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抢了公共利益
2017-09-03廖凯虹
廖凯虹
近日,在南京市盐仓桥附近出现了一道“亮丽”风景线,一对老夫妻为了儿女开车回家有个停车位,在公共停车带以“人肉”占车位,儿女都觉得父母不必如此,但几经劝解后,老人仍执拗不让。也许这只是大千社会中的一件小事,却充满讽刺。其实,行为即使是出自于爱,也不能因此私自抢占公共空间,侵吞公共利益。
清华法学院学生许吉如在《我是演说家》中说:“心中饱含正义,目光游走在事实与法条之间。”我们所要遵循的生活法条,是为人处世的原则,是成就一段有价值的生命所必须具备的品格。父母对儿女的爱值得歌颂,但若这份爱给他人带来了不便,是否就变质了呢?
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利益当先的社会,只要有一个人立起了利益标杆,后面便会有人紧跟其后。现在出现了一对老夫妇抢占公共车位,或许以后会有千千万万的父母来“人肉”占车位。而在他们的眼中,这行为是对儿女满满的爱,但实际却是与人们争夺公共利益的不良表现。道德的边界在哪里?原则的底线在哪里?
深究其故,中国的确盛行一种“精致的利己主义”。这不是一种健康的个人主义,而是只顾自己的“一个人的主义”。许多人做事不守规矩,只图自己方便,不顾他人感受,说到底仍是权利的边界不清晰。这对老夫妻“人肉”占车位的举动,结果于大众不利,儿女也跟着尴尬。或许是儿女没有与父母沟通好,让父母明白公共利益不能被私人侵犯的原则,导致了不该出现的局面。
红尘滚滚,浮躁席卷人心。这种破坏公共利益的场面,也不少见,如在食堂餐桌留下饮食垃圾扬长而去的学生;在超市里躺在按摩椅上久坐不离的客人;在街上舉着爱国旗帜砸日产车韩国货的愤青……凡此种种,难免令人感叹:每个人都在愤世嫉俗,每个人又在同流合污。熊培云在《自由在高处》一书中说道:“中国完成转型,无论是公权还是私权领域,都需要廓清自由的边界。没有众人遵守的秩序,就不可能有真正的自由。”
那么,面对这一尴尬现象,我认为可以首先让老夫妻停止占车位的行为,适时找找附近的付费车位来暂时安放“宝座”,以独立之志,做合群之事。其次,鼓励建立高楼型停车场,解决停车位紧张的难堪。最后,鼓励人们绿色出行,多乘公交地铁自行车,维护健康的同时也节约资源。
以自由的名义,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以生活的名义,谁也不要去鼓励他人牺牲。让我们一起用自己的行动为公共利益保驾护航。
福建龙岩二中陈香瑶老师点评
一个中学生,能用社会视角看问题,难能可贵。文章从“人肉占车位”的事件中,揭露出人的“精致利己主义”作祟,进而上升到对公共利益的认识。可见作者擅长从日常现象中发现问题,并抓住问题的核心,深究其根由,足见其思维缜密。同时,行文深入,且能多维讨论问题,语言富有说服力,令人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