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喉头的相对稳定在歌唱中的重要性

2017-09-05周进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喉头歌唱重要性

周进华

摘 要:喉头通常也称喉器、喉结,上连舌骨,下接气管。它不仅是呼吸的通道,也是重要的发声器官,在歌唱中喉头的相对稳定对声音平衡和气息贯通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在歌唱中喉头运动的状态与位置对歌唱声音的音质、音色、音量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喉头 相对稳定 歌唱 重要性

一、喉头的生理结构

喉头也称喉结或喉器,上与舌骨相连,下连气管,内部包藏着声带,由多块软骨作支架,以韧带、关节和肌肉相连结,它是人体发声器官(喉头、声带、会厌)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生理的结构来看,每个人的喉头大小各不相同,男性的喉头一般大于女性的喉头,所以男性的声音比较浑厚、粗犷、洪亮,女性的声音则显清脆、明亮。人们常说声如指纹,由于喉头的大小以及生理结构的不同势必每个人发出的声音就有所不同。

二、歌唱发声时喉头的位置

我们在说话时是不会考虑喉头位置的,在面对面交谈时不需要放大人体的共鸣腔体,自身的音量足够让对方能听清你所说的事情。但在歌唱时就必须要考虑到喉头位置的置放,喉头的位置决定共鸣腔体打开的程度,这是关乎到能容纳1000人左右的剧场里在没有任何扩音设备的情况下让每位听众都能清晰的听到你的歌声。很多老师在上课时都会要求学生吸着唱、打哈欠状态唱,目的就是让喉头自然的下移,喉头下移会使口咽腔和喉咽腔的空间拉长放大,使其产生一定的共鸣,声音可以传的更远。其次,喉头下移,发声时气息经过声门,使其振动,声带就自动闭合挡气,这样气息就会匀速、舒缓的呼出保持一定的持久性。气息的不稳定跟喉头的位置高低有着直接的、不可忽略的关系。所以歌唱时喉头的位置往往要比平时说话时略低些。

三、歌唱发声时喉头的相对稳定

歌唱时喉咙打开与喉头的稳定对演唱者所发出的声音的质量、音色、共鸣及力度效果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所说的稳定不是固定,实际上歌者喉头自然位置的高低与人的嗓音类型和条件有关。打开喉咙也要适当,并不是无限制的打开。喉头也不是无限制的下沉,在实际演唱过程中,无论是女高音、花腔女高音、女中音还是男高音、男中音、男低音,他们无论是哪个类型的嗓音在歌唱時都要用一定长度的口咽管道作为共鸣腔体管,而这种共鸣腔体管的长度取决于喉头位置的高低。歌唱中如果喉头不稳定必然会使声带失去控制和调节的能力。喉头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位置时,不仅对于气息和声带运动的调节起着一定的作用,而且对于歌唱时共鸣腔体的调节,对于基音在各共鸣腔体内获得良好的共鸣,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1、歌唱时喉头位置的稳定能使歌唱者获得优美、洪亮的声音。2、稳定的喉头位置能获得正确的歌唱状态。3、稳定的喉头能使歌唱者的嗓子起到保护的作用。如果在歌唱时随着音的高低、强弱的变化或由于咬字吐字的原因,引起喉头不时地上下移动,那么就必然要发出时明时暗、时厚时薄、位置时高时低、音色不统一的声音,演唱时势必会把作品唱的支离破碎、完整性得不到呈现。若演唱时喉头上提则缩短了喉咽腔导致声音发尖,使喉口处弯曲、狭窄不畅,由于舌骨上肌群的紧张会影响会厌使喉部不能打开,将造成咽气管向上方移动而削弱了胸腔共振;其次,还会压迫颈部的肌肉,不正当的压迫会使得声带失去调节能力,影响发音的质量;再次,也会影响到呼吸的共振腔体的调节运动,使得呼吸造成阻力不流动。发出的声音单薄、发飘、发抖、发尖、声音窄、位置上不去等,音量也不会扩大,特别是唱到高音区声音会失去高位置的头腔共鸣效果。如果歌唱时过度的将喉头压到最低限度,声音闭合的张力就会减弱,会使发出的声音闷暗、压抑、呆滞并伴有很重的舌根音,歌唱时就会出现脸红脖子粗现象,导致从声音到表象难以给人一种美的体验。

