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重构全球价值链体系

2017-09-04冀俊峰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价值链重构一带

冀俊峰

近30年来,我国制造业凭借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积极参与到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价值链(Global Value Chain,简称GVC)体系中,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获得了高速经济增长,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国制造业企业大多从事劳动密集型、低技术含量的生产、加工、制造或组装等环节,位于GVC“微笑曲线”底部,总体处于微利化状态。特别是自2013年起,我国人口红利衰竭的负效应开始显现,人口老龄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一个问题。另一方面,经常性雾霾天气成为困扰我国北方地区的棘手难题。央行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曾说过,雾霾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产业结构造成的。除了雾霾,水资源污染、土地资源污染等问题也日益突出。可见,我国制造业面临人口红利递减和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的双重压力,产业价值链地位升级迫在眉睫。

GVC已成为当前全球经济体系的主体。根据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UNCTAD)统计数据,全球价值链占到全球贸易的80%左右。而我国也已深度融入GVC体系,2009年以来我国成为全球最大货物出口国,占世界贸易总额的11%,超越德美两国,成为全球贸易增加值最大的经济体,也成为GVC的最大受益者之一,因此摆脱GVC体系不可行。有专家提出GVC体系可重构为双环流价值链:一是目前发达国家与中国的价值链,跨国公司在GVC体系的角色是“控制、发包”,中国作为“承包、接包”方;二是中国与“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的价值链,共同打造互利共赢的全球经济治理新体系。这一体系以中国为纽带,旨在巩固和提升中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枢纽地位。正如世贸组织总干事阿泽维多所言,中国倡导的多边GVC是“全球贸易体系一个非常重要组成部分”。

重构GVC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我国对产业结构进行转型升级,还需要以开放的眼光、全球化的视野,通过世界范围内的基础设施、金融投资、标准法规等方面的互联互通,构造中国主导的全球价值链体系。“一带一路”倡议就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战略举措。基于“一带一路”的共赢、合作等理念,我们提出一个包含多维度的重构全球价值链的策略框架,主要包括产业价值链布局、国际贸易规则的制定和创新服务等三个维度。

一、互补共赢开拓全球价值链的新格局

当前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基本掌控着全球高端制造业最先进的核心技术,这也是他们能够驾驭GVC的关键和底气。他们还力图引领产业升级发展方向,如美国提出“先进制造业”战略,德国推进“工业4.0”战略,英国和法国分别实施了“高价值制造”和“新工业法国”战略,酝酿新的产业技术革命。

我国也已经将发展高端制造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目的是掌握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制造核心技术。为掌握核心技术,布局“一带一路”产业价值链,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首先,跨国公司是全球价值链的构建者和治理者,而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的跨国公司。为此我们要选择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企业,通过政策倾斜,协助他们走出去,打造中国本土的大型跨国公司。

其次,我们要充分利用当前我们在全球化制造业的优势,实施“引进来”战略,大力引进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循序渐进地吸收学习和技术升级,凭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逐步在领先行业中掌握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培育自主的国际品牌,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实现技术超越。近年来我国大力发展高铁、超级计算机以及大飞机制造,就是通过综合引进多個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以集成创新和原始创新相结合进行消化吸收,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证明了这一发展策略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最后,依靠“一带一路”实施“走出去”战略,打造区域化产业价值链体系。我们在准确评估不同产业在全球价值链地位和竞争力的基础上,综合考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互补优势,推动从中国制造转变到中国研发、中国设计以及中国品牌,形成互利共赢的产业价值链新格局。

二、合作包容制定全球价值链的新规则

GVC体系的基础是产业高度模块化的分工协同,也就是将产业产品按照环节进行跨国分解,不同国家从事不同环节分解后的“贸易任务”(Trade task)。这一复杂体系运作治理的基础就是全球化贸易规则,跨国公司通过把控全球化贸易规则,特别是产业标准体系和国际贸易法律及仲裁机制的制定,是治理、掌控GVC体系的两个关键要素。

我国重构GVC体系宜采取“合作包容”的理念,由“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共同推动,以平等协商来决定形成更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的国际贸易规则体系。为此,我国应凭借自身核心优势,积极倡导和推动产业国际标准和法律及仲裁机制的制定,扩大我国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话语权,占据价值链高端环节。

(一)以合作、共享模式构建全球标准体系

全球化时代的一个有名的说法是“一流企业制定标准”。在多边GVC重构过程中,标准及认证认可体系是产业协作和经贸往来重要基础,对促进产业价值链的合理配置、推动技术创新所能发挥的作用无可替代。因此,中国应凭借自身规模化的制造能力和产业配套能力,主导制定适中的技术标准,通过强调最大化性价比,优化与发展中经济体的互利合作。

