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舞蹈系
2017-09-05宋冰华刘颖
宋冰华+刘颖
2017年5月,在由教育部主办的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艺术技能”比赛中,北戏舞蹈系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中职中国舞表演、高职中国舞表演技能赛项中获得两个一等奖、两个二等奖。
2017年7月,在由北京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北京市教育委员会主办,北京舞蹈协会承办的北京舞蹈大赛中,经专家评审,北戏舞蹈系共有7个剧目获得了奖项,其中《丝路红》《戏梦》更是获得了专业少年组一等奖。
北戏舞蹈系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专业教学部门,拥有一支专业强、素质高的师资队伍。近年来,北戏舞蹈系在全国各种舞蹈大赛中成绩斐然,佳绩不断。这与学院领导的重视、舞蹈系自身的不断创新发展,以及教师的敬业、努力拼搏的精神是分不开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进一步加大了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力度,提出了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建立中国的职业教育品牌等理念。北戏,作为全国知名的职业艺术院校,始终走在职业教育改革的前列。本期,我们通过采访北戏舞蹈系的系主任及部分教师,向读者介绍北戏在职业教育中的特色与理念。
舞蹈系主任田石杰:
比赛成果检验的是学院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较之往届规模更大、考核更严、竞争更激烈。北戏在此次大赛中取得的优异成绩,得益于北戏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得益于学校领导、教师对比赛的关注、支持和帮助,得益于学院各部门的组织实施和参赛学生的努力拼搏。
对此,舞蹈系系主任田石杰介绍说:“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是全国性的比赛,是由文化部、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赛事。我们学院的学生获得了2金2銀的优异成绩。通过这次比赛,首先,见证了我们学校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其次,这样大型的比赛,也锻炼、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第三,通过这种大型比赛,增加了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教学能力。第四,取得了这样的成绩,也为学校获得了荣誉。向全国的院校展现了北戏深厚的教学功底、教学水平。第五,因为这次大赛不仅仅代表的是我们北戏,更是作为北京市舞蹈队进行的比赛,在向其他省市学习的同时,也为北京市争得了荣誉。”
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文化艺术类专业比赛,是以各省市代表队为参赛队伍进行比赛的。因而,在比赛前期,各学校进行内部选拔,再参加省市选拔,选出代表队参加全国技能大赛的比赛。
2017年3月,北戏成立了“北京市职业院校技术技能比赛文化艺术类专业比赛组织委员会”,刘侗院长担任文化艺术类专业赛委会主任。赛务办公室设在学院教务处,负责承担具体的组织协调和服务工作,赛务办公室主任由学院教务处主任王雷担任。2017年4月,通过市赛选拔组建国赛集训队,代表北京市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田石杰主任说:“今年年初,还没开学我们就给相关的教师布置了任务。开学以后就进入了比赛的准备工作。全国技能大赛的选择剧目是有限制的,是在历年历届的桃李杯中的优秀剧目中选取。这些剧目不是为每个学生量身定做的,所以我们的工作就是要从中选择适合孩子们表演、发挥他们长项的剧目。我们先在学校内部进行海选(学生自愿报名和教师推荐都可以),然后从中选出入选的学生,入选的学生在日常的教学内容之外,进行加课排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之后,再从中选出一半,经过反复排练,再在其中选出最优秀的选手最终参加北京市的入围赛。全国技能大赛对名额是有限制的。每个省的代表队中职4名选手,高职4名选手。”经过这样一层层的选拔,最终,北戏舞蹈系的4名学生(两名高职学生,两名中职学生)入围,和其他院校的4名学生代表北京舞蹈队参加了全国职业技能大赛。
今年的全国职业技能大赛舞蹈编创与表演部分,依据选手编创的舞蹈与音乐的吻合度,创作构思、立意和手法,舞蹈动作的编排和技术技巧的运用以及选手对作品的表演水平等因素,确定标准,综合评分。说白了,这项比赛中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田石杰主任说:“往年,我们参加职业技能大赛也能拿到一个第一、一个第二,一直想拿到中职和高职两个组别的两项第一、两项第二,有点难度。但是今年,我们的这个愿望成真了!”
