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的表现力》教学案例

2017-09-04唐信霞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7年8期
关键词:表现力美感线条

唐信霞

教材分析

《线的表现力》这一课是湘版美术教材5册第5课,是一节以线为表现媒介的属于造型.表现领域的课程。线条是视觉表现形式中的一种最基本的美术语言,也是最简便、最直接用于表现各种形象的造型手段,因此本课的实践练习以线为表现形式,引导学生了解、掌握线这种造型元素的种类、特点、排列组织原理,并能运用线的组织原理进行创造表现。

由于线条的组织形式美感来自于自然界中美丽的图案和纹理,同时这些线的图案和纹理带给我们形态各异、变化多端的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这种视觉感受和情感体验也为美术作品的创作、生活用品的设计供了丰富的素材。本课学习更倾向于引导学生发现线条强大的表现力,感受线条排列组合产生的秩序、节奏、韵律等的美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大量欣赏大自然中的线和生活中的线,并设置2个体验活动,由此层层递进,启发学生对线的美感体验,帮助学生掌握以线为表现媒介创作平面作品,从而体现出对线的理性认识。

学情分析

三年级的学生会画各种线条,也会用线来画画,并且也能用各种线对物体进行简单的美化,但对线的认识和体会不够深入,对绘画作品中的线“为什么美,美在哪里”,对自己怎样用“线”,用“什么样的线”来表现出更美的作品认识不清,即对线的表现力和组织排列規律没有系统的认识,对线的表达还比较单一。通过本课学习,三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审美能力,运用线的表现能力应该有很大的提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识线的种类和变化,发现线的组织排列规律,掌握以线为表现媒介,用线的基本组织排列方式和美感法则装饰出一件平面服饰作品。

过程与方法:欣赏自然界中呈现的线为视觉感受的图片,欣赏生活领域中以线为设计元素具有美感表现的各种物品图片,从中感悟线的长短、粗细、曲直以及不同组合形式带来的速度、质感、柔美、力量等情感体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略线在自然界和生活中的节奏美、韵律美等,从对线的表现力的感性认识升华到能在绘画作品中运用线的表现力进行实践,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体验自然界中线的变化以及不同组织排列规律给人们带来的不同感受,体验线强大的表现力运用到生活中的各个领域由此给人们带来的美感。

教学难点

学生能准确的表达自然界中线的纹理图案带来的各种情感体验,并能运用从中提炼出的线的美感表现法则,完成一件平面服饰的装饰。

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板书、范画、教材、各种没有装饰的服饰平面图等。

学具:记号笔、彩色笔、纸张、图钉等。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揭示课题

教师单刀直入播放一段动画视频《线条先生》,学生立即被简单有趣的线条形象深深的吸引了,小声的笑着、议论着。这时,教师顺势提问:刚才视频中的形象是用什么来表现的?学生异口同声的回答:线条!紧接着教师小结:线条的表现力非常强大!教师出示课题并板书:《线的表现力》。

【设计意图】此环节用时2-3分钟,其目的是让学生感受线可以表现各种有趣的形象,既开门见山的揭示课题又激发了学生探索线的表现力的欲望。

二、认识了解,尝试表现

教师播放《线家族》视频(图1),学生认真观看之后,了解到线有直线和曲线两大种类。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找一找直线或者曲线家族成员间的区别。

学生A:有长短的不同。

学生B:有粗细的不同。

学生C:还有方向位置的变化。

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告诉学生线条变化多端,除了直、曲的变化,还有长短、粗细、方向位置的变化。接着,教师请学生用彩笔,迅速的在A4纸上随意画一画线条。学生很感兴趣,积极的尝试表现线条。教师迅速的巡视一下,收集几张线条画得有特点有美感的作品展示,然后粘贴在镂空出抱枕、杯子、花瓶的黑色卡纸上(图2),再请学生观察画面发生的变化。

学生很惊讶,觉得自己随意画出的线条让抱枕、杯子、花瓶变得漂亮了……

教师小结:大家随意画出的线可以装扮我们的生活,如果我们掌握了线的表现规律,就会装饰出更美的物品来。不过这些规律都蕴藏在大自然里。

【设计意图】此环节用时5-6分钟,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学生通过观察教师出示的视频,认识了线条的种类及其变化,同时尝试画出有变化的直、曲线。当发现线条可以装扮生活时,学生对线条就产生了初步的美感体验,也为下一步从大自然变化多端的线条里,探寻线的组织排列规律打下了基础。

三、欣赏体验,探究规律

教师出示课件,循环播放图片“自然界中的线”(图3),请学生欣赏图片后谈谈体会和感受。学生各抒己见,能准确的运用教师提示的词语表达自己的感受。

学生D:整齐、秩序、宽广;

学生E:柔和、流畅、节奏;

学生F:广阔、生机;

学生G:硬朗、干涸;

