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字引领快乐写字
2017-09-04孙传江
孙传江
教育部在《中小学书法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中小学书法教育以语文课程中识字和写字教学为基本内容,以提高汉字书写能力为基本目标,以书写实践为基本途径,适度融入书法审美和书法文化教育。写字则可以让孩子体验民族的文化、思想和感情,陶冶情操,培育灵性。因此,写字成为小学生应具备的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低年级是书法教育的启蒙阶段,如何让活泼好动、自觉性不高的低段学生爱上写字、快乐写字进而享受写字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情感,培养兴趣,让孩子爱上写字
小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有一个从直接兴趣向间接兴趣逐渐转化的过程,特别是刚入学的儿童对上课感兴趣,往往是因为在课堂上老师要讲故事。那么怎样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静静的写字,并养成良好的习惯呢?不妨从激发情感,培养兴趣入手。
(一)故事引路,为孩子打开写字兴趣的大门
小学生爱听故事,通过生动的故事,可以让他们明白道理,学到知识,从而引发对汉字的喜爱。因此,不妨选一些与教材内容相符的小故事,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讲述,学生会很快进入到写字的角色中去。如教学“竖钩”时,可讲萧显踢钩,王羲之与鹅的故事;教寫“推”“敲”两字时,给学生讲韩愈“推敲”的故事。教育学生要勤奋学习可讲三国时钟繇抱犊入山学书的故事等等。这些故事就是生动的写字教材,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更给了学生一种坚持的榜样和动力。
(二)儿歌相助,让学生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儿歌文字简练,通俗易懂,琅琅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教学握笔姿势时,我用儿歌“老大老二对对齐,中间只隔两毫米,老三老四齐用劲,写出字来真有力”让学生边背歌谣边照做,学生十分喜欢。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我又用具体形象的比喻把笔画造型编成儿歌。如:“点”:雨点飘飘,老鼠弯腰,“捺”:捺如伸腿,有脚才美……然后配以形象的电脑画面,让学生感受到了汉字的形体美,产生了写字的欲望。
(三)表扬奖励,让学生向往写字
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心理发展规律决定他们具有强烈的表现欲,成功的喜悦往往能带给他们无穷的力量。为孩子创造展示自己的机会,能进一步巩固学生的写字兴趣。在教学中,我采用星级作业评比法,每次作业给学生打五角星,星数由一颗到三颗不等,满五颗星就可获取一个“大红星”,在教室后的“星星闪烁”栏上贴出,当集齐十颗大红星就可获得一封表扬信和一些小文具。小小的奖励,让孩子们对写字产生了深深的向往。
二、探究方法,掌握技巧,让孩子快乐写字
“快乐写字”,就是不把写字当成负担。低段学生年龄小,自控力差,若一味地向他们讲解偏旁部首,结构造型,然后机械重复练习,学生就会感到索然无味。若能结合学生实际,让他们探索写字的方法,掌握写字的技巧,则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生动形象的多媒体示范,让孩子开心写字
发挥多媒体优势,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具体。比如在教学中我通过课件展示引导孩子们从“扁担”的直观图片中观察“横”的练习要点,从“小水点”的动态美中提炼出“点”的形象特点,从“缝衣针”放大投影中感悟悬针竖的形。有了直观的演示,使得写字的指导不再枯燥乏味,更容易吸引孩子们好奇心,激发学习的兴趣,使写字教学变成了学生自主发现的过程,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学生的自主性也得到了体现。这样的教学应用了现代多媒体技术,发挥其无与伦比的优势,使教学内容由抽象变为具体,静态变为动态,学生兴趣盎然,乐在其中,又学在其中。
(二)丰富多彩的写字方法,让孩子轻松写字
1、观察分析。
古人云:“察之者尚精,拟之者贵似”。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弄清汉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为激发学生自主观察的热情,我常让学生来当“小老师”。“小老师”在“指导”的过程中必然对要写的字进行深入观察,直到了然于心。
2、对照比较。
要提高写字能力,除了观察分析,还要在练字的时候反复对照比较。在教学中,学生既可以将自己写的字与范字进行对照比较,找出不足,随即改正,也可以找同桌或好朋友比较,互相指出优缺点。如:汉字中有不少字是部首字,它们在合体字中成为一部分时为了协调让位,便在形态上有了些变化。这就需要仔细观察,善于比较,才能发现其中的特点。如部首字“木”与它在合体字“桃”、“梨”中作部首时进行比较,就可以发现“木”在“桃”字中变窄了,最明显的就是“横”变短了,“捺”为了让位给右边的“兆”而变成了“点”。“木”在“梨”字中变扁了,最明显的就是“竖”变短了,而“横”却变长了,这是为了托住上边的“利”。通过一系列的比较,我让学生找一找其中的规律:这些变化与字的结构有什么关系?在左右结构的字中有什么变化?在上下结构的字中又有什么变化?掌握规律后,举一反三,学生能准确地回答出“月”、“女”、“土”、“革”等部首字与它们在合体字中作部首时的不同写法。比较之后的书写,效果令人满意。
