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之不如行之,知行相融方为教育
2017-09-04阿依古丽·木沙
阿依古丽·木沙
摘 要:思想品德课作为德育教育的一块重要阵地,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思想品德课程是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目的的,本质上是致力于学生道德品质和人文精神的习得和养成,而实现这一目的和本质离不开实践,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教师在教学上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通过实践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和培养学生所学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导致青少年知行脱节,道德堪忧,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思想品德教育实效性较低,因此,实践性教学的实施是很有必要的。思想品德实践性教学以学生的生活为基础,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考虑到思想品德课程和初中生的身心特点,适应时代与社会需求,为社会培养合格优秀的人才。本文就是从思想品德课的实践出发,寻找思想品德课与实践的结合点,以行促知,以行导情,引导学生实现知情意行的统一。
关键词:实践性学习;思想品德课教学内容;实践方法;课程标准
“思想品德课,不好教!”这是很多思想品德课教师的共识。为什么呢?因为思想品德课是以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目的的,教学内容的作用必须通过实践显现。而现实是,我们的教学更多地在为考试服务,明明应该具备的道德品质变成了死记硬背的考试干条。这种现象其实在日常教学中仍较为普遍。为考试而生的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一味地填鸭灌输,对知识的消化内化并不明显,理论与现实之间有很大距离。当思想品德课异化为“象牙塔”中的闭门造车、异化为对知识要点的死记硬背,这就已经背离了设置这一课程的初衷。道德认知,永远都是以服务于道德实践为目的和归宿;而道德认知,又是在道德实践中不断地得到提升和完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指出,思品教学要“注重与社会实践的联系,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认识、体验与践行中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这就表明,在思品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的实践性学习,以行促知,以行导情。那如何做到这一点呢?我从自身教学经验出发总结了以下几点:
1.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思想品德教学的目的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进行知识教育,改造学生的世界观,塑造学生良好的人格。学生在活动中对知识的认识、理解、选择内化在观念中,他们的思想观念就会超越原有的状态,重构主观世界,这是一个“换脑筋”、“换思想”、“换观念”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创造性的活动。这个创造性的活动要以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为根据,不能脱离现实生活,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主要是联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行为实际,思想教育才能有的放矢。学生的思想实际主要表现在他们对一些社会生活的认识上,如对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认识,对一些社会现象和一些现实问题的看法等。而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就是要联系学生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并通过课堂上讲的知识问题对这些实际问题的分析、认识,消化理解,使学生会从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提高认识问题的能力。比如七年级上册第三课(新教材为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怎样让孩子们认识生命的可贵感受生命的价值,可能是七年级学生从未思考过的问题,那么贴近学生可以结合学校每学期组织的各类逃生演习来讲。还可以更深层次的探讨对校园暴力现象的思考。还有七年级上册第二课学习新天地(新教材第二课)可以结合班级学习的特点,孩子学习的现状来展开教学。再比如八年级上册《同学朋友》(新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就可以结合学生之间交往的实例,可以结合的相关知识很多,只要我们平时注重积累,注意观察,就可以用学生身边生动的事例展开教学,促进教学,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2.教学要走出课堂,走进社会,走向生活。倡导思想品德教育的实践性,应该提倡让学生通过某些活动形式深入理解思想品德课现实指导性。通过参与公共生活,体验社会生活,实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所以要创设一定的形式和情境,利用有效资源开展一些相关的活动,让学生扩大人际交往,养成良好品质,参与公共生活。学而有用,学以致用。如初三政治教学中,每课结束时,都有设计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第一课要求我们做志愿者活动。这是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表现。我在这一课结束时就联系年级里的班主任组织了一个实践活动,这个实践活动是这样的:带领学生到敬老院,帮助老人们打扫卫生,帮助老人剪指甲、洗头、表演节目陪老人聊天。