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树·石·云》人物形象及人物关系解读

2017-09-04黄郑佩

速读·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孤独人物形象

黄郑佩

摘 要:《树·石·云》是美国女作家卡森麦卡勒斯在1947年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以咖啡馆这一公共场合为叙事场景,主要写了流浪汉老头和报童的对话过程,在这一叙事过程中主要塑造了咖啡馆老板利奥、老头和报童三个主要人物。本文主要通过对三个主要人物形象以及他们之间关系的分析,来达到对作者关于孤独这一传统主题的阐述。

关键词:《树·石·云》;人物形象;人物关系;孤独

一、人物形象塑造:处于不同阶段的孤独个体

对人物形象进行解读之前,有必要对小说故事环境进行分析。小说环境包括两部分,一是小说的创作背景,另一个是小说情节发生的具体场景——咖啡馆。首先是小说的创作背景,《树·石·云》是卡森麦卡勒斯在1947年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20世纪的美国正处于现代化进程蓬勃兴起时期。在這种背景之下,一方面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另一方面是在社会环境发生转变的冲击之下,人们的认知结构不得不重新建构,与之俱来的是人产生精神世界的困惑。在这样一种背景下“人们的关系日益围绕着文化的支配性主题运转—守时、精确、金钱上的考虑—这个建立在物质异化之上的冷漠而单调的世界,其创造的是量化而不是质性的价值。”现代化进程的发展给予人们不断确认自己主体力量的机会,而人们在不断确认自己主体力量的过程中体会到精神世界的无尽空虚。其次是作者设置的具体的故事场景,即咖啡馆。它首先是一个公共场所,这为下文老头和男孩的相遇提供了条件。其次,小说中提到它是“通宵营业”的,在小说下着雨天还没亮的早晨情境之下,这就是为两类人准备的:早起为生活忙碌的人;黑夜里流入的流浪汉。前者如两个大兵、三个纺织工和报童,后者如老头。

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上,《树·石·云》采用传统的写人的手法——以事写人,围绕同一件事,通过人物在其间的不同反应,从中刻画不同的人物形象。小说围绕老头向报童倾诉他爱情经过这一事件,主要刻画了三个主要人物形象:咖啡店老板利奥、报童和老头。

(一)历经孤独的利奥

咖啡店老板利奥,小说中明确指出“他是一个刻薄小气的人……”而且“对他的顾客了解得愈透,便对他们益发刻薄。”这都是小说跳出外聚焦叙事视角,对利奥进行的一种正面评价。利奥的这种人物设定是由小说创作的历史背景决定的。利奥就是陷身于“物质异化之上的冷漠而单调的世界”中的人。而且根据小说结尾所交代“利奥经营通宵咖啡馆都有十四个年头了”,这不仅说明利奥是一位经验老练,同时也是一位孤独的商人。连续十四年守候着通宵营业的咖啡馆,见过不少人,听过不少故事,见得多了听得多了,对所有的事都见怪不怪,自然也提不起兴趣。所以最终对他来说或许从咖啡馆获取利益才最能体现他生存的价值。此外,小说更多对利奥的描写都穿插于老头和男孩的对话之中,其间他都是对老头进行嘲讽,语言动作都充满怨气,甚至愤恨。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呢?小说中有一处说到“利奥的嘴扭出了一个淡淡的转瞬即逝的微笑。‘行了,咱们这拨当年的小伙子谁也不会重新变得年轻了”,“转瞬即逝的微笑”是老头的话也使利奥进入了对当年生活的回忆,但这回忆是短暂的,如同微笑一样转瞬即逝,他的言语之中也充满了对曾经年轻时光已逝的一种惋惜。所以利奥对老头在对话过程中的种种不满情绪来自于老头对报童的讲述勾起了利奥曾经许多美好的回忆,这些回忆与利奥如今孤独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都是利奥深藏心里不愿触及的回忆。利奥在文中是现代化背景之下,早已历经孤独并仍处于孤独之中的人。

