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中优秀语言习得者学习策略探究
2017-09-04王星予
【摘 要】 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中优秀语言学习者具有较强的学习动机、一定的自我监督性、注意在交际中使用目标语言;这些学习策略启示教学者在教学过重应注意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互动交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关键词】 大学生;优秀语言学习者;二语习得;学习策略;启示
一、引言
随着普通语言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和完善,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自建立伊始至今也取得了很大进展,研究成果被应用到实际的教学活动中,研究重心也从“纯理论”到“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语言学家和教育学家逐步意识到,课堂是学生的课堂,教师不再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取代了教师在传统课堂中的地位,成为二语习得的主体。二语习得研究者通过研究表明,在众多影响外语习得水平的因素中,学习策略的选择是其中一个关键因素,故而自1970年以来,外语学习策略得到了研究们的高度关注。语言学习策略是指二语习得者在学习第二语言中为了掌握语言知识而使用的具体行为,方法或者学习技巧。语言学习策略通常是對二语习得者个体因素差异以及共性进行研究,这种研究会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二语习得理论的研究与发展,促进教学法的发展和实际教学水平的提高。在众多二语习得者的研究下,语言学习策略研究结果硕果颇丰。通过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不同研究手段,研究者发现大多数二语习得者都会在语言学习过程中采取一定的学习策略,这些策略会对学习者的外语学习水平产生相对应的影响。由于学习策略在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地位特殊,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背景和不同类型的学习者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对于语言学习策略很多方面如定义,分类和研究方法做出了深入探讨,其中,优秀语言学习者(Good Language Learner,简称GLL)的语言学习策略研究是二语学习策略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Ellis,1994),[1]因为通过研究GLL,我们能成功且高效的找出语言学习策略和语言学习之间的关系。O 'Mally(1990) [2]指出:一旦优秀语言学习者的某些学习策略得到论证,就能以此引导语言学习次成功者,这对于二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具有巨大的作用。Nunan在1991[3]年也指出当前的大部分二语学习策略研究的目的偏向于总结出语言学习成功者的特点,并以这些特点作为实际教学的指导。
二、背景介绍
1、定义和分类
1970年以来,国内外的许多二语习得研究工作者借以各种理论如: 信息加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使用目的和策略与语言学习进程的关系等来解释什么是学习策略。不同研究者从不同角度对外语学习策略进行了定义和分类 。
Chamot(1987)[4]将外语学习策略定义为:语言学习者为了巩固学习效果,易于回忆起习得的语言形式和内容而采取的主动的技巧,方法或者行为或养成的习惯。Oxford(1990)[5]认为语言学习策略是学习者为了使语言学习效果成功而采取的具有自发性,自主引导性的愉快的行为,可以促进新语言的内化、储存、修正和使用。国内学者文秋芳(1996)[6]则认为策略是学习者为成功且有效的学习目标语言而所采取的措施 。Bialystock(1978)[7]则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学会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重要手段,是一种特殊技能的学习方法;而语言学习策略则是学习者用来提高其目标语语言能力的各项活动的技能。他认为学生使用学习策略是为了利用有效信息提高外语学习水平。 OMalley & Chamot(1990)[8]认为学习策略是学习者用于帮助理解、学习和记忆新信息的特殊思想和行为。
O' Malley和 Chamot(1990)[8]以信息处理理论为框架将策略分为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社会或情感策略。认知策略是学习者通过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即信息的获取再获取。元认知策略指学习过程中的监控、计划评价和反思等。社会情感策略是指学习者用来规范和管理情绪或者情感的策略和方法。根据策略与语言材料的关系,Oxford(1990)将策略分为直接策略和间接策略 。 其中,直接策略可分为记忆策略、认知策略和补偿策略; 间接策略可分为元认知策略、情感策略和社会策略 。国内学者文秋芳(1996)认为策略是为有效学习所采取的措施,将外语学习策略分为管理策略和语言学习策略。管理策略与学习过程相关联,语言学习策略与语言学习材料直接有相关意义 。管理策略既管理认知过程,又管理情感过程。
2、GLL学习策略研究
GLL学习策略研究即“优秀语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研究自1966 年Carton首次发表相关研究起已有逾50年的研究历史了,自1970 年中期以后,GLL学习策略研究才真正受到重视并发展。语言学习过程不仅仅是语言的基本知识和应用相结合,更是学习策略的操作和选择。
另外,研究者们从探讨学习者在错误起因或带有母语迁移的中受到启发,一些学者研究成功的学习者使用的学习策略及其实用意义,他们通过大量对比实验,探讨有效的学习策略,并进行有效学习策略和非有效学习策略的研习,将它们作为学习经验传授给非优秀语言学习者。
