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

2017-09-05朱唱

智富时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天人合一

朱唱

【摘 要】董仲舒是儒学的集大成者,其思想深深影响汉代及后世的发展,对中华体系的塑造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董仲舒的思想体系丰富全面,其中天人合一思想是董仲舒思想体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本文从天人合一内涵展开,从提出的背景到思想的实质逐一分析,把握核心。循序递进的研究天人合一思想的发展,分别介绍唐代、宋代对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与创新。再次通过对比研究西方的天人关系,发现中西方的差异。最后结合当代和谐社会的发展和社会主义价值观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推陈出新,使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当代焕发新的生机,对当代的社会建设依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天人合一;西方思想;和谐社会建设

一、天人合一思想内涵

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有一定的渊源,分析天人合一思想的内涵不仅需要追溯,也需要结合董仲舒的时代背景。天人合一思想是董仲舒思想的精华之一,是时代的产物,如同马克思主义一样,是历史塑造的结晶。天人合一源于庄子,庄子的思想是天生万物,神话着天的作用,主宰着人类。在有这样的思想渊源下,加之当时的科学力量欠缺,故而人们很容易将之作为一种精神寄托,敬仰之。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思想与他推崇的三纲五常离不了干系。天人合一的思想每个领域都有不同的解释。但是董仲舒将天人合一的天上升到人自我的道德约束,就是他推崇的另一个重要的三纲五常的统治思想。将天作为一种道德统治深入到每一个人的行为习惯中,更好的利于统治阶级的领导,这种天人合一将自然与社会统一起来,更起到一种约束监督的作用,不仅约束每一个平常百姓,更约束统治者。这样的一个思想有强大的统治力量,被统治阶级所推崇沿用。所以这样的思想不仅仅只是那个时代的思想,更是被后代研究发展的过程。

二、天人合一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董仲舒提出的天人合一统治了思想,也被后代继续探索着。唐代时期,刘禹锡就考虑天人是分开的,他用一种辩证的眼光看待自然界和天。同样的,柳宗元也就天人合一说过其二者互不相预。用一种批判式的独特视角来看待天人的关系。这是一种思想的转变,将注意力转移到人的主观上来,查询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之间的关系。

到了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朱熹,又将“理”作为思想的奠基,不将天人“合一”了,而是将天人“合理”,将之归结为理。将他推崇的思想与天人合一结合起来,极力的推崇着“理”来作为统治思想,达到政治目的,其本质和董仲舒的思想一致,但他又有了新的创新。他思想中的“理”是万物的本源,是笼统的世界,人处于自然界之中,亦归属于理,天人合一的思想发展成为“天人归理”。也是对天人合一思想的传承和发展。

到了明代,王阳明的思想主张又一次将天人合一思想做了深刻的诠释,王阳明的“心学”,将人作为了出发点,,把万物归结于人,是对天人的一种新发展,更加注重人的内心,“心外无物”“格物致知”的思想的提出是对前人思想的继承发展。他在天人关系上的探讨将这个问题上升为哲学的领域。抛开其思想的别的瑕疵来讲,他对客观与主观的观点,对于人的内在的注重,就突破了文化的垄断,是巨大的思想变革,是对前人的批判,但又是一种继承。从这些发展和演变中我们可以发现天人合一思想的重要性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三、中国和西方天人合一思想的比较

与传统的中国天人合一思想相比较而言,西方社会受社会经济的发展,更加的科学化。西方的天人合一更注重科学性研究,从主体和客体的方面研究,出发点在天人合一的人。罗素曾说,中国有一种思想及其根深蒂固,正确的道德品质比科学的真理更重要。中国人将思想作为一种感性的精神的寄托,道德的束缚,而西方思想则从人出发,将天作为研究的对象,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主导思想。他们这种科学的理性分析和研究,促成着生物学、科学的飞速发展。达尔文的进化论,牛顿的地球引力等科学界的重大发现,也影响着哲学的发展,科学界的成果促成着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这一部伟大著作的诞生,这本著作对哲学界和人类社会有着巨大的发展。西方谈到天人合一是比较注重的是一种科学的自然发展,生态平衡。西方的米利都学派,他们将世界的本源归结于物质,水。这就是一种思想的革新,一种从唯心到唯物的转,是思想意识的发展,哲学的发展,更是社会历史的发展,与此同时也体现出来西方思想与中国思想的不同,他们更加注重物质的力量,董仲舒提倡的天人合一思想偏重于人的自我内心的寄托和约束。