(二)正处于孤独中的老头

老头给人的感觉是一个失恋之后正沉浸于痛苦之中的人。首先他的出场,第一段我们跟随男孩一起进入咖啡馆,顺着男孩的眼光看到“角落里还弯身坐着一个人,鼻子和半张脸都埋在了一只盛满啤酒的大玻璃缸子里”。“弯身坐着”“埋”在啤酒杯里,都给人留下嗜酒的颓废的男人形象。小说的主要情节都是老头在向报童叙述他爱情的失去和追寻和爱的科学体系建立的故事。他对爱情的定义:“爱使爱人的人变得完整”。他曾经深深地爱过那个离他而去的那个女人,不可否认,他真正爱过,那个女人使他体会到与之前分崩离析不同的感觉,女人如同一根装配线,将他连成一个整体,以致三年以后,他已想不起她的模样,而能记起与她在一起的某件东西,如卡森麦卡勒斯在《心是孤独的猎手》所说:“你有没有试过,有些人你见过之后回想起来只剩一种感觉,而不是模样。”这是在真正爱过之后才有的反应。在女人离他而去之后,曾经爱的越深,失去之后的痛苦也愈强烈。在女人离去之后,老人寻求各种办法来缓解自身孤独,并将这些方法称之为“爱的科学体系”。小说开始老头对男孩说“我爱你”并向其倾诉他的故事,也是其爱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爱的最高境界是一切东西皆为他所爱,小男孩是其中之一。但这种爱的体系真的是科学的吗?如果是科学的话为什么他不能重新爱上一个人呢?事实证明他是一个失去爱并渴望爱的人,他一直沉浸于失去爱的痛苦孤独之中无法自拔,用虚伪的爱的科学的体系,自欺欺人,小说中他的这种伪科学被小男孩一语道破了。

(三)未懂得孤独的报童

报童也是小说中刻画的主要人物,是老头的倾诉对象,同时也是一个还未懂得孤独的未成年的孩子。小说开头交代在天还没亮的时候男孩就已经将要派送的报纸送完了,他才十二岁,个子不高,因常年背着报纸口袋,一边高一边低,这都充分显示出男孩生存处境的艰难。但是“他头戴一顶飞行员用的那种款式的头盔”,说明他还是对生活充满幻想、天真烂漫的小男生,并没有因为生活的困顿而失去生命活力。这一性格特点在与老头对话的过程中也得以体现,他愿意与老头进行交流,也是由于他对老头充满了好奇。在他与老头交谈过程中,男孩思考问题始终比较简单,而且很理性。他不断提问“那她死了?”“她和男人跑了?”“她叫什么名字?”“你去了哪里?你呆在哪里?”“你见过她吗?”“她叫什么名字?”他按照自己的思路思考,准确地引导我们在这个故事里前行,孩子的形象是属于成人世界之外的还未懂得孤独的人。endprint

二、人物关系的构建:“同是天涯沦落人”与“一语惊醒梦中人”

小说中三角关系的构建相对于二元人物的设置,故事更具趣味性,情节展开的范围也更加广泛。《树·石·云》中以老头为中心,构建了老头与利奥之间“同是天涯沦落人”及男孩对老头“一语惊醒梦中人”两种人物关系。

(一)同是天涯沦落人

故事发生的场景集中于咖啡馆这一个场景。报童与利奥之间的关系很纯粹,客人与老板的关系,“他喝咖啡的时候经常有人友好地跟他聊上几句”,男孩是咖啡馆的常客。而这一天,男孩进入咖啡馆内情况很反常“利奥都没正眼看他一眼,其他人也没在聊天。”这一切都与角落里的那个男人有关,利奥和那个人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

