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国学文化创新中职德育

2017-09-05王海欧

基础教育参考 2017年16期
关键词:匠心国学笔者

王海欧

近年来,国学教育呈现方兴未艾的态势。笔者作为中职学校德育工作一线的教师,深刻体会到国学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满怀期望地投入到实践创新当中。历经6年的教学实践,取得了一些可资借鉴的经验。

一、国学文化的德育现状分析及其功效

国学文化博大精深,教育意义深远,在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艺术修养、激活学生生命体验等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国学的内涵与外延极为丰富,至今没有明确规范的定义,并且也没有作为一门学科列入当前的中小学课程体系。再加上当代青少年学生,尤其是中职学生,很缺乏国学常识教育,其能力素质与社会、企业的需求有较大的差距,面临着严峻复杂的成长困扰。

为此,笔者所在学校——大连综合中等专业学校积极开展德育改革与创新,《国学文化常识实操》校本课程也应时而生。该课程以满足学生终身发展需要为目标,选材贴近生活和生产实际,旨在让学生学会担当、学会审美、学会表达、学会适应,自强自立、珍惜生命、健康阳光,把仁爱和感恩等最珍贵、美好的情感表现在日常的行为中,从而提高其职业能力,塑造其人格品质。

二、国学文化在中职德育中的作用

中职德育必须以推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为目标,倡导国学文化进校园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其艺术素养,促进其全面发展。

1.国学智慧让校园生活焕发生机与活力

笔者所在学校虽然实施军事化国防特色教育,但始终坚持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举办各类国学教育活动,并已初见成效。这既符合时代特征、凸显校园特色,又充分体现“以国学促进德育”的教育理念。从沐浴斜阳的青葱校园到竹影辉映下的莘莘学子,从晨起刚柔相济的太极拳到儒雅少年的朗朗书声,从琴棋书画的勤学苦练到诗词歌舞的精彩呈现……所有这些都生动地阐释了国学智慧给校园生活带来的积极影响。

2.国学匠心思想促进职业教育取得新实效

“家有良田万顷,不如薄艺在身”是中国传统思想的“匠心”所在。李克强总理在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由此引发的社会热议与探究,让人不禁思索“教书匠”亦可在教书育人中“匠”出精湛、“心”生艺术。

所以,笔者在向职教学生解读匠心思想时,曾如此导言:中国从古至今有太多“技进乎道”的源流和楷模。忆往昔,春秋有鲁班、东汉有张衡、三国有诸葛亮……看今朝,人们敬仰的詹天佑、钱学森等诸多“大国工匠”为实现中国的富强而努力奋斗,还有许许多多不辞辛劳、潜心教研的教师,他们用匠心铸就了职业教育新实效。学校建筑专业的“鲁班”小组在行动,教学环境设施井然有序;机械机电专业的“绿化”小组在行动,校园基建维护得井然有序;商务旅游专业的“阳光天使”在行动,学习生活处处温暖有爱……师生们学以致用、精益求精,这正是“匠心”的真实体现。

三、国学文化创新中职德育的方法

隨着德育理念的发展,如何在大历史观指导下使德育和美育、体育、情育、文育融为一体成为一个重要课题。于是,借公共基础课程改革的春风,笔者尝试开发国学文化校本课程,采用多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以创新中职德育。

1.常识教育法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物质生活丰富多彩,而国民修养却有待提升。具体到青少年群体,学生知道“二月二龙抬头”的俗令,却不了解“秋老虎”的来历;知道“三九四九冰上走”的谚语,却不清楚“春分开海棠,大寒开瑞香”的节律……为此,笔者带领学生跟随二十四节气观察体验,聆听四季弹奏的和谐之声,在大自然的雨露晨雾和草木枯荣中品读诗词、竞赛游戏,让常识文化自然地根植于学生心中。

2.实操训练法

“国学文化常识实操”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通过实际操作或模拟训练,让学生自主探究,在“做中学、做中教”。例如,民俗礼仪方面的内容就特别适用此法:举手投足、坐卧立行、言谈举止等国学知识,都可以通过实操来迁移书本知识,内化生成人文素养。

3.经典诵读法

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在经典诵读中纳一脉书香,最能体会国学的真谛和美妙。所以,教师要先行品读、精选,再把好书推荐给学生。如有的历史名著版本众多,教师一定要把具有解读功能、适合学生理解吸收的推荐给学生;而对于时事热点问题,则要选择既能传承文化精髓,又能与时俱进的书目。例如,对于农时节令这部分内容,在我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后,《光阴》《时光映画》等书籍热销,笔者发现这些作品图文并茂、情趣盎然,涵盖饮食养生、书画茶道等诸多内容,还能指导生活实践,就立刻推荐给学生阅读。

4.熏陶渗透法

德育的最高境界是润物细无声,若想让国学文化穿越时空,历久弥新,就必须创设适宜的情境,以实现对学生思想的熏陶。笔者所在学校非常注重营造知性优雅的校园文化。如从早读弟子规到展播国风歌曲,从对师生的行为规范实施量化管理到每日作息节律、生命科学教育等无不渗透着国学文化智慧。

5.曲艺演绎法

国学中的服饰、建筑文化蕴含着艺术之美,而京戏、吟诵等国粹最为璀璨。但由于时隔久远,学生对此并不热衷,于是笔者就采取了先“由今通古”,再“博古通今”的策略。让学生倾听李宇春的《千年游》《蜀绣》,感受清新明快,品读《四书五经》、汉服刺绣的华彩壮丽;伴着霍尊的《国色天香》《卷珠帘》,感受婉转悠扬,体会贵妃醉酒、黛玉葬花的唯美动人……学生们在曲艺演绎中品鉴三观、通达经典,感受璀璨的国学文化。

6.媒体共享法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资源共享极为普遍。但面对良莠不齐、铺天盖地的数字资源,如何取材、怎样共享则需要教师谨慎甄别、精心设计。笔者热衷于CCTV和知名网站的一些品牌节目和公众平台,常常利用主题教育时机,向学生展播《舌尖上的中国》《百家讲坛》《中国诗词大会》等优秀节目和古典名著等影视剧,让学生从中汲取养分。

7.融会贯通法

提及茶道,难免枯燥,但若从大家熟悉的各种茶饮说起,再联系中医养生知识,引导学生亲身操作,现场展示才艺,然后配以相关的笔墨丹青、词曲歌赋等图文影像资料,辅以欣赏《茶马古道》《丝绸之路》等纪录片,创设情境、综合体验,就会优化教学效果。当然,这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教学功底,科学运用多种教学方法,从丰富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中提炼出鲜活的素材。

综上所述,笔者坚信业精于勤和厚积薄发,只要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就会实现以国学文化创新中职德育的目标。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匠心国学笔者
“垂”改成“掉”,好不好?
老师,别走……
古籍修复师的巧手与匠心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老艺人的匠心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性能相差达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