据了解,2017年7月的北京舞蹈大赛,参赛范围之广、作品之多、规模之大,均创下历届比赛之最。大赛自2017年3月启动报名以来,共收到来自各单位的656件作品。北戏舞蹈系参加的是专业少年组的比赛。北京舞蹈大赛与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不同,它主要比的是剧目,也就是说,剧目必须是原创的作品。
对此,田石杰主任说:“我们一共报了8个剧目,2个群舞,6个单项。北京舞蹈大赛对于报名没有限制,但是所有的参赛作品都要经过专家审核。比如你报8个剧目,就要录8本带子,组委会根据你的影像资料来决定你能不能进入决赛。我们所在的专业少年组一共有17个节目入选进入决赛,我们北戏占了8个。”
近些年来,北戏各系部一直加强对原创作品的要求。学院也编创出一大批优秀的具有代表性和知名度的原创作品。从舞蹈系来说,“我们的教师教学水平很高,但是毕竟不是专业的编创人员。因此,这次比赛,我们外请了很多专家来帮助我们的教师进行创编。我们的教师从一开始就参与其中,既排了舞蹈,也学习和锻炼了他们的创编能力。”田石杰主任如是说。
对于这次北京舞蹈大赛,北戏舞蹈系所取得的成绩,田石杰主任非常欣慰。他说:“比赛的结果令人满意,但更重要的是,这是一次对我们舞蹈系整体团队的锻炼,对学生的实践、锻炼的机会。在学校领导的重视下,我们舞蹈系的教师,包括一些新入职的教师,面对比赛,有条不紊地进行准备,尽心尽力做好教师的职责,整个过程是对我们舞蹈系这个团队的考验。它既是一个学习提高的过程,提高了整体的教学能力,也是对整个团队的管理能力的考验。比赛是将教学与实践结合起来的实践过程。”通过比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这大概就是大赛对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
指导教师:北戏舞蹈系教师廖衍
剧目:《红玉丹心》
奖项: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中国舞表演比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
剧目:《踏莎行》
奖项:第十五届北京舞蹈大赛专业少年组创作三等奖、表演三等奖
廖衍老师多次强调,此次比赛得到了学校领导和教师的高度重视,以及学生的积极配合。参赛的学生无论是自身条件,还是在之前选拔中取得的成绩都非常出色。
全国技能大赛汇聚了国内顶尖的院校,中职组参赛的学生都是出类拔萃的。北戏参赛的学生在比赛中面对强大的竞争选手毫不畏惧,用卓越的舞蹈功底和超强的舞台表现力,在众多选手中脱颖而出,最终取得全国一等奖的优异成绩。
对于第十五届舞蹈大赛少年组的比赛,学生的表现也可圈可点。《踏莎行》是词牌名,是以16岁少女踏青的妙曼舞姿来象征这个年纪的青春与活力。廖老师说:“单项表演相对于群舞来讲本身是没有可比性的,但是学生在比赛过程中的提高和锻炼才是比赛的意义。这次参赛的学生通过一遍遍的考核和审查,自身专业水平方面得到了非常明显的提高,因此才能在比赛中取得成绩。”
优异的成绩和教师付出的心血是分不开的,廖老师对待学生如同自己的孩子,从一年级进入学校开始,学生成长的每一步都有廖老师的教导,学生一点一滴的进步廖老师也都看在眼里。廖老师会针对每位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她认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才会取得今天的成绩。
这次比赛取得的成绩也是学生对廖老师多年辛勤付出的最大回报。同时也为学校争得了荣誉,更向全国舞蹈学院展示了北戏高质量的教学水平和高素质的优秀人才,让更多的人關注和了解到了北戏舞蹈系的风采。
指导教师:北戏舞蹈系教师刘凡
剧目:《梨园一生》
奖项: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中国舞表演比赛一等奖、优秀指导教师奖、中职组中国舞表演比赛二等奖
