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河上盼鸳鸯
2017-09-05阵雨
阵雨
晚上,偶读“宋诗”,范成大的《琉璃河》倏然与目光照了个面儿。这个照面儿,顿时让我在这首诗的诗眼上打了个结。成结的目光,牵动着心,也牵动着缄默的双唇嘟哝出声声响动来:“烟林葱带回塘,桥眼惊人失睡乡。陡起褰帷揩病眼,琉璃河上看鸳鸯。”看着读着,眼前仿若出现了琉璃河上鸳鸯戏水的生动画面,恍惚间,脑海也迅速生成回琉璃河的念头来。
范成大的这首《琉璃河》,我早已谙知,只是那时年轻,对家乡的感受没有那么深刻,也没有那么多情。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乡情浓郁起来。今次与这首诗偶然相遇,不知触动了哪根神经,也不知哪种声音督促我必须回琉璃河看看不可。
其实回琉璃河,是每个周末必须做的事情,原因是母亲年事已高,出于孝心我必須从城里赶往农村。只是琉璃河为镇,生我养我的地方为村。村虽为镇所辖,村与镇虽也只隔5公里之遥,但村为东,镇为西,故每次从村镇之间的京港澳高速路回家看望母亲时,总是与西向背驰,故而失之交臂。
记得小时候也曾经去过几次琉璃河镇,那时镇还叫人民公社。每次去,走出二里地后,顺着河岸大堤就能看到琉璃河流淌的河水,还有就是横跨琉璃河南北两岸的大桥了。那时,不知道桥的名字叫琉璃河大桥,更不知大桥的历史与流淌在琉璃河上的文化,只知道大桥下滚动的水是浑浊的,河上没有船影,没有鸟群,甭说一双双鸳鸯,由于污染严重,连活鱼都很少见。我还记得,1978年7月,我曾骑单车自南向北跨过大桥,进入琉璃河中学考场,完成了决定一生的大事:中考。之后知道的,便是北京一年比一年严重的干旱,琉璃河,慢慢成了名副其实的干涸之河。
近些年,琉璃河的生态渐渐好起来,河水丰盈清澈了,蒲苇荷花满塘了,远方的水鸟也飞来筑巢为家了,琉璃河的历史与文化也渐渐影印在我记忆的页面并清晰起来。于是琉璃河渐渐让我生成自豪和对其3000多年历史长河的溯源与追忆。我牵念着琉璃河,总想有朝一日,我要为琉璃河习文而歌。
那天一早,鸽群的风铃摇亮了天空大地。天蓝蓝,云飘飘,风轻轻。我嘴上默念着“琉璃河上看鸳鸯”的优美诗句,从六里桥兴致勃勃登上了开往涿州的838路公交车。一路,鸽群与白云齐飞;一路,愉悦与车轮同行。一切都是风清日朗,一切都是顺遂美好。
7时30分,公交车抵达琉璃河镇。
漫步走在路上,我发现琉璃河镇与一般普通的乡镇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107国道东侧的琉璃河商业街,倒是有些许古色古香的特色。也许天色还早,也许是其他原因,眼下的商业街冷清得很。我在想,夏商时期曾是晏国(又称古燕国)都城、民国时期又是商业繁华城镇和水运码头的琉璃河镇,怎么变得竟是如此凋零?一位老大爷对我说:“现在的琉璃河镇已经很好了,想想‘文革十年,那时不但乱,而且一穷二白。”
“文革”时,我还很小,但深深记得那场浩劫给中国带来的是什么。
“到琉璃河大桥那边转转去吧,那儿现在的风景很美。”大爷见我拿着相机,判断一定是采风来的,于是不问来路,便热情为我指着琉璃河大桥的方向。
来到琉璃河大桥,整整8时。近看大桥,巨大的花岗岩条石铺在桥面,仿若卢沟桥桥面的凹凸不平,那条石的大小,毫不逊色卢沟桥的条石,只是来琉璃河大桥的游人较少,条石的光滑度远比卢沟桥要差。大桥两侧为石栏板砌成,上有石柱88对,一眼看去,就知道坚固异常。石柱之上,虽只是简单的纹饰,更没有卢沟桥石柱上威风八面、栩栩如生的狮子,但从坚固的程度看,足见历经风雨沧桑依然彰显的瓷实。
我立于桥上,望河面水平如镜,云映入水里,更显得河水清澈明净。最生动的是野鸭于水中游来游去,蜻蜓于空中飞来飞去,再看那荷花、蒲苇于水中央或亭亭玉立,或婀娜多姿,心情格外舒畅。轻轻呼吸,草香、荷香、野花香扑鼻沁脾。
赏景之时,我倏然又想起范成大出使金国路过这里留下的那首诗《琉璃河》来。想着想着,朦胧中,琉璃河烟波荡漾起来,看那水极清澈,茂林环之的水面,仿有千百成群的鸳鸯尽情游弋。我心中暗叹:好一幅奇美无限的风光水鸟画卷。
忽然,河南岸一串呼声传来,瞬间惊起了蒲苇中的一对鹭鸶。一瞥惊鸿让我从恍惚中清醒。喜望中寻思,河面没有棹歌,蒲苇荷叶中没有睡鸳鸯,是谁的呼哨,惊起了熟睡中的鹭鸶呢?
