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情朗诵到真情体验,促进孩子的生命成长
2017-09-05朱春云
朱春云
在阅读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迂回的、让人尴尬的情节,教师应该通过朗读,在课文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应该引领学生一起细读文本,品味文学之美,更应该在阅读中带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处,化尴尬为神奇,于“山重水复”处展现“柳暗花明”。
一、有感情地朗诵,搭建学生与文本的桥梁
一位老师在执教二年级课外读物《纸船和风筝》时,文中有这样一句话:“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为了让学生体会词语表达的效果,教者设计了这样一组对比,让孩子们读一读,看两句有什么不同: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呀漂,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松鼠折了一只纸船,放在小溪里,纸船漂到小熊的家门口。
学生读了一遍后,立刻发现第一句中多了三个字“漂呀漂”。
师:没有这三个字,句子有什么不一样了?再读读看!(好长时间后,才有个别学生举手)
生1:没有这三个字,句子就不完整了。(这显然是不正确的回答)
生2:没有这三个字,句子就不具体了。
师高兴地追问:“那你说说看,哪儿不具体了?”
孩子又答不出来了。
师:那老师为你们读一读这两个句子,好好听,看谁能听出什么?
接着这位老师在读的时候,着重强调了“漂呀漂”三个字,刚读完,许多孩子就马上举手:
生1:老师,我知道了!“漂呀漂”说明漂得慢!
生2:纸船顺着小溪一路漂,一定漂得很辛苦。
生3:小溪弯弯曲曲的,纸船也可能会翻倒,那小熊就再也看不到了!
这样一来,课堂立刻活跃起来,学生对“漂呀漂”这三个字及其背后的意思有了更深刻的感受。此刻,教者适时说道:“从‘漂呀漂这简单的三个字中,让你们产生了那么多的联想,读出了那么多的内容。这三个字用得好不好?”孩子们齐声回答:“好!”“那好,你们边读边想象。”孩子们投入地读起来。从孩子们的读声里,从他们的表情里,我感到孩子们的眼前是有画面的,他们的语言是带着情感的。教学后,接触课后练习里类似的句式:“小熊扎了一只风筝,风筝乘着风,漂呀漂,漂到松鼠的家门口。”学生们随口就喊道:“老师,我知道,这里的‘漂呀漂用得特别好!”
由此,孩子们今天知道“漂呀漂”,明天他们读到小壁虎“爬呀爬”时,就会知道这三个字背后的意思,我想小学生的语感就是这么积淀起来的。教学中,在任何辅助手段都不管用的情况下,这位老师仅用最简单的一个手段——读,就让课堂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特级教师窦桂梅曾说:“朗读是理解,朗读更是美的发现。”作为语文老师,我们要通过朗读在课文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要让学生听得懂课文所要传递的信息,要让他们能够读得懂课文内容,这也是对我们自身素质的挑战。
二、有真情地引领体悟,在拓展中提升境界
苏教版二年级上册《美丽的丹顶鹤》一课中,有一段主要介绍美丽的丹顶鹤从遥远的哈尔滨飞到安徽的黄海之滨后,安乐祥和的生活画面。教学这一段时,一位老师引导学生想象丹顶鹤J陕乐自由的生活,学生的想象丰富多彩:
生1:丹顶鹤在岸边玩,在空中飞。
生2:丹顶鹤在水中嬉戏,在河岸上跳舞,做游戏。……
随着学生的想象,一幅幅欢乐祥和的画面展现在师生的面前,非常令人神往。
师:你们想不想对丹顶鹤说些什么呢?(孩子们的小手很快举了起来)
生3:丹顶鹤,你真幸福。可以无忧无虑地生活。
生4:丹顶鹤,你真自由。想干什么就千什么!
(孩子们就会有这样的心理倾向,前面的说什么,后面的总不由自主地顺着说下去)
生5:丹顶鹤,我真羡慕你,不用整天在教室里写作业!
师(有些慌乱):行了行了,就说到这儿了。其实,丹顶鹤也很羡慕你们啊,它们也想坐在这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多开心啊!
显然,这位年轻的老师在为自己的尴尬境地解围。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一方面鼓励学生说真话,另一方面孩子说了真话,我们却发现这真话又和语文热爱学习的培养目标有点相抵触之嫌。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这节课,不难发现,这位老师在课的开始曾出示过中国地图,告诉学生哈尔滨在哪里,黄海之滨在哪里,丹顶鹤就是沿着这样的路线飞行的。在教学进行到这一环节时,我认为可以补充以下一个教学环节:
师(出示地图):请你们想象一下,丹顶鹤从遥远的哈尔滨飞到黄海之滨,有2000多千米。那会是怎样的一段长途飞行?(教师的引导是学生思考的台阶。沿着地图的路线,执教者可引导学生感受丹顶鹤曾经经历的艰辛,同时,这又是顽强的一次飞行,在此基础上,再补充赵丽宏的诗:《致大雁》,促进学生理解)
师:望着那一排排南飞的大雁,作家写道:
在澄澈如洗的晴空里,你们骄傲地飞翔……
在扑面而来的狂风之中,你们是如何尖厉地呼号着,用小小的翅膀,搏击强大的风魔;
在倾盆而下的急雨之后,你们是如何微笑着抖落满身水珠,重新窜入云空;
在突然出现的秃鹫袭来之时,你们是如何严阵以待,殊死相搏……
猛烈凶暴的飓风和雷电,曾经使你们的伙伴全军覆没。
我知道你们曾悲哀,你们曾流泪,然而你们会后悔吗?你们会因此而取消来年的旅程,因此而中断你们的追求吗?不会的!不会的!……
在教师的激情朗诵之后,学生想象之后,教者再告诉他们:丹顶鹤经历的就是这样的一段飞行,它享受幸福和快乐是有资格的。没有人能随随便便地享受幸福和快乐,那是需要资格的。你们现在坐在教室里学习是苦了点,但这正像丹顶鹤那长途的飞行啊!总有一天,你会达到幸福彼岸,那时你也可以享受这样的幸福和快乐。但在此之前,你一定得有像丹顶鹤一样艰苦的努力和付出,才会有相应的收获。
由此,我想到,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不仅要带领学生走向阅读的高处,还要带领学生走向思想的高处。人生理想的教育永远不会在语文课堂里过时,它是照亮人的一生的灯塔,对孩子的生命成長有着真实而深远的意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