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德学”、“五进”为平台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探索
2017-09-05林佳敏
林佳敏
【摘 要】随着经济与信息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竞争越来越激烈,人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这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新要求。心理健康已经成为每个大学生的人生必修课程,受到了国家,社会和学校的广泛关注,目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日趋完善。校园主题活动作为班级管理的重要环节和学生互动的重要载体,已逐步发展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平台。
【关键词】德学;五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模式
现实社会环境下,处于心理亚健康状态的人在不断增多,其中大学生是一个需重点关注的特殊群体。大学生由于处在成长期,心理成熟度不够,离开父母和亲人的呵护,第一次进入需要自我主宰的学校这个大家庭,学习、生活、交往和就业等方面的压力和问题接踵而来,大部分学生会出现迷茫,甚至有些不知所措,需要排解和帮助。高校心理咨询室的主要功能是为大学生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举办心理健康活动等。这些工作仅能对小部分学生起到作用,普及面不够广。因此,以“德学”为理念,以“五进”为实践平台,由各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在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帮助和指导下,多开展普及性强的宣传和团体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帮助更多的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锻炼较强的心理素质,形成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良好的人际交往和心理素质,是大学生健康成长、充分发挥个人才能,顺利渡过大学生活的重要保证。此项目以广州工商学院邝邦洪院长倡导的“德学”、“五进”为平台,以心理学家樊富民教授针对大一到大四学生特点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方案和全桂艳老师“大一新生人际交往对策研究”为理论基础,以广州工商学院会计系二级心理辅导站举办的“奔跑吧青春”系列团体素质拓展活动为实践基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团体心理素质辅导及“德学”、“五进”活动在大学生健康成长中的作用,并通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普遍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把人际交往理论融入团队心理辅导和“德学”、“五进”活动中,探索构建“理论研究+团体心理辅导训练+德学和五进实践活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一、完善机制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如何帮助有心理危机的大学生度过危机?实现大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重中之重。目前我国的大学基本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对个案进行心理咨询和疏导、心理危机干预等,但是师资的配备严重不足,不能满足大学生心理健康需求。为此,建立院系二级心理辅导站,完善工作机制,构建“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系部二级心理辅导站+朋辈心理辅助队伍+辅导员+班长+班级心理委员”六级心理危机干预的工作机制,加强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引导。尤其重视班级心理委员的培养。班级心理委员生活在学生中间,最易于进行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普及和发现大学生心理动向,对高校的心理危机干预起到重要的预防作用。据调查,当前大学生对于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率并不理想,大学生自身出现情绪困扰不知如何处理,不愿与他人沟通,害怕被人发现,为此激化了问题的严重性,是大学生心理问题频频发生的原因之一。
实践过程中,通过对班级心理委员每学期进行系统的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并要求其在班上利用班会,定期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转变大学生的传统观念,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会学生区分心理健康、亚健康及心理问题,学会自我心理狀况评估,心理自救的一些方法,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做好班级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工作。并且,在心理委员培训中教会如何恰当的发现和关注班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并及时上报。
二、实践探索
团体心理辅导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一种非常重要且有效的教育途径,团体心理辅导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团体心理辅导能够促使个体在人际交往中认识自我、探讨自我、接纳自我,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使大学生心理品质和综合素质得到完善与发展。群体动力学的研究者——德国心理学家勒温认为,整体比部分重要,群体作为一种内在的关系组成的系统,其影响力或作用远大于孤立的个体。个体在群体中生活,不仅取决于个体的个人生活空间,而且也受群体心理场的制约。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比个别心理辅导有更大的影响力和更好的辅导效益。由于高校大学生主要是以团体的形式存在,表现为常见的学生组织、社团和班集体等。随着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渴望从同辈、同伴中得到支持和肯定,大学生们有着相似的发展与成长困扰,并且更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意见和建议, 因此,在高校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工作,能帮助大学生们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在与他人相处之中学习调控情绪、开发心理潜能。在常见的大学生心理问题中,人际关系适应不良、社交焦虑等占比例较大。人的心理适应主要是人际关系的适应,很多心理问题都是人际关系不协调导致的,他们渴望得到真诚的友谊,获得同伴的理解和支持,但却因为缺乏交往的勇气和技巧,往往出现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问题。团体心理辅导是以人的心理问题根源于人际关系的理论为背景,为参与者提供了社交机会。
