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设置探究

2017-09-05郭忠勤

新一代 2017年7期
关键词:设置小学数学

郭忠勤

摘 要:本文从开放性作业设置的必要性,传统作业设置的弊端,开发性作业设置的策略三个方面对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设置做一探究。

关键词:小学数学;开放性作业;设置

在现代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同样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和实践。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注重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我校推出的课堂教学模式“目标引路,边学边练”,也取得了一些成就。课堂教学在不断的改革创新,为之保障的作业也成为改革和创新的重点。

一、开放性作业设置的必要性

学生作业的布置一直是以应试为目的的,重点是让学生们如何快速、准确的答出结果,也许结果的对与错才是目的,我们忽视了作业的真正意义和学生在解题中所表现出的个性、创新等现象,而这些现象是影响学生形成对数学学习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制约因素。因此,改进学生的作业方式对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尝试进行了开放性作业的设置探究。

二、传统作业设置的弊端

(一)习题形式单一、陈旧

虽说这种形式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有很强的巩固能力,收效不错,但是,它僅仅是为做题而做题。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另外,这种习题的条件和结论多是单一的、不变的,即所谓封闭的、规范的习惯,缺乏开放性,不利于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探究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

(二)作业大部分以书面为主

不论课堂作业还是家庭作业都以算一算、读一读、抄一抄、背一背为主。作业成为考试的必练工具,成为取得高分的手段,对于学有所余的学生来说就是无味的反复。

(三)问题答案的绝对性

在传统作业中过于强调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扣字不扣意”,非对即错,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

(四)作业内容的重复机械性

许多老师经常布置的数学作业就是让学生计算,课后练习或配套练习不分青红皂白全部要黑字落在白纸上,诸如此类单调乏味的作业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压制了学生的灵活性、创造性的发挥,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数学作业失去了兴趣,成为一种“只有压力,没有魅力”的负担。

(五)作业完成的封闭性

传统作业片面强调独立思考,从来不把“合作”“探究”当作一项必要的素质来进行培养,唯一像“合作”“探究”的东西只限于偶尔的、非组织形式的课堂讨论。进一步审视传统教育就可以发现,作为一种重要共通能力的“与人合作、探究”的能力的培养是很少提及的,即使提及也缺乏载体。

三、开发性作业设置的策略

(一)变学生被动作业为主动作业

传统的作业都是教师提供的,而不是学生自选的。这样一开始师生就处在一个不平等的位置,学生是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之下来完成作业的,是挤牙膏似的被动学习。这样的作业在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等方面无所作为,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它不仅不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反而成为学生发展的阻力其后果不言而喻。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切实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从而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变学生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转变学习方式,正是要发改变这种状态,让学习变成学生亲自参与的、丰富的、生动的活动。“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表现在作业的设计中,就是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真正让作业成为学生发展的需要,让作业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乐事、趣事。

例如:小数乘除法的学习比较单调,而且作业中计算时也比较容易算错小数的位数,学生往往不喜欢做这样的作业。在作业设计时,我把自主权还给学生,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收集生活中有关小数乘除法的例子并进行作业。学生的作业设计丰富多彩,其中有这样一条题目:“爷爷的药瓶标签上写着‘0.1mg(毫克)×200片,而医生的处方上写着‘每天3次,每次0.4mg,服用8天为一个疗程,请你帮爷爷算一下,爷爷的这瓶药,够不够2个疗程?”由于学生刚刚学过小数乘法,并且这种题目是学生自己找出来的生活中鲜明的事例,所以一出示全班学生的积极性都很高,表示出了极大的探究兴趣与热情,最后竟用了5种不同的方法求出正确的结果,大大出乎老师的预料。

(二)变问题答案绝对性的作业为开放性的作业

传统作业是制造标准件的工具,过于强调作业的择优功能。对作业质量的评价中只是与事先的标准答案作比对,非对即错,这就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造成了学生思维的僵化。“不能把河水限制在规定好的河道里。”(泰戈尔语)那种制造标准件的作业已经不能适应新课标的要求,我们应该摒弃那种问题答案绝对性的作业,将之向开放性的作业转轨。开放性作业是相对于条件完备、结论确定的封闭性的问题而言。它一般没有现成的算法与确定的答案,要求解题者去假设、猜想、验证,并要求解题者善于联想、敢于创新、具有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更能激起儿童潜在的好奇心与好胜心。另外,其灵活、开放、求异的特色有利于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打破思维定势,寻找非常规解题途径,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

比如学习了统计图的知识以后,我给学生出示了这样一条题目:下面是某商场一年来的服装销售情况统计图,请你根据这个统计图,回答下面的问题:

(1)从这个统计图中你发现了什么?(想多少回答多少,越多越好。)

(2)如果你是这个商场服装部的经理,请你谈谈你的营销策略。

这样的题目绝对没有标准答案,学生要想回答这样的问题统计图的知识如果学习得不好是根本解决不了的,既复习了教材中的知识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为何不更多的给学生出示这样的题目呢?学生愿学,老师更加愿意教。这样的开放题的设计旨在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为学生开创一个将数学知识应用于生活实际的广阔天地。因此,开放题的设计应力求以教材为依据,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促使学生灵活调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通过不同的方式、选择不同的方法,创造性地解决面临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不断品尝创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创造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三)变作业形式的单一性为多种形式并存的作业

作业本来是一种操作方式,不必限于书面作业,新课程理念下的作业也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个方案设计或者一件产品。传统的作业是学生完成类似于例题的习题,学生可以照葫芦画瓢地完成,这样的作业已经失去其价值,完全成为考试的附庸,不利于学生数学素养地提高。为此,为了弥补其不足,在布置作业时,结合学生的实践活动,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的作业形式还可以让多种形式并存,比如:探究性作业、实践性作业等。

“数学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数学实践。学习数学的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实践性作业把数学与生活紧密的联系在一起,从而使学生不再感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枯燥乏味的事,相反使学生树立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时时处处都要用到数学的思想,从而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数学是最容易和社会生活取得联系的学科,实践性作业能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生活的桥梁。教师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数学教育资源,优化数学学习环境,努力构建开放性、动态性的数学教育体系,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拓宽数学学习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数学、用数学,丰富知识,提高能力。并积极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加强生活体验、感悟、表达,缩短文字与情感的距离,浅化难点,学用结合。endprint

猜你喜欢

设置小学数学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7招教你手动设置参数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