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材问题探析

2017-09-05乔冬

未来英才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两位数教材算法

乔冬

摘要: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课標的一个亮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一方面,教师一味追求多样化的算法花了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时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找不到最优算法,从而影响学生对基本计算技能的掌握。

关键词:计算;教材问题探析

小学数学教材作为小学数学课程的“物化”形式,在日常教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然而面对着图文并茂的教材,教师的运用并非得心应手,这一方面是由干小学数学教材本身的问题,另一方面也源于教师对教材的不当使用。

一、教材本身的问题

1、课程内容规范性缺失。现行课程内容缺少规范性的格式和总结性的语言,教师难以把握知识的科学规范性,现在教材中的例题基本上属于半开放性的,它没有完整的做题格式,到底什么样才是规范的、合理的,老师之间存在争议教学难以统一。

2、知识呈现分散,难以形成体系。以往教材将相关知识集中呈现不利干知识的前后联,但如今教材中的知识呈现又过于分散似乎走入了另一个极端。比如,教材上没有应用题章节,不便千学生整理复习,更不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但仍然强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这样的教学要求又应该以哪些内容作为依托呢?教材练习中也会出现几道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但教材基本知识点都不包含的应用题,如生活中的里程表、水表、电表、列车行驶时间、速度等问题,这些题难度大通常要花几倍时间教学,教学结果往往是事倍功半。

3、信息过于丰富难以把握重点。教材在“解决问题”的处理上与原来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条件的呈现大多以“情境信息图”的形式出现,色彩鲜艳、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和童趣,不仅条件多了、活了,而且问题大多由学生自己提出并解决,这种做法无疑提高了对学生的要求,对训练学生的思维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但由于受到学生思维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学生的有效学习受到了一定的阻碍,比如信息呈现多、散,学生不能正确理解情境图的意思,给学生解题增添了难度。

二、教师对教材的不当处理所带来的问题

1、过于关注教材中呈现的问题情境,偏离了目标要求。在教学中,当教师呈现主题图让学生提出问题时,往往由于问题情境的开放,学生常常流连于情境之中,要探讨的计算题迟迟无法引入,影响了计算目标的达成。例如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教学中,教师出示主题图,让学生观察画面,感受北京申奥成功的喜悦,然后引导学生看图中的统计表,提出数学问题,学生提出了十多个问题:①北京和多伦多一共有多少票?②北京比多伦多多几票?③多伦多和巴黎一共有几票二?④多伦多和伊斯坦布尔一共有几票?⑤多伦多比巴黎多几票?⑥巴黎比多伦多少几票?等等.一节课花了近一半时间提问题,使得解决问题及算法的探讨匆匆而过,练习刚开始下课铃声就响了。

2、将教材中融于问题解决的计算分离出来,顾此失彼。新课程把计算教学融入问题解决中,有其一定的意义,但我们的教师在进行计算教学中容易出现以问题解决引课,但在列出算式后就不再和问题联系了,只注重如何解决计算的问题,好似问题解决只是一块敲门砖而已,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数学的应用性。比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多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出示了题目后,列出算式、教学算理,归纳算法后,就开始大量的计算练习,也不注重让学生分析数量之间的关系,追问学生为什么这样列式,出现学生看见题目中的两个数,不用审题,“直接乘没错”的现象。

3、对教材的理解停留在表面,只追求算法多样化,忽视优化教学。提倡算法多样化是本次课程改革的一个基本理念,是课标的一个亮点但在教学实践中往往出现一方面,教师一味追求多样化的算法花了不少时间,另一方面学生在选择自己喜欢的算法时感到眼花缭乱,无所适从找不到最优算法,从而影响学生对基本计算技能的掌握。例如:“两位数乘一位数”的教学,当教师列出算式12×3后,先由学生各自探索算法,分组交流,再在全班展示不同算法:①12+12+12=36;②12×3=36;③10×3=30,2×3=6,30+6=36;④5×3=15,7×3=21,15+21=36,等等,最后进行计算练习时,教师发现很多学生都在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比如连加方法),有的学困生根本不知道用什么方法算,而竖式算法是小学阶段一种常用算法,学生却很少采用。教师在教学时停留在引出多种算法的表面,而没有去关注算法的优化。

4、无视教材中培养能力的知识,只注重与考试相关的内容。在小学数学中,数与计算是最基本的内容在九年义务教育的新教材中保留了最基础的计算要求,同时降低了大数目计算与多步骤繁难计算的要求,另外为了提高学生根据不同条件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教材中还加强了估算心算和简便计算的内容,但应试教育下的老师不愿“浪费”估算、心算的时间,往往直接步入算法的学习。比如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教学,其教学目标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首先实现问题解决方法多样化,其次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比如在分析数量关系列出算式后,先引导学生用口算来做,再引导学生用估算来解决,最后为了得到准确值,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但我们的教师在教学中前两步全省略了只是直接教学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

三、一点建议

教师作为教材的“研究者”“开发者”课程改革成败的关键在教师,教师要有创新精神、创新意识,不断加强对课程的开发和设计,为学生设计出更好的课程,营造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环境。首先基础教育课程从高度集中统一的国家管理,转向国家、地方、学校三级管理,要求各个学校及教师通过研究与探讨,编制出适合本地区学校的“校本课程”。其次,需要根据课程在其发展变化的过程中形成的各种不同类型,如学科课程、经验课程、综合课程、核心课程、隐性和显性课程,研究与设计课程的呈现形式。最后需要教师结合各种现代教学技术,如几何画板、“超级画板”教学软件、图形计算器、科学计算器,参与教材的研究与开发。

当然,在教材的处理上不可能一步到位达到完美,需要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深入剖析教材, 为课程改革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宝贵的建议反思教学活动。

参考文献

[1] 段丽莎.小学数学教材“解决问题”集中编排的比较研究.杭州师范大学,2013.

[2] 胡典顺,薛亚乔,王明巧.中国和美国小学数学教材中问题提出的比较研究.数学教育学报,2016.

[3] 张艳.小学数学教材中分数运算的比较研究.华东师范大学,2011.endprint

猜你喜欢

两位数教材算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巧算两位数加法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特殊的两位数加两位数计算技巧
写出不同的两位数
基于MapReduce的改进Eclat算法
Travellng thg World Full—time for Rree
进位加法的两种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