早期的语言学家通过调查,列出了所有的优秀学习者必备的一些策略。如Rubin(1981)认为优秀学习者一般具有以下七个方面的共同点:乐于并善于猜测,具有较强的交际欲望并从实际中学习知识,不受第二语言知识的欠缺所约束,注重语言形式的学习,寻找一切机会与本族语者接触,进行言语监控,注意语言形式在社会环境中的意义。Stern(2004)[9] 在Rubin的理论基础之上主要增加了“个人学习方式” 、“移情” 和“内化”等策略 。个人学习方式策略是优秀学习者学习中偏好的或经常使用的学习策略及学习倾向; 移情策略是指学习者能克服母语带给其的迁移性,在文法上接受目标语言的策略。内化策略是指学习者能逐渐在社会生活或情感中对于目标语的认同。endprint
三、方法论
本文将通过调查问卷形式,对于西安思源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50份,调查对象是大学二年级非英语专业学生。本文将使用Rebecca Oxford 编写的语言学习策略量表(Strategy Inventory for Language Learning,SILL)。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研究西安思源学院GLL学习者的语言学习策略。
四、总结
通过SILL调查问卷,思源学院GLL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的特点可以归为以下:
GLL学习者对于语言学习有较为积极的态度,有较高的学习动机,愿意接受目的语,并且能够不断使自己对于目的语的态度更加浓厚。GLL对自己的语言学习采用合适的,及时的管理策略,对于自己的学习有一定的自我监督性,其主要表现为会自己树立起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并且及时更改学习计划。GLL學者在学习时能针对不同的学习材料采用不同的学习策略,他们会主动摒弃不适合自己的学习策略,通过自我监督进行调整,监控自身的语言行为,以求达到在语言的精确,流利,最终达到高语言能力。GLL学者除了注重语言的形式,也同样注意在交际中使用目标语言。在接受新语言和输出新语言中,GLL学者会将目标语言转化为自己熟悉的表达方式,并且积极进行新语言的实际应用。综上所述,GLL学者在学习目标语言过程中更为积极,他们更愿意进行自我监督和使用。
五、教学启发
结合前人研究,我们可以从GLL学者身上学到很多有实际意义的东西。展开优秀语言学习者的策略研究,能指导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指导帮助学习者(包括优秀语言学习者和非优秀语言学习者)养成更好的学习习惯。教师根据优秀学习者的学习策略的特点,可以因材施教,有目的,有计划性的帮助不同性格,不同语言使用习惯的学习者。 虽然学习策略只是二语习得能力的一个分支,但是采用学习策略的学生更容易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二语习得者,并为完整学习创造条件,学习策略对于二语习得的影响是缓慢而有待提高和进步的。同时,我们应该认识到学习策略是二语习得的方法手段,而培养学习策略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成功的,自主的学习目标语言。随着大学英语四,六级改革和新大学英语《课程要求》的颁布和实施,我们可以发现考试的灵活性增加,词汇量增大,听力,写作对于原始材料的理解要求提高;而在实际的教学生活中,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逐渐被摒弃,以学生为主体的相互交流式课堂逐渐兴起。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根据不同程度,不同兴趣点的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材料,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向老师学习,让学生向学生学习,让学生自主的向书本学习。总之,广大教学工作者要为培养终身学习的二语习得者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 Ellis, 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
[2] O 'M alley, J. M. & Chamot, A. V.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M].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3] Nunan, D. Language Teaching Methodology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1.
[4] Chamot, A.U & OMalley, M.J. The cognitive academic language learning approach: A bridge to the mainstream. TESOL Quarterly. 1987.21(2)227-249.
[5] Oxford. R.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what Every Teacher Should Know. New York: Newbury House, 1990.
[6] 文秋芳. 传统和非传统学习方法与英语成绩的关系 [J] .现代外语 , 1996(1).
[7] Bialystok, E. A theoretical model of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Language Learning [M], 1978.
[8] Rubin, J. The study of cognitive process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pplied Linguistics 1981.2.117-131.
[9] Stern, H. What can we learn from the good language learner ? Canadian Modern Language Review, 1975.31.304 -318.
【作者简介】
王星予(1988-)女,陕西西安人,Newcastle University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二语习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