四、打开喉咙、喉头稳定与共鸣腔体的协调性

我国著名声乐教育家黎信昌说过:“歌唱时喉咙一定要打开,但是没有正确的呼吸为前提,喉咙是根本打不开的”。同时,打开喉咙还有助于声区的统一,使歌唱的声音稳定且流畅,而打开喉咙又有助于真正的发声吐字,在歌唱中打开喉咙是唱歌的关键所在。所以,看一个歌者的喉咙是否完全打开了,首先看他的喉头是否保持在相对的低位。在声乐训练过程中,歌唱者放下喉头,容易得到气息的支持,气息的支持更持久性。同时放下喉头可以使发声管得以向下伸长,使声音自然挂上胸腔,变得浑厚、宽广,既能获得低音,又利于声区的统一,使声音更加动听完美。那么要想稳定的找到打开喉咙、稳定喉头位置获得这种声区统一的方法,首先要体会到打开喉咙的主观感觉。著名的歌唱发声方面的生理学家那盖尔先生在他1909年所著《嗓音生理学》一书中曾有这样一段话:“借助于哈欠,很容易实现喉头低位置,并使嗓音饱满,这已经广泛应用于歌唱中。甚至不会歌唱的人也易于相信打哈欠的状态会促使声音饱满”。从这里可以看出“哈欠”在声乐演唱中的作用。实践证明,运用“哈欠”的方法确实能使学习声乐的人自然地降低喉头的位置,从而有利于喉头的稳定,与此同时也改善了咽腔在发声时的空间形态,这对于歌唱时声音的效果是很有利的。

我们知道,歌唱发声应具有优美的音色、宽广的音域和宏大的音量等特点。如果单单只是打开喉咙,稳定喉头那是不够的。换句话说,如果仅用语言发声来歌唱,其歌唱效果是缺乏艺术感染力的。“混合共鸣”是歌唱发声运用共鸣的原则,能否掌握“混合共鸣”的方法,关键在于如何运用咽腔共鸣。咽腔(包括喉咽腔、口咽腔、鼻咽腔)无固定容积,其形状可调节、改变。通过适当调节,它们能对所发出的声音产生共鸣,体积和形状属于可调节的共鸣腔。在歌唱发声中,根据各声区谐和共鸣的要求及其共鸣色彩的偏重和咬字的需要,可自如地控制其体积、形状及相应的效果,使之适应歌唱的要求。歌唱时能否有效地恰当控制这些共鸣腔是掌握正确的发声之关键所在。我们知道,咽腔共鸣的稳定取决于可调节共鸣管的稳定,即喉头的稳定。根据歌唱共鸣的原理,如果喉头大幅度地上下移动就达不到理想的共鸣效果。因此,歌唱发声时喉头在喉外肌的作用下积极向下挡气与气息向上形成对抗,建立稳定的可变共鸣管。这种对抗随着语言变化、音区转换、音色明暗、音量强弱等进行适当的调整,即喉头有规律的轻微变化,这就是对抗下的喉头相对稳定。喉头的相对稳定符合语言发声的自然规律和歌唱发声的共鸣原理,吐字清晰灵活,声音丰满圆润,歌唱技巧的“字”和 “声”在喉头的相对稳定中得到统一。endprint

五、喉头不稳的原因和弊端

歌唱时喉头不稳是从事声乐者的最大障碍和心病,造成喉头不稳的原因有多种多样,最常见的就是压喉、提喉、翘舌、下颚前伸等。

1.压喉

模仿是最大的敌人之一,很多声乐初学者听了大量的唱片或录音便加以赞赏并刻意模仿,其实这是很糟糕的,声音如同指纹,每个人的声音都有所不同,模仿只能模仿表象,人的思想情感和心理活动是永远模仿不到的。现在的录音技术特别先进,可以修补音高、音准、长短等并加以混响,使其声音美化,就连歌唱家自己也不相信自己唱的这么完美。如果把自己喜爱听的声音作为基础,那么歌唱时势必造成挤压发声器官的零部件(因为你要采取各种极端的手段去取得你想要的声音),首当其冲就是喉头。过分的压迫喉头会造成舌根紧、翘舌、喉音,使发声器官周边的肌肉僵硬,脖子粗胀,声音笨重,无弹性,无法扩展音域的状况;刻意追求声音的低沉、宽厚、戏剧性的效果,这是歌者的最大誤区,这样的歌唱状态造成下巴紧张、下颌僵硬、舌头后缩、舌根压迫喉头形成喉音,这种喉音可以通过歌者的咽管送进耳管直接振动本人的内耳膜,由于声音灌满了后咽腔,位置过于靠后,自认为声如洪钟、浑厚有力的假象,一旦喉音存在,发声时声音通道就会严重堵塞,即使用了大量的气息,使了很大的力,发出的声音也不易集中进入头腔传出,歌唱时就会出现青筋爆出,面红脖子粗的现象,给人声嘶力竭的感觉,应做到上下贯通,内紧外松,打开腔体犹如说话那样自如才是歌者所追求的最科学、合理的歌唱状态。

