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与创业

2017-09-04厉以宁

中国经贸导刊 2017年24期
关键词:经理人民营企业观念

厉以宁

第一个问题,从经济人角色到社会人角色,在经济学里面,几百年以来,一直把经济人角色作为一个主题,什么叫经济人角色,假定参加交易的人都是以最大利益、最小成本为准则,他们是有理性的,这样的话社会就能够发展起来。经济人角色从古典政治经济学以来,一直到新古典经济学,一直都坚守着这样一个定律,这个被叫做亚当斯密西角色。当时的工业社会刚开始,工业革命的过程中竞争没有那么激烈,所以观点还被人们所承认,但逐渐人们就感觉到这个观点过时了。因为在整个竞争当中,并不是许多,现在不一样,现在是工业化已经进展到一定程度,甚至已经到了后工业化时代了,所以经济人角色,也就是理性人角色就转变为社会人角色、现实人角色。区别在哪里,区别主要在,经济人角色、理性人角色是以最低成本、最大收益做代价,作为目标,所以他们在工作中都是以自我为中心,但社会人角色就不一样,社会人角色假定人不是纯粹的经济人。人是社会人,人也不是纯粹的理性人,人是现实的人,这样观念就开始转变了。次优选择,不是最优,最优是做不到的,然后是次优,次优就是我能够有次优就已经满足了。购买东西,你想最好不可能,因为你没有那么多时间,没有那么多信息,你怎么知道这是最好的,叫做次优。所以人们到商店里走出来以后,今天你买得怎么样,凑合吧,凑合就是还过得去,就是说次优选择。这个变化对整个的经济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就是说既然不是最优选择,而是次优选择,所以人要考虑的是另外一个原则,什么原则?协商、和解、共享、双赢,社会人角色变了,变成什么呢?就是在交易中可以协商的,任何事情都可以协商。什么叫和解,和解就是咱们取得一定的协议。第三个共享,我们大家一起来都得好处。第四个双赢。这个观念的转变,现在越来越重要。现在中国的民营企业还没有渗入到这个地步,应该改变观念,要以协商、和解、共享、双赢作为目标,跟过去一样,都是两败俱伤,我也要最优,你也要最优,市场就这么大,怎么平衡,就拼,拼到最后双失,所以现在是双赢,这是第一个观念需要改变。

第二个观念需要改变的,就是关于创新的一些看法,因为创新理论是哪来的?是熊彼特经济学家,他源起于奥地利,后来到了美国,他提出来创新有一百年以上了,这个观点出现影响了世界,所以人家常说20世纪过去了,20世纪留下的经济学俗语到现在还在受到普遍的采纳,是什么字?创新,就是创新,熊彼特100年前提的观点,好多也不适用于今天了,比如熊彼特他给创新上的定义,什么定义?什么叫创新,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就叫创新。这个观点在当时可能是对的,但现在不行了,现在没有哪个经济学家再去用熊彼特的这个观点了,生产要素重新组合就是创新,企业一合并就能创新了,不一定。现在重要是信息的重組,创新来自信息的重组,跟一般讲生产要素的重组不一样。信息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没有信息在内,仅仅是生产要素的重组不能够形成这个结果。还有根据熊彼特的观点,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人们通常注意的是找资本、找金融,熊彼特说没有金融不行,没有资本不行,你就得找去,找金融,金融也在找资本,但是现在的情况不是金融,金融并不能起这么大的作用,现在变成的观点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平台建立起来了,更重要的是创意,有创意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创业,你如果没有创意怎么能行?大家别小看这些年轻人。年轻人在哪里聚会,年轻人在咖啡馆,在其他的一些能够交流的地方,这个情况我们去看,北大为什么办了一个1898咖啡馆,就是适应这个环境,大家在这里把创意交流,因为最要紧是创意,只要有新的创意,资本就到了,这跟过去一百年是不一样的,需要有平台,有平台就能够把资本用到这个地方,不是人们去找项目,而是项目只要有创意出来了,资本就到了,因为他看中了这个项目在这里面投资,这个情况就变了。

还有一个情况变了,根据过去的经验,过去不止一百年了,有火药以来的变化就大了,变化在什么地方?主要是最新的技术都是军工部门产生,军工部门产生它垄断一段时期,然后逐渐到民用。比如说一艘航空母舰,不管什么时代造的,就一定体现了当时的最高技术,其中在航空母舰上无论哪个方面、装甲、速度、动力都是新的,所有的都是军工先开始的,然后流到民间来。但创新的继续发展变了,最新的技术不一定出于军工,而出于民用,因为民用的范围更广,民用一定可以完成军工所研究的东西,这就变了。现在重要的问题不是单独看军工,而要看军民的合作关系,军民之间的合作正表明了这个,所以这样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所有这些观念发生的变化,对中国来讲都是新的,但中国的根上不是。你别看那些大学边上的咖啡馆,三十年前比尔·盖茨也是,他们成功了,今天的中国同样有这种情况。你别看小年轻还是大学生,举一个例子,现在在街上骑那个自行车,骑自行车在中国一下子这么广泛,是谁干的?是年轻的大学生们干的,小黄车就是北大的我的学生考取研究生了,他跟我讲,厉老师我不读了,创业去了,创业就是黄色的自行车出来了。所以是民间的一种希望、动力,民营企业家要看到这一点,民营企业家要从不同的角度,要创新,要用新技术,新功能,新产品,不一定完全新,新功能出现了。大家都在使用手机,这么多手机的出现说明什么问题,实际年年出现新功能。一二十年前,功能只有一个通话,现在手机的功能有多少?还要变,还要变就是它还有新功能放进去,这样才不断有销路。所以很多情况,民营企业也应该转变,比如说怎么样能够把年轻人调动起来。

