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实施策略探讨

2017-09-05蒋雪梅

未来英才 2017年12期
关键词:实施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蒋雪梅

摘要:在小学数学的课堂中合理地运用生活化的教学,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还能提高学生数学学习成绩的目的。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一定的教学技巧、小学生心理特点和课程内容然后创设实验,从而实现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实施;策略

生活化是新课程所大力提倡的,而各个数学教师也在积极的探索其实施策略。所谓的数学生活化,指的就是从学生当前所拥有的经验出发,让学生去亲身体验利用抽象的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样做将更加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也能够让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有一个切身体会。和初中、高中、大学等阶段的数学相比,小学数学中联系生活实际的内容显得更为丰富,因此,小学数学更应该生活化,不仅仅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情境和例题,还要引导学生去加强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数学课堂体现出真正的生活化。下面主要就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实施策略进行探讨。

一、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想要取得良好的效果,就必须要对课堂导入进行重视。要让教学实现生活化,就需要从一开始就创造出一个生活化的开端,这样将能够更好的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阶段是课堂的起始阶段,处理的效果如何会直接对后面的教学效果产生影响,因为这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情绪以及思维的活跃度。在导入新课时与学生身边经常出现的实例进行联系,能够将学生所需要学习的内容变得具体化、形象化,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的认知需求。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可以通过这样的问题来进行导入“同学们,你们在喝牛奶的时候有没有留意到上面写着‘脂肪,蛋白质??这些内容呢?你们知道其中的等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吗?”听到这样的问题,学生们都会去主动的回忆,并也会产生出想要知道里面的“”等数字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进而产生出内在的认知需求,这将有助于他们积极的去学习新课。

二、课堂教学内容生活化

整合教学内容,使新知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如计算、应用题、几何初步知识等内容展示生活化。如一位教师在教“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时,安排了这样环节:你们知道我们人体的许多有趣的比吗?头与身高的比大约是1:7,脚底长与身高的比大约也是1:7,将拳头翻滚一周,它的长度与脚底的长度比大约是1:1??知道这些有趣的比有许多用处:到商店买袜子,只要将袜子在你拳头上绕一周,就知道这双袜子是否适合你穿;假如你是警察,只要发现罪犯的脚印,就可以估计出罪犯的身高??这样可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主动参与新知识的探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让学生经历了一次知识发现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拓展延伸,运用过程生活化

我們不仅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学习的生活化,在平时的生活中更要学会去“应用”,在应用中巩固和提高所学知识,那才是一个完整的感受生活的过程。如写“数学日记”,学生运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在数学学习中的新思想、新发现,可以帮助学生系统地思考问题、探究问题,深化对问题的理解,找到成功的感受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在教学中让学生编写“我和数学”的故事,写“数学日记”,可以培养学生对数学的感受能力,深化理解所学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数学与生活联系紧密。如让学生写在家里爸爸妈妈用到了哪些数学知识,上商店买东西又用了哪些数学知识??通过记“数学日记”,既让学生探究了生活中的数学,明白了数学知识不仅有用,而且在生活中时时处处都在用,又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养。教师通过阅读学生的“数学日记”,也可以了解学生有没有较强的“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使以后的教学更有针对性。

四、课后练习,强化知识体验

课堂知识教授完毕,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一些具有生活趣味的题目交给学生完成。目的是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并能通过课后的实践操作体验来巩固强化课堂知识。比如,学习了“浓度”之后,要求学生回家根据家人的喜好程度亲手给他们泡一杯糖水,喜欢甜东西的放两勺糖,不太喜欢的放一勺糖,爷爷奶奶身体不允许吃大量糖的放一点点或者不放,分别尝一下每杯水的甜度,根据自己所放糖的多少与水的比例算一下浓度。类似的课后作业十分受学生喜爱,甚至不用监督都能圆满完成。

五、实施生活化的教学评价

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例如: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常能听到这样评价“你越来越聪明了”、“你的表现让老师感到特别惊喜”、“你的想象力真丰富”等。真诚的赞赏带给学生成功的体验,让学生的脸上始终洋溢着自信的笑容。“如果你能大胆一些就更好了”,鼓励的话语带给学生爱和希望,促使他们努力走近老师期待的目标。教师的一颦一笑,一个动作,一个手势,一个眼神,往往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在课堂上,当学生有较好的表现时,教师应该不要忘了给学生一个真诚的微笑,一句赞赏的话语,一阵热烈的掌声,以示鼓励。在鼓励和表扬下,学生感受到学习的快乐,产生积极的学习欲望和情感,从而主动地去求知,继而提高其教学质量、教学效率。

总之,要让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积极寻找身边的数学,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而且能较好地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 马灼均.数学生活化教学研究.祖国:建设版,2013.8.

[2] 程艳.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都市家教:下半月,2013.10.

[3] 李俊华.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策略[J].学周刊,2012,(22).

[4] 李爱云.实现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策略[J].学周刊,2011,(09).

[5] 俞正强著.数学学习与"数学生活化"的课堂把握[M]小学数学教师,2005.

[6] 林华民.世界经典教育案例启示录[M].农村读物出版社,2003.

[7] 陈鹤琴.儿童心理之研究[M].商务印书馆,1933.

猜你喜欢

实施生活化教学小学数学
新形势下高校二级学院教务管理优化路径探析
生活化教学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影响探析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