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语用”训练

2017-09-05龚晓慰

未来英才 2017年12期
关键词:语文课程课文文本

龚晓慰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颁布以来,强化语文教学的语用性、打造“语用”型课堂,已成为许许多多语文教师的共识。语文课程的多功能决定了语文教学要引导学生运用、积累语言,提高学生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促进学生健康的成长。因此,怎样打造语用型课堂?怎样选择合适的语言训练点?怎样优化课堂教学策略?怎样提高作业、练习的效率?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在此都进行了初步地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用

一、注重实践,慎选语言训练点

1、突出重点,带动常规语言训练。人教版教材,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每组课文由导言、识字、课文、园地组成,在教学中,遵循“整体性”原则,以单元为单位组织教学。主题为藤,文章为瓜,以“藤”串“瓜”进行整体设计。每个单元开始前都有导语,虽然个别导语的学习目标揭示得并不十分明确,但是不难看出编者意图,以及字里行间渗透的单元学习主旨,尤其是中高年级还点明了单元的学习要求和训练点。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第六单元围绕“田园乡村生活”这个主题,整个单元的重点训练是“感受田园诗情,体味优美语句,积累精彩句段,并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时,要突出感受体味,“语用”的选择要突出语感培养,带动情感体验,用心去感受,美文美读是培养语感的重要手段。与此同时,要带动课文中常规的语言训练点,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迁移运用,扎扎实实地上语文,结合文本语言特点加以落实。如《乡下人家》可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体会从平凡场景展现的朴质美。《牧场之国》引导学生了解荷兰牧场的特点,进一步感受乡村的可爱。总之,重点训练要从掌握到运用,尽可能贯穿整组课文的始终,不可间断。常规训练点要因课而异,清晰、明确、多元。

2、突出语用价值,精选语言训练点。《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最基础的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可以说是“泛滥”。因而,应该提供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的机会,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所谓语用,是指能在一定的语境中正确、合理、恰当地进行表达,并将已学过的字词句篇等内容,根据语境的需要加以规范、下档、个性地运用。因此,注重语用价值,就是关注文中有助于学生掌握语言的知识,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语用点。例如,低段《小露珠》的教学要求中有用“越来越??越来越??”进行说话练习的要求,课后的练习也提出要作为训练点。设计句式如下:- -把- -装点得- -,有了小露珠- -,- -越来越,越来越- -。这就是精选语言训练点与“情境教学”的水乳交融。

二、注重设计,“详”“略”得当

1、找准切入点,“略”的得当。语文教学“长文短教”应该如何选择文本处理策略呢?在深入地解读文本的同时,准确定位教学内容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作为语文略读教学的突破口。小学语文略读课文的切入点很值得探讨,不同的课文,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切入。如:可以从文本的题目、线索、重点句、中心句、人物、情节、环境、精彩处、矛盾处、留白等切入。无论你选择哪一种,期望达到的都应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具体到每一篇文章,我们都应思辨地提取切入点,最大限度地体现其接下来所带来的语用价值,而一篇文章的切入点可能有很多,可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26课《全神贯注》,课前导语说画出表现罗丹全神贯注的句子,其中包括动作、心理、神态、语言描写。基于农村孩子的学情,初上此文,面面俱到地讲解分析,效果不佳,基本的教学目标都没完成。再次潜心细读文本,发现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比较简单,而本文花了大量笔墨去完成的心理描写恰恰是全神贯注的精髓,大刀阔斧地删去其它三个部分的讲析,而是一带而过,把重点放在心里描写的感悟上,独树一帜,“略”的适度。

2、巧借问题,“详”得精彩。新课材每课基本上都安排了相应的语文活动或练习,旨在为学生阅读服务,引导学生进行语言实践活动,即充满了人文教育内涵,又着眼于语文素养的养成。很多课文安排的练习,不停留在对课文内容的记忆、理解、分析上,着重引导学生去独立完成阅读的过程,自主去探究问题的答案。据此,课后练习在备课中的作用不可小觑。研读了几篇《浅水洼的小鱼》教案,从许许多多问题设计中,思辨地选择了四个问题如下:(1)谁在乎小鱼?现实生活中谁在乎你们?(2)面对小鱼,文中的“我”和小男孩采取的行为和态度、语言有什么不同?请划出加以体会。(3)从文中找出男孩子动作描写的词,认真读一读,读出了什么?(4)鱼儿是不可能捡完的,这些小鱼的命运如何呢?又会发生什么呢?請通过想象,给文章编个合理的结局。整理后便顿时豁然开朗了,一问即整体感知文本,两个问题具有思维的张力与想象力,能激发学生兴趣,同时把握小说的主旨。二问引导学生细读文本,对比鲜明,典型引路,寻找文中细节,感知文本写作对照手法,烘托主人公“在乎”背后的“爱”三问探究语言文字背后的意义,通过表层文字探究深层次的含义,从而把握文本深刻的意蕴,已直抵现代文论阐释学要义。四问拓展延伸,根据想象描述其结局,属于创造性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珍视学生独特感、体验和理解。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静听波浪的回声,会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绽放创新的火花。

三、结语

唯物辩证主义认为,立足于实践,用客观的、发展的眼光去看,批判地吸收,把握好这个“度”,适度是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原则。不得不重申,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其基本理念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语文素养最核心的因素是语文学习能力。语文能力的提高必然离不开语文实践。因此,打造“语用”型课堂,必然涉及慎选语言训练点、课堂教学策略优化、关注练习适度选择与操练,而能否达到目标,提高语文课堂效率,需要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多多关注并给予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M].2011.

[2] 个性化备课经验[M].教育科学出版社.于永正2007.12.

猜你喜欢

语文课程课文文本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更加贴近生活
关于初中课文知识拓展教学的若干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