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饿都想去尝尝了
2017-09-05潘钦楠
潘钦楠
咱们老祖宗说:民以食为天。后来的人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自从有人类社会活动以来,填饱肚子从来都是件必须优先解决的事情。因而,从古至今,各个时代,农业始终在文明发展的过程中占据极重要的位置。就吃喝选料而言,由于我国多数人在饮食上受宗教禁忌约束的较少,而人们在饮食上又喜欢猎奇,讲究物以稀为贵,所以中餐的食材非常广泛,几乎是飞、潜、动、植,无所不食。现代人对吃的,或者可以说是现在这几十年,老老少少对吃的都挑剔了起来,就是在国外,一个中餐馆再也不是会做“宫保鸡丁”就能俘获人心了。
我现在要说的是悉尼最火的几家店,那家位于市中心GeorgeStreet(乔治街)上的六婆串串香,肯定算非常特别的一家了。每天餐馆还未开门,就已经挤满了前来等待的食客们,甚至有些小伙伴不惜提前两个小时就来排队,因为如果只提前一个小时可能排不到,所有人抱着誓要品尝到这股源于中国四川的串串美味风暴的决心。我和同学路过,几次想尝尝鲜,都因长长的队伍打了退堂鼓。终于,偶然一次看队不长,排了一个小时有幸吃到了。在国内串串很火,回国也没吃过,同学说也就是个升级版的麻辣烫,带棍儿的那种。不说这个串串有多好吃,但是够接地气,这应该才是让大家都来排队的美食魔力。
说说外观,店堂外墙还用了瓦片的装饰,整个店面装修显得古色古香。尤其是顶部的“算盘”装饰以及木刻的“龙头”,满是浓浓的中国风,很有国内餐馆的感觉。在国内串串多是小店,这种豪华的装修还真是不多见的。
其实我也经常和同学一起,这样那样抱怨过,哪儿哪儿的菜味道不正宗啦,什么什么地方的火锅口味缺点儿意思等等。一方面,我们本就是海外的游子,在外吃饭总觉得缺一些家的感觉,或许是安全感吧,挑剔一点也是正常。另外一方面,国外的辣椒、调味料等等,也确实不可能做出与国内家乡一样的味道。但这家串串香的火锅底料,居然全部用真空包装从国内的四川成都空运过来,一袋一袋的底料,当着食客的面撕开,倒入锅内,真正的国内什么味道,悉尼就是什么味道。不仅底料、调料等等全部由国内空运至悉尼,锅底有麻辣和鸳鸯两种口味可以选择。油辣子的底料倒入锅中以后不急着加汤,而是先加热并且来回翻炒一下,油辣子的鲜香味道会瞬间扑面而来。然后是加汤搅拌烹煮,最后加热煮开,串串的火锅底料才算制作完成。不得不说的是,这个费了大功夫空运来的底料,闻起来还真是十分的诱人。
虽说底料是国内的香,但新鲜食材自然还是澳洲的好。一进门就会被琳满目的场面给震撼到,东西新鲜不在话下,食材全部选取自澳洲本地,品种非常多,有不少还经过了精心的腌制。串串的选择非常多,可以自己拿一个小盘,想吃什么拿什么,像这样放食材的冰柜有好几个,国内的串串店可能就差在那么一点食材的新鲜。肉类的串串因为经过腌制,稍微在锅里涮涮就可以捞起来吃了,火候一定不能太久,不然体会不到牛肉的鲜嫩。不管是煮火锅,还是涮串串,蘸料都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家店的香油也是国内运来的,一小罐一小罐,搭配完自己喜欢的蘸料底,再倒入香油搅拌匀开,各种配料都会融合在香油里面,成为口味和层次最好的串串蘸料。不说国内的香油质量好不好,香是真香。干碟同样也是国内直邮,干碟本身就是麻、辣、鲜、香的化身,并且不咸口,用裹着香油的肉蘸上一点干碟底,这味道也算是味觉的盛宴。之前没吃过串串的我,也是进店现学现吃。正确吃法是,在锅底内涮熟,先蘸香油,再蘸干碟,最后才能真正享受地道的成都味。边吃边将串串的签子丢入桶内,结算的时候数签子。和国内相比,每串的价格肯定低不了,但这吃多了战斗力也下降了,吃这个也就图个好玩儿。
