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审计视阈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探索
2017-09-04李涛
李涛
国家治理理论下,国家审计是国家治理的关键组成部分,且从制度层面为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支撑。同时,国家审计的重要内容是由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决策所决定的。因此,国家审计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二者之间存在良性互动的关系。在明确审计机关作为国家审计的职能部门所具备的监督主体的关键性特征基础上,明确国家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主要作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探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一、审计机关作为监督主体的关键特征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在这一过程中,国家审计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其特征日益突出。相对于其他监督主体,审计机关的关键性特征集中体现如下:
(一)综合性
国家审计的总体目标,就是对财政财务收支进行有效监督,使其不偏离法律所指明的方向,保证所有记录资料的客观、有效,维护正常的经济发展秩序,为社会建设保驾护航。从现阶段国家审计的内容来看,“3+1+2”是国家审计的主要模式,3表示财政审计、金融审计、企业审计,1表示经济责任审计,2表示资源环境审计、外交审计,这是我国国家审计的六大基本组成板块。从某种意义上讲,正因为我国国家审计涉及到上述六大方面的内容,才能够有效增强国家审计的监督功能,为国家治理提供有力保障,助推经济发展。
(二)独立性
在国家政策制定的过程中,政府职能部门起到了主导性作用,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又参与到政策的执行、监督与效果评价过程中,多重性身份的存在,导致无法保证监督结果的客观、公正。独立性与权威性是国家审计的生命,这是国家、人民与法律赋予国家审计的神圣使命。《宪法》第九十一条明确规定:审计机构直接受国务院总理的领导,以法律法规为依据行使权利,任何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个人不得对审计活动进行干预。独立性是审计活动有效开展的先决条件,可以规避自己制定政策并检验政策现象的发生,以保证审计结果的真实有效、客观公正。唯有如此,才能如实反映出宏观经济政策在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矛盾,为有关部门的工作提供有力依据,帮助他们在第一时间内发现错误并找到问题产生的根源,增强管理的实效性,有效规避政策风险。
(三)专业性
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国家治理过程中发挥着监督与控制作用,是一项兼具专业性与政策性的工作。作为监督部门,审计机关绝不能等同于其他管理部门中所附带的监督机构,在履行职责过程中,既要对国家各方面的政策制度、法律条款了如指掌,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灵活运用审计方法,又要掌握足够的财务知识,还要广泛涉猎多行业知识,保证审计质量,避免滥用审计权力。同时,国家审计要充分把握具体审计目标,合理选择最恰当的审计组织方式,不受产业、地域的局限,全面而系统地实施审计活动,以此增强国家审计在经济活动中的免疫功能。
二、国家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主要作用
国家审计在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作用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一)充分利用政策评价审计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保证
为了对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提供有力保障,国家相继颁布了许多配套政策及规范性文件,审计机构则负责对所有制度措施的制定、执行、效果进行监督,找出政策层面潜藏的种种问题,出具客观公正的评价结果,并及时反馈给有关部门,使各部门在最短的时间内找出调整对策,为经济发展提供正确引导。审计机构要给予政策实施过程足够的关注,对公共资金的使用情况进行控制,随时发现制度执行时产生的新矛盾,感知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与风险,将经济损失降至最低。
(二)充分利用經济责任审计规范政府机构运行
对各种腐败现象产生的根源进行分析,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政府部门掌握了过多的权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对政府履行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要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国家审计的独立性、权威性不容置疑,审计机构在行使权力过程中,所有政府部门与单位都不得进行干预与阻挠。尽管反腐工作已深入人心,但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已成为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重要羁绊,这就需要发挥出国家审计的提示功能,通过权力制衡使政府权力运行步入规范化轨道。
(三)合理利用民生审计确保人民利益得到维护
在社会发展道路上,民生工程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分量,民生审计的有效实施可以确保公共资金的使用效益,改善群众生活水平,使普通民众共享到经济发展的成果。审计机构要做好民生审计,对服务“三农”、文教卫生、社会福利等重点内容进行监督,客观公正地反映出制度层面出现的问题,准确把握群众利益能否得到保障,使公共资金得到合理使用,切实保障群众利益,使教育、卫生、福利等各方面政策体制趋于完善。