(一)以“青春”为主题的心理话剧。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剧述青春”校园心理话剧比赛,将当代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和积极应对的方法,以话剧的形式在舞台上演绎出来,如:情绪问题、学业问题、恋爱问题,人际关系问题等大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把正确应对心理问题的方法,正视问题的态度和正能量通过舞台演绎的形式重现在学生面前,寓教于乐,不仅可以让参与者尝试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锻炼健康的心理能力,也可以传递大学生的相处智慧,传播健康的理念,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大学生解决今后学习生活中遇到的类似问题提供有益的参考,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二)以“德学”为主导的主题班会。“德学”即“以德为行,以学为上”。广州工商学院会计系,以班级为单位每个月举办一次以“德学”为主导的心理主题班会。班会内容紧扣时代的发展和大学生自身的需要。形式多样,或以故事会、或以有奖知识问答、或以知识竞赛、或以情景剧表演等形式。拉近学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在班会中分享、讨论个人成长的一些烦恼和困惑,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德学”素养,适应环境的能力和人际交往的能力。大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教会学生一些心理自救的方法,转变学生的心理健康观念,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宿舍情”主题班会,宿舍是大学生主要活动的地方,是人际交往的主要场所,宿舍关系比较和谐的学生,人际交往方面少困扰,交往障碍还呈性别和地域的差异,女生多的教学系宿舍矛盾尤为突出。广东地区经济发达,家长多是做生意,无暇照顾女子,教育根不上,再因为国家政策倾斜等原因,很多60后出生的广东人讯速发迹,精神文明跟不上物质文明发展的步伐,拜金主义、重利轻义的思想偏重,一定程度上影响到90或00后学生的思想,种种原因导致广东省与内地省相较,大学生自我中心主义较强,是人际交往障碍的主要原因,私立高校的学生表现得尤为突出。“宿舍情”的主题班会,给大学生搭建了人际沟通的平台,使大学生良好的一面得到充分展现,营造了和谐的宿舍气氛,并以“德学”思想引导大学生用积极心态和正确方法解决宿舍矛盾,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endprint
(三)以“五进”为内容的第二课堂。“五进”即“进课室、进图书馆、进实验实训室、进体育场馆、进社会”。
(1)大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这些困难和挫折会使有些大学生产生消极的情绪。以“五进”为活动内容,举办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让大学的课余生活变得更加美好和充实,同时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互动、交流、合作的平台。如“奔跑吧,青春”活动,该活动荣获“2016年广东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评选为三等奖,活动通过一系列的闯关游戏,游戏内容设计与专业学习内容相关联,每班组成一支参赛队伍。该活动深受同学们的喜爱,已成功举办了四届,通过奔跑、协作、运动锻炼了大学生的身心,帮助大学生释放压力和放松心情;以赛场竞技的方式和团队为单位完成目标,培养了学生团体合作意识,加深了学生之间的感情,增强了班集体的荣誉感、凝聚力、挑战和战胜困难的勇气,彰显了青年学生朝气蓬勃的个性。
(2)团体素质拓展活动主要在新生和学生组织及社团中开展。把集体的学生分成小组,采用连贯性的系列游戏,如“串名字”游戏,让团队之间有互相的名字和外表特征的认识;“團队建设”游戏,迅速完成队名、队徽、团队口号,了解团队成员的气质特性和特长;“解开千千结”游戏,通过团队成员的肢体协作共同解开一起面对的“结”。对新生开展团体素质拓展活动,可以让其在较短的时间内认识和了解班级同学,帮助大学生尽快的适应新环境,形成良好的交际氛围和团队意识,从而增强大学生的归属感。对于学生组织和社团,能有效提高组织和社团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使身在其中的成员心情愉悦,营造良好的交际气氛。
近年来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发展比较迅速,已有一些研究成果在各类团体的活动中得到运用,并取得显著成效。但在高校中开展“德学”思想、“五进”教育实践活动为主导和主要内容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尝试和研究并不多见,有待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董广杰编著.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应用.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
[2]樊富珉编著. 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 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
[3]高玉祥主编. 人际交往心理学.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0
[4]黄仁发、汤建南主编. 人际关系心理. 合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199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