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琼崖知识分子的海洋精神
2017-09-04龚湘
摘 要 民国时期海南涌现出不少知识分子,他们或在本土或在岛外,做出了非凡成绩,产生了较大社会影响,为海南及中国做出了贡献。纵观其事迹,追溯其心路历程,发现他们有一些共同特征,即性情豁达、勇于探求、外向涉远、热爱家乡。这种特点,我们将其归纳为“海洋精神”——海洋般的气质性格、情结情怀、思想意识、观念品质。令人惋惜的是,他们这种可贵精神却鲜为人知。今天中国欲建设海洋强国,琼崖知识分子的海洋精神特别值得发扬光大,社会有关方面很有必要利用各种手段,及时挖掘、宣传它们,让琼崖知识分子的海洋精神大放异彩。
关键词 知识分子 海洋精神 民国时期
基金项目:该文属于海南省高等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当代中国大学生时代精神之海洋精神研究》[Hnsz2015-31]。
作者简介:龚湘,海口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D69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416
众所周知,民国时期中国出了很多人才,尤以知识分子为多。海南(当时叫琼崖)也不例外。虽然,当时的海南只不过是一个小岛,隶属于广东,未能成为一个独立的舞台,但因为此方知识分子身上普遍具有一种特定的气质性格、情结情怀、文化意识,也使其成为民国人才中一个独具一格的部分。经研究分析,海南知识分子具有的这种独特风貌,我们把它归结为“海洋精神”。
一、海洋精神的内涵与意义
“精神”与“物质”相对而言。《现代漢语词典》将其解释为“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辞海》解释为“人的内心世界现象,包括思维、意志、情感等有意识的方面,也包括其他心理活动和无意识的方面”。人类是精神承载的主体。作为个体的人,都有自己的人格包括理想、信念、价值观及气质、性格与能力等;作为群体的人,团队有团队精神、国家有国家精神、民族有民族精神。
海洋精神与海洋文化、海洋意识有关,但内涵不一样;与海洋情结、海洋情怀、海洋气质、海洋性格有联系,但意义不尽相同。我们认为,“海洋精神”属于人们的一种综合的思想意识、心理倾向与追求,是人们长期以来受海洋环境熏陶与文化影响而逐渐形成的稳定的潜藏于内的思想感情、观念意识的综合体。
当了解海洋族群或阅读海洋文学作品后,我们即能发现一些海洋精神的特征:舍家离乡的洒脱情操、放眼四海的开阔眼界、海纳百川的广博胸襟、吃苦耐劳的朴实品行、以苦为乐的豁达情怀、俭朴谦恭的优良操守、勇立潮头的冒险气质、战风斗浪的神勇气概、永不放弃的顽强意志,等等。
海洋精神的意义,决不限于海洋族群,而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海洋精神体现了一个群体对未来实现自己崇高理想所表现出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势不可挡的气势与勇猛顽强的爆发力。海洋精神固然是海洋族群比较惯常的心理态度、行为习惯以及内在的价值取向和个性品质,是一个国家各项事业特别是海洋事业发展的动力,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海洋精神更是所有人们战胜各种艰难困苦的制胜法宝,是人类精神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神奇葩。
二、民国时期体现海洋精神的琼崖知识分子的典型代表
民国时期的海南,海洋精神相对集中体现于某些知识分子身上。当时的琼崖知识分子,部分人在岛内,多数人去了岛外(广州、北京和上海等)及海外(南洋、东洋和西洋)。他们之中有教育家、社会历史学家、数学家、经济学家、画家等,比如,叶熙春等“三叶”、颜任光、麦逢秋、范会国、陈序经、曾广梁等“四曾”、龙冠海、龙吟、蔡时椿、梁大鹏、吴德耀等,人数之众、成绩之多,令人刮目相看。
(一)留洋而后归来的知识分子
陈序经,中国现代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学家、教育家……头衔很多,但人们大多说他是一个真正的学者。他先后留学美、欧,回国后终身献身教育,研究社会与文化。其为人优容雅量,热心治校,先后参与几所高校的创建管理;一生秉持不做官、不经商的信念,只为教育服务。为学专注,骨子里“好辩”、不服输,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曾掀起四次“全盘西化论”论战。虽倡导“全盘西化”,却是一个地道的爱国爱乡的传统君子形象。
