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常态下福建省社区体育文化发展路径研究

2017-09-03王长龙路伟尚

惠州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闽台体育产业福建省

王长龙,路伟尚

(1.阳光学院 体育教研室,福建 福州 350015;2.惠州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新常态下福建省社区体育文化发展路径研究

王长龙1,路伟尚2

(1.阳光学院 体育教研室,福建 福州 350015;2.惠州学院 体育学院,广东 惠州 516007)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调查问卷等方法对福建省现阶段社区体育文化发展态势进行探析,并以此为基础笔者认为新常态下福建省社区体育文化建设实现路径应以加快体制改革,不断改善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环境,利用现代科技服务手段,促进大众体育消费理念提升,多渠道培养和提升社区民众需求和加强闽台两地体育文化交流来完成,推动社区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新常态;福建省;社区体育文化;路径

1 前言

所谓“新常态”是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最初定义当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变化,着重探讨经济领域的相关问题而提出的[1].它的基本特征是“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2]”.通过新常态下的发展,实现从以GDP粗放型增长模式到可持续和谐发展模式新变化,从而带动社会发展.

社区体育文化是指社区居民在特定的区域内,经过长期实践而创造出来的体育物质文化和体育精神文化的总和[3].在协调基础上通过合作实现丰富居民文化生活的一种形式.它的有效开展既能够丰富社区居民的业余生活,也能够提高人们的生活品质和促进社会稳定的长治久安.某种意义上,社区体育文化新常态便是居民终身体育和谐发展的新释义.

2 现阶段福建省社区体育文化发展态势分析

社区体育文化是指一定区域内各种体育文化现象的综合,是社区居民在本地域内长期生活实践中沉淀形成的富有个性特色的群体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等[4].这里的“个性特色”指的就是社区居民体育锻炼的人本性选择.随着我国经济中高速发展,老百姓走出去逐渐频繁,见广识多,城市管理不断由单位制向社区制回归,社区将成为居民生活和休闲的基本单位.社会作为对社区体育的价值定位,其目标应向个人目的进行转移,以个人的自我满足和身心素质方向发展转移,促进社区居民多元化体育价值观的形成.

伴随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认识也在不断地发生改变,社区居民体育文化选择受人群、政策、区域和喜好等影响,自主性选择逐步增强.经济增长持续进入快车道,但消费理念和消费结构却没有向自我享受发展明显.因此,新常态下社区居民生活方式的转变必须以以人为本的社区体育文化意识为导向,以更加健康、顺应时代浪潮的生活方式被大众选择接受,引导群众探求理想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状态,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

2.2 社区体育文化市场化

《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到2025年体育产业规模达到5万亿的量化目标.不难得出,未来近10年体育产业的增长速度年均需达到15%.姜同仁[5]等预测进入“十三五”后中国体育产业将出现大幅增长,增长水平都在年均千亿,预计2020年我国体育产业增加值将越过1万亿大关,比2016年翻接近两倍.可见,我国的体育市场势必将进入黄金发展期,社区体育文化市场化也是大势所趋.

长久以来,福建省体育产业主要靠体育制造业作为支柱产业,在体育产业软环境建设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和不足,无法从根本上突破传统、单一发展方式的路径依赖,形成成熟的生活消费市场.因此,社区体育文化市场只有和体育产业一样走多元化市场经济模式,全面提质增效,才能为我省尽快完成体育产业规模量化目标添砖加瓦,为老百姓的安居乐业、强身健体,早日实现全面小康,打赢脱贫致富攻坚战贡献一份力量.