剧目:《戏梦》
奖项:第十五届北京舞蹈大赛专业少年组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与陈杰老师共同指导)
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刘凡老师所指导的中职和高职两名学生的参赛剧目都是《梨园一生》。刘老师当时在选择剧目的时候考虑到本校是戏曲学院,因此结合了本校的特色,将舞蹈与戏曲融合,最后选择了《梨园一生》这个节目来参加比赛。
为了选拔出优秀的选手,两名学生首先参加了市赛,他们在这次市赛中的成绩都名列前茅。在此之后参加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由于两位参赛选手的形象好,专业水平高,再加上长时间的努力,最终在大赛中发挥了非常高的水平,拿到了全国的一等奖和二等奖。
第十五届北京舞蹈大赛专业少年组的比赛成绩也非常值得骄傲,参赛选手的年龄很小,但是他们面对舞台却不输高年级的学生。相比之下他们付出的努力要更多,需要战胜的困难也更大。为了使动作更熟练,学生们除了白天要完成基本课程外,还要利用晚上的时间坚持不懈地排练,很辛苦,但是孩子们从来没有抱怨过。
在校领导的支持下,学生们有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收获了更多的经验和知识。他们最终不负众望,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比起比赛成绩,学生们在参赛中学到的东西更加宝贵,比如舞台上的心理素质、应变能力、舞台经验,这些靠老师讲解是无法体会的,只有亲身经历,才能铭记在心。这三次比赛对于学生们来说都是非常好的经历,他们没有辜负老师辛苦的付出和校领导对他们的期望。
指导教师:北戏舞蹈系教师李乔
剧目:《丝路红》
奖项:第十五届北京舞蹈大赛专业少年组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同张诗琪老师共同指导)
《丝路红》这个舞蹈运用了维吾尔族的一些舞蹈元素。以写意的手法进行创作,艺术化地让演员走进大沙漠中的海市蜃楼,回归千年前的丝绸之路。展现的是古老的丝绸之路从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绵延至今的重要作用。
《丝路红》是一个20人参加的群舞。参加的学生是由3个年级的学生组成的,最小的学生是中专三年级,最大的是中专五年级,年龄和学龄上的差距,使排练不得不面对一些困难。因此,此次比赛的过程和经历,对于学生来说,既是一种历练,也是一种成长。“有些孩子是第一次参加比赛,排练时,除了希望她们勇争佳绩,更希望她们能够不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从准备到排练到上台,要对得起舞台,对得起每个观众。”
李乔老师说:“这节目是我同张诗琪老师一同指导的,非常感谢排练中所有学生的配合和编导李文的倾情帮助,更要特别感谢领导的支持与帮助。对我个人来说,这次的比赛也是一次学习、锻炼的过程,收获很大。”
指导教师:北戏舞蹈表演教研室主任李漪娜
剧目:《影摇溪水一湾清》
奖项:第十五届北京舞蹈大赛专业少年组创作二等奖、表演二等奖
剧目:《那一段回响》
奖项:创作三等奖、表演三等奖
剧目:《情溢》
奖项:创作三等奖、优秀表演奖
剧目:《巴哈尔古丽》
奖项:创作三等奖、优秀表演奖
在第十五届舞蹈大赛专业少年组中,李漪娜老师创作、指导了4个比赛剧目。《那一段回响》的创作理念是传承,一段回响是一段追寻,是冥冥之中的召唤,是一段回响,是追寻记忆中的那一段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往事。《影摇溪水一湾清》用长长的纱代表蜿蜒清澈的溪流,美丽的傣家姑娘,与水影为伴,与溪水嬉戏。浑然天成流露出傣家姑娘热爱生活,崇尚自然的真善美。《情溢》表现的是热情好客的蒙古族少女,用一碗奶酒欢迎远道而来的客人,暖暖的情溢化在心田。《巴哈尔古丽》表现了似花儿的少女,在春日里绽放,那热烈与温暖象征着青春与快乐。