学生H:力量、不规则、自由……

教师对学生的能力予以肯定和欣赏:这些感受都是线的表现规律带来的,在美术课中我们叫做线的组织排列方式。然后教师出示课件(图4)并适时引导学生探寻规律,学生从课件“梯田、沙漠、芦苇、闪电”这几张图片里直观的认识到线条最基本的组织排列方式:重复、交叉、疏密,感受到重复的线条会带来整齐、秩序的感觉,疏密相间的线条会带来韵律感、节奏感。

教师此时小结:大自然是运用线条的高手,它将长短、粗细、曲直各不相同的线条或重复、或交叉,或疏密相间的排列组合成美丽图案,带给我们以美的情感和丰富的视觉体验。这种视觉体验被人们转化成设计元素运用于生活。

【设计意图】此环节用时8-10分钟,这个环节不是由教师直接灌输知识,而是引导学生欣赏自然界中无处不在有线的视觉感受的图片,如山川、河流、梯田、沙漠等等,观察线在自然界中呈现出的丰富变化和不同组织排列形式产生的美感,这是本课的重点所在。而学生能够根据4张典型线的排列方式图片,说出线条的基本组织排列规律:重复、疏密、交叉,是在教师的耐心提示和谆谆诱导下自主探寻出规律的,这种“探-点-悟”的方法既解决了本课的难点又促使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加透彻。

四、启发创意,创作实践

教师出示课件(图5、图6、图7、图8、图9),播放生活中以线为设计元素的服饰图片,并提问:这些生活中的物品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欣赏图片,大多数都能够回答:以线为设计元素……

教师小结:当人们运用好线的表现力,遵循了线的排列规律可以把生活装扮得更美丽。现在,老师有三顶用线装饰的帽子,但是都感觉不太漂亮,请同学们帮忙找找原因。然后教师出示课件(图10)。

学生积极的阐述自己的观点。

学生I:第一顶帽子线条太简单,几乎没有装饰。

学生J:第二顶帽子线条太乱。

学生K:第三顶帽子线条太多太满。

教师一边讲解运用线条装饰帽子的窍门:直线、曲线、长短及方向位置的变化、粗细的区别、重复、交叉、疏密,有序、留白……,一边现场示范(图11)。学生认真的倾听、仔细的观察,觉得教师示范的作品还不错,基本认可其美观度。

教师明确本课的任务和要求:同学们从大信封里选一件平面服饰,运用有序而富于变化的线条,利用重复、交叉、疏密的排列方式进行装饰和美化。

学生这个时候跃跃欲试,呈现出创作的冲动。教师安排学生在小组内讨论:把自己当作设计师,谈谈怎樣运用线条去装饰手中的服饰。组内讨论热烈,教师请1-2个小组代表发言。

第一小组:我准备用粗细不同的直线相间排列装饰马甲背心;

第二小组:我准备用长短不一的曲线装饰裙子,旁边还添画一些小圆点……

教师提出建议:同学们的想法特别好。大家一起动手,用线条把服饰装饰好了后展示在你们左边的橱窗里。

学生用勾线笔、马克笔,在平面服饰上用线条装饰(图12)。教师巡视,有问题及时解决。

【设计意图】此环节用时12-16分钟,学生通过图片了解到人们把线的组织排列规律带来的美感体验运用到服装、伞、包等生活用品的设计中,并感受了线的这种表现力所带来的情感体验:如节奏、韵律、柔美等等。学生既感悟出线的表现力在生活中的作用,也明白了艺术是为生活服务的道理。受此启发,学生按照作业要求进行独立创作,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

五、展示评价、拓展延伸

学生陆续完成了的作品,以组为单位用图钉固定在橱窗彩图上(图13、图14、图15、图16、图17、图18)。

学生相互点评:说出自己喜欢的哪件服饰和理由。

学生L:我喜欢那条牛仔背带裤,我觉得粗细相间的直线装饰看起来很粗犷,比较适合男孩子。

学生M:我觉得粉色的吊带裙很好看,柔美的曲线装饰裙子特别恰当。

学生N:棒球帽不错,直线构成的小方格再加上交叉的短线装饰,感觉时尚、俏皮。

教师小结:看来,只要我们掌握了线条的表现规律,大家都会成为运用线条的高手。除了服饰,生活里如建筑、家居、雕塑等领域也有很多用线设计表现的杰作。

教师出示课件:一组生活里各个领域的以线条为设计元素的图片。

教师总结:今天,从自然到人工我们都感受了线的千变万化和美轮美奂。线的表现力无处不在,希望同学们在今后为大家带来更美的作品。

【设计意图】此环节用时3-5分钟,学生通过相互点评,提升审美评价能力,同时认识到线的表现力对于美化生活的重要性。教师总结并号召孩子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好线那强大的表现力,为大家带来更多更美的作品,引导学生树立创造美的志向。

(重庆铁路小学 重庆)

猜你喜欢

表现力美感线条
如何增强声乐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如何通过线描画提高幼儿观察力和表现力
线条之美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关于书法美感问题的几点思考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谈电视剧音乐的艺术表现力
论民族声乐的声音表现力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