2.3 社区体育文化价值化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不仅给城市建设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也给我们身边带来了些许困扰:污染.污染既包括生活垃圾的污染也包括社区居民进行集体活动中造成的噪音污染,传统社区体育价值取向通常以小共同体为对象,往往在举行如广场舞等群体体育文化活动过程中忽视甚至漠视公共利益的存在,容易造成小共同体与公共利益群体的对立,其中我省也不乏出现这样的问题.在不影响社区体育文化活动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如何解决各社区体育活动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各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

国际技术溢出是中间品进口影响我国制造业的主要途径。进口质优的中间品,不仅能提高每个地区创新主题的资本存量,还会使每个地区的创新主题都与国际技术知识接轨。不同区域的创新程度受到该区域人力资本和经济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影响,而这些因素对国际技术溢出也会产生相应的干扰。因此本文需要检验中间品进口的国际溢出是否可以促进我国各地区的技术创新能力,以及其对各地区技术创新能力影响的差异。

新常态的重要理念之一是促进经济的绿色增长[6].这其中不仅涵盖能源消耗的总量下降,还包括区域的平衡性发展、生存环境的整体性优化.以健身、娱乐等特性的体育本身不仅具备功利性,更加涵盖为全世界生态环境和全人类人文环境的改善做出特有贡献的精神力量.运用人类智慧,科学合理规划,居民平等参与,关怀未来,共享社会发展劳动结晶,推动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社区体育文化包容性发展创造条件.

2.4 闽台体育产业合作扩大化

资料记载[7-9],上世纪80年代福建省体育产业刚刚起步,自1992年后,福建省政府正式提出发展体育产业,时至今日已经跨越25年历程,目前福建省体育产业已初露端倪,形成自身产业框架,并表现出特有的区域和集团优势.台湾运动产业(台湾对体育产业的称谓)从上世纪60年代以运动产品制造、零售开始,截止90年代,职业运动协会相继成立,专业院校提供相关课程知识,当时具有市场前景行业如运动健身业、体育传播媒体、运动健康顾问公司等也相继产生,扩大了台湾运动产业规模,并为将来台湾运动产业建造较为完整的框架打下良好基础.闽台两地体育产业起步时间虽略有不同且发展各有优势和特色,随着不断地发展,两地经济形势发生各自变化,闽台两地体育(运动)产业的差距明显缩小,逐渐融合的趋势显而易见,互利互惠,为闽台体育(运动)产业的扩大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3 新常态下福建省社区体育文化路径分析

3.1 加快体制改革,完善当下政策制度.

习近平同志指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增长更趋稳定,增长动力更为多元.[2]”完善的制度体系保障,健全的公共服务设施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社区体育文化多元化发展的先决条件.过去几十年间,为了扩大我国体育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竞技体育率先作为先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相比较竞技体育,大众全民健身一直不瘟不火,经济投入也与竞技体育无法比拟.因此,加快我国体育体制改革,增加全民健身体育比重,满足大众不断增强的休闲体育需求,特别是社区体育文化需求已经是迫在眉睫.未来的中国经济是结构不断调整的中国经济,社区体育也和我国经济改革一样迎来优化升级的新契机.

3.2 不断改善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环境,夯实发展基础

福建省是体育制造业大省,是除体育彩票业之外的重要体育支柱产业,具有13家体育上市公司、40多项国家级体育运动品牌,特别是服装制造和运动鞋制造,在全国同行业中均位居前列,有“中国鞋都”,“运动服装第一村”等称号.根据福建省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第三产业卷)整理所得图1可知,福建省体育制造业年收入水平远高于体育服务业各行业年收入,甚至是体育服务业收入之和的近3倍.这与发达国家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恰恰相反,侧面也折射出体育服务业还有很大的潜力尚待挖掘.

保障、改善民生,满足社区群众多样化体育文化需求是《若干意见》对社区体育文化提出的新高度,更加重视社区群众的民生功能.提高体育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的比值,构建良性循环的产业结构,它符合“新常态”结构不断优化升级的发展需求,明确社区体育文化发展环境的改革方向,突出政策法规、体系标准等方面的改善.

图1 福建省体育制造业与体育服务业年收入百分比一览表

3.3 促进大众体育消费理念提升.