从“合作、包容”的理念出发,“一带一路”全球价值链的标准制定建议采取开源标准模式,这是当前国际标准制定的重要趋势,其特点就是标准的制定和使用采用开放、合作、透明模式,倡导多国参与。开源标准的开放性首先体现在标准制定的过程中,标准的相关各方通过合作的方式(Collaboration Process)参与标准的制定,这一过程是透明的,程序是公平、正当的(Due Process),这样的标准能够综合平衡各方利益,适用性更强,有利于标准的推进实施。还有就是标准的使用也要开放、透明,还可根据标准应用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磋商方式持续地进行修订变更。

(二)以多元、包容的理念倡导构建国际法律及仲裁机制

法治是国际贸易治理体系的基础, GVC的每一环节都要靠完善的法律合同条款及仲裁机制来界定与保障,这已经成为全球化时代国际社会的共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宗教信仰、文化习俗、甚至价值观都差别很大,在经济往来上出现争执纠纷不可避免。根据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CCG)2014年的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6%的海外投资项目是由于法律原因导致投资失败。如中铁隧道2009年投标波兰至德国高速公路项目,就是由于忽视波兰的工程、环保、招投标等方面的法律风险引起项目中途失败,造成重大损失。

“一带一路”国际法律治理机制的构建基于平等、公正及包容的理念。为此,我们要积极参与制定区域性国际法律规则,通过双边或多边磋商构建国际法律体系以及争议仲裁解决机制,使其成为将来国际贸易投资通行法律公认规则。因此建议利用香港与东南亚和非洲国家法律相近的优势,建立“一带一路”国际争端仲裁调解中心;中东地区是古丝绸之路的重心,也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区域之一,这一地区文化习俗复杂多样,为此我们可利用新疆的文化特色,在乌鲁木齐或周边适宜城市设立中西亚地区争端仲裁调解中心。

三、创新服务提供全球价值链的新动能

(一)打造“一带一路”国际化金融合作平台及机制,创建全球性融资环境

二战后美国通过马歇尔计划重建西欧经济,并确立了以美元为国际货币的布雷顿森林体系。这一国际金融体系构成了国际贸易体系的基石,即使這一体系在1971年解体,但其三大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以及世界贸易组织WTO(原GATT)及国际化的美元仍在当前国际贸易中发挥关键作用。虽然“一带一路”与马歇尔计划有明显区别,但其经验对我们构建GVC有可借鉴之处。

首先,中国要利用投资“一带一路”国家基础设施构建多层次国际性金融体系。我们已经设立了亚投行、思路基金等金融服务机构,但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来看,市场金融调节作用尤为重要。为此建议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拓展融资、保险的新模式、新渠道,打造创新金融体系,为大型公私企业、中小企业提供多层次的金融服务。

其次,在“一带一路”贸易中提倡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提升人民币在全球投融资和外汇储备中的使用。并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扩大以人民币计价的国际金融产品交易规模及水平,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服务我国企业海外资源配置。

(二)制定专业化卓越教育计划,培养高端价值链的精英领袖

大学是源于西方培养人文意识和科学精神的教育机构。在法国,拥有900年历史的巴黎大学却属于普及型教育,而法国人比较推崇的是“大学校”模式,强调专业精英型教育,重点培养顶级科学家、卓越工程师以及管理领袖,其声望和地位远超大学。作为法国顶级高等学府,巴黎高等师范学校(ENS)、巴黎综合理工学校(别称X)为法国培养了很多诺贝尔奖获得者和世界顶级专家学者。

这一人才培养模式对于促进我国重构GVC、实现经济升级转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我国的大学可以针对产业结构升级、“一带一路”相关服务业的发展需求,设立相关专业的卓越学院,从大学生低年级学生中选拔具有创新服务专业特长的优秀学生,提供特别奖学金,重点培养。这一教育模式还可以推广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联合共建办学,选拔培养服务于中国GVC体系的精英人才。

总之,未来一段时间将是我国摆脱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时期,其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重构全球价值链,实现产业升级。“一带一路”是我国突破现有全球贸易体系,重构GVC体系的重要契机和手段。我们提出的价值链重构策略,对于“一带一路”及我国全球价值链的构建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作者单位:国家信息中心)

猜你喜欢

价值链重构一带
数字化转型与价值链成本管理研究
长城叙事的重构
价值链会计研究的现状和管理理论
重构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价值链重构》
成本价值链理论对管理会计的影响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