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话冯双白:舞蹈艺术如何与时代共舞

2017-09-06文/尘

上海采风月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小荷街舞舞蹈

文/尘 羽

对话冯双白:舞蹈艺术如何与时代共舞

文/尘 羽

冯双白:

著名舞蹈理论家、评论家、编剧,大型晚会策划人和撰稿人。现任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中国艺术研究院博士生导师。著有《百年中国舞蹈史》《新中国舞蹈史》《宋辽金西夏舞蹈史》《中国现当代舞蹈史纲》《怎样欣赏舞蹈》,合著《中国舞剧史纲》《图说中国古代舞蹈史》等多部作品。创作舞剧《风中少林》《水月洛神》《舞台姐妹》《延安记忆》《胡桃夹子》,歌舞剧《执着》,舞蹈诗《咕哩美》《永远的麦西莱甫》《永恒的刀郎》,杂技剧《西游记》《聊斋遗梦》等。多次荣获文化部“文华奖” 、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舞蹈“荷花奖”金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等多项国家级大奖。

7月中下旬,赤日炎炎,而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一群群来自全国各地穿着盛装的孩子兴奋地排练着、表演着,其气氛更为炙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中国舞蹈家协会、上海市教育委员会、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第九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在这里举行,不仅孩子们演得热火朝天,不畏酷暑;观众们热情非凡,六场展演均一票难求;舞蹈界的“大咖”们也纷纷赶来观看,并为少儿舞蹈的未来发展出谋划策。

7月22日上午,第九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发展研讨会在上海市文联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舞蹈界专家以及少儿舞蹈工作者,围绕少儿舞蹈创作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少儿舞蹈创作遇到的问题及策略等,展开了热烈研讨。在论坛尾声,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冯双白做了总结性发言。首先他亮出了一串数据,从题材分类上对此次“小荷风采”展演作品进行了统计,并欣喜地分析道,今年的展演中,直接表达儿童自己的生活以及他们所思所想的节目,居然占到了50%以上,而这类现实题材在成人专业舞蹈里一直是难以突破的瓶颈;其次,比例较大的是从传统文化当中提取素材的作品,比如民族民间舞蹈、戏曲舞蹈,一些节目中孩子们通过身体直奔生命的一种特别的状态,让人惊叹。“过去一届,有两三个好节目就不错了,我感觉这一届至少有十个以上的好作品,让我们难忘。” 冯双白说道,“这些节目并没有宏大的主题,但碰触到了孩子的童心童趣,非常真挚,特别可贵,我们要保护好、表达好这种真,鼓励孩子展开对世界的真正的思考。”

虽然是业余学习的、才露尖尖角的小荷们,但中国舞协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如何更好地呵护这些“小荷”?如何将舞蹈与美育相结合?现今舞蹈创作现状如何?舞蹈发展如何与时代共舞?……针对这些问题,本期《面对面》栏目专访了冯双白。

谈舞蹈与美育

记者:“小荷风采”是中国舞协一个具有导向性、示范性、权威性的大型全国少儿舞蹈艺术活动品牌。“小荷风采”举办的初衷是什么?中国舞协一直很重视舞蹈的普及,比如创立“新农村少儿舞蹈美育工程”惠及千万农村儿童等,舞蹈在美育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冯双白:首届“小荷风采”由中国舞协创办于1998年,是我国少年儿童舞蹈交流与展示的重要舞台。前两届叫做“小荷风采”少儿舞蹈比赛,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停办了。我担任中国舞协书记后,注意到:少儿舞蹈在行业内是很活跃的,少儿舞蹈也是各个艺术门类当中受众面最广泛的一个。从整个舞蹈艺术事业的布局来说,舞蹈艺术要想获得充分的发展,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坚实、广泛的基础,这个基础从少儿抓起是非常合适的。另一方面,少儿舞蹈是一种非常好的美育的方式。集体舞蹈中,孩子们需要相互照顾、协作,这就很好地弥补了之前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教育中的一些问题。因此,从2005年起,中国舞协重新创办了“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名字称为“展演”,主要是取消了金银铜奖,为了去除孩子舞蹈活动中过于突出的功利主义色彩,突出艺术素质教育的广泛参与性。美育是现阶段国家大力倡导的一个很重要的工作方向,在所有的美育当中,真正能够把心灵美和身体美融合、身心合一进行艺术传递的,舞蹈是最有力量的。

记者:少儿舞蹈发展中是否存在一定的误区?舞蹈教育有什么特别需要注意的问题?

