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崇的智慧和担当
2017-09-03姜炳炎
姜炳炎
开元四年,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连续发生严重蝗灾。蝗虫所到之处庄稼被一扫而光,乃至于当地百姓流离失所。
当时,“天命论”盛行,人们普遍认为大自然的一切现象都是上天的意志。在这一思想影响下,多数朝中大臣认为这是老天降下的灾害,加上佛教不杀生的宣传,他们对此束手无策。
见此情景,宰相姚崇忧心忡忡,他沉思良久,当即奏请唐玄宗派御史监督各州县捕杀蝗虫和烧埋。这一奏章竟遭到朝中大臣的非议。姚崇马上又上奏说:“《诗经》记载‘秉彼蟊贼,付畀炎火,也就是说捉住吃庄稼的害虫,投入烈火烧死。另外,汉光武帝也曾下诏说‘要努力顺就时令,鼓励百姓种田织布,除掉危害禾苗及吃庄稼的害虫。以上所说的都是消灭蝗虫的措施。既然知道蝗虫怕人,就容易驱赶。禾苗各自有主人,救护庄稼也肯出大力。蝗虫既然会飞,夜间见火就扑,如果在夜间点火堆,在火堆前挖坑,边烧边埋,蝗虫就可以除尽。只要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消灭干净。”
唐玄宗起初还有疑问,听了姚崇的这番话,便下定决心,刚要颁布诏书,大臣卢怀慎却辩称:“杀蝗虫太多,恐怕会伤天地之和气。”姚崇当即驳斥道:“为什么杀蝗虫不忍却又不怜惜饿死的百姓!现在陛下已经决定,如果杀蝗虫会带来灾祸,由我一个人担当好了。”
汴州刺史倪若水仍顽固地上奏:“蝗虫是上天降下的灾祸,自然要靠修德行来消灭它们。十六国时期汉赵君主刘聪捕杀蝗虫不成功,反而让灾害更加嚴重。”继而倪若水还抵制上面派下来的御史,不服从朝廷的命令。姚崇勃然大怒:“刘聪是伪皇帝,德不压邪;如今圣上是贤明君主,邪不能压德。如果修德可以免除灾害的话,那岂不是说蝗虫是你无德招致的!现在你坐视蝗虫侵害庄稼吞吃禾苗,忍心不救,由此造成饥荒,于心何安?你可不要再迟疑不决,以免给自己带来悔恨。”倪若水害怕了,这才执行皇帝的诏书。
由于姚崇的智慧和担当,唐玄宗以破釜沉舟的勇气来治理蝗灾。他派御史到各州县详察捕蝗勤惰者,以此决定奖励或惩罚。于是自上而下,官民齐心协力,形成声势浩大的灭蝗行动,全国共捕蝗900万担,灾害由此亦渐止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