看到学生们在台上出色的表演,李老师感到非常骄傲和欣慰。
舞蹈是一种“美”的信念,在舞蹈中发现、找到那个更好的自己,敢于突破与尝试,感受舞蹈带来的力量,才是学习的真谛与理念。对于专业学习舞蹈的学生而言,除了需要完善的教学体系、舞台实践,舞蹈比赛带来的冲击是无可取代的。舞蹈的提高不外乎于一次次临界点的隐忍与坚持,在身体达到极限的时候还主动去挑战,收获的不仅是舞蹈专业的提高,还有坚强的意志。在此李老师特意提到了《那一段回想》的学生常于思雨,李老师说:“最初没想到她能参加这次比赛,因为这个剧目从开始排练到比赛只有短短的3个月,而且剧目也是藏族舞中非常具有难度的热巴鼓,不仅要求对剧目有所理解及表现,更要有热巴鼓的技术技巧,以及人与鼓的感应,动力方面配合等等。对于附中四年级的学生来说这些真的太难了,然而常于思雨却在学习过程中展现了超乎想象的毅力与坚持!其实其他3个学生也都在自己的一次次伤痛和困难面前,坚持与突破,或许就剧目而言她们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就过程而言收获太多了。”在采访中感受到,这一切的突破与提高都在于李老师對他们不断的引导,在排练中为了学生们的提高付出了很多,一个人负责4个比赛选手的工作量是可想而知的。
这4个剧目的学生均是少年组的参赛选手中年龄最小?年级最低的,比赛是提高他们心理素质、感受舞台的最好方式,在舞台上最大限度地发掘自己的潜能,也更加懂得它的残酷,才会懂得“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才会在下一次做得更好。通过比赛发现优点的同时更要感受到缺点与不足。只有不断地接受挑战才能不畏惧挑战,舞台上即使有失误,也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收获。
指导教师:北戏舞蹈影视教务党支部书记陈杰
剧目:《戏梦》
奖项:第十五届北京舞蹈大赛专业少年组创作一等奖、表演一等奖(与刘凡老师共同指导)
《戏梦》是以京剧武生为元素创排的剧目。陈杰老师介绍说:“因为我们学院是一所以戏曲为特色的艺术院校,所以在舞蹈的创作上,也是选择以突出我们学院办学特色为元素进行编排。”
《戏梦》是一个由16名男生组成的群舞。这也是此次北京舞蹈大赛专业少年组比赛中唯一一个男生表演的舞蹈。陈杰老师说:“学舞蹈的孩子里面,男生占的比例较少,各院校里,都是女孩偏多,想创排一个男子群舞节目比较难。《戏梦》的演员是由中专三年级到五年级的男生组成,年级跨度比较大,每个年级的男孩学习舞蹈的时间和舞台经验都有所不同,专业水平自然也就参差不齐。对于学生们来说,平时在课堂上练的都是基本功、技术技巧和民族民间舞,在学习中并没有融入太多人物角色的概念,参加排练、比赛,对学生的专业能力、舞台经验、人物刻画、情感表达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于编导和排练老师来说,也是个很大的挑战,部分低年级的男生从未上过舞台,学习动作较慢,靠的是编导和老师一遍遍的悉心指导和耐心讲解,经过3个月的共同努力,才使得剧目能够登上北京舞蹈大赛的舞台。”
陈老师说:“近几年,我们学院很重视和支持原创剧目,从本届大赛专业少年组入围的节目来看,我们北戏占了近一半,这也是我们北戏舞蹈系教学实力的体现。而对于个人来说,能参与到这次比赛,对教师自身也是一个提高。教学与比赛是相辅相成的,比赛可以让教师通过剧目编创和指导学生来证明自身的专业水平。同时,也能向其他院校展现我们学院的教学成果。”
(编辑·宋冰华)
ice7051@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