冯双白:少儿舞蹈发展到今天已经非常广泛了,但是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需要思考的问题是:我们让孩子跳舞是表演给别人看,还是让孩子在跳舞的过程中获得自身的成长?老师、校长以及地区的组织工作者究竟是把少儿舞蹈当作争夺自己荣誉的台阶,还是把工作重心真正放在孩子自身的全面发展上?这是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同的出发点。

过去我们的少儿舞蹈创作的思路,往往是表演给家长看的,然后去争夺市里、省里乃至全国的奖项,那么发展到今天,思路要转换了,少儿舞蹈创作的目的是让孩子通过对身体语言的了解、掌握,去获得审美的熏陶,艺术标准和价值的判断能力,获得真善美的体验。这次“小荷风采”中出现了像《影子》《快乐的小脚》等舞蹈作品,反映了只属于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问题,我认为是非常重要的突破。少儿舞蹈创作应该用作品真正碰触孩子成长的路,并且用艺术来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的问题,让孩子获得真正的成长。这是今后少儿舞蹈发展的方向,“小荷风采”也会为这方面的创作提供更广大的舞台。

其实不只是少儿舞蹈,在整个舞蹈教育中,都不能忘记舞蹈的初心:舞蹈教育是不能脱离人这个本体的。举个例子,《千手观音》是被全国观众所熟知的舞蹈作品,其中邰丽华这名舞者引人关注,我也被她的神情所打动,她所展露出的那种微笑,与蒙娜丽莎具有同样的魅力,不再是某种刻板的舞蹈教育所培养出来的、面向观众的一种司空见惯的“媚笑”。但之后,我看过一所高等院校表演的《千手观音》,领舞的女孩外形也非常漂亮,可是当开始舞动之时,她展露出来的笑容,给我的感受却不再是千手观音,而是“千年狐狸精”。因此,一个笑容这样的小小瞬间,可以因为内心的认知而发生本质的变化,足见身心相连的重要。舞蹈教育本质上是可以与人发生非常深刻的联系,让人得到全面发展的。

记者:其实舞蹈不只是舞蹈家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充分地享受舞蹈。但相比于少儿舞蹈的如火如荼,成人舞蹈似乎冷清得多,对舞蹈、舞剧的欣赏也往往云里雾里,如何打破这种隔阂?

冯双白:目前,舞蹈艺术和现实生活中的成人世界隔得是有点远,很多成人对舞蹈还是不够了解,说明我们在舞蹈的普及工作上还是有缺陷的,这也会影响到专业方面的发展。要打破这种隔阂,我认为:首先需要舞蹈工作者潜心创作出更多真正优秀的舞蹈艺术作品,特别是反映现实生活的作品,来吸引人、感染人;其次,应该更多、更深入地进行舞蹈的普及工作,在各种各样的场合讲解、阐释舞蹈艺术的精髓、真谛。比如说街舞,一直以来人们对街舞总是存在着种种误解,但其实这一看似无拘无束、自由酷帅的舞蹈也有着自己的规矩和理念,那就是爱与和平。街舞起源于美国,黑人贫民窟街头的男孩子经常有帮派之争,械斗、拳脚相加,后来被巧妙地转化成艺术性的形式。街舞就是把这种男孩子成长当中互相竞争的力量,纳入到一个有序的轨道,然后用艺术的方式,把他们组织起来、约束起来,同时保留了竞争性,决出高下之分。其实人类都向往美好,所以当友爱和平精神放在今天的街舞比赛中,街舞就有了灵魂,它是用灵巧的技巧、独到的身体动作来进行友好的竞争。街舞里有个规矩,在斗舞之前必须握手,在结束之后也必须拥抱,场上是竞争对手,但私下里却是朋友。这就是一种街舞精神,值得我们去深入了解。

