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研究
2017-09-05吴志全
吴志全
【摘 要】体育教学是专科学校的基础课程,由于体育具有强身健体和心理疏导等保健功能,所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的体育教学受到教学改革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分析了高等医专院校学生体育教学现状,然后细致讨论了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医学高等专科;体育教学;高专教育
一、高等医专院校学生体育教学现状
(一)高等医专院校医学生体育运动参与情况
根据问卷调查统计,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一般,有一半以上(52.1%)的学生每周体育锻炼2~3次。大多学生都能意识到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职业使命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理论实践能力,也需要有足够的体力支撑他们去完成专业。从锻炼的时间上来讲,将近半数的学生(49.7%)持续时间能有30~60min。同时,还可以发现:42.7%的学生往往是以周期性运动项目为主要锻炼手段;40.2%的学生以非周期性运动项目为主要锻炼手段;17.1%的学生以混合类运动项目为主要锻炼手段。而学生们反映制约他们参与体育锻炼最主要的因素在于场地有限和器材偏少,同时也缺乏课余指导教师的指导。
(二)不同体育运动参与程度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比较依照体育人口的界定标准,将周锻炼次数≥3次且每次锻炼时间≥30min的被调查者划入参与程度较高组别,将周锻炼次数<3次且每次锻炼时间<30min划入参与程度较低组别,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参与程度较高组别在各因子得分上均低于参与程度较低的组别;在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上存在非常显著型差异;在偏执上存在显著差异。说明经常参与体育锻炼者的心理健康明显优于不经常参与体育锻炼者。另有研究表明:我国18~29岁正常人的SCL-90各因子在1.34~1.76之间,而医学院校体育运动参与程度较高组别大学生的各因子得分区间为1.28~1.60,明显低于国内常模;表明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对心理健康的促进有着积极的意义。
二、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
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升策略的关键是明确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就是教学的导向,只有教学目标明确且合理,才能够保证后续的教学活动顺利开展,并且达到预期的教学成果。体育训练对人的身体素质提升有重要影响,医学的目的是对抗疾病,让人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所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体育教学要受到高度重视,将体育教学和医学有机结合,成为学校的教学特色。所以,医专院校的体育教学目标要包括以下几项内容,体育教学与运动医学紧密联系,体育教学与医德培养融合,体育教学与完善人格有机结合。在教学目标确定后,针对各项教学内容来编撰相应的教材,从而让教学过程中有匹配的教学内容。
教学理念对于教师的授课方式有直接影响。生本教育理念下,医专体育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在体育教学中指导学生掌握体育运动技能,同时要激发学生终身保持体育锻炼的意识,从而让学生在课堂上下都进行体育锻炼,强健自己的体魄,丰富自己的运动常识。这样教学理念下的学生,将来会成为身心健康的大夫,并且能够将体育保健知识传播给病人,有利于病人身体健康的恢复和保持。
(二)整合医专体育课程
体育课程是否受到学生欢迎和重视,取决于课程安排是否合理。如果通过体育训练,学生的身体和精神状态确实受益,学生就会增加对体育教学的热情。若学生在体育课堂上学习到了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学生学有所获,就能够提高学生体育学习热情。所以,体育教师要合理安排体育课的授课时间,同时根据学生的专业来适当调整授课内容。例如,临床专业的学生来工作中会遇到很多医患纠纷,会对学生的心理和身体健康造成负面影响。老师则要重视学生利用体育来进行情绪疏导能力的培养,要重视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以避免患者情急之下对医生的人身伤害。再如,对于护理专业的学生而言,病人在患病过程中身体非常沉重,护理人员要具有很强的臂力和腿部支撑能力,手指力量也是给病人按摩中需要的。老师则要重视学生的综合体能训练和局部肌肉训练,从而让学生在后续的工作中能够从容应对各种工作任务。
(三)形成体医结合
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医专课程改革也要深化。鉴于医学和体育教学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所以医专体育教学的作用就不能仅仅局限于提升学生体能方面,要发掘体育的运动保健作用,让体育教学成为优化医学学生职业能力的一部分。具体说来,要将医学和体育教学进行适当的融合。这就需要医学专业老师和体育教师之间进行深入交流和讨论,从而让医学和体育教学有良好的切入点,切实发挥出体育教学的运动保健作用。这种跨学科的研究,需要双方面的老师都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研究能力和创新意识,也需要学校通过行政干预促进两者的融合。
在基础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开设选项课,满足各类学生不同的兴趣爱好,也能体现个性化教学以适应个人运动的专项特长。利用对选项课后分析判断不同学生的运动机能,对于运动机能好的学生增加练习难度、高度、深度来更加提高他的运动机能,对于运动能力差的学生努力培养他们对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加强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使学生毕业后也能够因地制宜,灵活有弹性的进行体育锻炼。同时体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作为培养具有医学专业人才的学校——体医结合、终身体育、健康第一的原则。使学生通过对医学的了解、区别和掌握长期参与体育运动人群跟普通人群在生理、心理上的差别。
(四)加强教学评价
将体育教学和医学融合在一起教学是一种新的尝试,真正形成一个完备的教学体系还需要很长时间。通过教学评价,可以对体育教学内容是否有利于医学专业学生提升职业能力进行评价,然后体育教师不断调整和优化教学内容。在教学评价中,教学相长,逐渐让医专院校的体育教学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此外,还要对学校的休闲体育教学质量进行关注。休闲体育教学中的学生由于先天性的某些疾病而无法参加正常的体育训练,休闲体育应该有利于这些学生健康状况的维持和优化。对休闲体育教学成果进行评价,就是在验证某些体育运动的医疗价值。
(五)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培养和发展的氛围
医专院校体育教学也要注意学生的个性化培养,无论教学改革如何变化,都要建立在生本教育理念之下。在整个体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会发现学生独立、追求公平的个性逐渐发展出来。而体育教学是最能够培养学生独立和公平公正个性的科目,因为在体育教学中有很多的规则需要学生遵守,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完全可以培养学生这种个性。比方说,规则非常多的足球运动、篮球运动以及羽毛球运动等球类运动。所以教师可以创设一种学习氛围,就是学生尝试当裁判,教师当运员,教师在过程中特意做出一些错误的动作,让学生裁判纠错; 或者,在学生进行比赛活动的时候,教师特意判错,看学生是否能够发现不公平的地方,从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公平公正的理念,养成学生正确的个性发展。
三、结语
綜上所述,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下,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要调整体育教学在学科中的地位,发掘体育教学的医学价值,让体育教学积极作用于优秀医护人才的培养。创新是各个行业发展的根本动力,将体育教学和医学进行融合,是医专院校人才培养的创新,也是为医疗事业的发展进行优化和完善,具有良好的前景。因此,医专院校的教学改革工作人员要对此进行全面调查和深入探讨,积极促成新的教学成果。这就需要医专院校的老师既要有精湛的医术和授课能力,又要有一定的教学研究能力。
【参考文献】
[1] 王磊.多媒体技术在体育教学中的辅助功能研究[J].无线互联科技.2017(08)
[2] 李卿.浅谈互联网时代新型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J].才智.2017(10)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