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

2017-09-05王鸿雁

智富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评价标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王鸿雁

【摘 要】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不断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需要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开创能力、敢于冒险、充满激情的创新创业型人才。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必然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随之发生变化。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

当今世界知识资本化运行机制日臻成熟,根据世界科技发展的趋势和中国的特有国情,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决策。面对新形势,十七大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发展战略,这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不断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需要大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开创能力、敢于冒险、充满激情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也正是由此,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为促进高等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变化必然导致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随之发生变化。

一、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既需要创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体系,更需要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传统的单凭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质量的评价模式,已经严重阻碍了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因此,构建一套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和创业热情的考核评价标准体系是高校急需着手解决的问题。创新创业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应是包容“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评价体系,标准的设置要结合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素质结构,围绕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既可以考查学生专业教育和文化素质的水平,又能有效考评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之一的知识,不仅包括个人获取的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思维科学知识,还应包括创新创业知识和个人知识结构的合理程度。能力是完成任务达到目标的必要条件,能力总是与活动联系在一起,只有通过活动才能了解一个人的能力。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而言,要重点考查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和实践能力,可选用如发表的论文、参与的课题、发明的专利、参加的社会实践、创业实践、实习等。素质是人在从事活动时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素质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长期内化的过程。

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而言,人才质量评价标准可以从知识水平、实践能力、创新思维、创业能动性四个方面来展开评价。

1.知识水平。

知识水平是指一个人通过学习,所拥有的知识丰富程度。一个人知识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决定了他对社会的创造力。知识水平越高其創造力越大,创业成功率也越大。而且,知识水平是在创新创业评价指标中是可以量化的评价标准,可以通过试卷测试的形式,考核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程度。拥有丰富的知识也是进行有效实践的基础。它包括专业知识水平和相关知识水平,相关知识水平又包含相关专业知识水平和创新创业知识水平。

(1)专业知识水平:专业知识水平是指对所涉猎的专业的知识掌握程度。创新创业人才必须具备扎实而充足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专业理论知识,必须具备一定的通识能力,对专业知识要有足够的掌握能力。

(2)相关知识水平:除了自身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作为一个创新创业人才,必须有统观全局的思维以及知识水平。要形成这样的战略眼光,就必须学习除专业知识以外的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以及创新创业人才所应具备的创新创业知识。

2.实践能力。

实践能力也是形成评价标准体系中的一部分。这一评价的标准相较于理论知识而言,运用得范围相对较小。这和其特点是分不开的。实践能力的评价主要是指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在社会上进行创业实践,以其最终的实际业绩或取得的社会评价反馈来确定的评价标准。实践能力因为涉及具体的操作,所以受到外部的影响很大,操作起来比理论知识的评价难度要高。很多没有相关条件的高校都没有进行实践能力的评价,而一些有大学生创业基地或孵化园的高校,往往利用这一便利条件,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并利用实践结果对创业教育进行评价,因为实践能力结合了理论与实际,可信度更高,评价的结果也更客观。

3.创新思维。

创新是创业活动的启明星,在千变万化的创业活动中,往往会遇到死胡同,只有利用思维的创新,用崭新的思路来思考问题,才能带来新的启示,最终获得成功。由于创新思维是一种主观的意识,很难用数字去界定,这就给我们的评价标准带来一定的难度。

4.创业能动性。

创业能动性是一种主观的评价标准,往往容易被人所忽视。创业能动性是指对创新创业有着强烈而持久的冲动,保持着长期的热情,即使面对一系列的困难和阻碍,也不会因此而放弃,能够坚持到最终成功的主观能动性。创业能动性的评价不容易把握,应通过以下三种条件来评价:(1)是否能够忍受孤独、挫折甚至失败仍不放弃自己的事业。(2)是否对创业成功具有强烈无比的自信。(3)是否保持有长期的冲动来开创你的事业并长期发展下去。如果学生对上述问题都能回答“是”的话,并且这个答案能长期保持不变,则表明该学生已经具备了创业能动性的标准。

二、民办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评价标准体系的分析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评价标准是一个相互联系、互不可分的综合体系。研究认为,创业教育的理论知识是评价标准的基石,理论学习得越扎实,将来创造出的成果也越高。实践能力是评价标准的深化,只有理论没有实践完全是纸上谈兵,只有在实践中把理论付诸于实际,才能更好地掌握理论、完善理论、修正理论。如果单纯以理论知识来评价,很容易犯片面性的错误。过去,高校通常以学习成绩作为考核学生的主要依据,而实践证明,以考试分数为主要指标的人才评价体系,不仅在理论上不尽科学,而且在实际操作中亦存在片面性。创业教育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多地从实际出发,倡导以实际业绩与社会效果为主的人才评价体系。所以,我们认为在客观方面,应该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评价标准,才能真正培养出创新创业人才;在主观方面,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动性的评价标准也是至关重要的,空有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没有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动性,是无法面对可能出现的一系列的挫折,从而导致创业的失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动性是非常重要的评价标准,而且这些标准往往容易被人所忽视。创业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能够创办自己的企业,这不仅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文化知识、科学道德素养之外,还要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事业心与开拓能力。如果它的具体表现就是大学生毕业后一时找不到现成的工作,而创业又缺乏创新创业意识和相当的技能,或没有魄力,那就只能等、靠、要。形成这种局面是有比较复杂的社会文化教育观念方面原因的,但是从学生个体来讲,普遍缺乏这种意识和相关的技能,是必须正视的现实。由此,我们必须反思现行教育体制中的弊端,以便使现有的以就业教育为培养目标的教育模式尽快地转变为创新创业教育为培养目标的新型教育模式。endprint

猜你喜欢

评价标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