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大学学籍管理制度促进现代人才培养

2017-09-05黄碧君

大陆桥视野·下 2017年7期
关键词:学籍管理制度建设以生为本

黄碧君

【摘 要】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花朵,是祖国未来的希望,学生是每个学校的核心,学籍管理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制度和实践的好坏直接影响高校教育管理的水平。建设学籍管理制度时,只有高校管理者充分认识学籍管理制度建设与高校发展的关系,坚持育人为本、规范管理、公开公正和因时制宜等原则,才能使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更好地适应,促进高校发展。

【关键词】以生为本;学籍管理;管理制度;制度建设

前言

高校具有培养专门人才、开展科研、直接服务社会三大基本职能,其中最主要的职能是培养专门人才。高校学籍管理是高校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全过程情况的记载、组织与控制,是培养专门人才不可或缺的学生管理工作。因此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必须遵循教育内外部关系规律,不断与时俱进,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一、学籍管理制度的含义

制度经济学家诺思认为,“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程序和行为的道德伦理规范,它旨在约束追求主体福利或效用最大化利益的个人行为。”它是可以调整个体或组织内部行动者之间关系的规则体系,从形式上可把它分为外在制度和内在制度。外在制度体现为条文化的制度文本,“内在制度可以被视为‘文化粘合剂的组成部分,它保持着群体的整合。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它可以把人们的决策程序化、规则化,使得人们在相互交往中有一个共同的平台和依据。学籍管理制度从外在看,是学校根据教育方针、教育自身规律及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对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进行促进和约束的法规性质的文本,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一种刚性管理方式。

(一)学籍管理制度的内容

学籍管理制度的内容概括为总则、学籍管理、课外活动、校园秩序、奖励与处分和附则等六个部分。学籍管理制度是普通高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一个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一般包括如下主要内容: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和取得学籍的管理;新学期的注册管理;课程的考核和学业成绩管理;学生的学籍异动管理;毕业资格审查和证书授予管理。

学籍管理制度的建设,不包括学生社团、文娱体育、勤工俭学、社会活动等组成的课外活动,也不包括校园秩序,但因为学籍管理制度实行与学生奖惩密切相关。

(二)学籍管理制度的性质

第一,立法性。合理的学籍管理制度可被视为法规在高校管理领域的延伸,它不会实现人的任何目的,却为学校实现其目的提供必要框架,它并不执意追求和表现某个群体的价值观,却为协调各个群体的不同价值观提供程序和机制。

第二,公共性。因为学籍管理制度是调整学校与学生利害关系的公共规则与行为规范,它对全校学生都普遍有效,任何学生在它面前不存在特权。

第三,权威性。学籍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言行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和强制性,起着督促和规范学生学习的作用,学生一旦违背它就要受到相应的处罚,具有权威性。

(三)学籍管理制度的功能

第一,管理功能。大学生来源于不同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其发展思路各有不同,认识水平也各有高低。通过学籍管理制度的规范作用,高校可以使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内化学校既定的成长轨道,达到管理他们学习行为的目的。

第二,导向功能。学籍管理制度对学生学习任务进行了规定,它能够指导学生向相关目标进取,激发其达到培养目标的强烈欲望,通过学籍管理制度可以教育学生更富有,更聪明,更高尚。

第三,测评功能。学籍管理制度是记载和衡量学生是否完成学校培养计划的管理理工具,是衡量大学教学质量标准的尺子,具有检验学生学习效率的测评功能。

以保护学生权益为本,规范管理程序,处理好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长期以来,大学形成了“以学校为本位”的学籍管理逻辑:即学籍管理是作为办学主体的大学对作为受教育主体的学生实施的管理,大学是管理者,学生是被管理者。在这样的逻辑背后,突出的是大学作为管理者的管理权,而忽视了学生作为被管理者的受教育权,因而造成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长期的关系失衡。学校应积极更新观念,以保护学生权益为本,转变“以学校为本位”为“以学生为本位”的法治管理思维,变管理为服务,进一步规范学籍管理程序,实施精细化管理。

二、科学设计现代大学学籍管理制度,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提供制度保障

学籍管理制度是大学依法依规行使学籍管理权力的依据,对大学学籍管理活动具有明确的规范性。大学应在依法治校格局中以法治思维科学设计学籍管理制度,以更好地平衡学校管理权力与学生权益之间的关系,规范学籍管理秩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以双目标驱动为导向,注重学籍管理制度的顶层设计和民主决策。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根本使命,大学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需满足大学办学目标和学生个体成才目标“双目标”驱动。

学籍管理制度是对大学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诠释,是对大学人才培养规格和标准的具体规定,以条文的形式明确规定对学生的学业要求、毕业要求和授位要求。这些以条文的形式固化下来的制度规定是大学校风、教风、学风的传承,通过制度激励为大学内涵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内生动力,实现对师生员工的方向引导、动机激发与行为强化,从而持续调动师生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以推进学籍管理核心要素改革为控制点,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

现代大学学籍管理制度不仅仅起着维护高等教育秩序的作用,更对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因而,学校在设计学籍管理制度时牢牢把握对教育质量提高起关键作用的要素,注重最大限度发挥关键要素在制度激励和质量监控中的控制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潜能,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绩点制,注重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学分制弹性学制的实施改变了学年制对学生学习年限的限制,规定学生可在入学取得学籍后的3-6年内完成学业。学校鼓励优秀学生自主安排学业进程,允许其提前毕业;鼓励学生创新创业,允许其自主调整学业进程;对因学习困难或其他特殊原因不能按时完成学业的学生也保留了机会。

激励个性发展。打破专业内与专业外、课堂内与课堂外、学期与假期、学校与社会四个界限,凡是学生在学习期间参与一切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与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活动、成果都能在学籍管理制度中得到承认和激励。如对学习优异或确有特长的学生,专门制定個性化的培养方案,通过校际之间联合培养、本硕直升等措施,为他们提供充分发挥个性特长的空间和条件,从而得到长足的发展。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高校新的学籍管理制度建设必须要转变强制性的学籍管理模式,树立人性化、服务学生,践行以生为本的先进管理观念,提高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适切程度,使制度突显高校的培养目标,从而优化高校制度的生态环境。并且管理者应该规范制度的执行程序,对学生实施权利维护,保障学生在制度建设过程中的话语权。

参考文献:

[1]李伟.新时期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思考.镇江高专学报,2012.

[2]学校人本管理思想研究综述.大学教育科学,2003.

[3]刘绍勤,陈若玲.学籍管理的原则及重心.交通高教研究,2013.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籍管理制度建设以生为本
高校学籍管理问题探析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探究
提升南昌市软实力研究
葡萄牙大学章程对我国大学章程建设的启示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