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染废水升级改造MBBR实验研究

2017-09-05周鹏飞刘立娟

环境科技 2017年1期
关键词:碳源硝化填料

陈 莉, 雷 睿, 周鹏飞, 刘立娟, 李 雯

(重庆康达环保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重庆 401121)

0 引言

某污水处理厂设计规模为2.0×104m3/d,设计进水为该市染整工业园的未经预处理的工业废水,该工业园主要为印染企业。受工业园的入驻企业建设进度影响,目前企业排水量较少,现染整工业园实际工业废水排放量约0.8万m3/d,其余部分为城市综合废水(含部分工业废水)。采用工艺为预处理+水解酸化+生物接触氧化+气浮+接触消毒,出水执行GB 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随着新环保法的颁布实施,原有污水处理工艺已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环保要求。目前工艺对NH3-N,TN及CODCr处理效果均不理想,不能达标排放,需对现有工艺进行升级改造。针对进水水质波动大、接触氧化池脱氮能力弱的问题,本次生化池改造应结合现有工艺及场地,强化生化系统对NH3-N,TN的去除,并且具备较强的抗冲击及恢复能力,实现系统的稳定运行。

中试试验为验证改造方案的可行性,将污水处理厂现有接触氧化池池容等比例缩小,改造为脱氮效果较好的A/O工艺,投加高性能的悬浮生物填料,形成单位体积生物量大、抗冲击负荷能力强、传氧传质效率高、强化脱氮功能的MBBR工艺[1-5]。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装置

中试装置工艺流程见图1。主要设计参数见表1。装置底部采用穿孔管曝气方式,扰动强,无需检修。在缺氧区和好氧区分别投加青岛思普润水处理有限公司专利产品SPR型悬浮生物填料,填料性能指标见表2。投加的悬浮生物填料在污水中不停地旋转、与污水中的污染物质频繁接触,同时能够切割水中的气泡,大大提高传质、传氧效率。

图1 中试工艺流程

表1 中试实验主要设计参数

表2 SPR型悬浮生物填料主要性能参数

1.2 实验用水

中试实验取水点设在水解酸化沉淀池出水口,进水水质与实际运行生物接触氧化池进水水质一致。在实验过程中,进水NH3-N,TN和CODCr经常超出设计值。水质情况见表3。

表3 生化池进水水质

1.3 实验阶段划分及控制参数

中试试验阶段划分及控制参数见表4。

表4 实验阶段划分及控制参数

1.4 实验方法

中试装置及设备安装调试完毕即开始实验启动。MBBR挂膜启动阶段重点控制缺氧区、好氧区的填料流化和DO浓度及回流比等。好氧区ρ(DO)控制在2~4mg/L之间,每日需监测CODCr,TN和NH3-N,同时进行生物膜生物相镜检。以CODCr,NH3-N和TN的去除率为挂膜成功指标,其氨氮去除率达到80%以上,且稳定一周为生物膜活化及驯化成功。由于硝化、反硝化菌生长缓慢,受温度、水质、pH值等因素影响明显,因此系统驯化预计启动的时间为10 d左右。

生物膜驯化成功后,根据设计运行参数,进行正式连续性生产试验。系统稳定运行3周,每日监测系统进、出水CODCr,NH3-N及TN等水质指标,同时考察好氧区的硝化能力、缺氧区的反硝化能力以及碳源投加量等。按设计运行参数稳定运行3周后,调整各运行参数(回流比,DO及碳源投加量等)运行1周,在出水水质稳定达标的前提下,实现系统运行参数最优。

1.5 监测指标及分析方法

中试实验监测指标及水质分析监测方法见表5[6]。

表5 监测指标及水质分析监测方法

2 结果与讨论

2.1 MBBR挂膜启动阶段

实验启动第1天下午取污水厂接触氧化池内污泥加入中试装置进行挂膜,采用快速排泥法进行挂膜[7-8],将接种污泥与污水混合后静置 24 h,使污泥与填料充分接触起到接种微生物的作用,排掉上清液,之后连续进水,并逐渐加大进水负荷,第2~第5天逐渐提高进水量从0.05~0.15 m3/h,附着在填料上的微生物在营养充足条件下会迅速繁殖。根据设计方案优化调控运行参数,检验生物膜驯化效果。

2.1.1 填料挂膜情况

经过4 d培养驯化,填料已开始挂膜;随着试验的进行,启动后期填料挂膜逐渐趋于成熟,镜检可观察到大量的钟虫、轮虫等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微生物相丰富,见图2和3。MBBR系统对NH3-N去除率在第3天已达到84%,经过10 d左右挂膜驯化完成[9]。

图2 填料挂膜情况

图3 生物镜检轮虫

2.1.2 启动阶段运行效果

系统启动阶段对NH3-N,TN及CODCr去除效果见图4~6。

图4 启动阶段NH3-N去除效果

图5 启动阶段TN去除效果

图6 启动阶段COD去除效果

由图4~6可知,启动驯化阶段进水水质偏高,且波动较大。

由图4可知,在启动第3天,NH3-N去除率即已达到84%,到第6天后稳定在90%以上。该SPR型悬浮填料对硝化菌有较好的聚集左右,系统对NH3-N有很好的去除效果,进水NH3-N平均质量浓度为33.4 mg/L,出水平均为4.3 mg/L,平均去除率为86.82%,出水NH3-N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