利奥和老头是相识的,“‘他是张小牌利奥说。”还有那句“咱们这拨当年的小伙子谁也不会再变得年轻了”“咱们”是指向内的,有包含性。甚至于利奥在老头与男孩期间对老头的冷嘲热讽都显示出熟人之间的那种语调,“大名鼎鼎的流浪爷们让啤酒憋死。这倒算得上绝佳的死法呢!”这带有劝诫、同情的意味。虽然相识,但是两人沟通并不顺畅。男孩进入咖啡馆内发觉得异常,可能是之前咖啡馆内利奥与老头争吵之后出现的异样寂静。面对还陷于失去的爱情之中还无法自拔的老头,一方面利奥是看多了听烦了的,另一方面老头的这种回忆性叙述会勾起利奥的回忆,所以利奥显然是拒绝与老头进行交流的。而老头呢,内心也认为利奥不理解他,不能成为他的倾诉对象。“而且我也没在跟你说话”“咱们别理他,好不好。”这也是老头向利奥的一种抵抗。特别是利奥的那句突然尖叫“别说了!别说了!”,是发自内心的呐喊,老头说的话反复是掀开了利奥身上的伤疤,撕开了他隐藏深处似乎早起遗忘的爱情的伤痛。在利奥看来,老头就像曾经的自己,“可是那一对狗男女就是生生从地球表面上消失了!”这一句话利奥既是在说老头,也是在说自己。作为一个曾是天涯沦落人的利奥,他抗拒老头就像在抗拒曾经的自己。

(二)一语惊醒梦中人

老头找一个十二岁还不懂得什么是爱情的男孩探讨爱情问题,这是有他自己的目的。他在男孩身上验证他的“爱的科学体系”,但事实,他与男孩的交流并没有达到他想要的結果,反而证明他的爱的体系的不科学性。在爱已失去并追寻无果之后,老头迫切想要建立科学体系来证明自己爱的能力,同时他有强烈的欲望想要向别人倾诉,“人人都在内心深处挣扎,在和被所爱的人唾弃的命运做斗争,在想一种渴望交流的孤独本能妥协。”但是他只是让别人安静地当一个聆听者,并非想要别人给他提供方法或者对他进行评价,这与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有某种相似之处。很明显男孩并非是他寻找的完美倾诉对象,他没有经历过爱情,更不懂得爱情失去之后的挣扎,他只是按照自己的理性逻辑思路,爱一个人就能记住他的名字,她走了就要将她找回来,真正懂得爱的科学之后就能重新找到爱的人。以至于男孩的一系列提问,特别是最后“你有没有重新爱上一个女人?”彻底打破了老头对自己“爱的科学体系”的幻想,明白那是自己用来自欺欺人的武器,爱失去以后的孤独感不是这种伪科学能驱散的。

三、结语

孤独是现代化背景下人必经的生活体验,爱过之后的孤独是成人世界才有的体验。看到了爱的模样,但是愚笨或者说鲁莽或者说太过简单的如利奥如老头的我们,想在懂事之后全身而退,却怎么也做不到了。只有纯净如报童,他没有经历过爱和孤独,他才能把爱看得透彻。

参考文献:

[1][英国]艾伦·斯温伍德.现代性与文化[M].选自周宪主编:《文化现代性精粹读本》,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61.

[2]卡森·麦卡勒斯,陈笑黎译.心是孤独的猎手[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2005.

[3]张瑞.《树·石·云》中的生存悖论解析[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10):46-48.

[4]卡森·麦卡勒斯著,李文俊译.心咖啡之歌—麦卡勒斯中短篇小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

[5]宗花,黄池.灵魂上的拒和合:卡森·麦卡勒斯创作宗教观的悖论[J].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1):117-121.

[6]弗吉尼·斯潘塞·卡尔著,冯晓明译.孤独的猎手:卡森·麦卡勒斯传[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endprint

猜你喜欢

孤独人物形象
聚焦语文要素,整合单元教学
中外小说中女性人物形象对比分析
强化形象思维进行歌曲表演创作
我的世界谁来懂
谈历史传记题材的古装影视剧化装造型设计
圈套里的个性化讲述
从《山河故人》看贾樟柯的变化与坚守
从改编影片看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让人物形象定格在经典细节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