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自杀心理的探究分析与应对策略

2017-09-05袁平

智富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危机干预大学生

袁平

【摘 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中国大学生自杀现象越来越普遍,高校在校学生的自杀人数逐年上升,引起了广泛关注。据专业人士分析,在我国15岁至24岁的人群死亡原因中,自杀是位居第一,尤其在高校中更为普遍。针对此现象,本文从分析大学生自杀心理入手,探究其中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干预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自杀心理;危机干预

当今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个性具有以自我为中心、个人主义强烈、敏感、脆弱、自私等特点,由于缺乏社会经验与交际能力,加剧了他们内心真实的孤独感。他们许多人看起来外表坚强,实则内心脆弱,禁不起打击。在脱离家庭,进入高校这个大家庭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正确解决生活或是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就容易出现自杀这一危险倾向。

一、国内外关于大学生自杀心理的相关研究

(一)国内关于大学生自杀心理的相关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自杀的绝大多数研究都是集中在流行病学领域中,心理学的研究比较少见。如王玲、路仕容在研究大学生自杀态度、抱负水平和自杀意念的研究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其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对自杀的态度大体上是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呈显著负相关;方水镇在对大学四个年级学生是否有自杀念头及产生自杀念头过程中的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产生自杀偏差表现为不同程度,主要原因是对前途丧失信心、爱情失败、空虚无聊等;王军、胡建等人的研究结果发现大学生男女在自杀意念与自杀比例有显著差异;张宏军对大学生自杀行为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其中谈到了外界环境因素是自杀心理形成的基础。

(二)国外关于大学生自杀心理的相关研究

Danuta Wasserman教授致力于应用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来阐述自杀行为的精神动力学、精神病学及遗传学等方面;她尤为关注自杀意念的流露、自杀者最亲近的家属及看护者的反应以及自杀患者与工作售货员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心理问题。在针对大学生自杀预防措施的研究项目得到高度的重视;Antoon Leenaarsy在全世界关于自杀原因的报告中指出应该全面评估自杀问题,并在自杀心理产生的原因方面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J.jhon Mann博士主要通过功能性脑部景象学、神经化学及分子遗传学方面探索抑郁与自杀的原因;Lakshmi博士就印度的自杀现状与自杀预防进行了研究。

二、大学生自杀现象的主要成因

(一)学习压力

学习方法和竞争射手的改变,使很多中学时期的学习尖子佼佼者失去了往日的优势,甚至尖子生变成了当今的差等生,这对自我意识较强的大学生形成了心理冲击。一些学生难以适应这种反差巨大的变化。另外,现在家庭对上大学的孩子普遍抱有较高的期望值,尤其是一些经济困难的家庭,借钱供孩子上大学,把孩子作为改变家庭状况的唯一希望,这对学生也是一种无形的压力,越是懂事的孩子越怕对不起父母,压力也越大。

(二)就业压力

社会用人制度改革后,双向选择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际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就业市场面临着激烈的竞争。一些综合索质不高,择业观念陈旧,家庭状况不好的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遇到了较大困难,面对竞争激烈、关系复杂的社会用人环境,他们无助、无奈、无望,个别学生因此丧失了生活信心,最终走向绝路。

(三)经济压力

目前经济困难学生约占大学生总数的20%,特困生占10%,有些学生家庭贫困,借钱上学,经济上面临很大压力。另外,贫困家庭的学生,与富裕家庭的孩子在生活方式、消费观念方面的攀比,也易使贫困学生产生心理失衡和压力,少数大学生不能正确对待困境,缺少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最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四)人际关系和情感压力

大学生来自五湖四海,同学之间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性格特征存在很大差异,每个学生都面临着全新的人际关系问题。一些适应能力差、不善交流、不会合作的学生自我封闭,内心孤独,在这方面产生了压力;一些大学生心理不够成熟,遇到感情出现问题时不知如何面对和处理,也容易诱发极端行为。

当外部的多种因素反射到大学生身上,就会形成许多心理冲突,心理冲突对个体造成心理压力,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疏导排解,超过了个体的最大承受限度,就容易导致大学生的自杀行为。

三、积极做好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和干预

(一)设置危机干预机构

如建立危机干预中心和生命热线,使处于危机之中的人知道有可以求助的机构,心理咨询人员能有效地为处于危机状态的人提供及时的帮助。自杀者在自杀前犹豫不决、万分痛苦时打了电话,咨询员立刻介入,采取紧急對策,可以有效地避免自杀行为的发生。

(二)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增加“生命教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通过多种形式及途径,开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其内容包括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生命教育等。正确引导大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热爱生活,热爱生命,提高面对挫折的应对能力,学会以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面对困境。

(三)加强心理咨询工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是消除心理障碍、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开设心理咨询,可以对学生发生的心理问题进行有效疏导和矫正,使学生的烦恼、郁闷有渠道宣泄和排遣。对心理问题比较严重的学生,还可以同心理医生和专家进行会诊,对症下药。同时,学校的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机构应该定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增强广大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单靠心理学教师的指导和咨询是不够的,必须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去。因此,增强广大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和能力,是加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学校要组织教师学习、培训,提高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学习心理教育理论,掌握心理健康教育的手段与方法,运用到教育和教学的各个环节中,帮助处理和解决学生心理问题。endprint

猜你喜欢

危机干预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哀伤辅导
认知行为疗法对医学院校心理危机干预的实验研究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