琼崖知识分子参与筹建了私立海南大学(前三任校长都是义无反顾回到一穷二白故土的留洋博士)。首任校长颜任光,早年留学美国,在任北大物理系主任期间,开启中国试验物理先河,后创办中国第一个现代科学仪器厂,作出重大开创。“五卅”惨案发生后,颜任光与胡适等教授,发出慷慨激昂的三千字电报,谴责军阀暴行,得到热烈响应,轰动一时。可见,颜任光并非一介只顾埋头学术研究的书生,他对社会的热情和勇敢的精神同样令人钦佩。
范会国,曾留学法国,1948年他应海南同仁的邀请回海南,为解决家乡第一所高等学府的师资、资金等问题做了大量工作。1949年6月,他继任海南大学第二届校长。作为一位学术造诣颇深和富有教学经验的学者应是胜任的,无奈此时海大已陷入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学潮迭起,校园动荡,校务几乎停顿。范氏所能做的就是与梁大鹏到处奔走求助,企图维持海大于不坠。
像陈序经、颜任光、范会国等这样奋斗在教育界的琼崖知识分子还有好些人,他们的共同特点是甘于平凡地位,为人豁达,忠于专业与学术,默默奉献。
(二)驻守本地的知识分子
民国时期琼崖共产党的建立,也是依靠一批知识分子。他们接受了马列主义,如王文明、冯白驹、杨善集、陈垂斌、罗文淹、罗汉、鲁易、徐成章、许侠夫、柯嘉予等。王文明的事迹十分感人。他由于操劳过度,36岁病逝,当时的琼崖苏维埃政府表彰其不愧为琼崖数百万劳动群众最爱戴的领袖。他的不畏劳苦、顽强奋斗的革命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当时的革命群众。琼崖虽属小岛、偏安一隅,但像王文明这样具有顽强革命精神的知识分子不在少数,因而大革命的浪潮也席卷起来,并在全岛铺开。这些革命知识分子,都无一例外地具有坚定的革命信念与勇立潮头的先锋精神。
海南的文化事业的发展,亦有赖于本地知识分子不懈的奋斗。海南书局是民国时期海南岛最大的图书出版、印刷、销售企业,对海南文献的整理出版贡献巨大,成为民国时期海南文化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海南书局的创办人为唐品三、王国宪、王梦云等。 一生经商的唐品三,在民族大义面前,坚贞守节。日军侵占海南时,唐品三不为利益所动,坚决拒绝为日本人服务。 民国以来,海南报刊业历经沧桑,这些奋斗在本地报刊业的知识分子忍辱负重、付出了很多的物力、精力,正是他们给海南现代文化事业埋下了种子。
这些坚守本地的知识分子,在某种程度上经历了比岛外知识分子更多的艰难,表现出了忍耐、坚韧与无私奉献的精神 。
(三)留在海外的知识分子
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琼属华侨华人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各国。身在海外,不忘家乡并且一心一意为传播中华文化而努力的琼崖知识分子颇多,其中有被称为“海南一代哲人”的吴德耀,他是一位政治家兼教育家,可谓海外儒家思想教育的主要践行者。他是马来亚第一位获哈佛大学博士的华裔。曾任职联合国,被派考察马来亚华文教育,编写著名《方吴报告书》,对马来亚华裔争取华文应有地位影响深远。 在我国台湾地区协助创办东海大学(任校长),后任新加坡南洋大学代理校长、新加坡国立大学政治学教授兼东亚哲学研究所所长。一生在海外孜孜不倦地弘扬中华文化,拓展华文教育。
此外,还有生于1910年、曾任马来西亚教育部副部长的朱运兴(祖籍文昌),在他担任马来西亚、新加坡琼联会主席期间,组织发起举办助学贷款支持华人子女,帮助华人困难学生升学成才;生于1923年、曾任泰国副总理、财政部长的黄闻波是泰国政界名流,热爱故里、对祖国友好、积极支持中泰建交。1985年,中泰建交10周年,他回到祖国参加北京的庆典活动,从此多次回故乡海南探访,对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予以极大关注和赞赏。
这些海外的知识分子,他们不仅以知识分子的形象让西方认识、了解中国,更是积极关注祖国的命运,热心促成所在国与祖国的友好合作与往来。
三、民国时期琼崖知识分子的海洋精神特征
琼崖知识分子表现出来的海洋精神,总结起来至少有以下特征:一是“海量”:像海洋一样宽阔、深沉;二是“好动”:像海洋一样永不停息、勇往直前;三是“外向”:像海洋一样善于接受或承受外在的影响。在此略述如下:
(一)海量但独立
海纳百川,生活在海边的人们有意无意、多多少少感染着大海的宽容习性。男人相对来说气量大、少计较,女人则多数善于忍辱负重。
