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思考

2017-09-04郭利莲

法制与社会 2017年21期

摘 要 我国毒品治理的问题日益严峻,单纯依靠传统的禁毒和戒毒工作已经不能全面解决难题,而引入以人为本的禁毒社会工作正在成为新的发展趋势。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理论之一,本文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分别从微观、中观、宏观系统分析了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困境,并提出了帮助戒毒人员发现自身优势和提升抗逆力,增强家庭支持,协助戒毒人员再就业,构建有利于戒毒人员康复的社区环境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社会生态系统 戒毒人员 回归社会

作者简介:郭利莲,广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工作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社会工作组织管理。

中图分类号:C913.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366

自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正式施行以来,我国禁毒工作体制由单一型的司法机关强制执行、进行劳教,向以强制隔离戒毒、社区戒毒、社区康复为主体的整体型禁毒体制转变,如深圳、东莞以社会工作方式协助和辅导吸毒人员戒毒以及开展后续的戒毒帮教工作 。但是,各种统计研究表明,国家禁毒工作问题依然严峻。国家禁毒委发布的《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250.5万名吸毒人员,同比增长6.8%。新发现的44.5万名吸毒人员中,35岁以下青年占在册吸毒人员总数的59.3% 。

禁毒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运用一定的禁毒知识和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在一定时期内,为服务对象提供心理辅导、行为修正、改善家庭关系及社会环境,提供就业信息、进行技能培训等跟踪帮教服务,协助他们生理脱毒、心理脱瘾并提升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目前社会工作已经介入我国的戒毒康复领域,并在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区进行初步探索和实践。各地的禁毒社会工作者开始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的理论、方法和技巧为戒毒康复人员提供专业的社工戒毒服务。本文从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以及如何让戒毒人员能真正回归社会进行思考,目的是让戒毒人员能为社会重新所用,能让戒毒人员家庭回归幸福。

一、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的禁毒社会工作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的基本理论之一,它主要探究的是人类行为和社会环境的交互关系。这个理论把人与环境联系起来思考,也就是把个人放到环境中看待。

在禁毒社会工作中,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对于探究戒毒人员的行为及其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禁毒社会工作者可不断探索把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运用到戒毒康复实践当中,将戒毒人员放到环境中看待,着眼于戒毒人员和社会环境的相互影响,分析个体行为产生的深层次原因,帮助戒毒人员消除环境中阻碍他们成长、发展的消极因素。

在社会生态系统理论的视角下,服务对象出现问题往往是由于服务对象本身的微观系统内部的阻碍,或是与中观、宏观系统之间的消极互动。所以,禁毒社会工作的主要目标是要帮助戒毒人员回归社会后,恢复与他们与环境系统间的平衡,并能形成良好、积极的互动。

二、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困境分析

(一)微观系统中的困境分析

心理层面上的障碍,是影响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重要原因。首先,他们对于回归社会后的生活感到难以把握,难以明确人生方向,非常迷茫。其次,他们同样是有感情的人,对吸毒曾带给家人的物质上的损失和情感上的打击,感到自责和愧疚,往往缺乏勇气面对现实。而社会给他们贴上的不良标签,即使在他们戒除毒瘾之后依然存在,这使戒毒人员的自我认知也是十分消极和负面的,非常在意他人看待自己的眼光,盲目地自我否定,甚至忘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在缺少支持的情况下,戒毒人员开始新生活的信心逐渐降低,消极的心态严重。尤其是在找工作的过程当中,戒毒人员往往认定自己已经被社会上所有的人歧视,家人和朋友也不会重新接纳自己,自己难以找到工作。戒毒人员的这种非理性的信念会加剧他们的焦虑不安和紧张情绪,导致他们不能客观理性地面对自己目前的困难,往往走向绝望;重新绝望之时就可能是他们复吸之日。