同样的,现在我们去学习东北的秧歌,蒙古族、藏族的舞蹈,不只是学技巧,更是要通过舞蹈动作去了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中人的不同性格,比如蒙古族舞蹈的那种开阔的气魄,特有的肩部抖动的动作,手臂上的“鸿雁高飞”的姿态,浓缩了蒙古族人民的独特的生命体验,体现了生活在大草原上的蒙古族的那种高远的志向,这也是民族文艺作品的“魂”。艺术并不只是简单地表演给别人看的,而是一种人类生存的方式,一种生活的态度。这才是人类需要艺术的根本。

谈创作中的顽疾

记者:每年全国各地的舞台上都会涌现很多新的舞蹈作品,但是能不断演出的似乎很少,让人印象深刻的很少,在您看来,目前舞蹈创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

冯双白: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艺创作迎来了新的春天。在破除了文艺创作条条禁锢之后,文艺力量被释放出来,推出了大量新人新作。但令人遗憾的是,有数量缺质量、有“平原、高原”缺“高峰”的文艺创作现状仍然让人扼腕叹息。以舞剧创作为例,据不完全统计,近30年来创作演出了将近400多部舞剧和舞蹈诗剧,产量高居全世界榜首,但是能够经常长期演出的经典舞剧,总体不超过10部。

近年来,舞蹈创作的繁荣推动了舞蹈语言的探索和突破,然而现实题材创作不足,艺术形象千人一面,单纯追求视觉上的“美”和“漂亮”等问题,仍是当前舞蹈创作领域的突出问题。有一个例子,有一次我去看舞剧,一位非舞蹈专业的艺术家对我说,我觉得你们舞剧中的双人舞,大体上都是一个模样。我问他,为什么呢?他说,双人舞中,女孩子永远是羞答答的,男孩子永远是傻呵呵的,然后两个人永远是之前从不认识,却马上就一见钟情了,随后一定是托举上下翻飞,乱用技巧,立刻进入高潮,到了最后女孩子原则上一定死掉,接着就进入生死相隔的舞蹈。听完,我吓了一跳,虽说得有点极端,但大量的双人舞的确如此。不仅是双人舞,在一些重大比赛中,雷同化现象也很严重,一样的大横排、一样的大三角、一样的音乐设计,甚至一样的ABA结构。由于缺乏创新,不少作品只能依靠加大音乐音量和频繁使用频闪灯的方式,来刺激观众的听觉和视觉。

此外,很多舞蹈的编排还存在着立意不清、不知所云的情况。有一些舞蹈,台上演员挺卖力的,都快吐血了,可台下观众不知所云。舞蹈创作者把作品内涵设计得过于复杂或太过简单,缺乏文学思考和诗意的提炼。立意不高在当前的舞蹈创作中也是个通病。

记者:创意不够、雷同化等现象背后有怎样的原因?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

冯双白:我觉得主要原因是急功近利,目前浮躁成为文艺创作的大敌,有以下种种表现:追求文艺作品商品化的力度,追求个人成名成家的广度,追求文艺创作成功模式的抄袭速度;拒绝灵魂思考,拒绝深入生活,拒绝扎实创新。现在舞蹈创作产量非常高,但是这些产量当中愿意踏踏实实去修改的,很少;愿意对老作品进行修改、打磨的,很少。要想抵制艺术创作中的浮躁风气,创作者要志存高远,要愿意下功夫打磨作品,要把创新当作自己梦寐以求的追求,反对千篇一律,反对空洞的无意义的作品,创作出独特、鲜明、有个性的艺术形象。宏大的画面、高超的技巧可能视觉上一下子吸引观众,但是真正走心的,最终还是要创造独到的艺术形象。另外,在目前的评价体系中,还不能做到:如果作品没有创新,就不能获奖,甚至如果创作者要是有模仿,就会受到嘲笑。现在舞蹈界,即便你的作品跟别人的挺像,也没人笑话你,更多的是抱着理解的态度。这跟社会倡导不倡导艺术创新也有关。我们知道,艺术创作中,创新实在是最难的事情,所以整个社会要加大对艺术创新倡导、扶持的力度。