第三个观念的转变是什么?就是一定要有品牌,品牌不是固定的,品牌是发展的,因为不断有新技术,品牌就往前推了,不是老守在祖父辈、曾祖父辈创下的品牌,市场是可以创造的。首先就体现在新功能、新产品上面,产品走向人性化,现在人要去买东西,都是这样的,他就是不停地买,次优选择,原来女同志买个披肩,这个怎么样,她本人说凑合,不是最好的,要遇到比这个好的还要买,就不断在跟进。今天的情况也就是在变动中发生,几年前你能想到快递送货能有这么大的影响吗?有这么多人就业吗?是想象不到的,它就这么变,这就是现实。还要有一个变化,人们以后还会用钞票吗?钞票还存在吗,大家一般就用手机代替,这就是变化,所以民营企业要跟上。

我把最关键的转变讲过以后,再讲讲民营企业的一些问题。民营企业问题当中有几个,产权要清楚,这是非常重要的。产权清楚才谈得上保护,产权的边界都不知道在什么地方,糊里糊涂,越到最后越被动,所以民营企业不管大小,产权一定要清楚,家族企业同样如此。我曾经在广东福建一带专门调研,家族企业有两本账,一本账是经济账,我这个企业究竟赚了多少,维持多少人的就业等等,这都是经济账。但还有一个社会账,我必须对家族负责,因此家族中的穷人要给他们一些帮助,这个在一开始建立的时候,两本账就流下来了,但是家族企业对于族内帮助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也有选择性。家族企业的变化还发生一个问题,选接班人,是任人唯贤还是任人唯亲,还是干脆交给自己的儿子。这是旧观念,现在不能这样。家族企业,首先要股份制,股份制企业制度的形式,它不应该去上市,但是股权必须清晰,股份制有助于产权的清晰,将来企业发展壮大了,上市自然会被提上日程。

对民营企业来说,要互助互爱,集体取暖,这是一个困难时期,大家企业能够抱团在一起,抱团过冬,这种精神需要。将来的企业一定要有信仰,要有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在国外那是很普遍的,而且在发达国家有很多,帮助物色职业经理人的猎头公司、企业咨询公司等等,但是在中国很少。在国外有,因为职业经理人都是有头有脸的人物,曾经在某个行业,有一定的声誉,能够管好多少人,他自己不會去递条子到处送人,企业要不要他,中介来替企业找人,条件都谈的差不多了,再见面。在中国只能够用企业自己的组织或者通过信息网,这个工作才开始做,但是对于民营企业来说迟早要走这条路。现在农村已经有了,农村的家庭农场,我们到一些地方调研,农场主把第二代送到学校去学习,让他学管理,学农业技术,学服务等等,但是如果他没有儿子呢,如果只有女儿,而女儿又嫁出去了,所以就要找职业经理人,在农村已经开始有职业经理人了,他会种地,懂得农业技术,但工商界还是少。这里一定要学老字号,它有一套做法,老字号的特点在哪里,把管账的,管事的单独挑出来,给他分红,它就是一种信任的职业经理人,但这个不是制度,为什么?因为他分红,制度是产权激励制度,有股份给你的,在股权中你能够分一部分期权,将来分红,所以这都是中国人逐步的试验。

在谈到民营企业的时候还有一个观点值得大家注意,同甘共苦是两个概念,不是一个概念,同甘靠制度,共苦靠精神,这是两回事,连在一起叫同甘共苦,实际上同甘是同甘,共苦是共苦。什么是同甘共苦,比如说企业赚钱了,红利、奖金怎么分配,必须有制度,没有制度就乱了,靠制度同甘。共苦就不一样了,假如你这个企业亏损,半年多没有发工资,跟大家说咱们靠制度,都不要走,把企业搞好,半年多都没发工资了,还要我留在企业,就离开了,共苦靠精神,大家有一种同命运的感觉,大家都能认同,这样难关才能渡过去,所以民营企业家记住这一点,尽管你雇的人够多,但是少数人也需要有认同,企业文化是搞什么?企业文化就培育认同感的,培育同命运感,这样才新,所以民营企业同样需要转型。

(本文摘自作者在第五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暨2017“小企业大梦想”高峰论坛上的演讲)

猜你喜欢

经理人民营企业观念
钓鱼的观念
2018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2016上海民营企业100强排行榜
经理人的六大变化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关于我国民营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现状与对策的思考
2014上海民营企业100强
经理人要走向职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