望着白色的鹭鸶向着西山方向飞去,望着琉璃河桥西方圆数百亩的荷田翠浪,望着眼前这如画一般的风光美景,我的心开始翱翔起来,像是要朝着“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的意境中飞去。
然而,我对琉璃河的特殊情感,不可能让我的心真的随鹭鸶而去,我在大桥的桥面盘桓着,在观赏天水一色、荷塘青山风光之时,心绪偶然又游离出忆祭民族英雄文天祥的情愫来。
遥想当年,南宋右丞相、爱国诗人、杰出的民族英雄文天祥,不幸被元军俘获。当他被押解至元大都路过琉璃河时,面对战争下琉璃河的残秋景象,文天祥挥笔写下了一首凄凉悲切的诗:《过雪桥琉璃河桥》。诗曰:“小桥度雪度琉璃,更有清霜滑马蹄。游子衣裳和铁冷,残星荒店乱鸣鸡。”四句诗不仅反映了当时战乱的荒芜景象,也描写了文天祥雪天清晨过琉璃河雪桥清霜寒冷的内心,透视出诗人尽忠报国却壮志难酬的沉痛情绪。
我暗自悲叹,生我养我的土地,竟曾经还有如此悲戚的故事。
我曾查阅过有关文献,关于描写琉璃河的诗词,有数十首之多,其中无论即景抒情,抑或纪实感怀,无不蕴含着诗人们对琉璃河的真情独白和内心感受。我曾细细品味,这些独白和感受,有的为我带来的是丝丝感伤,但大多是心中的釉彩和由此产生的自豪。
这种釉彩与自豪,还来自琉璃河历史和文化的厚重。
据史料记载,琉璃河自夏商时期就已形成国家。周武王灭商后,封疆为燕,自此琉璃河地区矗立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燕国都城。曾经,这里称圣聚;南北朝之后,改称燕谷店,后因有琉璃河而得今名。
地处交通要道的琉璃河,曾是通往中原、江南及山西、陜西的必经之路。秦始皇时期,曾修筑驰道“东穷燕齐,南极吴楚”,其中咸阳至北京的道路就经过琉璃河。那时琉璃河上的桥还不是石桥,直至明嘉靖十八年(1539年)修建大石桥后,得与卢沟桥双虹对望,这里便成为京西南要隘和商旅重镇,以及“系四方官员、客旅、朝会驿程之正路”,琉璃河大桥也便有了“燕谷长虹”之美誉。
那时的琉璃河,由于水陆交通便利,至民国十年(1921年)左右,琉璃河形成了一处连接南北的繁华城镇和水运码头。琉璃河两岸,可谓店铺林立,商贾云集。河道最忙的季节,大小客货船只可排到10里开外。
追溯曾经的历史,着实深感自豪;望着眼前的现实,内心又真的感慨万端。
琉璃河曾经受历朝历代的战争和八国联军的强盗火焚,曾经受10年“文革”浩劫的破坏以及人们长期对生态环境的肆虐。而今,一切美好的过去虽然都在恢复之中,但细细思量,我们愧对祖先。
边思考边走下大桥,穿过杂草丛生的堤坡,我来到了堤岸一位垂钓者的身边。
临水而坐,闻蝉噪蛙鸣,如同洗耳。观荷花百态,实养眼养心。
一只野鸭从一丛蒲苇游向另一丛蒲苇,偶尔扇动着翅膀,尽情享受着大自然赋予的这块鱼丰水美的湿地。一只蜻蜓从一朵荷花飞向另一朵荷花,尽情品尝着大自然赐予它的一塘芬芳四溢的荷香。鱼跃、蛙跳、鸟翔、花舞……一塘鳞光、一塘流彩、一塘生动。我真的有些沉醉了,沉醉在家乡的这块土地之上。
垂钓的老哥告诉我:“如今的琉璃河里,鱼种很多,除过去的鲤鱼、鲫鱼、鲶鱼等土生土长的鱼种外,还有中华鲟呢!”我听后一惊。
“嘿嘿!是去年7·21那场洪水从上游冲下来的,是养殖的!”老哥见我诧异,赶忙进行了解释。
“您见过水里可有鸳鸯吗?”安静后我又想起了范成大诗里的“主人公”。
“还真没见过。不过,这些年琉璃河的生态改善了,野鸭多了。近一两年,鹭鸶以及很多叫不上名儿的大鸟也飞来了。”他指着桥西种植的大片荷田说:“那里的水鸟就特多!”
望着一池荷塘,我沉思着范成大所描摹的场景何时才能实现呢?
那老哥似乎心有灵犀。只见他一边收线一条银鲤一边大声对我说:“俺听说琉璃河生态湿地政府正在规划之中,若是真的,不久的琉璃河,你一定会见到成双成对的鸳鸯的!”
看那老哥的高兴劲儿,是那样乐观,仿佛对琉璃河的前景充满着无限的期待。我不由得心里迅速产生了几分对老哥的敬仰!
上得大堤,我重新回到琉璃河大桥之上,细想起那位老哥的话,自己心里也派生出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展望。望着西方黛青色的燕山,我暗自将范成大的诗动一个字,“琉璃河上看鸳鸯”立马儿变成“琉璃河上盼鸳鸯”了。一个“盼”字,寄予了期待,也寄予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愿景。为自己,更为琉璃河的父老乡亲!
(编辑·韩旭)
hanxu716@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