3、组织讨论
讨论十分有利于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和信息交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扩大学生的参与面,这对教学是十分有利的。在写字教学中抽几分钟时间让学生讨论书写要领,能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改变以教师的“讲”为主的教学模式,变“讲”为“导”,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新知。如教学“偏旁:左耳旁 右耳旁”这一课,归纳左耳旁、右耳旁的书写要领是教学重点。可先让学生分小组讨论:这两个偏旁有什么异同?为什么?学生通过讨论得出:左让右。左耳小又窄,右耳大又宽,左耳垂露竖,右耳悬针竖。接着让学生进一步讨论:要写好这两个偏旁关键在哪一笔?该怎么写?学生展开热烈的讨论,通过拼贴笔画,观察比较,最后得出:左耳小而圆润,似小孩耳朵,约占竖画的三分之一长;右耳大而轮廓分明,似成人耳朵,约占竖画的二分之一长。这样,逐步引导学生讨论,使学生由原先的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汲取,有效地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
三、多元评价,体验成功,让孩子享受写字
低段写字是书法教育的启蒙,正如幼苗一样,需要我们细心呵护,精心照顾。此时教师的每一句指导,每一次评价都会对他们今后的书写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我们能善于捕捉其闪光点,加以鼓励;同时委婉指出不足,帮助改进,定能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种下宏大的心愿。《新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学生的日常识字兴趣和习惯,对低年级学生尤其要采用适合儿童的评价方式,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延续学生的写字兴趣。
(一)局部与整体结合,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小学阶段还是书法的起步阶段,孩子的书写往往不能一蹴而就,因此,在评价学生的字时,对一点一滴的进步都要细心关注。如果一个字从整体上看来不算太好,但只要其中有一两个笔画写的好,都要注意圈红。如果一幅作品有那么一二个字写得好也要把它圈起来。“闪光亮”评价是针对刚开始练字的学生,或者是练字中的后进生,根本目的是不错过学生的每一个亮点,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个成功,给予学生写好字的信心。
(二)自评与互评结合,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在写字教学中,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结合起来,甚至还可以让学生评老师的字。由于视角不同,微妙之处,回味无穷。比如在教学“心”字时,教师范写一个,學生来当专家,当评委,你认为这个字写得怎么样?这过程既让学生学会了掌握书写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对于评价老师的字显得十分兴奋,写字的乐趣在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中得到释放,进步的大小多少也得到了比较和肯定。
(三)纵向与横向结合,体现学生的发展性
1、纵向比较,总结提高。拿学生现在水平同过去比较,看进步了多少,还有哪些缺陷没有克服。帮助学生认识由于自身欣赏水平提高而认为自己写字水平无提高的现象,着手解决这种眼高手低的矛盾。在教学中,我经常采用板演、用实物投影仪等手段展示学生习作。课后,我将他们的作品上墙“公开展示”,比比谁上榜次数多。这样学生就可以经常了解自己的进步情况,了解自己在班中的位置,而且时常能听听同学的建议。让学生看到自身的价值,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他们对写字的兴趣。
2、横向比较,取长补短。注意让学生与同层次有差距的同学进行比较,使他们有信心面对不足,奋力赶超。
3、改变评价方式,对于写得正确漂亮的作业,当然是要慷慨地打上三颗五角星,并赠送赞美的话:“你的字写的真漂亮!”“你真像一个小小的书法家,继续努力哦!”对于进步快的作业,我采用鼓励式的。如:“你的字进步真大!”“今天的作业真不错,如果这每个字写得一样大小那就更好了。”“你能比老师写得还好吗?”对于写得不好的字,我则采用督促鼓励式的。如:“这是你的作业吗?老师不相信;你的水平远远不止这样。”等等。孩子们一听,自然会改进。
(湖州安吉县递铺镇第三小学 浙江湖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