦金体出过“大观通宝”“崇宁通宝”与“崇宁重宝”钱(我上世纪90年代初游龙门石窟时仅以2元购得),铸造极其精美,那是必须的,作为少数民族统治的中原时期,能制作如此精致的篆书大钱,实在难得矣!

一方“四山小镜”

在即将离开时,见到顾亭林祠南院靠近墙根处,有一摊位,摊主与一买主谈论正酣,我过去看了看他钱币夹子中的钱币,其中有一枚“共屯赤金”圜钱,与我以前见到过的刘冬青编著的《钱币鉴赏与投资》中的“共屯赤金”钱不太一样,更趋近于该钱的早期,摊主开价4万元,令我开了眼。他摊位上有枚小铜镜,镜背面的纹饰吸引了我,竟然是四山镜,当然不是战国时期的四山镜,摊主说这面小小四山镜,起码也该是宋以前制作的精巧小镜。我以前写过《故宫藏镜》,对铜镜有些了解,而且战国时有三山镜、四山镜、五山镜多种,其中三山镜最为稀缺,因而价位也最高。我问摊主价钱,他说你给100元吧!我拦腰砍去一半。他说,六六顺,你给60元成交。

摊主说这方四山镜虽小但纹饰很美,我仔细观看确实如摊主所说,中间由三层方形包着小铜钮,钮成“桥”状,像是“三爪桥”样,四个“带倾斜的山形”被有机地分配在四个方向,每一个“山”字与中间的方形中心还有扁“s”形以及叶片形纹饰隔开,仔细观看“山”形也是由三道横纹组成,四山的外围还有两圈将其环形封闭,再外就是铜镜高起的外边缘了。该镜直径3.4厘米,在如此小的铜镜上能布置如此丰富以“山”为纹饰,图案如此精美,不得不让我们赞叹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慧与才智。摊主说,这面小镜子是古人带在身上的,一般是穿在腰带上,你看那个“小鼻子”,中间部位已经被磨得很薄了,确是再磨就可能被磨开了,说明它是实用物,而且佩带它的一定是位女子,因而这方小铜镜带有女人的温馨。这让我想起在《把玩》创刊号上见到的一篇嗜玉堂撰《玉之于人》的文章中提到的他曾搜集到的一盞玉杯,大家知道古时文人骚客爱喝点小酒,当然最华丽的酒具就是“玉杯”了。我们最熟悉的一句就是“葡萄美酒夜光杯”,这夜光杯就是现在的蓝田玉。“白玉琢杯龙麝泛,天酒争浓。”“别有玉杯承露冷,留共君看。”“檀高微注玉杯红,芳醪何拟此情浓。”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古时玉杯一定是拿来喝酒的。此小玉杯玲珑剔透,整体洁净素雅,轻盈可人。此杯高3.1厘米,直径3.0厘米。器形小,用手把玩总感觉不趁手,心想如此小杯岂能解渴?始终也搞不明白。某日看宋陈亮的《浣溪沙》:“小雨翻花落画檐,栏堂香注酒重舔。花枝能语出朱帘,缓步金莲移小小,持杯玉笋露纤纤。此时谁不醉厌厌。”作者这才恍然大悟,这酒杯是给女人用的。这玉杯只有柔媚的纤纤素手把持,才符合古诗词里的意境呀!我手中的这枚纤纤女子用的四山镜与嗜玉堂手中轻盈可人的玉杯都是3厘米左右,重要的都是由柔美的纤纤玉手把持的实用物,“持杯玉笋露纤纤”与《木兰辞》中的“当户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用的镜子,仅此就让人感悟万千,不知读者意下如何?

我见一对老年夫妇在淘货,只要是喜欢的物件,出手阔绰,但并非不砍价。他见到一方印章,上面有天干地支的文字,立马递给摊主800元,看来他曾特意找过此类印章,否则不会见到不及几秒就把钱递给摊主。摊主还拿出清末或民国时大商号用的(牛角质)镌刻极其精细的商号章,要价不低。他在另一摊位见到5张老借据,盖有不同时期的大印,看来是清末或是民国时期的,摊主要价15元一张,砍价10元成交。一个摊位上有一对金属制作的鱼,摊主说是清末民初的东西,要价3200元,几经周折以2000元拿下。一个摊位上有块银条(薄),刻有纹饰,摊主要价200元,此人出150元拿下。我尾随了这对夫妇一会儿,不大工夫出手3000元,几件东西入了他的书包。此人出手大方且收获多多,资金充裕且有眼力,这种人在市场内并不多见。

两天看病,凑巧逛了两次报国寺的钱币市场,难得报国寺如此兴隆,似乎又回到了报国寺的从前。文人喜爱这种市场,逛这种市场充满了趣味,何乐不为呢?想起清朝文人的那句诗,要想找到要找的某位文人,只能去“慈仁寺里寻!”慈仁寺是明代报国寺的称呼,那时还没有琉璃厂,琉璃厂是后来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时,才逐渐聚集起来的市场。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

猜你喜欢

要价泰和摊主
添零和抹零
泰和至远 仁爱至深
——记深州市深州泰和医院
20元
湖南石门县泰和合茶号调查研究
泰和源珠宝
最后要价仲裁博弈行为下企业员工福利问题的纳什均衡分析
泰和源/手工类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