体育消费结构是居民单项体育消费支出与总消费支出之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大众体育消费能力均比较高,如英国、德国等人均消费能力均超过400美金,然而,根据《2014年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公报》数据所得我国人均体育消费也不足150美金.根据调查如表1所示,福建省居民人均体育消费总额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距离发达国家还有不小的差距.我省居民体育消费排序与全国结果保持一致,基本花费为场租、教练和运动服装这两方面,两者相加超总额的60%,体现居民目前体育消费能力还尚停留在自身健康和穿戴方面.而像观看比赛等精神消费支出只占份额的不足10%,充分说明本省体育市场尚未成熟.

依据经济发展固有规律,促进提升社区体育文化大众消费理念,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因此,《若干意见》更加突出了体育服务业的地位,也就是人们之间互动的作用,将来我国的体育服务业将更加丰富,结构更为优化、合理,大众体育消费水平将明显得到提升,不仅满足人们群众的社区体育文化生活,而且还能丰富人民群众的社区体育多样化需求,保障和改善民生,增强国家文化竞争力,更加体现体育服务业的传播功能.

表1 福建省居民人均体育消费结构统计表(元)

3.4 互联网+为社区体育文化提供规划和管理.

截止到2015年,我国电脑终端互联网用户已经达到6.68亿,手机用户也达到5.94亿人次,体育月平均覆盖率已经超过2.7亿人,平均阅读浏览量也已达到52.8分钟[10,11].以上数据充分说明目前我国已有相当个体通过电脑终端与体育联系在了一起.过去,电视直播一直是人们选择观看体育赛事的第一选择,当下互联网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向主流媒体开始转变,体育爱好者当无法通过电视观看体育直播的时候,可以选择电脑或手机直播完成自己过去不能完成的愿望.如何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社区体育文化活动有效地结合,更好的为社区群众服务,为人们进行体育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是政府和社区必须解决的问题.

社区体育具有区域性特点,通过互联网+平台可以有效对社区居民联系起来,根据自身在体育活动中的爱好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区域.另外,通过对社区居民对体育活动种类进行数据分析、整合,加强社区体育文化活动的整体规划与发展,有利于对社区的管理.伴随社会进步,更多互联网企业开始或已经加入到社区体育文化发展大家庭当中,如腾讯体育、新浪体育和乐视体育分别在各自擅长领域开发软件,占据社区体育文化市场份额,分得一杯羹.政府部门可以跟相关资质企业联合开发体育公共平台,社区居民足不出户就可以获取社区或周边体育场馆人流情况、预约场馆等服务,大大节省居民外出时间造成不必要的麻烦.互联网企业不仅获得经济收益,而且还为社区居民体育文化活动提供平台帮助,更为政府提供信息资源支持,根据社区居民的发展需求形成体育设施的建设.

3.5 多渠道培养和提升社区民众需求.

笔者实地调查如图2,社区居民健身项目主要包括健身走、跑步、球类项目、广场舞等方面.中老年参加体育锻炼主要包括健身走、跑步、广场舞这三项,其中健身走人数最多,占比42.7%,这也跟居民平时工作压力较大,选择一些活动量不是很大,消费不高,简单易学的锻炼方式有关.与以往社区居民参加健身项目比较发现,锻炼方式并无随社会的进步发生明显变化,这与政府缺乏政策推进机制、社会体育指导员投入力度不够等多方面原因有关.

新常态下,社会发展,多种形式推动经济增速,社区体育文化形式的多样性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就像社区里面不仅仅有退休的老年人,还有精力旺盛的青年一族,社区体育文化活动不光广场舞、健身操、交际舞一派繁盛景象,而且也需要像斯诺克、街舞等贵族化、西方化的新潮运动绽放艳丽的花朵.社区民众多层次的体育文化需求与形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政府及各级部门不断激发社区民众体育文化意识、保障社区体育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和完善社区体育经济形态来促进社区体育适应新常态合理路径前进.真正让民众享受社会进步带来的物质生活和精神文明福祉,必须构建与时代发展耦合的积极、健康的社区多形式体育文化生活.