西方推崇自由,以个人为主体,挣脱约束,解放自我,发扬个性,维护个人权利。中国天人合一思想受董仲舒的影响,更多的是一种约束,道德约束,情感约束,行为约束,将人的行为置于一种无形又强大的规则之下,带有鲜明的政治性目的,亦是一种合时代的思想产物。西方的发展,是基于人对自然的探索,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将客观的“天”作为客体,通过对自然的探索来找到发展的资源,这更多的是人的贡献。是个体的努力,将个体与自然是分离开来的,是一种自我的认知。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是天是主宰,主宰着自然界,主宰着人的命运,主宰着一切。感受到的不是个人的发展,而是一种整体,一种官方统治下的社会的运行。这种思想与古代君主制下的政治统治分不开,也是古代社会的纷争促成的。它的主导地位对古代社会的起到了很大的发展作用,这种思想的传承也一直影响至今,成为一种文化软实力。

四、天人合一思想的当代意义

天人合一思想经过数千年的批判中发展,历久弥新,不断地注入新的思想内涵,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當代依然能引发新的思考,具有深刻的意义。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和谐发展理念与董仲舒天人合一思想结合起来,我们会有新的视角。和谐,这一近乎永恒的话题,自古以来几乎成了无数人心中的渴望。在之前的年代里,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和谐,乃至于人与其他生物之间的和谐等。然而,广袤宇宙,变化万千,其中的自然之力才是真正的万钧之力。地震、洪水,在这些自然灾害面前,自以为聪慧无比的人类显得那么渺小,那么无力。所以人与自然地和谐关系才是最应该受到关注的一点,生而为人,只有处理好与大自然的关系,善待自然、珍爱自然,而不是去想方设法的改造自然、破坏自然,我们才能在这个地球上恒而久远的生存下去。

日益成熟的工业化技术已经在这个世界上创造了空前的物质财富,然而,这些我们自以为豪的技术同时也对我们自处的环境造成了极其严重的生态创伤。面对这个如此严重的问题,身为地球上的一员,我们应该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如何应对。众所周知,截止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处的星球——地球是人类唯一可以生活的地方,善待地球、珍爱和呵护它才是我们唯一的能走的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有利于人类乃至地球的未来重要措施,良好的环境能够给我们带来更多的财富,而一味的去破坏它、侵略它只会将我们导入深渊,难以自拔。

随着世界地区差异的增深和文化多元化的发展,南北差异依然未能消除,各个国家、组织或者机构在经济和文化上难免存在较大的差异,然而,想要真正实现全球化的生态文明,则需要这些国家、组织和机构通心合作,多多交流,互帮互助,一道加快建设地球上全体人类的未来命运共同体的伟大进程。尤其针对地区具体情况的差异,大国更应该担起重担,对相关国家应对异常气候变化伸出援助之手,在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给予一定程度的支持。所以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要统筹兼顾,平衡自然和人类的关系,不能以牺牲自然为代价一味的追求发展。只有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实现长久的共存,只有达到一种和谐的状态,才能其乐融融的享受文明成果。

【参考文献】

[1]王永祥.董仲舒评传[M].南京大学出版社.1995 .1

[2]周桂钿.董学探微[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9. 1

[3]王惠岩.政治学原理[M].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0 .3

[4]王彩波.西方政治思想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4 .1

[5]金春峰.汉代思想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2

[6]韦政通.中国思想史[M].上海书店出版社. 2003 . 1

[7]徐复观.两汉思想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1

[8]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M].人民出版社. 1999 .1

[9]余治平.唯天为大[M].商务印书馆. 2003 . 1endprint

猜你喜欢

天人合一
浅谈中国传统美学思想当代意义
“天人合一”的历史内涵及现代警示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儒家“天人合一”思想生态伦理智慧及其现代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