还有一家店值得一提,Burwood(伯伍德)的“石锅先生”,自打开业就火,菜价的定位便宜,位置也好。提起这个位置,可以说一说,在悉尼去过“石锅先生”的都觉得这老板会选好位置,他的店离火车站步行也就5分钟,开车过去附近就有几个停车场,当今的悉尼楼市正如火如荼,要开一家成功的餐厅,选址当然是重中之重。开一家餐馆的选址,需要了解的程度顶得上一位房地产置业顾问呢,否则弄不好就被忽悠了。Burwood在悉尼市中心西面10公里左右,粤语翻译后叫它作“宝活市”,老式幽默的人叫它“85”。Burwood距离悉尼市中心只有20分钟的车程,这个区公共交通设施也十分便利,乘火车到悉尼市中心仅需13分钟,2分钟到Strathfield(史卓菲),4分钟到悉尼的Ashfield,当地人称“小上海”。到我住的地方多了也就半小时,到被誉为“第二个市中心”的Parramatta(帕拉马塔)也只需要21分钟,9分钟就可以到达悉尼大学附近的火车站。公车站也是四通八达,直达邦迪海滩和其他几个主要地区,还有开往机场的直达巴士。在这个区居住的大多是在市中心上班的高级白领或者附近几所大学的留学生,所以Burwood晚上下班宵夜,开得都比较晚,也有关门较晚的超市,算是生活氛围都比较成熟方便的华人区域。早期定居Burwood的,大部分是来自香港或内地的移民。他们来到了新大陆,很多人都没有任何的基础,建立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所以这边的别墅多半是早些年开发的,但如今也都房价飙升。对置业有先见之明的他们,现在已经可以靠着出租给留学生或上班一族房子而收入稳定,以供养老,所以这个社区看上去是其乐融融。除此之外,Burwood還是优质的学区,现在可以说除了别墅,新建起来的公寓也是一房难求,火车站附近在建的两房公寓价格已经接近百万澳元。商业繁荣,设施方便,人流量大,而且消费人群广泛,再加上菜好吃不贵,“石锅先生”自然开了多年还是很火。
还是回到吃本身吧,“石锅先生”的老板菜做得好,也会弄概念会宣传,微信微博的推广,再加上门口长长的队伍,让人想不知道都难。脑补一下,当你一忙完手头的事儿刷手机就看到那烧到滚烫火热的石锅,倒上刚出炉的鲜美佳肴,石锅土豆、石锅糯掌、石锅鱼、石锅法式牛尾,不饿都想去尝尝了。再给每样菜弄个文艺的名字,例如颜值担当梅长苏-石锅鱼、终极手控凯凯王-石锅牛肉、高冷尊上白子画-石锅汤,这肯定吸引一堆小迷妹了。据坊间传闻,“石锅先生”的创始人雷大厨,16岁学艺,19岁入行。虽然年纪轻轻,但是早已在行内摸爬滚打好多年,重要的是有一双妙手,令许多餐饮起死回生。他曾担任过多个高档酒店的行政主厨,来了澳洲,从餐饮的杂工做起,又慢慢地重抬厨房的地位,走上了管理岗位,最后成功创办了“石锅先生”这个自己的品牌。
上面说的这两家都是年轻人喜爱的,就冲排队等一位置吃饭这事儿,上了年纪的估计就没这兴趣了。老牌的餐馆在悉尼很多,最有名的怎么都少不了金唐海鲜酒楼。这家老板有点来头,25年前一个香港的银行经理移民过来开的,当时开餐馆是最容易让新移民稳定下来的行当,1/4世纪对于一个餐馆品牌可能说长不长,但说短也不短。“金唐”是一家典型的粤菜酒楼,坐落在悉尼唐人街的繁华地段,大厅一侧立着一排水箱,里面游弋着各种海鲜,厅里的桌子摆放整齐,稍有点拥挤的感觉。饭点儿一到,这些桌子就会坐满人,就真的拥挤了。味道,是它多年称霸悉尼的秘籍,老移民来自南方的多,爱粤菜这一口。两个厨师是老板从香港一起带过来的,到澳大利亚就没换过东家,所以更是这家餐厅的制胜法宝。尝过一次,在菜的口味上,这家店确实没有向外国人的喜好作妥协,不管什么菜式都是以清淡为主。但不知悉尼新派餐厅越开越多,这家老店会不会向新势力妥协。
悉尼的中餐美食也层出不穷,做米线的小店或者做海鲜的各式酒楼,都各自有各自的特点。作为一个食客可以尝试的更多了,但竞争也越发激烈了。我才到悉尼一年多,就已经见识了几家欢乐几家愁。
(编辑·宋国强)
feimi2002@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