(二)中观系统中的困境分析

1.家庭支持的力量薄弱,家庭关系难以修复

即使戒毒人员从戒毒所出来回家,也往往会遭到家人的冷漠对待或抛弃不管。因为戒毒人员曾经给家人造成物质上巨大损失和精神上的严重伤害,吸毒者吸毒过程中,往往经历过家人一次次规劝,仍不能改变之后,家人才会绝望离开,并与其断绝来往和关系。只有通过离开的方式,家人认为才能保全自己。家人害怕因戒毒人员复吸而榨干家中财产,对其往往抱有不信任、怀疑、忐忑不安的态度。所以戒毒人员家庭关系的修复是很困难的。另外,由于戒毒人员进行了两年的强制戒毒,戒毒人员长时间没有回到家庭,与家庭隔绝,一方面对家人比较陌生,感情基础薄弱,不能很好地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另一方面也害怕家人不能重新接纳自己。所以戒毒人员与家人关系破裂后的重新维系是十分困难的,没能从家庭中获得足够的支持,再次破裂之时就可能是复吸之日。

2.用人单位不接纳

戒毒人员能否回归社会实现再就业,不仅影响着戒毒人员的生存和温饱问题,更是重新获得尊严和自信的重要问题,是影响戒毒人员能否最终戒毒成功的最重要一环。然而,即使在戒除毒瘾后,目前大部分的用人单位在知道戒毒人员的吸毒史和过往经历后,都会拒绝录用;特别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劳动分工精细化,追求经济效益最大化,用人單位对员工的职业素养、品行和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有吸毒过往的戒毒人员,因为其用人风险相对较大,用人单位常常不予接纳。

(三)宏观系统中的困境分析

社会对吸毒人员的歧视,是吸毒人员常常被社会贴上“无药可救”、“烂仔”、“社会上的人渣”等不良标签。很多人都对吸毒者抱有成见,由于吸毒引发的各种危害社会稳定的犯罪事实,更让社区居民对吸毒者避而远之,有很强的警惕和戒备的心理。上述负面标签使吸毒人员自我效能感降低,难以找到归属感。所以,他们对社会也采取了排斥的心理,认为“我们跟你们不一样,社会能接纳我们吗?我们只能活在社会的边缘和角落,终日在社会上游荡”。标签化导致的后果,极有可能是“二次越轨”,也就是即便戒毒人员已经戒断毒瘾,也有可能因为被社会的歧视而自暴自弃,常面临的是复吸的危险境遇。戒毒人员的社会支持严重缺乏,是成功再社会化和康复的重要阻碍。

三、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解决路径

(一)微观系统层面上,从优势视角出发,帮助戒毒人员重拾信心

首先,社工不应以一个高高在上的姿态告诉戒毒人员“你是有问题的”,而是应该以一个朋友的形象来引导戒毒人员以辨证的角度,来从另一个视角来看待生命中曾经让自己痛苦的遭遇,在充分运用叙事治疗、动机晤谈、理性情绪治疗等专业手法的基础上,让他们从逆境中吸取经验,通过同理心等技巧,来缓解服务对象的心理压力,向他们传递正向的观念和重新面对社会的勇气。

其次,社工应该从多个维度评估戒毒人员的优势和抗逆力。第一,社工要善于挖掘戒毒人员的人格优势,例如幽默感、活力、同情心等。第二,社工也要善于发现戒毒人员拥有的技能和特长,在吸毒之前他们当中很多人其实都有自己的工作,拥有一技之长。例如口才好、动手能力强、精通电子产品等。社工可以起桥梁作用,帮助他们联系与特长相关的兼职工作,社区公益活动和志愿者活动等,或邀请他们一同参加体育运动,介绍健康书籍,分散其注意力,通过多途径充实戒毒人员的生活。第三,社工可以着眼于戒毒人员某个方面的优势开展情绪的疏导,并寻找机会帮助他们发挥长处,例如有些戒毒人员家里有年幼的儿女,社工可以从亲情以及家庭责任的角度出发,不断给予他们鼓励,让他们承担家庭责任,来建立起心灵上的寄托和希望。

