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水仙:巧手生花马尾绣
2017-09-03文/周静
文/ 周 静
宋水仙:巧手生花马尾绣
文/ 周 静
◎马尾绣背带
到了三都,一定要去县城街宋水仙开设的私人博物馆——民族民间藏品展馆看看。
水族马尾绣被誉为“刺绣中的活化石”。然而这种水族独有的民族手工技艺,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濒临失传。当时,年仅二十几岁的马尾绣传承人——水族绣娘宋水仙在危机中勇敢肩负起了抢救传承马尾绣技艺的重任。
宋水仙出生在三都水族自治县三洞一个马尾绣世家,那里是水族文化的流传地,也是马尾绣的发源地。宋水仙从小就跟奶奶学习马尾绣,长大后成了村里有名的绣娘。
但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水族姑娘们不再愿意学习这种古老而耗时的技艺,加上很多年迈的绣娘渐渐老去,水族妇女代代相传的马尾绣制作技艺传承出现了危机。
面对这种情况,宋水仙积极走访三都水族各个村寨,用手头不多的钱买来了乡亲们手中的马尾绣和村民们家里的旧民族饰品,逐步创办起了免费开放的家庭博物馆。除了马尾绣,宋水仙的博物馆里还有水书、水族传统银饰品,这些都是宋水仙几十年来一件一件收集起来的。
宋水仙说,我收藏这么多马尾绣,就是希望外面的人来到三都,认识它,了解我们的马尾绣,知道马尾绣的珍贵,同时也希望马尾绣成为展示宣传三都水族文化的一个窗口。
20世纪末,三都县委、县政府开始高度重视马尾绣,积极与上级争取项目,组织相关部门深入村寨开展马尾绣抢救和申报工作,
2006年5月,马尾绣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使更多的人开始关注和认识它。这让宋水仙看到了马尾绣的发展前景和潜力,她在博物馆的基础上开办了全县第一家马尾绣工艺品店,第一次把马尾绣绣在服装上,成为商品摆放在柜台。
◎手把手教绣娘们学绣马尾绣
◎马尾绣绣出水族人文精神
◎马尾绣背带
在宋水仙的带动下,邻村的妇女们重新拾起了马尾绣针线篮,不会的也开始来学习制作马尾绣。2007年,宋水仙被省文化厅授予 “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10年,在上海世博园,她向全世界的人们展示水族马尾绣的非凡魅力。在省、州、县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宋水仙带着马尾绣到台湾、香港、加拿大等地展示。她每次都会带上针线,现场向外界展示马尾绣的制作过程,让更多的人了解马尾绣。
如今,出了名的宋水仙除继续发展自己的事业外,更多时间用于对年轻一代的传承和培养上。她每年都要到马尾绣流传地去举办传承培训班,带出了很多马尾绣制作高级工艺师。在三都,马尾绣工艺品专营店已发展到近十家,马尾绣产业链逐渐形成了一个有人制作、有人收购、有人加工、有人购买的市场营销网络。
责任编辑 邱 奕