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的问题及对策
2017-09-05吴新林
吴新林
摘 要:德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校德育工作,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一定时代的要求,根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渐具备教育者所希望的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
关键词:学校;德育;对策
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努力实现个人的社会化,造就适应未来社会的合格人才。德育的根本宗旨是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和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校德育工作,通俗地讲就是做青少年的思想教育工作,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一定时代的要求,根据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使他们逐渐具备教育者所希望的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德育工作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中国未来的面貌,因此必须站在历史的高度,以战略的眼光来认识新时期学校德育工作。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
现代化教育特别重视教育的经济功能,即为社会培养大批具备专业知识的专门人才。在评判和选拔人才上多侧重于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才能的考核,因而导致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的“分数至上、技能至上”,以至“德育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凡此种种,必然导致我国学校德育的疲软和低效。
(二)德育观念缺乏科学性
在德育大呼改革的今天,我们的目光更多地投注到德育体制的改革、德育理论的建设、德育教材体系的重建与设定,德育内容有泛政治性倾向,虽然德育包括政治教育、品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内容,这本无可厚非。但德育过多地联系政治生活和许多时刻变化的政策问题,使教师过多地把精力放在教材的变化上,,而无暇钻研德育的教学方法,消化所讲授的内容,又忽略了对教育对象本身(学生)的研究,因而导致学生对学校德育的抵触与不满。
二、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德育观念现代化
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首先要实现德育观念的现代化。德育观念的现代化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战略德育观。即把德育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对待,摆到战略的地位。二是素质德育观。即德育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提高政治素质、思想素质、品德素质、心理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主要任务是提高他们的道德素质、通才素质和适应性。三是科学德育观。即德育自身的科学性更加强化,德育体系、德育方法、德育管理将更加科学。新时期学校道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因回归生活,注重个体情感的陶冶和情感的发展。教育标准必须为社会大多数人所普遍接受,人人能够遵守,人人能够践行。这种教育标准是理想道德和生活道德相结合,是基础道德和先进道德相结合。四是全员德育观。德育应成为全体教职员工的共同责任,必须在全校乃至全社会形成育人合力,使学校教育、校园文化、社会环境、家庭影响形成广泛的德育一致性,这是保证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五是终身德育观。即德育是一项使学生终身受益的教育,同时德育工作者要努力做到使学生终身受益。
(二)创新德育工作的手段丰富化
1.让德育在动态中生成。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顺乎学生的个性特点,根据具体实情进行富有针对性的教育。首先因人而异,我们对学生开展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每个学生个性迥异,认识有高低,品质有落差,如采用单一的教育方法则效果不佳。这就要求我们深入了解每一位学生,深入其内心,洞察其性格特点和思想动态,掌握第一手资料,采用不同的方式:或直白或委婉;或正面或侧面;或暴风骤雨或润物无声……其次因事而异,道德教育中遇到的问题有的涉及到人生观、价值观等“大事”,有的只是日常行为中的一些“小事”;有的带有普遍性,有的则为个别现象;有的长期存在,有的暂时出现。应动态应对,采取相应策略,可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反面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结合。
2.让德育教育走向社会化。校园内的德育教育是经提炼过的纯而又纯的教育。以往的学校德育工作方法常常陷入一种自我封闭状态,对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不良风气和影响采取“堵”的办法,对一些不文明行为采取“严禁”措施层层保护。随着学生社会实践生活的范围扩大,学生的思想日趋活跃,因此,“堵”是堵不住的。只有校內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合,切实加强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参加社区服务、公益劳动、社会调查、勤工俭学等社会活动,在不同的角色实践中自觉实践价值规范和道德规范,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水平,使学校德育向校外拓展,进一步健全学校、社会、家庭的教育网络,使三方面的教育互相补充,形成合力,依靠社会各种力量协助学校做好德育工作,使学校德育工作走向社会化。
3.在德育教育中渗透心理教育。德育是一种由内而外的教导过程,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教育者往往以居高临下的态度,以教导者的身份教育学生,学生心理上较难与教师接近。而心理教育则是一种助人自助的过程,老师以辅导者的身份、尊重接纳的态度与学生交流。学生在老师面前是开放无拘无束的,能积极探索自我、充分展现自己,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教师的职责在于启发学生自主,是辅导而不是教导,是启发自学而不是强迫命令。
总之,在“全社会都应关心教育”的倡导下,学校德育工作已逐步与时俱进,相信通过学校、家庭与社会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定可以实现学校德育工作的最优化,从而促进中华民族整体国民素质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