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钢筋算量》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2017-09-04田秋红孙文振赵晓东

速读·中旬 2017年8期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

田秋红+孙文振+赵晓东

摘 要:本文以高职《钢筋算量》课程为例,提出了基于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改革与实践,拓展了教学者的教学思维,并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问题分析和问题解决的能力。

关键词:《钢筋算量》;任务驱动;“教学做一体化”

1引言

随着我国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尤其是大量钢筋混凝土高层建筑的涌现,以及抗震标准的提高,钢筋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在设计、监理、施工整个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钢筋工程在土建工程造价中的比例一般都占到35%~40%左右,甚至更高。行业的竞争加剧导致企业对成本控制的加强“含钢量”一度成为衡量结构设计的优劣标志,而在工程招投标及钢筋施工过程中,都要求对钢筋用量进行准确计算。

作为一种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的教学模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打破理论课、试验课和实训课的界限,将专业课程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融于一体。鉴于该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其在培养目标中的重要地位,对该课程进行了“教学做一体化”改革探索。

2《钢筋算量》课程现状及教学问题分析

《钢筋算量》课程是工程造价专業的专业核心课程,但是在现阶段《钢筋算量》课程教学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2.1 《钢筋算量》课程很少,高职院校一般在《建筑结构》《施工技术》等课程里分散讲解,没有形成系统,不具有针对性。

2.2《钢筋算量》教学方法单一,常采用板书加挂图,或PPT讲解的方式进行。

2.3学生已有知识储备不厚实,缺乏自主学习的动力和积极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普遍缺乏较高的兴趣,尤其对钢筋的认知缺乏直观认识,空间想象力不丰富;学生在传统课堂教学中表现不积极,团队合作意识不强。

针对《钢筋算量》课程目前存在的以上问题,打破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构建《钢筋算量》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资料包,建立课程过程考核测评考试系统,设计了“教、学、做”一体教学团建8步教学法。

3《钢筋算量》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构建

3.1《钢筋算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搭建

该模式中充分考虑了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与课后复习阶段便捷性的问题,搭建QQ和微信交流群,以《钢筋算量》课程技能要求为依据,形成了5套典型案例项目图纸和相应题库,并给出阶段性工程参考标准供学生自我练习。测评系统中的试题库和图纸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良好的资源,也为学生相互交流提供了平台。

3.2《钢筋算量》“教学做”一体化实施

3.2.1课前

(1)公布教学任务。

(2)发布任务所需的线上资源。

(3)发布任务单主要问题。

3.2.2课堂

采用任务教学法,按照明确任务,识读图纸,任务分析,任务实施,知识拓展等过程让学生掌握手工钢筋算量知识原理的同时学习信息化钢筋翻样工具的应用。将班级的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的团队,即为团建,分阶段完成八步教学,以“首层柱钢筋算量”为例具体设计如下:

第一步 明确阶段任务

(1)任务是什么:完成首层柱钢筋算量。

(2)任务是在什么情境下:工程类别,抗震等级,柱的类型。

(3)任务计算范围:哪些项目需要计算,哪些项目不需要计算。

(4)完成任务需要相关资料:图集和规范中有关柱的构造要求和计算规则。

第二步 图纸及业务分析

(1)明确完成任务图纸位置:①分层-首层柱的标高设置;②分块;③分构件-柱的类型(框架柱、非框架柱等);④分项-柱钢筋计算。

(2)明确图纸表达内容是否齐全并对相关业务知识进行分析: ①任务的项目分别什么;②找出项目的计量规则和依据-柱中受力筋、箍筋长度、加密区、非加密;③明确项目计量参数名称和影响参数-混凝土等级、钢筋级别、层高;④组成项目的构件有哪些及构件的属性。

第三步 软件操作学习

(1)播放完成作务视频——有时可暂停下来说明。

(2)教师演示一次给学生看——注意时间控制。

第四步 任务实战

(1)限时:在指定时间内完成相应任务。

(2)评分:提交个人成果,并对个人成果进行评分。

第五步 组内对量

(1)小组内使用对量软件内相互核对,并对发现的问题书面化。

(2)修改一份小组相对完整任务成果。

(3)任务成果提交老师。

第六步 小组PK

(1)各小组提交修正后的代表成果资料 。

(2)标准答案下发。

第七步 二次对量

(1)任务结束,标准文件与小组成果进行对量分析 。

(2)组内总结分析。

第八步 老师点评

(1)小组分享得失与经验。

(2)老师总结提高。

下一阶段任务循环 。

为提升教学效率,在上一阶段标准工程的基础上完成下一阶段的任务。

3.2.3课后拓展

将腾讯课堂和百度传课平台相关课程资源发布,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进行深入学习,考试测评系统中完成课后作业。教师定期在微信群或QQ群中与学生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及时点播和指导。

4结束语

在课前通过微信群的建立、腾讯课堂平台现有资源、百度传课平台资源、自制视频资源的提供、学习活动的设计,设计《钢筋算量》课程“教、学、做”一体化的课堂教学内容,为同学们答疑解惑,拓宽课堂深度。在课后,设置开放性任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以及运用知识的能力。实践证明,《钢筋算量》“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方面提升有明显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庆华.面向钢筋翻样岗位的“平法识图与钢筋算量”课程教学探索[J].职教通讯,2015:5-8.

[2]彭以舟.工程造价课程“教、学、做一体”的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0):59-61.

[3]罗丹霞,丁岩.高职《钢筋计算与翻样》课程“教学做一体化”改革[J].川建材,2014(40):286-287.

作者简介:

田秋红(1983—),女,山东菏泽人,学历:研究生 职称:讲师 徐州开放大学,研究方向:工程造价专业教学与实践。endprint

猜你喜欢

教学做一体化任务驱动
项目引导及任务驱动的“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设计
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
实例研究微课程模式下的高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
高职《公差》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浅谈任务驱动教学法在计算机教学中的运用
基于任务驱动的实验报告及其在电路分析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在电子技术课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网络应用服务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