(四)合理利用资源环境审计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当可持续发展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肯定,保护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就成为头等重要的内容。资源审计的最终落脚点在于增强人们节约资源的意识。伴随着社会发展、文明进步,人们不再将目光仅仅投向经济发展,对资源与环境保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资源环境审计的重要性日益彰显,这不仅可以促进绿色发展理念的落实,使子孙后代的利益得以维护,还能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三、国家审计视阈下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路径
(一)发挥国家审计的重要评价作用,保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方向的正确性
为了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发展的稳中求进,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我国以积极的财政政策为主线,货币政策相对而言比较宽松。这些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哪些具体问题与矛盾,能否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这就需要发挥出国家审计的重要评价作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国家审计对前期各项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对制度进行积极调整,并及时出台最新政策;二是国家审计要密切关注各项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而系统的评定,以判断所有政策制度是否保持一致性,把握每个因素的变化情况积极进行政策调整。审计机关要加大跟踪力度,杜绝不执行、不落实政策现象的发生,善于发现政策制度中存在的不合时宜、相互矛盾、制约经济发展的内容,并提出可行性建议,实现政策制度的清理与完善。
(二)充分落实绩效审计,确保发展方式的可持续性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合理利用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怎样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国家审计面临的严峻挑战,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实施绩效审计。不仅要检验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将其控制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之内,更要重视资金使用效益,增强政府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及时构建起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制。
2.实施资源环境审计,充分发挥国家审计在环保建设过程中的预警作用,使各项环保政策得以落实,找到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制衡点,减轻生态环境承载的负荷。
3.通过实施环保资金项目审计,对环保建设资金的征收及分配利用情況、环保项目的运营情况进行监督,及时发现资源浪费、挪用资金等现象,提升环保资金的利用效益。
(三)增强审计监督,确保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国家审计要在经济建设过程中有效发挥免疫系统功能,为经济结构调整提供保障,就要遵循与时俱进的原则,以发展的目光来看待审计工作,制定出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审计计划,使各项审计成果得到有效运用,将审计优势发挥到极致,助推经济与社会发展。
1.审计部门要行使职能,以科学思想来指导审计工作,以国家法律的行为准绳,服务经济发展大局,这是国家赋予审计机构的使命,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社会各个领域都在发生着重大变革。党和国家适时出台了多项经济新政策,要对制度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适时跟踪,勇于发现政策落实过程中出现和潜藏的问题,对未来的发展情况进行科学预测,将客观、公正、无误的审计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及时调整修订政策,使我国经济机制趋于完善。
2.审计机构要勇于揭露各种违法违规行为,从战略性高度找出体制建设中存在的欠缺,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漏洞,本着立足于实际情况、严格管理的原则,对审计情况进行总结并给出处理意见。
3.制定审计计划,提升审计效率,获得高质量的审计结果。在制定审计计划过程中,要努力在六大板块的审计内容间建立起密切联系,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强资源整合。同时,要着眼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计划,把握不同时期的经济发展重点工作,努力使各方面的审计内容建立起密切联系,要树立全局观,从整体上提升审计质量,增强审计工作的实效性。
4.科学合理地梳理与归纳审计结果。从政策层面上进行分析,深入挖掘问题产生的根源,为政策调整提供参考。首先,要使审计成果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保持一致,始终以经济结构调整为中心,对各项政策、制度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汇总,使机制体制得以健全。其次,要努力提高审计质量,不仅要善于发现问题,更要从方针政策、制度措施、运行环境、管理体制等不同的视角剖析问题,从根源上解决问题。最后,要增强审计的时效性,使整改效果得到有效保证。审计机构的工作要有超前意识,不断寻求方式方法上的突破,以规范化的管理促进问责制的建立。
四、结语
总之,在深入探索国家审计在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中的作用基础上,合理地运用国家治理理论,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的促进作用,不断地探索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具体路径,将会为审计工作实践提供指导或借鉴,也会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作者系西安财经学院计划财务处助理研究员,经济学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