而且年级组也决定将这项活动持续进行下去,做为我们年级的志愿者活动,活动结束后,我设计了一些问题进行跟踪调查,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问题有:你参加志愿者的活动的作用、影响是什么?如果让你长久地坚持做志愿者,你会怎么做?再比如我们还可以利用班会去夯实教学内容,在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建议中有这样一条,强调思品课与生活实际及以及其他课程的联系,那么思品课也是学校重要的的德育教育课,班会也是重要的德育教育阵地,因此思品课的很多内容可以在班会课上实践落实。比如关于挫折教育这块内容(七年级下册第五课、第六课),我就设计了一堂班会课,《站直了,别趴下》以班会课丰富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畅所欲言,积极解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挫折,并用思品課堂上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还有关于文明礼仪部份的内容(八年级上册《友好交往礼为先》我也同时用班会《争做校园文明之星》并结合乌鲁木齐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地域性需求,将这一单元的教学内容实践落实。
3.教学要与探究性学习相结合倡导探究性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创造更加人性化和开放的学习环境.而且可以拓展学生的生活视野。为学生多渠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提供机会。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带动下主动关心国内外时政.关心和接触社会,激发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探究性.激活了学生的主体意识.增强了思想品德教育的实效,为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教学《孝敬父母长辈》一课,课时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辛勤养育和教导;能孝敬父母、关心体贴家长,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教材以“感动中国人物田世国事迹”、《游子吟》为材料负载其教学目标。由于这两项材料离学生生活较远,如果教师只拘泥于教材,其教学效果就不可能很好。如果我们在严格把握住本课教学目标的基础上.课前让每位学生记录与自己朝夕相处的父母亲的工作、生活情况,体会他们在自己身上所花费的心血.再观察自己的父母是怎样孝敬长辈的然后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通过相互交流,选出较典型的事例让学生分析、讨论、体会。由于教学内容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熟悉,并且体会深刻,有话可说.学生就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真正从内心体会到父母的辛劳.从而真正激发关心、体贴父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的思想感情。在有了这个铺垫的基础上,教师再结合教材.让学生看一看我国古代的孝子是如何做的,同时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善于利用不同类型的资源,本科就可以用图片(古代二十四孝)音频(游子吟)视频(感恩父母的沙画)使学生情感内化向一个较深的层次发展,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实效。在这个案例中,教师组织了探究性学习活动,让学生走进家庭,关心父母,体验社会生活,又给予学生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在这些基础上,让学生谈谈父母的辛勤劳动。联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实际,充分体现实践性这一特点。
4.利用闲散时间将教学内容分块多形式展示,升华学生情感的同时,起到思品课的与教育不仅在课堂上教学更有实践性德育教育意义。我对教学内容分块展示每学年都做了学期计划。初一学年上学期,我们的教学内容是成长中的我,教学关注到升入新学段的学生面对新的还近新的学习新的老师如何适应是关键,我就带领学生首先参观学校,了解校史,获得的荣誉让学生竟快融入新的校园。下学年是让孩子在培养起自尊自信、自立自强、敢于战胜挫折的品质,我就收集了一些视频,比如尼克.胡哲的事例,科比成功的视频。八年级上册是“我与他人和集体”我会时不时布置一些实践性的作业,比如为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给你的好朋友一个惊喜,用电脑制作一个全家福相册。八年级下时的教学内容是权力和义务,我注重收集相关案例大家讨论。九年及时了解我的祖国,最重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我为学生准备了国家有能力下大力保护公民,发展国家的视频资料,有金一南教授的演讲,有我国撤退在外国的中国公民的视频,还有我国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新闻视频,《舌尖上的中国》《工匠精神》《中国武术》等。而这些丰富的资料仅在课堂上展示是不够的,我利用午读时间,班会课时间给学生提供了多彩的教育资源,在提升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加深了教学内容的学习。
陶行知先生指出:“受教育的意义和目的是做人.做社会的够格成员.做国家的够格公民。想到‘做字,就可以悟出,只记住些什么是远远不够的。必得把某些精要的东西化为自身的血肉.养成永久的习惯,终身以之,永远实践,这才对于做人真有用处。”所以我们的教学,尤其是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绝不能是死板的为考试服务的教学,我们的教学应该是为了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培养够格的国家公民,社会的够格成员,因此实践是必不可少的,我也将继续在将教学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上不停歇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