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课堂提问,促进数学有效教学
2017-09-04孔玉兰
孔玉兰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师生实现有效对话的一种途径. 优化课堂提问,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促进数学有效教学.
[关键词] 优化课堂提问;数学思维;有效教学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师生实现有效对话的一种途径. 优化课堂提问,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由此可见,课堂提问是值得一线教师深入研究的一门艺术. 下面,笔者以苏科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为例,就“如何优化课堂提问,促进数学有效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课前复习提问:合理设计,提高课堂效率
课前复习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个常见的教学环节,目的是为了回忆深化旧知识,通过复习旧知识过渡到新知识的学习,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 如果设计合理,可以快速集中学生的精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案例1 九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五节“二次函数应用(3)——拱桥问题”教学片段.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如何求二次函数解析式及其图像与性质,下面通过练习巩固和回忆一下所学知识.
如图1所示,抛物线解析式可设为______,若AB∥x轴,且AB=6,OC=3,则点A的坐标为______,点B的坐标为______;可得出此抛物线解析式为______. 若第四象限点D(m,-2)在此抛物线上,则m=______;若点E(2,n)在此抛物线上,则n=______.
评析 温故而知新,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知识,为新知识学习做铺垫,主要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准备:1.抛物线顶点在原点的解析式模型再次让学生掌握牢固;2.了解线段与点坐标之间可以互相转化;3.已知解析式,知道点的横(纵)坐标可求出点的纵(横)坐标. 在复习提问过程中,明显发现有部分学生对顶点经过原点的解析式模型已遗忘,而本堂课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着这个模型展开,因此,这样的提问设计,能快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并起到促进思考的作用,帮助学生拾起旧知识,学生的思维很快被激活,教学有效性明显提高.
课堂引入提问:产生好奇心,激发探究热情
数学课堂引入如果能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就可以让他们的思维变得活跃,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热情.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探究热情,首先应抓住引入新课的环节,一开始就把学生牢牢吸引住.
案例2 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第三节“反比例函数解决问题(2)”教学片段.
教师投影出示例题:
如果反比例函数的图像经过点(1,2),那么:
(1)这个反比例函数的表达式为______.
(2)此函数图像位于第______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______.
(3)当x=2时,y=______;当y=4时,x=______.
(4)在这个函数图像的某一支上任取点A(a,b)和B(a′,b′),如果a>a′,那么b和b′的大小关系为______.
学生思考片刻,举手回答.
生2:图像位于第一、三象限,在每个象限内,y随x的增大而减小.
生4:b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大家玩过“踩气球”游戏吗?(播放游戏视频)有没有想过气球为什么会被踩破?
师:其实啊,这里面就包含着有趣的数学知识,下面我们通过学习反比例函数的应用来揭开这个谜底吧!
评析 教师首先让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学生感兴趣的新问题“气球为什么会被踩破?”踩气球是发生在学生身边一个熟悉的游戏,但“气球为什么会被踩破”学生却不太清楚,突然提出该问题,使学生原有知识和接受的信息相互冲突而产生心理失衡,学生肯定迫切地想知道原理,因此,教师通过游戏视频引入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这样既能引起学生好奇和兴趣,又能够让学生集中精力研究,激發其对后面知识的探究热情.
概念教学提问:培养归纳能力,透析概念本质
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是数学推理和论证的要素,也是学好数学知识和培养数学能力的关键,因此,优化概念教学提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案例3 八年级下册第十章第一节“分式”教学片段.
师: 请同学们做一做下列各题.
(1)某制衣厂3 h生产100套服装,那么平均每小时生产______套服装;
(2)某人a h加工100个零件,那么平均每小时加工______个零件;
(3)橘子单价为a元/千克,苹果单价比橘子单价贵2元,用b元可以买橘子______千克或买苹果______千克;
(4)A、B两地之间的路程是s km,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x km/h,乙的速度是y km/h,那么经过______h两人相遇.
师:说得非常好,那么它们与分数又有什么不同呢?
生2:分数的分子分母都是已知数,而它们的分母都是字母,分子上可以是已知数或字母.
师:像这种分母上必须含有字母,分子上可以是数字或字母的代数式,数学上把它们叫作分式,同学们能否根据这些特征给分式下个定义?
评析 在上述问题中,教师的设计思路是先帮助学生回顾两数不能整除时,我们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然后过渡到用字母表示数,紧接着根据所列式子找共同特征,再采用类比思想,让学生把分式的定义、表示方法与分数的定义、表示方法联系在一起. 在学生产生疑问的时候,教师通过不断追问,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得到分式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是逐步由模糊到清晰,由零碎到完整,这样的提问有利于激发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进行新内容的学习,并培养理解归纳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思考探究,真正透析概念的本质.
例题教学提问:逐层深入,直击问题核心
例题教学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例题教学的有效性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实践表明,例题教学中,精心选题,精心设计提问是有效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深入研究例题教学提问方法,通过分析提问逐层深入讲清这种题型的本质,帮助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数学课达到最大有效性.
案例4 八年级下册第九章“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复习课教学片段.
原题:如图2,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正方形A′B′C′D′的顶点A′与点O重合. 将正方形A′B′C′D′绕点A′旋转,在这个过程中,这两个正方形重合部分的面积会发生变化吗?证明你的结论.
评析 本题是书上复习题中探索研究栏目最后一题,基于所教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情况,教师对本题做了适当地改编.
改编:如图2,正方形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正方形A′B′C′D′的顶点A′与点O重合,A′B′交BC于点E,A′D′交CD于点F. 求证:OE=OF.
生1:證明△OBE≌△OCF,得OE=OF.
师:图中还有相等线段吗?两个正方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与正方形ABCD的面积有何关系?
生2:BE=CF,CE=DF.
教师及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展示几何画板图形继续设问:如果将正方形A′B′C′D′绕点O旋转,上述等量关系是否发生变化?
评析 在教师设计问题串的引领下,学生进行系列的、连续的思维活动,环环紧扣、逐层深入、由表及里、由简入难地掌握知识,直击问题核心,不断帮助学生攀登新的思维高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调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进一步得到了提高.
课堂小结提问: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课堂小结是数学课堂教学最后一个重要环节,它既是本堂课的总结,又是后续学习的基础和准备. 针对不同的课堂教学类型,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要求,精心设计出与之匹配的课堂小结提问,可以让学生对知识加深理解,拓展延伸.
案例5 九年级下册第六章第三节“相似图形”的教学片段.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相似图形和相似多边形有哪些理解?
生1:形状相同的图形叫作相似图形,形状相同的多边形叫作相似多边形.
师:能说说相似图形和全等图形的联系和区别吗?
生2:联系是它们的形状相同,区别是相似图形的大小不一定相同,而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均相同.
师:类比全等图形的研究过程,你认为下节课需要进一步研究哪些问题?
生3:研究相似三角形的定义、判定、性质.
师:什么是相似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又具有哪些判别方法呢,请同学们课后去思考.
评析 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历程,了解相似图形和相似多边形的概念,类比全等图形的研究,提出进一步研究的问题,为后续研究指明了方向,为有兴趣的学生提供了研究素材. 这也是对研究整个知识系统的意图进行梳理,让学生对整个知识结构的认知更加完整,真正让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可以运用在数学课堂的各个环节中,课堂提问的方式不同,数学课堂的效益就不一样,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发展也就不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优化课堂提问,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这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又能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品质,促进数学有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