(二)中观系统层面上,增强家庭支持,协助戒毒人员再就业

从家庭角度讲,社工应该深入了解戒毒人员的家庭情况,将阻力减小,将资源放大。此时,社工应该以第三方进行介入,价值中立,充当“调和剂”、“润滑油”的角色。一方面,社工要引导家庭成员客观看待家庭现状,运用结构式家庭治疗、联合家庭治疗等方法,来化解戒毒人员家庭中深层次矛盾,与家庭成员沟通,让他们重新认识戒毒人员的吸毒经历也与家庭最初的责任不到位有关,不能仅仅埋怨和冷落。另一方面,社工可以引导家庭成员陪伴戒毒人员按时进行尿检、签订社区康复协议,也可以邀请有妻子和儿女的戒毒人员参与亲子活动,通过一起完成任务的方式增进戒毒人员与家人之间的感情互动。鼓励戒毒人员敞开心扉,积极和家人谈心,并以实际行动改变自己的不良行为,修复家庭关系。

从再就业角度讲,社工作为资源链接者和整合者,一方面,可以协调街道劳动部门和安置企业的资源,为戒毒人员再就业提供机会和平台。对生活特别困难且未能及时就业的戒毒人员家庭,社工可以寻求政策支持,例如帮助其申请低保。同时,社工可以帮助搜集合适就业信息、链接免费的就业技能培训,关键是引导戒毒人员提高自主解决问题和就业谋生的能力。重新找工作可能会遭到用人单位的排斥,产生挫败感。社工根据戒毒人员具体特点为他提供形象管理、模拟面试、礼仪指导等。针对戒毒人员害怕应聘时谈及自己的吸毒经历而被排斥的情况,社工可以协助其提前想好应对办法,以消除焦虑和紧张。

从国家角度讲,政府应该针对戒毒人員回归社会、自主创业出台优惠政策,如简化办证程序,也可以尝试戒毒人员再就业的合作试点工作,对于吸纳戒毒人员的用人单位,给予一定奖励和减免政策的扶持。例如,佛山市三水康复苑就在这方面探索出了新经验,是广东省禁毒委的试点单位,是由政府开办、司法行政部门承办的社会公益性机构,为戒毒人员回归适应社会,康复身心,自立谋生提供了一个“中转站”,很值得学习借鉴。

(三)宏观系统层面上,构建有利于戒毒人员康复的社区环境

亲疏远近的社会关系,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结构,这是费孝通先生提出的“差序格局”概念。也就是说,社会关系就像水面上的涟漪一样,一圈圈地按照自己的距离远近来划分亲疏。对戒毒人员的帮扶,也要利用广泛的社会支持网络,强化戒毒人员的外在支援系统。

一方面,社工要充当宣传者的角色,让社区居民对戒毒人员有客观的认识,了解他们来之不易的改变,渴望被接纳又被排斥的痛苦,明白他们如果不能被社会接纳,只会再一次将戒毒人员推向复吸之路,给社会造成的危害更大。排除社区环境障碍,戒毒人员才不会回到从前的吸毒圈里,回到正常的生活轨道上来。另一方面,社工可以与居委会协商,安排戒毒人员参与社区活动,让戒毒人员展示特长能力,增强社会参与意识,与社区居民互动交流,增强自我价值感,逐渐恢复社会功能。

四、结语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戒毒人员回归社会的关注点,不应该局限于戒毒人员本身,而应把焦点集中在戒毒人员的个人行为与周围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上。戒毒人员回归社会,面临多重困境,社会工作者应该在尊重、平等、接纳、同理心等社会工作价值观念的指导下,从微观、中观、宏观系统三个层次介入,帮助戒毒人员克服心理障碍,重新就业,恢复家庭和社会功能,重建社会关系网络,从而提升再社会化能力,顺利回归社会。

注释:

香港社会服务发展研究中心.禁毒社会工作实务手册.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13.20.

中国国家禁毒委员会办公室.2016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2016.

张明、朱晓峰.社区戒毒与社会支持.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