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气象服务行政审批系统设计与实现
2017-09-05王帅王甫棣
王帅+王甫棣
摘 要:为了落实国家关于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发展战略要求,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探索建设基于“互联网+”的气象服务行政审批系统。该系统依托中国气象局门户网站、中国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共同搭建在线服务平台,实现行政审批有机协作和统一管理,对审批工作进行实时监控和督察,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系统运行稳定,达到预期的建设目标。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行政审批系统
DOIDOI:10.11907/rjdk.171124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07-0067-03
0 引言
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发展,社会治理模式正从单向管理转向双向互动,从线下转向线上线下融合,从单纯的政府监管向更加注重社会协同治理转变[1]。因此,建立互联网+政务模式的行政审批系统是落实国家发展战略要求,是解决“最后一公里”难题的探索[2]。
农业部是最早在互联网建立行政审批系统的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卫生与计划生育委员会和水利部[3]也相继在互联网建立了一套独立的系统。国土资源部[4]和烟草专卖局[5]行政审批系统是申请人携带有关证明和材料到政务大厅窗口,由窗口工作人员统一接收申请报件并录入内网审批系统转发主办司局;主协办司局在内网上审查报部长会;部长会集体审议签发后,由政务大厅将审批结果送达申请人。
各部委现有行政审批系统要么建立在互联网上,没有与本单位办公系统对接,工作人员需在两套系统之间相互切换;要么建立在办公内网,部门外人员无法通过互联网查询审批事项办理情况,造成申请人时间和费用的极大浪费。这些行政审批系统都没有采用互联网+办公内网的建设模式。
1 互联网+模式行政审批系统建设思路
中国气象局是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气象部门实行垂直管理方式,这就决定了气象部门行政审批不能像其它部委一样只考虑本级单位需求与管理特点,需要统筹设计,统一开发。中国气象局行政审批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要适应气象部门自身特点,具有前瞻性,要充分考虑系统未来发展情况不断丰富完善。
目前,气象部门涉及的行政审批事项共8大类,有些申报的事项较少,因此独立开发一套系统的成本/效能较低。依托中国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借助互联网+模式,通过互联网接受行政审批事项申报,利用互联网与办公网实现数据交换至中国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利用办公流程实现审批,再将审批过程和结果通过互联网公示通知申请人。这种互联网+政务服务的设计方案,既可满足气象部门行政审批改革的总体要求,又可满足气象部门自身需要,节约了大量设备购置及软件开发费用,提高了工作效率。
1.1 建设目标
气象行政审批系统是实现网上气象行政审批管理和服务的载体和依托。它是按照网上行政审批的业务流程,依靠网上行政审批外网(中国气象局门户网站)、网上行政审批内网(中国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办公内网和互联网共同搭建起来的在线服务平台。系统包含多种应用软件,以建立一个多功能、综合性的网上行政审批平台,实现行政审批的有机协作和统一管理,便于领导对审批工作实时监控和督察,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审批服务。
1.2 建设内容
包含对外服务网站系统和行政审批系统两部分。
1.2.1 中国气象局门户网站
中国气象局门户网站主要功能:为社会公众提供集中的审批事项申报、办理结果反馈、公示公告等服务,见图1。
1.2.2 中国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中国气象局行政审批系统负责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行政审批事项的预受理、预审查、受理、办理、查询和统计工作,见图2。
1.3 总体技术架构
标准规范、保障安全是行政审批系统的基础和关键。中国气象局行政审批系统从下至上包含5层,分別是基础层、数据资源层、应用支撑层、业务应用层和展现层,见图3。
基础层:包括网络、安全设备、气象部门集约化资源平台。气象部门集约化资源平台为硬件资源基础,原则上不再单独配置硬件资源。审批事项的咨询、申请、受理、反馈等依托互联网,审批事项的办理、审查、决定等依托办公内网。
数据资源层:以气象部门政务数据资源中心为依托,应用人员信息、企业信息、诚信信息、事项信息、过程信息和监管信息等数据资源库,充分发挥基础数据资源优势,优化和存储数据。