由图5可知,启动阶段系统对TN去除效果不理想。进水TN平均质量浓度为46 mg/L,出水平均为29.43 mg/L,平均去除率为36.14%,出水TN均不能达到一级A标准。分析原因可能由于反硝化菌世代周期较长,一般在15 d左右,启动初期反硝化菌数量较少所致。

由图6可知进水CODCr平均质量浓度为234.8 mg/L,出水平均为98.34 mg/L,平均去除率为58.52%。系统对CODCr去除效果不理想,出水CODCr偏高。

2.2 MBBR稳定运行阶段

2.2.1 对NH3-N去除效果

MBBR稳定运行阶段对NH3-N的去除效果见图7。进水NH3-N浓度波动较大,质量浓度在14.71~61.8 mg/L波动,出水NH3-N平均质量浓度为2.13 mg/L,处于稳定达标(一级A)状态,平均去除率为93.39%。系统具有较强的适应冲击的能力,且随着填料生物膜的驯化成熟,微生物种类及数量还会有很大程度提高,进而表现出更加稳定高效的去除能力和较强的抗冲击能力。

图7 稳定运行阶段对NH3-N去除效果

2.2.2 对TN去除效果

MBBR对TN的去除效果见图8。

图8 稳定运行阶段对TN去除效果

由图8可以看出,进水TN波动较大,质量浓度在22.3~73.27 mg/L间波动,平均质量浓度为43.25 mg/L,出水ρ(TN)平均为 16.14 mg/L,平均去除率为61.79%。出水TN最高达到34.7 mg/L,在11~20 d出水均大于15 mg/L。考虑到该实验在7月份实施,有利于硝化菌的培养,而出水反硝化效果一直不佳,出水TN均不能达到一级A标,是否存在碳源不足问题。根据出水硝态氮数据平均质量浓度为25 mg/L,从21 d开始按照出水硝态氮去除10 mg/L考虑投加碳源(乙酸钠)80 mg/L。由图8可以看出随着碳源的投加,出水TN浓度骤降,达到一级A标。分析主要原因是碳源投加去除掉大量硝态氮,使得TN浓度降低。第29~35 d出水TN又出现不能稳定达标,分析其进水TN浓度升高明显,可能存在反硝化碳源不足,增加乙酸钠投加量至100 mg/L,随后出水TN达标排放。

2.2.3 对CODCr的去除效果

MBBR对CODCr的去除效果见图9。由于该厂进水中工业废水基本为未经处理的印染废水,还含有少量垃圾渗滤液,导致进水CODCr浓度变化较大,质量浓度在124.72~426.75 mg/L波动。CODCr出水随着进水的变化仍呈现一个正相关特性,质量浓度在47.6~251.9 mg/L波动,平均为 80.22 mg/L,CODCr平均去除率为64.4%。虽MBBR填料能增加微生物种类及数量,但由于废水中含有大量难生物降解物质,出水CODCr不能达到一级A标,还需进一步深度处理。

图9 稳定运行阶段对CODCr去除效果

3 结论与建议

(1)SPR型悬浮填料挂膜情况良好,适应性强,可快速富集微生物,启动驯化速度快。

(2)MBBR系统对NH3-N和TN处理效果较好。NH3-N平均去除率为93.4%,平均出水质量浓度为2.13 mg/L,达到一级 A标;TN平均去除率在61.79%,平均出水质量浓度为16.14 mg/L,排除前期碳源不足造成出水TN偏高,在增加外碳源投加后可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

(3)MBBR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冲击的能力。在受到较大的进水水质冲击波动,出水NH3-N稳定达到一级A标,在及时调整外碳源投加量情况下,TN也能稳定达到一级A标。

(4)本中试实验仅投加乙酸钠作为反硝化外碳源,下一步建议可选择几种碳源进行对比实验,摸索不同外碳源投加反硝化过程反应条件和反应机理,确定各种碳源的C/N最佳投加比例和投加量,去除效果和反硝化速率,通过技术经济性比较确定外碳源利用效率最佳的外碳源及相关技术经济指标。

猜你喜欢

碳源硝化填料
缓释碳源促进生物反硝化脱氮技术研究进展
竹豆间种对柑橘园土壤化学性质及微生物碳源代谢特征的影响
不同碳源对铜溜槽用铝碳质涂抹料性能的影响
新型复合碳源去除工业综合园区废水中硝酸盐试验研究
无机填料填充PE—LD/EVA合金的导热及阻燃性能
疏浚底泥制作污水处理填料替代MSL反应器沸石填料的效果
厌氧氨氧化与反硝化耦合脱氮除碳研究Ⅰ:
改良膨胀土在合蚌高铁路基填料中的应用
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影响因素研究
同时硝化反硝化(SND)脱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