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部分高校学生党员质量与数量关系研究
2017-09-04林颖璐
林颖璐
2014年6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明确提出了党员发展的新十六字方针:“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发挥作用。”新十六字方针的提出,主要是想在控制党员数量的基础上,严格党员选拔程序,严肃日常管理和纪律,优中选优,培养出一支高质量的党员队伍。根据高校目前学生党员的相关调查研究发现,在发展总量控制的基础上,高校学生党员的质量总体上有了一定的保证,但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困境。本文通过对广东省高校学生党员数量和质量现状的分析,探究在保证党员发展数量的下降之后,党员质量与其之间的关系,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控制总量、保证质量的前提下,高校学生党员发展的改善建议。
一、廣东省高校学生党员数量和质量现状
随着党员发展的新十六字方针的提出,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数量近几年都控制在较为稳定的状态。以广东省高校为例,截至2016年年底,包括研究生、普通高校本专科、民办高校(含独立学院)本专科的在校生约为191万人名,党员学生约占总数7%。2016年,毕业班学生人数约为50.4万人,党员数约为6.04万人,约占毕业班学生总人数的12%。据统计和相关调研数据显示,2016年暂缓就业毕业生约有4.5万人,其中党员数为1.38万人,约占30.6%。
2017年5月,针对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在校大学生的随机问卷调查,共收回228份问卷,其中认为“党员是否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一问题上,有38.2%的同学认为起了作用但效果不明显,10.5%的同学认为起了很好的带头作用,45.6%的同学认为没起什么作用,甚至有5.7%的同学认为学生党员所发挥的带头模范作用还不如非党员的学生。
在大学选拔党员看重的素质方面,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调研的结果为例,有55.26%的同学认为“学业成绩好”是一个重要考虑因素,65.79%的同学认为“思想积极,有正确的入党动机”也是学校看重的素质,而其他的重要素质,还包括“社会、学校、班级的工作做得好”和“学生与老师的私人关系好”等。
从党员数量统计和调研数据可见,党员目前总体的发展规模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政策范围,但在这种规模下,从入党动机、发展过程中党员发挥的作用以及党员个人发展的情况来看,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今,大学生党员作为党员队伍中最为活跃的组成部分,已成为党员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在新时期不断加强大学生党员发展质量工作,不仅是培养高校人才质量的关键,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必然要求。
党员数量与质量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因此,如何做好党员发展数量与质量的协调发展,是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能否健康、良性发展的重要问题。
二、大学生党员发展数量与质量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员数量的减少,对支部的建设存在影响
一方面,在校大学生提交入党申请书的人数目前有所下降,探其原因,除了部分学生对入党不感兴趣,部分学生因为在控制总量的政策上,认为自身条件并不符合入党的要求,即使申请入党也未必能得到发展机会,从而放弃入党。还有部分学生认为入党会受到约束,或是会占用自己的学习或社会实践的时间,甚至认为入党并没有什么用处,从而放弃申请入党。这就导致党员发展的可选择范围缩小,党员质量也会受到影响。
另一方面,因为要控制总量,党员的发展数量维持在一个比较稳定的水平,但相较于以往,党员的发展数量还是相对较少,在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党组织的建设,党组织的活力都受到影响,有时候会出现党员数量的不足,影响支部活动的开展。
而在支部建制的问题上,许多高校基本都按年级、分专业建立支部,在过去党员数量充足的情况下,这种支部建制可以很好地对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等进行培养,也能较好地组织支部生活。但目前由于党员数量的下降,出现的情况往往是低年级,尤其是大一的新生,因为高中时期学生党员数量的有限性,所以在高中毕业的时候可以发展为正式党员的学生少之又少,从而使大一新生入学后,遇到没有党支部,或发展面临困境等问题。
(二)党员的教育培养存在一定的滞后与不足
目前,很多党员教育比较匮乏,教育工作也是等到发展成入党积极分子之后才展开,同时,培训的形式多以讲座式为主,效果并不理想,培训有时候流于形式。另外,有些学生党员发展到预备党员之后的一年考察期间因党员教育欠缺连贯性,亦或是有些预备党员转正之后因党员的继续教育有所滞后,导致部分党员的党员素质和质量有所下降。
