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Android的翻转课堂移动学习APP设计与实现

2017-09-05江晓庆杨磊周恩浩黄继青

软件导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移动学习翻转课堂

江晓庆+杨磊+周恩浩+黄继青

摘 要:对高校传统教学现状及存在弊端进行了分析,针对“数字土著”学习的新特征,借助移动互联网模式,以Android、Java及MySql为技术手段,构建了基于泛在学习的系统网络架构,设计并研发了一款可用于支撑翻转课堂教学的APP软件。该软件实现了教学微视频在线点播、下载收藏、主题讨论、课程问答、学习笔记、资源搜索、通知公告、历史查看等功能,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随时随地进行课堂学习与互动交流的移动平台,能够满足个性化学习、移动化学习、碎片化学习需求。

关键词:翻转课堂;数字土著;Android;移动学习;APP

DOIDOI:10.11907/rjdk.171908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7)007-0064-03

0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翻转课堂作为新兴的教学模式,推动了我国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发展[1-3]。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将传统教学的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颠倒的新型教学模式[4]。该模式有助于教师因材施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及协作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实践创新能力。

为保障翻转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课前学生借助网络平台自主观看教学视频、练习以及师生在线交流、答疑是极为关键的环节。伴随“数字土著”(指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出生的年轻一代人)的成长以及新生“数字土著”的诞生,他们的学习行为、认识方式、喜好特征等与上一代人有着明显的差异[5]。“数字土著”习惯快速接受信息,喜欢随机移动学习,偏向及时反馈与强化,对新事物乐于独立思考与探索,传统的教学方式及教学系统显然已不适应他们的学习特点。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客观上要求有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和教学系统以契合“数字土著”的学习需求和体验方式。本文基于“泛在学习”理念,设计并研发了一款用于翻转课堂学习交流的移动终端APP软件。

1 需求分析

1.1 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

(1)传统课堂教学习惯“一刀切”,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虽然高校近年来尝试混合学习、MOOC、小班制等改革,但以教师为中心、大班授课齐步走的传统教授方式仍占主流,缺少个性化学习与指导,容易出现听不懂、“掉队”、厌学等现象。

(2)理论与实践相脱节。高校多数教学理论学习与实验操作都是分开进行的,即上周在教室讲授理论知识,下周才到实验室操作练习[6]。理论与实践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产生了脱节,教学效果不理想。

(3)教学模式单一,课堂互动较少。由于大学课程内容多而学时少,任课教师习惯用几节课连续向学生单向“灌输”,而学生则“疲惫”接受。课堂气氛沉闷,缺少互动交流与探讨,使学生产生厌倦和抵触情绪。

1.2 当代大学生对教学模式的诉求

为了解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的看法,笔者设计了一份课程教学反馈调查问卷,在华南农业大学随机抽选了5个班级作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共156份,收回有效问卷156份,针对“如果将传统课堂模式改为翻转课堂模式,你是否愿意尝试?”这一问题,有134位学生选择了“愿意”,22位学生选择了“不愿意”,支持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人数比例达到85.9%,不支持的人数仅为14.1%。从这一数据可以看出,当前大学生对传统教学模式有着较强烈的改变期望,绝大多数学生表示愿意尝试“翻转课堂”作为新的教学模式。

2 系统设计

2.1 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本系统通过通信基站、WiFi热点、互联网将移动终端设备、服务器(数据库)、后台管理终端连接起来,建立基于Android的翻转课堂移动学习APP,实现了移动化、碎片化、个性化的课堂学习和师生互动交流模式。系统由用户终端、无线通信媒介、互联网(传输网络)、服务器(包括数据库)和后台管理端(Web管理端)5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用户终端主要包括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在用户终端安装APP软件后,通过无线网络环境,如WiFi热点或移动通信网等连接互联网,即可与远程服务端(包括数据库)进行应用交互。在后台管理端,教师和管理员可利用个人PC终端对Web服务端进行管理,如上传教学视频、发布通知公告、分配用户权限、设置课程等。

2.2 Android平台技术架构

Android是Google公司开发的基于Linux的开源操作系统,主要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设备。系统划分为应用程序层、应用程序框架层、系统运行库层和Linux内核层,如图2所示[7]。应用程序层是Android平台的上层应用,包括浏览器、日历、联系人、电话拨号等内置应用程序;应用程序框架层为开发者提供了高级的建构组件进行应用程序开发;系统運行层包含函数库和Android执行环境;Linux内核层是系统架构的底层基础,基于Linux2.6版本内核构建。

本系统采用Android 4.4技术框架面向接口编程技术开发。在系统分析与架构中,分清层次和依赖关系,每一层通过定义一组接口并向上层提供其接口功能,而不是直接向上层提供服务。上层对下层只是依赖于接口而不是依赖于具体的类。这使得系统逻辑清晰,代码开发高效且易于拓展和维护。在Android操作系统上开发应用程序,实际就是针对Android系统架构中的应用程序框架,对组件进行继承、重写和扩展,建立具有不同功能的应用程序。Android应用程序包括以下4大组件[8]:

(1)活动组件(Activities):用于定义用户界面,是Android应用程序与用户互动的窗口。一个Activity相当于用户在智能设备上看到的一个屏幕画面,该画面由各种组件、View及其子类组成。

(2)内容提供者组件(Content Providers):是一组封装数据,为不同Android应用程序共享数据组件,提供定制化API读写。

(3)广播接收器组件(Broadcast Receivers):是Android操作系统进行广播与回应的机制,用于接收广播信息及作出响应。

(4)服务组件(Services):是后台运行的进程,可以运行与活动一样的工作,只是没有使用界面,进程在后台运行服务。

2.3 系统功能模块设计

根据系统功能设计,本APP软件功能模块组成如图3所示。

具体模块功能如下:①用户登录:设置师生两种不同角色的登录界面;②课程内容展现:由课程章节目录和最新推荐教学资源组成首页面;③教学资源总览:用于呈现与课程教学相关的所有微课、微实验、课件等学习资源,按时间、分类、标签3个维度排序;④教学资源播放:包括微课、微实验及课件的播放,具有播放、暂停、快进、最大化等功能;⑤课程主题讨论:是师生进行互动交流的讨论区,包括主题发布、跟帖、回帖;⑥导学纲要指引:用于介绍微视频相关信息,引导学生有目的学习;⑦课堂在线问答:为学生提供在线答疑;⑧学习笔记:可随时记录视频学习过程的心得体会或知识总结;⑨教学资源管理:可对教学资源进行下载、收藏,便于离线学习;⑩教学资源搜索:通过关键字查找与课程相关的教学资源;B11历史查看:可查看观看过的教学资源;B12通知公告:用于发布与课程相关的通知或公告;B13个人设置:包括修改密码和退出登录功能。

2.4 数据库分析与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采用MySql5.6建立翻转课堂课程数据库。该数据库由以下表组成:

①用户信息表(T_User)用于存储用户包括教师、学生和管理员的基本信息;②角色表(T_Role)用户存储教师、学生和管理员3种角色信息;③用户-角色关联表(T_User_Role)用于储存用户名与角色之间的对应关系;④课程信息表(T_Course)用于存储实施翻转课堂的课程相关信息;⑤章节目录表(T_Chapter)用于存储课程对应章节目录信息;⑥教学资源表(T_Resource)用于存储课程所有教学资源(微课、微实验、课件)的相关信息;⑦在线问答表(T_Resource_Comment)用于存储针对每个教学资源学生的提问与教师的答疑信息;⑧收藏表(T_ Resource_Favorite)用于存储用户个人收藏的教学资源信息;⑨笔记表(T_ Resource_Note)用于存储用户的笔记心得;⑩主题讨论表(T_Topic)用于存储用户发表的主题讨论相关内容;B11通知公告表(T_Announcement)用于存储教师发布的所有通知公告信息。

3 系统运行环境

3.1 硬件环境

系统硬件环境见表1。

3.2 软件环境

系统软件环境见表2。

4 系统测试

对APP主页面、学习资源页面、主题讨论页面、教学视频点播页面、个人设置页面等功能页面反复测试,表明该APP软件可在Android4.4以上版本的智能手机或平板电脑上稳定运行,实现设计的相关功能,系统操作简便、效果很好。

5 结语

本文以培养学习者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与创新思维能力为出发点,借助移动互联网模式,以Android技术、Java及MySql为技术手段,设计并实现了基于Android的翻转课堂移动学习交流APP软件。实现了教学资源(微课/微实验/课件)在线点播、下载学习、课程交流、主题讨论、移动答疑、导学指引、学习笔记、视频收藏、资源搜索、通知公告、历史查看、个人设置等相应功能。实际应用表明,该APP软件系统性能稳定、便捷高效,为学习者提供了随时随地进行课堂学习与互动交流的移动平台,为教师及时掌握课前学生预习情况,跟踪学生的学习轨迹和制定课堂教学活动提供了有效的反馈平台,推动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及推广。

参考文献:

[1]汪晓东, 张晨婧仔. “翻转课堂”在大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教育技术学专业英语课程为例[J]. 现代教育技术, 2013(8):11-16.

[2]何文涛. 翻转课堂及其教学实践研究[D].新乡:河南师范大学, 2014.

[3]黃琰, 蒋玲, 黄磊. 翻转课堂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电化教育, 2014(4):110-115.

[4]钟晓流, 宋述强, 焦丽珍. 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13(1):58-64.

[5]祝智庭, 贺斌. 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 电化教育研究, 2012(12):5-13.

[6]杨在宝, 许海成, 杨波.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探索[J]. 教育与职业, 2014(11):149-151.

[7]陈会安. Android SDK程序设计与开发范例[M].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3.

[8]王强, 郑世珏, 宋志明. 基于Android的交互式学习微阅览器设计与实现[J]. 现代教育技术, 2012(9):89-92.

猜你喜欢

移动学习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