图2 福建省参加社区体育文化项目人数百分比

3.6 加强闽台两地体育文化交流.

闽台两地在体育领域的合作和互动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之势,在体育领域的交流两地仍以民间组织或个人名义为联谊平台,以半官方组织为辅助形式的交流方式,而且合作规模小、进入领域窄、发展层次较低[7,12].2010年闽台两地专家共同出席“第二届海峡论坛—海峡两岸体育交流恳谈会”促使海峡两岸的民间体育交流常态化,新常态下加强闽台体育文化交流逐步形成共识,闽台政府各职能部门应设立协调机构,加强交流,制定中长期规划;建立完善的体育人才培养体制,采用“送出去,请进来”,把一批专门的社会指导员送到台湾社区和高校学习,定期请台湾社区体育相关专家和管理者到福建来组织讲授,鼓励闽台高等院校联合开设与社区体育文化相关专业.闽台两地体育人士求同存异,共同努力,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发展.

4 结语

新常态是习近平总书记新时期提出的顺应时代发展的战略定位,将为中国体育的转型发展带来良好契机和深远影响.良好的社区体育文化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新常态下福建省社区体育文化建设理应顺应当前急速变化的潮流,满足社区民众多层次的体育文化需求和追求更高生活品质,使其为现代社区居民的健康、民主生活方式奠定基础,为我国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发挥应有的作用.

[1]薛鹏.新常态研究综述[J].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16(3):13-18.

[2]习近平.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在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开幕式上演讲[EB/OL].[2017-03-21].http://www.news.cn/.

[3]张安君,王玉兰.我国城市社区体育文化创新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6):24-26.

[4]田彤.社区体育文化建设——是促进社区体育和谐发展的落脚点[J].体育与科学,2006(4):50-53.

[5]姜同仁,夏茂森.新常态下中国体育产业发展也趋势预测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5):47-55.

[6]俞海,任子平等.新常态下中国绿色增长:概念、行动与路径[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5(1):8.

[7]翁飚,乐仁油等.闽台体育产业交流与合作前景展望[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8):12-16.

[8]苏维彬.台湾运动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东师体育,2004(11):1

[9]乐仁油,高松龄等.构建闽台体育产业经济区可行性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2(7):98-102.

[10]周慧英.互联网+下社区体育发展的动力研究[J].读天下,2016(10):221.

[11]左伟,李建英.论“互联网+”体育产业的内涵、特征及呈现方式[J].山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5):140-144.

[12]兰自力,谢军.台湾运动产业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启示[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1):7-10.

【责任编辑:吴跃新】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in Fujian Province under the New Normal

WANG Changlong1,LU Weishang2
(1.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Sunshine College,Fuzhou 350015,Fujian,China;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Huizhou University,Huizhou 516007,Guangdong,China)

This paper uses the literature,questionnaire and other methods to analyze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in Fujian Province at the present stage,and on the basis of this,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path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in Fujian province should be accelerated to speed up the reform of the system and improve community sports Cultural development environment,the use of moder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ervice means to promote the concept of mass sports consumption to enhance,multi-channel training and community needs to enhance and strengthen the sports exchanges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to complete and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sports culture.

New normal;Fujian province;community sports culture;the path

G80-05

A

1671-5934(2017)03-0125-04

2017-03-20

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项目(FJ2015C012)

作者简介:王长龙(1982-),男,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社会学,E-mail:95139676@qq.com

猜你喜欢

闽台体育产业福建省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闽台巾帼馆武夷“茶博会”惊艳亮相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木栅铁观音 百年闽台缘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取经美国体育产业发展
2017年全球体育产业人物风向标
陈秀容 牵手姐妹 馨润闽台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关于《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