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与语录
2017-09-04
乡村教师招聘,少些条条框框好
蒲公英独立评论员刘斌指出:近年来,党和国家十分重视乡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然而,“乡村教师招不来、留不住”的现象依然存在。扶持乡村教育必须创造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就业环境,需要做到“想干事的给平台、能干事的给舞台、干成事的给(政治、经济等)地位”,为具有乡村情怀的教师提供更大的人生舞台。只有这样,才能引导更多的优秀教师心甘情愿到乡村发展事业。 (摘自2017年7月12日《中国教师报》)
“隐形资助”彰显制度善意
华中师范大学教师杨朝清表示:一个月校园卡消费不超过180元,结果收到校园卡管理中心的邮件,让去领136元的补助。13年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直在“偷偷”的资助贫困生,不料这种“隐形资助”经媒体报道后,竟然火了一把。对待贫困生,我们不能满足于物质上的帮扶,也要更多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急。”懂得关心、知道体谅、学会帮助的“隐形资助”,让贫困生暖胃又暖心。还提升了贫困生对母校的情感认同,值得点赞。
(摘自2017年7月11日《光明网》)
教师要做和谐家校关系的构建者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教科所教科员刘波说:构建和谐的家校关系,是发挥家校教育合力的重要前提,家校关系和谐是教师和家长的双赢。教师和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为了孩子更好地成长。因此,教师和家长就可以成为同一个战壕里的战友。学会和不同类型的家长打交道,赢得家长对自己的信任和支持。做和谐家校关系的积极构建者,应成为新时代教师的基本功。
(摘自2017年7月20日《中国教育报》)
“孩子们不会玩”太可悲
浙江省宁波国家高新区实验学校校长罗树庚指出:童年是人一生中最美好、快乐的一段时光。幼升小测试卷热销、幼小衔接培训班的火爆,从更深层次来说,是褫夺了孩子们的天性。孩子们没有了无忧无虑的嬉戏,意味着儿童生命的萎顿和枯竭。现在的孩子缺少“玩”,需要“玩”,更可悲的是不会“玩”,生活只剩下学习。他们一空下来,除了上网看电视,似乎就不会做什么了。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次问题。
(摘自2017年7月13日中国教育新闻网)
科学跟民主是两个概念,科学从来不看少数服从多数,在科学上的创新是需要勇气的。
——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
科研,提高了作文评改的效率,提升了学生的写作水平,但科研并不像传说中那样拥有贵族化般的神秘,它就藏匿于教育活动的细枝末节之中。
——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郭学萍
能不能悦纳来到你面前的每个孩子,是衡量中小學校长是否具有教育家情怀的第一把标尺。
——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
创造,梦想,有爱,专业——这就是新教育教师的追求,这就是新教育的意义。
——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李镇西
如果孩子在教育中,一直保持着“向上”和“向善”,那么在他长大之后,自然就会拥有“诗与远方”。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
教育“一刀切”是把双刃剑:统一的标准使得学生都能接受扎实的基础教育,从而培养出较高素质的人才;而趋同式教育既造成许多学生负担较重,又十分不利杰出人才的脱颖而出。
——中国科学院院士朱邦芬
当副校级干部和中层部门没有权力通知老师们开会的时候,老师们就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放在学生身上。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
避免西部高校人才外流,必须有实际行动。要通过改革评价方式及拨款方式,防止高校出现“头衔”争夺战和资源配置的“马太效应”。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