应用支撑层:包括用户管理、权限分配、工作流、表单工具和电子印章等支撑应用。用户管理主要包括新建用户、导入用户、清除密码、添加用户、修改用户资料、删除用户信息等系统注册用户管理。权限分配主要包括申请人、审批人和系统管理3大类。工作流基于综合管理系统工作流引擎。电子印章采用国家保密局认定的4大厂商之一,且与办公系统一致。
业务应用层:包括互联网子系统、其它部委和政府行政审批系统、数据交换平台、中国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4部分。互联网子系统主要为社会公众提供集中的审批事项申报、办理结果反馈、公示公告等服务。中国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负责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和县级行政审批事项的预受理、预审查、受理、办理、查询和统计。其它部委和政府行政审批系统负责由气象部门协办的审批事项接口对接数据传输。数据交换平台是将互联网子系统的数据通过网络摆渡船交换形式传输到综合管理办公系统进行审批。
展现层:用户通过PC和移动终端登录互联网子系统页面,展示和审批申请等。
1.4 系统流程
申请人可以通过PC或移动设备终端登录到互联网子系统(气象部门门户网站接口),可以查询审批事项办理情况、咨询、提出意见。申请人要进行系统注册。注册成功后,可根据审批事项类别填写申请事项信息并上传证明材料。资料填写完成后提交,系统会自动生成审批事项办理编号方便今后查询辨识。数据交换平台会把互联网提交的审批事项数据交换到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会根据审批事项类别分发至承办单位办理、审查、决定。审批事项信息在办理完结后进行公示,见图4。
行政审批系統将社会公众申报与部门内部审批业务无缝连接,一般有两种实现方案:①行政审批系统既包括数据申报也包括数据审批功能,是独立于任何一个办公系统的行政审批系统;②行政审批系统只包括数据申报,利用已有系统实现数据审核,系统之间采用数据交换技术实现业务数据的交互。本系统采用方案②实现,以降低前期硬件设备以及后期管理运维投入。
1.5 数据交换服务实现
数据交换服务在中国气象局门户网站与中国气象局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两个隔离区域建立数据传输通道,实现数据传输。使用先进的WebSocket技术,实现浏览器与服务器全双工通信(full-duplex)。使用WebSocket技术,浏览器和服务器只需做一个握手动作(浏览器发出Websocket连线请求,服务器发出回应,这个过程通常称为“握手”),浏览器和服务器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快速通道,两者之间就可进行数据互相传送。
使用WebSocket技术,为实现即时服务带来两大好处:①Header。互相沟通的Header很小,大概只有2Bytes;②Server Push。服务器不再被动接收浏览器的request之后才返回数据,而是在有新数据时就主动推送给浏览器。
WebSocket 是 HTML5新的协议。它实现了浏览器与服务器全双工通信,能更好节省服务器资源,进行实时通讯。它建立在 TCP 之上,同HTTP一样通过 TCP传输数据,和 HTTP 最大的不同是:①WebSocket 是一种双向通信协议,在建立连接后,WebSocket 服务器和 Browser/Client Agent 都能主动向对方发送或接收数据,就像 Socket 一样;②WebSocket 需要类似 TCP 的客户端和服务器端通过握手连接,连接成功后才能相互通信。
传统 HTTP 客户端与服务器的交互如图5所示。
使用 WebSocket 模式,请求响应客户端服务器交互如图6所示。
将图5与图6对比可以看出,相对于传统HTTP每次请求-应答都需要客户端与服务端建立连接的模式,WebSocket是类似Socket的TCP长连接的通讯模式,一旦WebSocket连接建立后,后续数据都以帧序列形式传输。在客户端断开WebSocket连接或Server端断掉连接前,不需要客户端和服务端重新发起连接请求。在海量并发及客户端与服务器交互负载流量大的情况下,这种方式极大节省了网络带宽资源消耗,性能优势明显,且客户端发送和接受消息是在同一个持久连接上发起,实时性强。
2 建设及运行情况
系统界面采用与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相同的简约型设计,突出显示页面中的关键信息和数据。行政审批系统建设效果见图7。
中国气象局行政审批系统运行平稳,完成各类行政审批事项达180 670件,审批事项具体受理情况见表1。
3 结语
中国气象局行政审批系统是按照国家有关要求,根据气象部门实际情况设计的“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该系统将为气象部门信息化建设积累宝贵经验。
参考文献:
[1]王璟璇,杨道玲.国际电子政务发展趋势及经验借鉴[J].电子政务,2015(4):24-30.
[2]周民,吕品.“互联网+”政务外网——新时期国家电子政务外网发展思路[J].电子政务,2015(5):52-55.
[3]王爱莉,程琳,郑策,等.水利部行政审批监管平台建设方案探讨[J].水利信息化,2015(5):56-62.
[4]郭振华.电子政务在国土资源行政审批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3,16(5):83-85.
[5]邓建功.电子政务助力烟草专卖零售许可证管理[J].公司与产业,2015(21):219-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