2.提喉

自身条件所致,有的人天生喉头位置就偏高,有的人下颚前伸很难放下后退,这两种情况喉头下移的幅度极小,不能自然松弛放下,口咽腔和喉咽腔不能有效的拉长扩大,缩短了喉咽部,使喉口出入弯曲,狭窄不畅,口、咽腔体的共鸣作用不能得到合理的运用。同时,舌骨上肌群压迫会厌,影响喉口的打开,使气管向上方移动削弱了胸腔振动,引起发声时间短、气息不够等,造成每个乐句都不能很好的完成,容易出现断句、破句等现象。歌唱时要求打开喉咙,喉头稳定在深吸气完成时一刹那的位置。这样的喉位,下巴、舌根、颈部及舌下肌肉会比较松弛,唱出来的声音松弛自然、圆润悦耳;学习不得法所致、在声乐的教学中会遇到各种不同声音问题的学生,有的天生条件就好,怎么唱都能出声,唱高音时喊也能喊得上去,往往这样的学生主观意识太强,不太容易听进老师的意见和观点,认为无师自通,可以自学成才,课后我行我素,久而久之喉头上提。有的学生高音本不方便,在没有老师的正确指导下急于求成,盲目的练高音,练不上就喊,只要能喊上去就达到了歌唱的高水平,这些错误的观念是很可怕的,在失去合理的气息支撑的前提下喊叫喉头必定上提,那样发声器官周边肌肉就会僵硬,如不及时调整歌唱状态后果不堪设想,轻的会出现声带红肿、充血,严重的会造成声带小结,直至失声终生不能歌唱。歌唱的坏毛病往往是在无意识中生成的,而这种坏毛病一旦形成再去改正是很困难的。

六、稳定喉头的训练

对于压喉者,一般可以用e”“i”“u"轻声练习,因为这三个母音在发声时的喉头位子相对比开口音略高些,在练习的过程中要求做好气息的支持与控制,吸气的同时打开喉咙,借助于“半哈欠”,保持一种吸得感觉,抬起软腭,注意这个动作要柔和、不过分,呼气时咽腔的打开度要保持好,上下成管道状。气息不要僵,想象形成一个上下垂直的气柱子,声音托在气息上,随后开始起音,出声时感觉在鼻腔上前方集中发出,这样发出的声音明显集中,位置也较高不易压喉。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感觉压喉已不复存在时,保持住发“e”“i”“u"喉头位置状态把开口音“a”“o”加入练习,做到五个母音声线统一,都在同一高位发出,这时喉头就很容易获得相对稳定的歌唱状态。注意不要全打开,那样容易敞开,在声乐的训练中打开和敞开完全两回事,千万不要混淆概念。

提喉者可以有意识的找到打哈欠的腔体状态,人在打哈欠时上颚、小舌是自然抬起的,上下牙是分开的(同时解决牙关紧的学生),下巴是自然掉下往后退的,这时喉头就会自然的下移,喉头下去了喉咙、胸腔、腹腔随之都自然打开了,这时就很容易的找到气息支撑点,在这过程中体会喉头的放下。然后保持吸气打哈欠的状态在中低声区轻声发“a”“o”母音练习,在声乐理论中这两个母音是开口音,在练习的过程中体会口腔打开、喉头放下的感觉,注意吸气时明显感觉胸腔很舒缓的自然打开。通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感觉喉头已自然放下时,保持住发“a”“o”喉头位置的状态把“e”“i”“u”母音加入练习。当中低声区练稳定后再往高声区拓展,久而久之喉头就会做到自然放下,使喉头处在相对稳定的状态下歌唱。

总之,引起喉头不稳的原因还有很多很多,如:气息的控制能力造成喉头不稳出现声抖(女声较常见)、心理问题造成喉头不稳出现唇抖等现象,由于文字的局限性,在文章中就不一一展开。虽然喉头在歌唱时只是呼吸器官、发声器官和共鸣器官的一个“零部件”,但它的相对稳定在歌唱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震民.声乐理论与教学[M].上海音乐出版社

[2]赵梅伯.歌唱的艺术[M].上海音乐出版社

[3]李晓贰.民族声乐演唱艺术[M].湖南文艺出版社

[4]吴天球.歌唱的具体方法与训练[M].人民音乐出版社endprint

猜你喜欢

喉头歌唱重要性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为你而歌唱
为你歌唱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
浅析流行唱法中喉头位置的选择方式
歌唱十月
注射用奥沙利铂致急性喉头痉挛1例的急救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