(三)党员质量的把控和提升缺少标准和考评机制
许多高校的入党条件除了按照党章的要求之外,还会更多地考虑学习成绩和学生干部经历等。但由于入党申请前的培训和教育不足,在申请入党的学生中推选入党积极分子还欠缺广泛性。同时,入党积极分子的推选,目前更多的实践方式是由党支部或团支部进行推优,推优的评选规则不具备统一性,存在一些不严肃的现象,这样导致的结果,一方面会使本身优秀的同学在入党的第一道关卡处受阻,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党员队伍的质量和纪律。另外,对于党员的每一个发展阶段,除了主要的材料撰写、培训结业证书之外,还欠缺一定的考评机制,这对每一阶段的党员发展质量无法更好地进行把控。
三、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的建议
(一)按要求、遵原则、严程序设置党支部,活跃支部氛围
在面临党员人数较少的情况下,为了避免出现党员发展青黄不接的情况,支部的建立方式应适当调整。可考虑从原来按年级、班级的横向建制逐渐转变为纵向建制,即以专业跨年级设置,可进一步缓解低年级没有入党培养人或没支部的情况。也有某些高校尝试以宿舍为单位建立党支部,这种创新的做法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党员培养人的问题。另外,营造良好的支部氛围,也有助于提高党员的质量。在党员数量有限的情况下,要创新支部活动形式,除了日常的组织生活会之外,还可以以素质户外拓展、时政大讲堂等学生党员感兴趣的形式进行支部生活,活跃支部氛围。
(二)建立体系化的党员教育机制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要坚持从入党的源头抓起、从发展党员各个环节把控、从党员教育管理着手,从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发展到学生党员教育管理各个阶段进行全程质量管理。一方面,校院党校应强化入党积极分子培训教育和发展培训班,完善“班级党章学习小组、基层分党校、学校党校”三级培训体系,增强师资力量,丰富培训内容,拓展培训形式,严格执行报名资格审查、学习考勤和结业审核等制度,推动形成党校良好学风,严把入党培训质量关。另一方面,要从严从实抓好学生党员教育,不断增强学生党员理想信念。可以通过丰富的党员教育活动,例如新生党员主题教育、主题党日评比、最佳组织生活创新、大学生社区党建旗帜工程、基层党建品牌创建、“三型”党支部创建等,激发基层党组织活力,对学生党员进行党性修养、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的教育。多样化、特色化的党员教育活动,能覆盖学生党员发展的全过程,并不断激励学生党员不间断对党章的学习,对时政的关心,对集体的归属,从而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党员,也能使学生党员能更好地发挥党员的先锋作用。
(三)严格入党要求,确定考评标准
入党申请人中,设立统一的评选标准,即从学业、品行、贡献、辅导员评价等方面进行打分,最后根据分数高低进行选拔,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在积极分子考核、发展对象考核、预备期考核、正式党员考核等环节有相应的考核机制,设置考核制度、考核量表,形成科学化、制度化体系,让学生理解发展党员程序的体系化。健全完善党团推优制、民主测评制、民主公示制、培养考察制、预审制、民主票决制、支部内部考察制等工作制度。在“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中,定期检查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教育、发展对象政治审查、吸收新党员程序、预备党员教育考察和转正工作、发展党员材料归档情况等内容,严抓发展党员各个环节,确保学校新发展学生党员质量。加强党员接收后的后期管理,形成正式的文件进行宣传教育,并定期对新发展的党员进行思想教育,建立党员评议考核机制。另外,大力宣传模范党员的先进事迹,扩大在学生当中的影响力和感染力,发挥先进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以便对高校学生和学生党员队伍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党组织核心作用的新形势下,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好党员发展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对高校党建有着重要意义。从这几年高校学生党员相关数据来看,学生党员數量较为合理,发展学生党员数量的控制并未较大影响学生的入党积极性,申请入党的学生比例也较为稳定。党员质量与数量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如果数量太少就谈不上整体质量,数量太多也不一定能保证质量,高校学生党员比例应坚持适度原则,控制在10%左右较为合适。
高校发展党员工作应把握新时期学生党建的新特点,找出新问题,抓好学生党建工作的各个关键环节。这些关键环节包括抓好高校学生的入党前教育和入党后继续教育,把好质量关;抓好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教育和考察,把好程序关。切实抓好这些环节,对保持一定的学生党员发展规模、提高学生党员的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单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