如陈序经,好辩但却容人,十分受人尊重、深孚众望。他懂得关心信任他人、善于替人排忧解难;办学方面秉承自由主义传统,实行“教授治校”;教育管理中与同道风雨同舟,一直百般关照没有学位但有真才实学的学者陈寅恪。在“全盘西化”主张的坚持方面,人们也更多地看到一个知识分子的独立与果敢精神。 不论观点对错,那份忧国忧民忧乡之心,出于一片赤诚。 又如颜任光等人在科学方面做出了不小成就,但甘心默默无闻,独立奋斗,最后几乎被人遗忘,可见他们不善于也不在乎宣扬自己。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他们一律不做官不从商,一心服务于教育与学术。
(二)好动但务实
一大批琼崖知识分子先后奔赴岛外、海外。电视剧《我们的法兰西岁月》,让人们了解到20世紀20年代法国里昂大学的光芒曾照耀过一群海南青年,在“西学东渐”过程中这批青年学子发挥了重要作用。经济学家曾同春、数学家范会国、美术家叶云、医学家蔡时椿……民国时期涌现的一大批琼崖知识分子大家,书写了海南在经济、医学、文化艺术等各方面发展的历史新篇章。
在这些知识分子中,“实业救国”蔚然成风。民国时期曾同春的博士论文《中国丝绸的生产和贸易》,龙吟的博士论文《中英法预算监督制度之比较》等,对相关问题作了切实论述,这些青年才俊的研究,使西方经济学界更好地了解到中国传统经济以及现代经济思想,甚至由此影响到西方经济政策的制定。而陈序经则先后赴美国和欧洲留学,前后任职于几所大学,且始终忠于职守,实实在在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三)外向但恋乡
在《关于日本人海外活动的历史调查》一书中有《海南岛篇》一卷,谈及海南人的特点:“海南岛人原本是从广东、福建迁来海南岛的移民的子孙,大概有进一步寻求更好的居住地,不把出外打工看作是件苦事的习性吧”。其中述说海南人的来源不尽准确,但说琼崖许多人不惮离开故土,远赴重洋,勇于外出谋生、寻求理想者甚多,却是合乎实际的。
虽远涉他乡异国,却时时不忘故土。热爱故土,似属人之常情,但很少有像海南人如此深沉。陈序经在他的专著《东西文化观》、《中国文化的出路》等著述中,列举到海南一些文化名人的身世和观念对自己的观点加以论述,对于海南当地的主要少数民族(黎族、苗族)在旧社会的出路与处境,更是忧心如焚。 私立海南大学的前三任校长颜任光、范会国和梁大鹏,均系留学归来致力于海南高等教育的著名人士。此外,还有留学法国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任海南医院院长的蔡时椿;留法归来倾身心于艺术教育,开创琼岛艺术教育之先河的著名画家符拔雄等,都是突出的例证。
四、民国琼崖知识分子的海洋精神发掘弘扬
海洋精神是一个国家建设海洋强国的精神支柱,在中国从大陆走向海洋、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中国人急需这样的海洋精神。今天的知识分子特别是“海归”们,当可从琼崖知识分子这里得到启发:人格自由,宽容,勇敢,低调;向外进发,善于吸纳外人优长;努力在外传播自己民族文化;密切关注自己祖国和故土,学成归来为自己家乡服务。
一直以来中国被当作内陆国家,但其实海岸线很长,特别是中华民族曾经有过海洋精神的闪光,琼崖知识分子就是典型。但令人十分遗憾的是,他们往往不为人所知,几乎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被人遗忘。
琼崖知识分子的事迹资料,还只是海南建省后本地的报纸主要是《海南日报》有所报道,另外一些高校知识分子社科课题研究时有涉及。过去琼崖的行政级别低,不为人重视;现在海南建省了并且作为最大的海洋省,亟需社会尤其是档案界大力发掘这些历史资料。年时日久,一些信息容易遗失,有时需作抢救性发掘。
在弘扬海洋精神的过程中,政府、社会媒体和教育界尤须承担起重要的任务。政府重视和引导,媒体充分利用自己传播优势,做文字的、声音的、图像的等多媒体储存,用电影、电视、报纸、杂志,甚至微博、微信等新的手段作更广泛的传播,学校则尽力让有关内容进课堂进学生头脑。总之,社会各界尤其是海南当地应努力将琼崖知识分子海洋精神作充分的延伸。
注释:
刘明金.论海洋精神.南方论刊.2011(12).8-10.
启良.重评陈序经.浙江社会科学.1998(6).112-118.
蔡葩. 颜任光——一位几乎被遗忘的大师.海南日报.2010-06-28.
郑小枚.琼崖革命中的知识分子问题自论.海南师院学报.1999(4).
陈平殿、张兴吉. 民国时期的海南书局及其出版的图书.图书馆学刊.2010(5).97- 100.
曹淑瑶、古鸿廷.马来亚建国初期华族民族文化维护的契机:《方吴报告书》有关华文教育的理念.南洋问题研究.2013(2).41-49.
郑朝波.固守教坛——陈序经的人生之路.海南出版社.2008.
张兴吉.关于日本人海外活动的历史调查:第29卷-海南岛篇.海南师范大学学报.2015(28).28.
周伟民. 论“海南精神”.今日海南.2001(5).5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