谈艺术与时代的关系

记者:现今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尤其是影视剧产业,票房、播放量不断增长。从文化产业这个角度看,舞蹈发展得如何?

冯双白:舞蹈的文化产业现在还不是非常完备,不够发达,但是今后我想还是能够慢慢成长起来的。这里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是:要产业,但是不要产业化。舞蹈发展过程当中一定需要产业,现在整个社会是以市场经济为主导,人们习惯于消费,其中包括艺术消费,所以要推动产业发展,尊重市场的规律,否则舞蹈艺术很难获得很充足的发展。但是不能产业化,就是不能成为市场的奴隶,不能以金钱的收益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我们要在精神价值追求上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在实际运作当中,尊重今天消费社会的常态,找到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具体而言,一方面,要有反复打磨的经典性作品;另一方面,要有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包括创作者、表演者,以及配套的著名评论家和先进的教育制度。

记者:在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文艺的发展必须跟时代同步。舞蹈艺术如何与时代共舞?

冯双白:时代在不停地变化,艺术家要时刻感受时代的脉搏,感受这个时代的生活的本质。舞蹈艺术完全可以和现实结合得很紧密,反映多彩的社会和人民生活。舞蹈艺术也有很多能与新时代结合的地方,怎么跳好时代的舞步、人民的舞步、中国的舞步,我们有很多事情可做。当下社会千变万化,各种艺术形式纷至沓来,进行着跨界交融,发生着各种思想碰撞,产生了多元多样的变化,所有这些都给我们的创作、表演、教学和理论研究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作为一个艺术家,既要守住自己的艺术本体,同时不要拒绝新时代涌现的新生事物。现在的艺术样式如此多元,竞争激烈,如果你不去占领各种传播渠道,不去利用迅猛发展的互联网,就很容易被冲淡、被忽视。近两年,出现了如舞林争霸、中国好舞蹈这类的电视舞蹈节目,起到一个很好的普及作用,这就是舞蹈与其他艺术门类积极融合的好例子。所以,舞蹈艺术的发展无论是内容上还是传播渠道上,都要紧跟时代的发展。

记者:您常来上海,您觉得上海的舞蹈发展如何?在推动舞蹈发展方面起着怎样的作用?

冯双白:上海一直是中国现当代舞蹈的发源地。上世纪三十年代,我的导师吴晓邦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就在上海创办了晓邦舞蹈学校,后又创办了晓邦舞蹈研究所。他从现实生活出发,在题材、体裁及表现手法上进行了各种实验,在上海第一次高举起新舞蹈艺术的旗帜,开启了独特的舞蹈创作道路。我觉得上海的舞蹈发展一直处于最前沿的地位,几十年来不断涌现出一批批优秀的编、导、演人才。到了今天,上海的舞蹈创作也依然很棒,在芭蕾舞、现当代舞、国标舞、街舞等领域当中,都是非常活跃的,也出现了一些很好的小型的新作和大型的舞剧作品。如今上海又有了上海国际舞蹈中心,如虎添翼。上海,已经成为一个新的世界舞蹈中心!

猜你喜欢

小荷街舞舞蹈
小荷尖尖
小荷尖尖
学舞蹈的男孩子
舞蹈课
小荷尖尖
街舞达人朱璐铭
校园舞蹈 多姿多彩
小荷尖尖
少女席嘉琪的街舞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